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七章 軍威煊赫

一七七章 軍威煊赫

?“文則,你點三千兵馬,與無忌一道,做子義的副將,同去青州解圍。”王羽不是說說而已,得到了太史慈的回答,他馬上就做出了部署。?

“……喏。”于禁和方悅微一遲疑,但最終也沒提出質疑。他們不明白王羽這麼做的道理,可從過去的經驗上來看,王羽應該不會拿軍中大事開玩笑。?

“子義,你還需要準備一下麼?”王羽轉向太史慈,後者還沒從震驚中完全清醒,愣愣的看着王羽,好半晌才如夢方醒的打了個激靈,“不需要,某這就可以上路。”?

“甚好。”王羽揮手示意,讓三將自行離開,準備出兵。?

太史慈稀裡糊塗的跟着于禁走了,府內陷入了寂靜,片刻後,徐晃緩緩開口道:“主公,您喜歡此人的勇武?但是,用這樣的方法……是不是有點太冒險了?”?

“算不上冒險。”王羽淡然一笑道:“有文則跟着,他還能鬧出什麼亂子不成?反正某本來也是要出兵救援的,現在不正好一舉兩得麼。”?

“主公說的是……”?

徐晃點點頭,但眉宇間的疑色卻依然未消:“此人性子頗爲桀驁,晃以爲,他似乎有向主公挑釁邀戰,藉機揚名的打算,結果一聽到主公命他領軍的命令,卻又是這般神態……言行不一,其中恐怕是有些緣故的。”?

黃忠也出言附和道:“公明說的不錯。主公,如今敵視我軍的人很多,雖然此人帶了孔北海的文書,卻也不可不防。”?

不怪二將憂慮,古往今來,招攬人才的方法多不勝數。但從來沒聽說有一見面就委任以統帥千軍之責,而被招攬那個也是問都不問,直接就答應下來的。?

這不合情理!?

徐晃、黃忠自忖,若是換成自己,如果王羽一見面就用這招。他倆肯定會懷疑,王羽是不是瘋了,然後萌生退意。?

可那個太史慈,雖然也被嚇了一跳,但答應的卻很痛快,態度的轉變也非常自然,說他心裡沒鬼。誰信??

王羽信了。?

他心裡正得意着呢,太史慈是三國的猛將之中,最難收服,也是最容易收服的一個。?

孫策收服他的過程可謂一波三折,在戰陣上面對面的廝殺,將對方俘虜,這還不算,最後太史慈還設下了個考驗。?

他請命去招撫劉繇的殘軍,孫策的左右都勸諫孫策不要答應,生怕太史慈一去不返。結果,孫策力排衆議,答應了下來,最終才贏得了太史慈的效忠。?

費了這麼多力氣和周折,足可見太史慈多有個性,多驕傲。?

不過,換個角度來說。在出仕方面,太史慈其實非常的積極主動。?

他也是少年任俠,得罪了權貴,故而避禍在外,因爲孔融幫忙照顧他母親。所以當孔融有難時,他出手相助。?

這件事本身很正常,重點在於,他見到孔融,通報了身份之後,第一時間便請命出戰。請命出戰,應該就是主動投效的意思。?

實際上,孔融照顧他母親,未嘗不是存了招攬他的意思,可他是當世大儒,還有先祖孔老二的光環罩着,早就習慣了儒家那種含蓄的處事方式。?

投效什麼的,總要有個過程纔對,結果,他被太史慈這種不要前戲,直入主題的極端作法給嚇到了,直接拒絕了太史慈的要求。?

要不到兵權,太史慈也不氣餒,他再次請命,要以個人之力突圍求援,大有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架勢。這次孔融沒法不答應了,命是這個年輕人自己的,他還能攔着不讓去不成??

王羽當初看小說的時候還沒在意,但在這個時代生活戰鬥了近一年時間後,突然發現小說裡的人物就在身邊不遠處,他反過來琢磨這些人的事蹟時,發現了很多,很有趣的東西。?

太史慈在北海的作爲,跟自己當初在孟津所做的,完全就是一個模子裡出來的……危局之中,討要兵權,要不到就自己單幹。也就是太史慈沒受過特種兵或者刺客的訓練,不然的話,保不齊他會不會跑去刺殺管亥。?

後來太史慈跑去江東投靠劉繇,孫策殺過江,勢不可擋,前線連戰連敗,於是,太史慈又請戰了,結果同樣被拒。?

