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名君子(下)

陶應的挑兵條件雖然苛刻,但好在可選擇的餘地大,所以用了大半天時間後,陶應終於還是挑滿了八百新兵之數,也是到了這個時候,陶應忽然想起自己練兵過程中肯定會有不少新兵會被淘汰,所以陶應又臨時決定多挑一百新兵爲預備,曹豹也沒有反對,微笑着答應了陶應的要求——反正徐州老大陶謙就是陶應的親老爸,徐州的官府衙門就是陶家開的,陶應臨時決定多徵一百士兵,在陶謙那裡絕對不會有半點問題。

至於多招新兵的裝備和軍糧等各種隨之而來的問題,陶二公子和曹大將軍更不用操心,那是陶謙指定給陶應的後勤主管曹宏操心的問題,陶二公子和曹大將軍再怎麼淪落,也肯定不會淪落到曹宏那個位置。

於是乎,幾經周折之後,咱們陶二公子的新兵隊伍終於七拼八湊的湊滿了九百之數,並於當天傍晚在徐州東門小校場上舉行了成軍儀式——其實也就是站個隊,領軍服軍旗,聽陶應訓幾句話,然後聚在一起吃一頓入夥落草飯,就可以結束儀式去睡覺了。

考慮到這個時代的士兵文化普遍不高,陶應也沒有發表自己在體制中歷練出來的冗長沉悶演講,站在九百新兵隊伍面前的高臺上,陶應無比直白的直接高叫道:“弟兄們,今天是我們隊伍成立的大日子,別的廢話我也不多說了,我只要你們記住一件事!記住兩個問題!”

“弟兄們,你們都聽清楚了,從今天從現在開始,你們就是大漢的將士,無論颳風下雨,雷霆雪雹,袖手高坐,每個月都少不了你們三石三鬥三升的粟米(漢小石,重約三十公斤)!每年也少不你們的夏單裝,冬皮裘!”

“弟兄們,這些都是你們應得的,但你們必須記住,這些糧米、布匹和毛皮,都是大漢官府從大漢百姓身上收上來的,你們的一衣一鞋,一飯一食,都是大漢百姓的血汗!這就是我要你們記住的事!”

“弟兄們,現在第一個問題來了,大漢百姓爲什麼要養你們?爲什麼要每日風裡來雨裡去的辛勤勞作,用他們的血汗供養你們?”

“爲什麼?還不是指望你們上陣殺地,保家衛國,保衛他們的安居樂業,太平安樂?!”

“弟兄們,現在第二個問題來了!大漢百姓如此辛苦的供養你們,你們到了戰場上不殺敵,不保衛大漢百姓的安居樂土,大漢百姓養你們,有什麼用?”

“弟兄們,記住這一件事,這兩個問題,記住你們的使命,記住你們爲誰而戰,爲什麼而戰,你們就永遠的戰無不勝,永遠的不會被敵人打敗!”

“弟兄們,請和我一起喊,保家衛國!保境安民!”

“保家衛國!保境安民!”陶應特意挑選出來的老實兵都很聽話,不管有沒有理解陶應話中的含義,都舉起了手中的武器旗幟,跟着陶應有節奏的整齊大喊,“保家衛國!保境安民!保家衛國!保境安民!保家衛國!保境安民——!”

憑藉這番演講,陶應總算是扭轉了一點自己在陶基和林清心目中的惡劣印象,陶基站在旁邊一邊跟着陶應舉劍高呼保家衛國,一邊暗暗心道:“二哥說得還算有道理,當兵吃糧天經地義,但百姓們爲什麼要供養兵丁,以前還真沒幾個人認真尋思過。”

“說得倒是好聽,就是不知道到底懂不懂兵。”站在陶應親兵隊伍中的林清也悄悄的小聲嘀咕——雖然林清一再拒絕給陶應擔任親兵,可是到了軍營裡看到要十幾個大兵擠一間草房,小臉蒼白的林清終於還是接受了陶應的好意,住進了相對寬鬆的陶應房中,也無可奈何的成爲了陶應的貼身親兵。

“好了,解散,弟兄們都去吃飯的,今天我們的隊伍新成立,有酒有肉,弟兄們可以敞開了肚皮吃,吃完了就回房休息!明日卯時,你們就要開始嶄新的‘美好’生活了!”陶應滿臉壞笑的大喊道。

