五三五章 找茬與反制

五三五章 找茬與反制

王羽原本不知道諸葛亮等人的確切年齡,後來從石韜口中得知,龐統是光和二年生人,也就是公元一七九年,諸葛亮小龐統兩歲,黃月英再小一歲。眼下正是初平三年的夏天,三人分別是十四、十二,十一歲。

一個虛歲十二,週歲只有十一的少年,在後世小學都沒畢業呢,按說就是個小屁孩罷了。可王羽眼前的這位少年孔明,單看氣度,聽其談吐,卻儼然已經是個成年人了。

沒見到人,印象還不夠直觀,現在看到人了,即便是早有準備的王羽,也覺眼前陡然一亮。特別是與那雙充滿了自信的眼神一對視間,王羽百分百的確認了對方的身份。

少年孔明!

鋒芒畢露的孔明!

諸葛亮心裡自然也是吃驚的,但凡是聽說過王羽的名聲,然後再見到他本人的人,都會有相似的感受。

太年輕了!

作爲坐領二州,擁強兵十萬衆,勢力堪稱天下至強,問鼎希望極大的一方諸侯,王羽年輕的簡直令人髮指。嘴脣和下顎上的鬍鬚還很淡,連十八歲都沒到,卻一手一腳打出了偌大江山的一方豪雄?

這麼巨大的反差,真是讓人怎麼想,就怎麼彆扭呢。

諸葛亮不會承認,自己會中石韜的激將法,倒有大半是出於對王羽的不服氣。但在真正面對王羽的一刻,想要較量一下,分個高低上下的心情還是佔了上風。

要較量的當然不是武藝,而是政略。正好可以藉着對方的問題展開。

琅琊的諸葛氏本就是望族,若非諸葛亮的父親早逝。諸葛亮兄弟也不會跟隨諸葛玄離開家鄉,輾轉到了荊州——諸葛玄當年帶着諸葛亮兄弟離鄉時。本是去豫章當太守的,結果被袁術橫插一腳,以朱皓取代了諸葛玄,後者無奈之下,這纔去了荊州。

所以,諸葛亮受的是很完備的世家教育。

世家教育,對氣度的要求很高,講究泰山崩於前,神色不爲所動。因此。雖然此刻他心下各種情緒交集,但神情卻絲毫沒有變化,看起來就是打量了王羽幾眼,然後便從容作答。

“王將軍因勢利導,以商路之利引導商賈趨之若鶩,進而降低,甚至使得興師動衆之舉猶有反饋,不可謂不高明。然則,商賈本就不事生產。只是往來販賣,囤積居奇,就能獲得暴利。自商周交替以來,歷朝歷代都嚴格抑之。經商者尚且衆多,若再加以鼓勵……”

諸葛亮眼中精光一閃,看着王羽。沉聲問道:“古之聖君治政,或以仁。或尚德,卻從未有人以利引導。王將軍行此前所未有之舉。可有想過,天下趨利,將是怎樣的一番景象?有否考慮過,華夏幾千年來,鼓勵農耕,抑制商事這些行爲中蘊藏着怎樣的道理呢?”

說着,他指指桌案上的文卷,寒聲問道:“莫非將軍真的以爲,就憑這些急就章,就能消除崇商的諸多弊端,只取其利麼?久聞驃騎將軍天縱之才,智勇雙全,今日一見,卻也不過如此。”

諸葛亮用的都是反問的句式,很有氣勢,語氣也非常有壓迫性。但在青州衆文武聽來,就不是那麼個滋味了,這可是對自家主公的不敬!

特別對糜竺來說,桌案上的那些修訂中的政令,可是他按照王羽交待的精神,嘔心瀝血寫出來的。雖然還有很多問題,但也凝聚着他的心血,此刻被拿來作爲攻擊主公的武器,怎由得他不惱火?

糜竺這個謙謙君子都是如此,遑論太史慈、魏延這樣的武將,要不是被王羽伸手按住了,這倆傢伙早就用拳腳招呼上了。

先揍他丫個鼻青臉腫,口眼歪斜,然後再看他敢不敢繼續大放厥詞。

特別是魏延,他自己也不知道怎麼回事,自從瞅見這個很臭屁的小子,他心裡就一陣不舒服,就像是貓和狗互相看見了,怎麼看怎麼不順眼似的。

不順眼在先,隨後又聽到對方對自家主公不敬,魏延這火可大了。儘管已經極力剋制了,可以王羽的力量,依然覺得很是吃力,差點就被他掙脫開衝上去。

王羽心中驚訝,難道沒發生的歷史,也會有因果宿命之說麼?不然這股濃濃的怨念,是從哪兒來的呢?