太史慈初來乍到,沒有嫡系人馬,劉繇也不是啥有魄力的人,被拒很正常,關鍵還是在後面,這次,他又單獨行動了。比在北海略有進步的是,他這次多了個助手,不再是單槍匹馬了。?

總而言之,王羽回顧太史慈的生平,感覺就像是看到了一個古代版的自己。?

王羽瞭解自己,知道自己要什麼,想讓太史慈滿意在容易不過了,知道設身處地的換位思考一下就行了。所以,他直接用一個領軍的大餡餅砸過去,把太史慈給砸暈了。?

想着,王羽的疑問只有一個,太史慈遇到劉備時,到底發生了什麼??

按說以劉備的作風,看到這麼一位猛人,不是應該極盡籠絡之能麼?此刻的太史慈又很積極主動,怎麼想都是會一拍即合的結果,難道太史慈還指望回北海邀功領賞不成??

“放心吧,有文則在,不會出什麼意外的,如果我料想不錯,出征後,子義應該不會在中軍待太久,以他的脾氣,應該更喜歡跟無忌的前鋒在一起。”?

一個外來戶,哪怕再有本事,也不可能拿到一支部隊的指揮權,當即就行使權力。他連將校都認不全,旗號都看不懂,也沒有足夠的情報來源,還談什麼指揮軍隊??

自己給太史慈的,不過是個名義上的主將頭銜。泰山軍輕軍前進,行軍速度也很快,太史慈想發號施令,也只能通過於禁,想造反什麼,把隊伍拉走是不可能的。所以,有什麼可擔心的??

就算真有什麼風險,爲了太史慈這樣的牛人,也值得了。等他立了功回來,自己順勢封他個校尉。一位名將就不費吹灰之力的收入囊中,還有比這更愜意的事嗎??

王羽美滋滋的想着。?

……?

太史慈此刻正在驚歎,因爲于禁正在集結部隊。?

太史慈還沒正式出仕,軍略兵法只是學過,還沒有實際應用的機會。但這些年他見過的軍隊卻不少,甚至還親眼旁觀過多場戰役,對軍隊強弱精劣。有着自己獨到的見解。?

萬變不離其中,一般來說,從一支兵馬的軍容和反應速度上,就足以分析出這支軍隊的戰鬥力了,這是令行禁止的具體體現。?

于禁集結兵馬的地方在城外的大校場,三人到達這裡的時候,校場上的士卒正在操練。?

校場正中,有一個千人方陣在操演陣法,隨着點將臺上將旗的搖動,方陣中旌旗招展。紛紛發出迴應,然後在將令的指揮下,從方陣變圓陣,再變偃月,繼而鋒矢,演變出了一個又一個的陣型。?

整個過程如行雲流水一般,眼中只見旗號招展。陣型變換;耳中只聞隆隆的腳步聲,和鏗鏘的盔甲碰撞聲。?

太史慈無暇過多關注泰山軍流暢的指揮和陣型轉換,在校場一側,另有兩千步卒在進行實戰演練。相較於操演陣型的行雲流水,這裡展現出來的。是另一種風采。?

陣列中,大櫓、弓弩、矛戈、刀盾、斧鉞各式兵器林立,殺氣沖天之餘,也讓人感到一陣眼花繚亂。然而,在實際對抗當中,各式兵種雖然混雜在一起,但卻絲毫不顯凌亂,每一次陣列的碰撞,都會產生一陣紛亂,但在雙方各自的努力下,亂相很快就得到平息。?

雙方用的都不是真刀真槍,而是各種木棍,可由於對戰非常真實、激烈,所以也不斷產生傷者。輕傷之人帶傷繼續作戰,重傷之人則由雙方自行營救。?

太史慈還是第一次看到,演練會打成這種態勢,激烈程度,幾乎不在他見到的最慘烈的那幾場大戰之下。?

相較於步卒的操練,校場另一邊的騎兵訓練更加吸引太史慈的目光。?

騎兵的訓練分成了兩處,各自以一羣稻草人爲假想敵,演練戰術。?

隨着驚天動地的一聲吶喊,數百輕騎兵在奔馳中分成了三股,兩支白馬騎兵衝向“敵軍”兩翼,風一樣從“敵陣”前掠了半個圈子,然後快速撤了回來。中間那股騎兵放緩了馬速,待兩翼騎兵回撤的瞬間,端起手中強弩,發動了一輪齊射。?