“噢!”可憐的九百新兵壓根不知道地獄已經逐漸向他們敞開了大門,還發出了由衷的歡呼,向陶應一再致謝,然後爭先恐後的衝向正在散發着濃郁酒肉香味的伙房。

“小子們,等着吧。”看着歡呼雀躍散去的新兵人羣,陶應臉上壞笑更甚,轉過身正要帶着陶基和林清下臺吃飯,又忽然瞟見臺下走上一人,卻是陶應那位老實得三錘子打不出一個屁的便宜兄長陶商。陶應不敢怠慢,趕緊迎上前去,向陶商一鞠到地,恭敬說道:“兄長,小弟不知兄長駕到,有失遠迎,還望兄長恕罪。”

“賢弟快快請起。”陶商攙起陶應,笑着說道:“聽說賢弟終於招滿了兵員,父親這幾日的病情又大有好轉,愚兄便抽空過來看看,順便向賢弟道喜。”

“多謝兄長。”陶應慌忙道謝。

“自家兄弟,客氣什麼?”陶商呵呵傻笑,又說道:“剛纔聽到賢弟的訓話,覺得賢弟說得太有道理了,百姓供養將士是爲了什麼,就是爲了讓將士們保家衛國,保境安民!賢弟隊伍中的將士只要牢記此點,相信就能象賢弟說的一樣,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兄長過獎了。”陶應謙虛道:“這些話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卻難,要想讓將士真正記住這一點,不知還需多少時日。”

陶商點頭,再次贊同兄弟的見解,然後陶商又轉向了陶基,要求堂弟一定要好生輔佐二弟,全力幫助陶應領兵治軍,陶基也老實答應了,老實人陶商卻忽然念頭一轉,又轉向陶應笑道:“賢弟,你這支軍隊由你直接指揮控制,與曹豹將軍的隊伍互不統屬,都叫大漢徐州軍,難免有些混淆,愚兄竊以爲,賢弟這支軍隊應該單獨命名,以便區別。”

“多謝兄長指點,小弟也正有此意,就是一時之間還沒有想到好的名字。”陶應答道。

“二哥,我們的軍隊叫虎狼騎如何?”陶基迫不及待的建議道:“曹操老賊軍隊裡最精銳的騎兵叫虎豹騎,我們就叫虎狼!”

“不好。”出乎陶基意料,首先反對的竟然是他最老實的大堂哥陶商,陶商搖頭說道:“虎狼虎豹,皆禽獸也,二弟的隊伍乃是仁義之師,豈能以禽獸爲名?”

“虎狼是如虎之威,如狼之捷,並非禽獸之意。”陶基解釋道。

“還是不好,仁義之師,不能以獸命名。”大書呆子陶商還是搖頭反對。

“仁義之師和軍隊的名字有什麼關係?”陶基不滿的說道:“依兄長之意,我軍豈不是隻能叫仁義君子軍?”

“仁義君子軍?”陶商眼睛一亮,忙轉向陶應說道:“賢弟,你的軍隊命名爲君子軍如何?賢弟乃是仁孝之人,坦率誠實,重信守諾,勇而無畏,軍名君子,正與賢弟爲人相符,再恰當不過了。”

“君子軍?”陶基殺豬一樣的慘叫起來,“大哥,你可真會取名字啊,君子軍?這麼難聽的名字,也虧你想得出來!”

“君子軍?”陶應有些動心——因爲這個名字,實在太對陶應的胃口了。但陶應還有一層考慮,猶豫道:“就是太拗口了,君子軍,不夠響亮順口。”

“兩位賢弟錯矣。”陶商搖頭,語出驚人道:“兩位賢弟難道忘了,史書記載,五百多年前,也有一支君子軍,且是當時的最強之軍。”

“五百多年前有一支君子軍?”陶應瞪大了眼睛,還真是第一次聽說這件事。

“不錯。”陶商點頭,得意的賣弄書袋道:“五百餘年前,越王勾踐麾下最精銳者,便是以君子命名。《國語》一書的吳語篇便有載:越王以其私卒君子六千人爲中軍。司馬子長批註曰:私卒君子,王所親近有志行者,吳賢良,齊所謂士。勾踐臥薪嚐膽,勵精圖治,最終雪恥滅吳,其主力戰兵便是君子軍!”