王羽自己倒是沒生氣,倒不是他脾氣多好,只是他已經看出小孔明心裡那點小算盤了。

激怒自己邀名?亦或單純給自己個難堪,無非就是這種套路了。古代文人很喜歡用的一招,特別是明朝的士大夫,專門靠這種招數來騙廷杖,誰要是捱了皇帝的一頓揍,比考上狀元還容易成名,能榮耀到祖宗八輩去,連祖墳上都要冒青煙。

諸葛亮先前和糜竺說話,情緒控制得很好,現在一面對自己,就搖身一變,成了狂生,這裡面的門道,不是明擺着麼?

生氣就上當了。

王羽不緊不慢的答道:“諸葛兄弟引經據典的說了這許多,卻是答非所問。本將問的是,若你與子仲易地而處,要如何擬定這商法?莫非小兄弟也不知道答案,只會吹毛求疵的挑毛病,所以顧左右而言他,打算矇混過關?”

“哪有這種事,我只是……”諸葛亮原以爲,對手年輕氣盛,應該受不得激,被自己厲聲責問後,就算不惱羞成怒,也會暴跳如雷,誰想對手全然不爲所動,倒是反過來將了自己一軍。

想完善商法卻又談何容易,別說這個時代的人了,就算放到後世,商法的弊端也是層出不窮。就算後世書裡的那個多智近妖的成年孔明來了,也沒法子一下就完善好啊,何況現在這個十二歲的。

再說了……

諸葛亮轉念想想,發覺自己好像是上當了。

他本來是挑毛病找茬的。被王羽這麼一說,怎麼好像變成對方的下屬。要幫忙出謀劃策了呢?不對,這件事大大的不對。自己來青州,可沒有打算在這裡長住,甚至出仕的意思。

怔了怔,諸葛亮反駁道:“王將軍此言大是不妥,你鼓勵商事本身就是錯的,就像是樹一開始就是歪着種下去的,就算制定再嚴密的法令來矯正,又豈能如願?上樑不正,下樑必歪。就是這個道理。再說亮又非將軍屬下,又哪來的義務爲將軍出謀劃策?將軍若真的肯聽良言,還須從治政根本修正纔是。”

王羽搖搖頭,看着諸葛亮,嘆口氣道:“所以說啊,你就是不懂,所以亂挑毛病,最後較起真來,卻又胡亂推諉。軍國大事,豈能這般兒戲?”

他不理會諸葛亮說的那些大道理,語氣倒像是在哄小孩,對惹了禍的調皮孩子發出了恨鐵不成鋼的嘆息一般。

糜竺、石韜不知道他葫蘆裡賣的什麼藥。只能站在那裡發呆,但太史慈、糜芳等人卻湊趣似的大笑起來,一個個都笑得惡形惡狀的。

他們原本也不關心治政之事。只知道,自家主公在戰場上無敵。在政略上也無所不知,聽着就是了。想那麼多幹嘛?見這個很臭屁的小子吃癟,被主公當成小孩子耍,他們心裡這口惡氣算是宣泄出來了。

“名震天下的王驃騎只會胡攪蠻纏,以大欺小麼?”諸葛亮怒了,大聲說道。

少年老成,是他最引以爲傲的評價,比神童什麼的還重要,這年頭神童太多,已經不稀奇了,能在少年時就被人當做成人看待,這纔是最讓人自豪的,爲此,他還提前給自己取了字。

現在王羽把他當做小孩來耍着玩,是可忍孰不可忍?

“不是我胡攪蠻纏,只是有很多道理,你的確不懂,偏偏還要裝懂……”王羽還是那副搖頭嘆氣的神情,眼中還流露出了不加掩飾的憐憫神色,看得諸葛亮不由得火冒三丈。

“王將軍,一味譁衆,可不是人君之道。你既然擺出了由人論證的姿態,難道就是打算用這種含糊其辭,敷衍了事的姿態應付嗎?”

“也罷,那本將就與你分說分說這個道理吧。”王羽很和氣的點點頭,“房樑歪了,當然會導致整個房子都傾斜,但樹卻不一定,因爲樹是有生命的東西,有靈魂,所以即便種歪了也有可能長直,種的直,也有可能長歪。”

他說的很篤定,包括諸葛亮在內,衆人卻都聽得驚疑不定。

植物有生命,應該屬於玄學領域;樹的生長規律,更是屬於自然科學的範疇,在場的人雖多,各有學識,但誰也沒研究過這麼偏門的學問,一時間都是聽得發愣。

“空口無憑,你這麼說,有什麼證據?”諸葛亮雖然心中驚疑,但並未氣餒,強作鎮定,反問道。

王羽慢悠悠說道:“實踐出真知,證據好說,現在剛剛入夏不久,找幾顆樹種下去也就是了,等到來年,本將說的有沒有道理,不就一目瞭然了嗎?”