太史慈對這種輕騎兵的騎射戰術並不陌生,看出來這個戰法是以兩翼爲誘餌,引動敵人陣勢後,用強弩齊射,動搖敵軍陣型。?

齊射後,三支騎兵穿花蝴蝶般交替了位置,弩騎兵後退下馬,開始裝填弩機。白馬騎士化直衝爲斜衝,再從斜衝轉爲橫掃,如同兩隻雨燕一般,飛速的在敵陣兩翼前掠過。?

一邊疾衝,一邊彎弓攢射,每人放了差不多三箭之後,他們與敵軍的距離也接近到了一定程度,衆人同時將馬一撥,潮水般撤了回來。在回撤過程中,還有人不斷馬上轉身向後攻擊。?

幾乎同時,弩騎兵裝填完畢,再次上馬,森寒的弩矢重新指向了敵陣。?

太史慈可以在腦海中想象出相應的戰局。如果敵人遭受白馬騎士的打擊後追殺出來,就會被弩騎兵迎頭痛擊。如果不追,就會在這種周而復始的打擊下,不斷出血,士氣降低,最後被磨到死。?

純粹的騎射戰術,強是很強,但殺傷力不足,如果遇到鬥志堅強的敵人,以步弓強弩加以反擊,就會演變成消耗戰。?

但弩騎兵的存在,可以彌補輕騎施展騎射戰術,殺傷力不足的缺點,騎射戰術,更加完善,更加恐怖了。?

最後那隊騎兵人數不多,騎術似乎也比較差,他們演練的是衝陣。?

騎兵們在主將的率領下排成三個鋒矢形狀,一豎兩橫,豎着的一個迅速穿“敵陣”而過,橫着的兩個斜向推進,將外層的草人齊齊整整地剔掉一層。?

緊接着,爲首的騎將從背後抽出一根角旗,用力揮了揮,帶着透陣而出的騎兵轉向,再度踏入稻草人大陣。其他兩支騎兵則倒卷烏龍,從側翼的側面縱橫穿插。?

這是一種騎兵對步兵的典型戰術,利用騎兵強大的衝擊力,反覆打擊敵軍關鍵部位,如中軍將旗附近,以期待最大程度上降低對方士氣,並打亂對方指揮。?

兩翼的騎兵則在敵陣之前快速奔跑,尋找對方薄弱點,一旦直衝中軍的騎兵完成突擊,或者中途受阻,後續的騎兵就根據自己找到的薄弱點進行打擊,以期擴大戰果或減小主攻方向的損失。?

這個戰法並不複雜,讓太史慈感到震撼的是衝陣騎兵身上的鎧甲。這是一支重裝騎兵,人和戰馬身上都配備了鎧甲,總重量至少在七八十斤左右,正前方只有人和馬的眼睛沒被皮革和鐵片包裹起來。?

太史慈不是沒見過世面的人,但他確實沒想到,在這裡可以看到這種水準的操練。?

各部兵馬各司其職,兵種多樣,甲杖俱全,恍惚間,他幾乎以爲自己回到了漢武時代,在上林苑見到了那支名震天下的御林軍。?