“好!”陶應大喜過望,一拍大腿叫道:“多謝兄長賜名,這名字太對小弟的胃口了,小弟的隊伍,從現在開始,就叫君子軍了!”

“這麼說來,叫君子軍也不錯。”陶基難得和陶應意見一致一次,捏着光溜溜的下巴說道:“越王勾踐臥薪嚐膽,以君子軍一雪前恥,我們徐州軍隊也以君子軍命名,有不忘前恥、誓報舊仇之意。”

“就這麼辦了。”陶應喜笑顏開的向陶基吩咐道:“三弟,命人連夜趕造三面青牙大旗,一面帥旗寫上‘君子’兩個大字,另外再造兩面副旗。”

“副旗上寫什麼?”陶基建議道:“小弟建議,寫臥薪嚐膽和勵精圖治兩行字如何?”

“不!”陶應搖頭,微笑說道:“一面副旗寫‘仁義禮智信’五字,另一面寫‘溫良恭儉讓’五字。”

“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陶基差點又殺豬一樣的慘叫,驚叫道:“二哥,你確認要打這兩面旗幟?確認讓我們的軍隊打這兩面旗幟?”

“妙!”陶商鼓掌叫好,由衷的說道:“吾弟果然是謙謙君子,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皆是聖人之語,也是吾等的做人準則!”

“不錯!”陶應哈哈大笑道:“我要讓君子軍和我一樣,仁愛、忠義、禮和、睿智、誠信!溫和、善良、恭敬、節儉、忍讓!高舉仁義旗幟,橫掃天下無敵手!”

陶商拼命鼓掌,覺得二弟這話太對自己胃口,又由衷的恭賀道:“賢弟以仁義爲旗,以慈愛爲幟,相信賢弟與賢弟的君子軍,一定都能前途無量!”

“是前途無亮吧?”陶基和一旁偷聽的林清一起在心裡哀嘆,“這兩面旗幟打出去,相信君子軍馬上就要成爲天下諸侯的笑柄了。”

“我還是趕緊想辦法回到曹豹將軍麾下去吧,跟着二哥,我是徹底的前途無亮了!”陶基哭喪着臉心裡琢磨,“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讓上陣殺敵的軍隊打出這樣的旗幟,也真虧我這兩個書呆子兄長想得出來!”

“算了,還是走吧,別在這個書呆子身上浪費時間了。”林清也在心中嘆道:“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這樣的戰旗到了戰場上,嚇敵人是肯定嚇不住了,笑死十個八個敵人倒是很有可能。”

於是乎,聽取了老實大哥陶商的建議後,咱們陶副主任親手組建的第一支軍隊,終於有了一個極其響亮、同時也極其文雅的名字——君子軍!

也有了軍魂與口號——仁愛、忠義、禮和、睿智、誠信!溫和、善良、恭敬、節儉、忍讓!簡稱爲: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

當然了,陶副主任的這支隊伍,名字有沒有取錯,口號有沒有喊錯,現在還沒有一個人知道。但陶副主任堅信,自己的軍名與口號都沒有錯!不管你們信不信,反正陶副主任自己是信了。