“好,一言爲定,到時……”諸葛亮下意識應着,話說一半,卻忽覺有異,心念一轉,頓時發現問題了,他指着王羽,失聲叫道:“咦?不對,你,你使詐!”

“哪有?”王羽攤攤手,以示無辜:“話都是你自己說的,本將只是指出其中謬誤,並與你印證罷了,談不上使詐吧?”

“可是……”諸葛亮也有點發懵,他有點想不通,好端端的找茬,怎麼突然把自己給搭進去了?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樹木的生長雖然比人快,但沒個一年半載的,也不可能長成,就算花上一年時間,也未必就能驗證得出王羽說的道理來。

如果非要在這件事上辯個水落石出,那不就把自己也給栓在青州了?

諸葛亮認爲,自己可不是士元那種老實人,一聽人忽悠什麼被看重,就顛顛的跟來了;更不是月英那個瘋丫頭,纔到了一天,就瘋的沒了影子,比在家裡還有活力。王羽這次邀自己三人前來,不一定藏着什麼深意呢,怎麼能輕易聽從他的安排呢?

“其實,就算拋開你隨口打的那個比方不談,你說的也不全對,你要看證據?好,本將拿給你,子方……”

“糜芳在此!”糜芳應聲而出,心裡很激動,主公這是要出手教訓這個臭屁小子了吧?第一個想到咱,這大舅哥的待遇果然不一樣。

“你去叔治那邊,把連日來記錄的案卷取來。”王羽吩咐道,語氣淡然。

“啊?”糜芳大惑不解,正遲疑間,糜竺的腳已經無聲無息的踹了過來,低喝道:“還不快去?”糜芳如夢方醒,一溜煙跑了。

過不多時,他回來了,身後跟了幾個人,每個人手裡都捧了一大疊文卷。

進屋看向王羽,後者隨手指點,讓他們把東西放下,然後轉向諸葛亮,笑道:“證據就在這裡,小兄弟何妨看過再說?”

諸葛亮將信將疑的拿起一卷文書,覽目一掃,便即翻頁,隨後又是快速看過,隨翻隨看,竟是毫不停留,全然不似在看書,倒像是檢查紙張質量一樣。

連續幾本都是如此,直到第四本,他閱讀的速度終於慢下來了。他仰頭閉目,深思了片刻,然後突然有了動作,一個箭步跳到糜竺的桌案前,從一堆文書中快速翻出一本,然後兩相對照着看了起來,似乎在印證些什麼。

再過片刻,他終於從書裡回過神,看向王羽,卻是皺眉不語。

“怎麼樣?有趣吧?”王羽意味深長的笑着。

“王將軍,你確定這種方法可行?”諸葛亮不答反問。

王羽微笑說道:“沒試過,怎麼知道行不行?到底能不能行,行的話有幾成可能性,你何不自己去看?”