就在他心神俱顫的時候,身邊于禁已經發出了號令,令衆軍集結起來,然後向太史慈請令道:“太史將軍,請登臺點將,下令出兵吧。

一五七章 生子如鵬舉五二六章 靜中有動六九零章 公孫之危七三五章 天心厭胡第61章 明槍與暗箭七二三章 郭嘉策謀三二五章 草莽英雄二二八章 後院失火三二二章 敗戰之軍七九五章 禍福難料九四零章 煙攻如天助九四零章 煙攻如天助八七一章 風形水勢二九五章 狼煙四起八九零章 屋漏偏逢雨六零三章 突襲與潛越七四零章 血債血償五二五章 日趨複雜六二三章 輕取下邳城二七七章 計謀與鏖戰七一七章 冰上激戰第44章 連環計中計九零八章 步陣橫行二五六章 一戰而潰九一五章 破箭之陣一六二章 揮刀斬八方一一五章 一發動全身八二三章 新品發佈會六四九章 虎女亦有謀七六九章 異想天開四四二章 鬼才郭奉孝第27章 再會呂溫侯五四二章 青州印象三九七章 黎明之前二一零章 流星火雨八九三章 大亂終起四八七章 白波之危一四四章 滔天巨浪三三五章 青州羽林軍九五九章 白馬爲名五四零章 稱帝之議第63章 河畔血戰遲二三零章 大婚之期五九三章 斬將破敵四零三章 曾經的戰法一七九章 奔襲都昌八二九章 事難兼顧二四九章 合縱連橫五五七章 喜得麟兒二一四章 一敗塗地六一二章 他比你強二六九章 針尖對麥芒第97章 仙法之秘第83章 神秘符印第6章 事了拂衣去四三九章 禍不單行三四零章 疾風蕭蕭鳴九四四章 生死鏖戰第69章 豁然開朗四九三章 底氣十足六九三章 胡塵遮天五二三章 脣槍舌劍一五八章 南陽風雲變七二八章 救援之議五八四章 各有煩惱八四九章 漢胡大防四五三章 欲靜風不止九四零章 煙攻如天助五一八章 深遠影響三七八章 慘烈攻防戰三零一章 空圍城計一六三章 步步進逼三零八章 大戰在即六九一章 王羽北上第34章 美人情深重二零三章 輕騎騷擾戰一四二章 第三個弱點二三二章 順水推舟六一五章 恐怖號召力一二五章 暗中較技二一七章 獻身衛道九六二章 不戰屈惡來七八三章 拍案驚奇一五八章 南陽風雲變六五九章 突城而入三零五章 戰守兩難三一五章 程昱之謀二六零章 尋他千百度一三一章 荊襄震動三一七章 永不退避第15章 權柄終在握一三二章 棋逢對手第39章 雄關名虎牢一四三章 故技重施七三四章 馬蹄樑慘案二五四章 狹路相逢二零四章 喪膽之敵三五八章 打破僵局四八二章 政事繁雜六七二章 天下震動
一五七章 生子如鵬舉五二六章 靜中有動六九零章 公孫之危七三五章 天心厭胡第61章 明槍與暗箭七二三章 郭嘉策謀三二五章 草莽英雄二二八章 後院失火三二二章 敗戰之軍七九五章 禍福難料九四零章 煙攻如天助九四零章 煙攻如天助八七一章 風形水勢二九五章 狼煙四起八九零章 屋漏偏逢雨六零三章 突襲與潛越七四零章 血債血償五二五章 日趨複雜六二三章 輕取下邳城二七七章 計謀與鏖戰七一七章 冰上激戰第44章 連環計中計九零八章 步陣橫行二五六章 一戰而潰九一五章 破箭之陣一六二章 揮刀斬八方一一五章 一發動全身八二三章 新品發佈會六四九章 虎女亦有謀七六九章 異想天開四四二章 鬼才郭奉孝第27章 再會呂溫侯五四二章 青州印象三九七章 黎明之前二一零章 流星火雨八九三章 大亂終起四八七章 白波之危一四四章 滔天巨浪三三五章 青州羽林軍九五九章 白馬爲名五四零章 稱帝之議第63章 河畔血戰遲二三零章 大婚之期五九三章 斬將破敵四零三章 曾經的戰法一七九章 奔襲都昌八二九章 事難兼顧二四九章 合縱連橫五五七章 喜得麟兒二一四章 一敗塗地六一二章 他比你強二六九章 針尖對麥芒第97章 仙法之秘第83章 神秘符印第6章 事了拂衣去四三九章 禍不單行三四零章 疾風蕭蕭鳴九四四章 生死鏖戰第69章 豁然開朗四九三章 底氣十足六九三章 胡塵遮天五二三章 脣槍舌劍一五八章 南陽風雲變七二八章 救援之議五八四章 各有煩惱八四九章 漢胡大防四五三章 欲靜風不止九四零章 煙攻如天助五一八章 深遠影響三七八章 慘烈攻防戰三零一章 空圍城計一六三章 步步進逼三零八章 大戰在即六九一章 王羽北上第34章 美人情深重二零三章 輕騎騷擾戰一四二章 第三個弱點二三二章 順水推舟六一五章 恐怖號召力一二五章 暗中較技二一七章 獻身衛道九六二章 不戰屈惡來七八三章 拍案驚奇一五八章 南陽風雲變六五九章 突城而入三零五章 戰守兩難三一五章 程昱之謀二六零章 尋他千百度一三一章 荊襄震動三一七章 永不退避第15章 權柄終在握一三二章 棋逢對手第39章 雄關名虎牢一四三章 故技重施七三四章 馬蹄樑慘案二五四章 狹路相逢二零四章 喪膽之敵三五八章 打破僵局四八二章 政事繁雜六七二章 天下震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