第132章 麻煩來了第236章 我希望被騙第95章 正面強攻第21章 劣馬好馬第205章 討伐青州第132章 麻煩來了第352章 偶遇第33章 曹老大詐死第193章 楊長史在荊州的日子第239章 阿異第434章 泄密第146章 真正目的第20章 人才問題第243章 禍害冀州(中)第165章 假貨偏逢三一五第167章 餘波未了第211章 招降第122章 最後一擊第81章 破繭爲蝶第269章 吾願降陶第365章 拿人拿贓第184章 交換第186章 淑女一諾第93章 臭味相投第336章 戰後第2章 一讓徐州第214章 好心辦壞事第374章 被洗腦太嚴重第96章 頭號功臣第227章 話不投機第294章 手到擒來第247章 二熊爭餅第244章 禍害冀州(下)第48章 決戰小霸王(上)第410章 連環奸計第37章 破敵(下)第446章 曹賊遺命第201章 本性勢利第112章 齊心協力坑陶應第358章 該不會有伏兵吧?第276章 二賊爭鋒第11章 曹豹有女第417章 關中之戰第445章 矛盾擴大第208章 丹陽兵第163章 包郵免運費第38章 一波又起第437章 累死老丈人第270章 賢妻負心漢第311章 生死鏖戰第11章 曹豹有女第77章 拆遷小沛(上)第24章 皇叔好意第246章 煽風點火第264章 大難臨頭第383章 北伐冀州第442章 不謀而合第52章 燙手山芋第372章 烏合之衆第200章 三國活雷鋒第23章 同室共處第416章 江東歡歌第37章 破敵(上)第228章 虛張聲勢第201章 本性勢利第166章 誰哭誰笑第173章 坑爹老鄉第150章 弄假成真第107章 前功盡棄第109章 陶應中計(上)第277章 不騙你們了第69章 對陣曹老大第204章 強烈對比第427章 師徒重逢第232章 禽獸不如第224章 雙簧第408章 柴桑攻防戰第405章 出手驚人第150章 弄假成真第57章 借花獻佛第42章 對陣小霸王第283章 大敗陶賊第325章 自尋死路第8章 赴湯蹈火第442章 不謀而合第239章 阿異第234章 佯兵第329章 對陣諸葛第44章 比拼耐心第76章 呂布來了第332章 九尾狐大戰神經刀(下)第395章 袁譚請降第188章 挾天子以坑陶賊第124章 陶應吃癟第345章 答應過仲明先生第24章 皇叔好意第339章 大破袁譚第114章 竹籃打水一場空第89章 三國好人多
第132章 麻煩來了第236章 我希望被騙第95章 正面強攻第21章 劣馬好馬第205章 討伐青州第132章 麻煩來了第352章 偶遇第33章 曹老大詐死第193章 楊長史在荊州的日子第239章 阿異第434章 泄密第146章 真正目的第20章 人才問題第243章 禍害冀州(中)第165章 假貨偏逢三一五第167章 餘波未了第211章 招降第122章 最後一擊第81章 破繭爲蝶第269章 吾願降陶第365章 拿人拿贓第184章 交換第186章 淑女一諾第93章 臭味相投第336章 戰後第2章 一讓徐州第214章 好心辦壞事第374章 被洗腦太嚴重第96章 頭號功臣第227章 話不投機第294章 手到擒來第247章 二熊爭餅第244章 禍害冀州(下)第48章 決戰小霸王(上)第410章 連環奸計第37章 破敵(下)第446章 曹賊遺命第201章 本性勢利第112章 齊心協力坑陶應第358章 該不會有伏兵吧?第276章 二賊爭鋒第11章 曹豹有女第417章 關中之戰第445章 矛盾擴大第208章 丹陽兵第163章 包郵免運費第38章 一波又起第437章 累死老丈人第270章 賢妻負心漢第311章 生死鏖戰第11章 曹豹有女第77章 拆遷小沛(上)第24章 皇叔好意第246章 煽風點火第264章 大難臨頭第383章 北伐冀州第442章 不謀而合第52章 燙手山芋第372章 烏合之衆第200章 三國活雷鋒第23章 同室共處第416章 江東歡歌第37章 破敵(上)第228章 虛張聲勢第201章 本性勢利第166章 誰哭誰笑第173章 坑爹老鄉第150章 弄假成真第107章 前功盡棄第109章 陶應中計(上)第277章 不騙你們了第69章 對陣曹老大第204章 強烈對比第427章 師徒重逢第232章 禽獸不如第224章 雙簧第408章 柴桑攻防戰第405章 出手驚人第150章 弄假成真第57章 借花獻佛第42章 對陣小霸王第283章 大敗陶賊第325章 自尋死路第8章 赴湯蹈火第442章 不謀而合第239章 阿異第234章 佯兵第329章 對陣諸葛第44章 比拼耐心第76章 呂布來了第332章 九尾狐大戰神經刀(下)第395章 袁譚請降第188章 挾天子以坑陶賊第124章 陶應吃癟第345章 答應過仲明先生第24章 皇叔好意第339章 大破袁譚第114章 竹籃打水一場空第89章 三國好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