“的確如此。”諸葛亮緩緩點頭,隨即轉過頭去,不再看王羽,埋首于山一般的文卷之中。

王羽見狀,向衆人打了個眼色,靜靜退了出去,轉頭時,嘴角那抹笑意卻再也掩蓋不住。

七五零章 死戰不退一九九章 人定勝天七四三章 漢道乃昌六七九章 發揮優勢七九六章 進擊的騎兵八七七章 自己作死一四四章 滔天巨浪一八五章 運氣惹的禍二四九章 合縱連橫五六二章 無畏者無敵四二六章 招降納叛七四五章 長久之策五九五章 送羊入虎口一六三章 步步進逼三一四章 龍爭虎鬥八四零章 戰爭潛力四四七章 驃騎名錄九一二章 不祥的預感七八五章 家書和秘辛第87章 一入白波谷三四四章 兩全之策七二二章 三方競速四四二章 鬼才郭奉孝二九八章 以攻爲守五五六章 兗州攻略第61章 明槍與暗箭五八四章 各有煩惱一四一章 結盟遼東一八八章 暗合經典五零四章 安邑之戰九一二章 不祥的預感八二四章 宏偉格局九三八章 可進豈言退七九四章 泰山崩色不變三九九章 單騎催鋒四六八章 快刀斬亂麻五五五章 青州羣英會九一五章 破箭之陣七一一章 王羽的打算六一四章 兵不厭詐五九五章 送羊入虎口五六五章 成功誘敵第70章 英雄誰屬第24章 相識莫恨晚四百章 河北終戰六八零章 毋極城下五一八章 深遠影響四七三章 得勢不饒人二七一章 無雙虎賁二七六章 再戰先登九三六章 白陘奪口戰第55章 禍端起蕭牆一零七章 風起雲涌一五四章 好自爲之七三三章 任務與情報六二六章 孫策的挑戰五六零章 暗影浮動一五九章 兵者詭道也七五三章 蠻橫突擊第52章 煊赫洛陽城六八三章 其疾如風三九一章 趙雲發威第72章 夜探皇城七八七章 壓迫式戰法六零七章 舊日之約三七八章 慘烈攻防戰七二一章 強突猛進第85章 情場如戰場七零二章 巨馬水之戰九四三章 寢食難安七九二章 不變應變八零二章 不祥的預感七二四章 兄弟齊心四二八章 權術與公心第91章 兵臨城下四一八章 樹倒猢猻散一七八章 搖身一變四三八章 看誰人更多七五八章 一決勝負八二三章 新品發佈會八九三章 大亂終起二六四章 陣曰玄襄第50章 一擲定乾坤八二九章 事難兼顧七四七章 知我者公明七四九章 勇往直前七八零章 議平遼東六九零章 公孫之危五四八章 潛龍在淵六五三章 誰解女兒心九二八章 各方皆運籌八五一章 樂在其中九零四章 定計破敵七八二章 遼東故事六零一章 願者上鉤六四六章 拖就一個字九六五章 強渡黃河二六四章 陣曰玄襄
七五零章 死戰不退一九九章 人定勝天七四三章 漢道乃昌六七九章 發揮優勢七九六章 進擊的騎兵八七七章 自己作死一四四章 滔天巨浪一八五章 運氣惹的禍二四九章 合縱連橫五六二章 無畏者無敵四二六章 招降納叛七四五章 長久之策五九五章 送羊入虎口一六三章 步步進逼三一四章 龍爭虎鬥八四零章 戰爭潛力四四七章 驃騎名錄九一二章 不祥的預感七八五章 家書和秘辛第87章 一入白波谷三四四章 兩全之策七二二章 三方競速四四二章 鬼才郭奉孝二九八章 以攻爲守五五六章 兗州攻略第61章 明槍與暗箭五八四章 各有煩惱一四一章 結盟遼東一八八章 暗合經典五零四章 安邑之戰九一二章 不祥的預感八二四章 宏偉格局九三八章 可進豈言退七九四章 泰山崩色不變三九九章 單騎催鋒四六八章 快刀斬亂麻五五五章 青州羣英會九一五章 破箭之陣七一一章 王羽的打算六一四章 兵不厭詐五九五章 送羊入虎口五六五章 成功誘敵第70章 英雄誰屬第24章 相識莫恨晚四百章 河北終戰六八零章 毋極城下五一八章 深遠影響四七三章 得勢不饒人二七一章 無雙虎賁二七六章 再戰先登九三六章 白陘奪口戰第55章 禍端起蕭牆一零七章 風起雲涌一五四章 好自爲之七三三章 任務與情報六二六章 孫策的挑戰五六零章 暗影浮動一五九章 兵者詭道也七五三章 蠻橫突擊第52章 煊赫洛陽城六八三章 其疾如風三九一章 趙雲發威第72章 夜探皇城七八七章 壓迫式戰法六零七章 舊日之約三七八章 慘烈攻防戰七二一章 強突猛進第85章 情場如戰場七零二章 巨馬水之戰九四三章 寢食難安七九二章 不變應變八零二章 不祥的預感七二四章 兄弟齊心四二八章 權術與公心第91章 兵臨城下四一八章 樹倒猢猻散一七八章 搖身一變四三八章 看誰人更多七五八章 一決勝負八二三章 新品發佈會八九三章 大亂終起二六四章 陣曰玄襄第50章 一擲定乾坤八二九章 事難兼顧七四七章 知我者公明七四九章 勇往直前七八零章 議平遼東六九零章 公孫之危五四八章 潛龍在淵六五三章 誰解女兒心九二八章 各方皆運籌八五一章 樂在其中九零四章 定計破敵七八二章 遼東故事六零一章 願者上鉤六四六章 拖就一個字九六五章 強渡黃河二六四章 陣曰玄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