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荊州之變(五)

面對劉備期望而又略帶質疑的目光,諸葛亮卻是淡然一笑,拱手而道:“亮不過山野村夫,如今主公面前有兩位大賢在此,何必退而求次,依亮所見,二位大人,必有計策教付!”

諸葛亮此言一出,頓時,衆人的目光立刻集中在蒯越、蒯良兄弟二人身上。

蒯良臉色一凝,目光隨即與諸葛亮交接,諸葛亮笑容可掬,目光如能看透人心,蒯越內心頓起激浪,暗暗驚歎諸葛亮手段高明。

諸葛亮並非無計,他是故意讓二蒯出計輔佐劉備,這樣一來,二人便再無重投蔡瑁的可能。

同時,諸葛亮還有另一層深意,二蒯先前所作所爲,日後未免不會遭人指責。

而且若是劉備當真擊敗蔡瑁,助劉琦成爲荊州之主,表面上劉琦雖是荊州主人,但以劉琦對劉備的依賴,還有劉備麾下謀臣武將班底之盛,到時荊州真正握有實權者之人,必定是劉備。

此點,二蒯皆是心知肚明,也明白諸葛亮這是給予他們機會,先立功績,日後能受劉備重用。

蒯良腦念電轉,遂起身拱手而道:“襄陽乃是蔡氏根基所在,某確有一計,可令皇叔先取襄陽,除蔡氏之根底!”

襄陽郡乃是荊州州郡,乃荊州之標誌,蔡氏一族勢力大半都在此地,若是劉備取得襄陽,便可重創蔡氏。

同時亦可震懾荊州各郡郡守,即時劉備便可以襄陽爲根據地,再往附近郡城出軍,與蔡氏各地勢力征戰,平定荊州。

劉備一聽頓時大喜,連忙向蒯良問道:“計從安出,還請蒯公快快教我!”

蒯良微微頷首,雙目聚光,遂即便道:“時下那蔡瑁尚未知其惡行已被皇叔得知,皇叔不妨將計就計,將一萬兵馬交付予我等兄弟二人!”

“蔡瑁見我等兄弟領兵迴歸,定然大喜,迫不及待出兵往攻新野和江夏,到時襄陽兵力空虛,我等兄弟趁勢揭發蔡瑁罪狀,領一萬兵馬偷襲其留守襄陽兵馬,便可取下襄陽!”

“哈哈哈...妙!妙!妙!蒯公此計大妙!”

劉備聽計大喜過望,朗聲大笑,連連說妙,諸葛亮在旁附和而道:“主公若得兩位大人之助,得之荊州,易如反掌!兩位大人大義,亮敬服!”

諸葛亮作揖向蒯良、蒯越恭敬施禮,二蒯亦作揖回禮,隨後諸葛亮話鋒一轉,遂而又作補充,說道如此如此。

諸葛亮不出則已,一出定是驚天動地,在他一番補充之下,衆人連起驚色,驚呼不已。

討伐蔡氏計策定落,若盡如諸葛亮所料,劉備即將坐擁荊州九郡,得之根基,如此一來,距離諸葛亮所設下的三足鼎立亦或四龍爭天之局可謂是又邁進了一大步。

次日,諸葛亮聚集衆將,各做吩咐,衆將領命,各做安排,自然不在話下。

數日後,劉備接管劉琦在江夏的一萬兵馬,同時趙雲、簡雍領命防守新野,然後纔將手中一萬荊州兵馬交予二蒯。

當然在數日前,劉備已與這些荊州將士說明荊州時下世局,確認這些人忠誠之後,方纔敢令其隨二蒯迴歸荊州。

同時,陳到、廖化皆佯裝成軍中牙門將,暗地裡觀察軍中動態,穩定軍中局勢。

二蒯與劉備告辭之後,即日便引一萬兵馬望襄陽進發,望着一萬兵馬漸漸遠離後,諸葛亮臉色平淡,向身旁的劉備輕聲而道。

“主公,蒯氏兄弟已離江夏,那蔡瑁的大軍不日將至,我等還需早作準備!”

劉備微微頷首,神色亦是淡然,彷彿並不懼怕蔡瑁的大軍,平靜答道:“軍師所言甚是!若是此役能將蔡瑁一舉擒得,萬事濟也!”

約過了十來日後,蔡瑁在襄陽境界,領着一衆心腹將士,遙遙眺望。

蔡瑁在數日前,已從回報兵士口中得知,劉備已接領命,將一萬兵馬交予蒯氏兄弟之手。

蔡瑁得知後,雖喜但卻想諸葛亮多謀,在未親眼見得這一萬兵馬迴歸襄陽,他絕不敢輕舉妄動,而按時日來算,蒯氏兄弟若無意外,此時應該引軍趕到襄陽境界。

蔡瑁等了許久,仍不見遠處有所動靜,心裡不由起了幾分急意,就在此時,忽然身邊有幾個將士驚呼道。

“來了!!前方十里處風塵大作,定有大部兵馬行來!!!”

蔡瑁聽言臉色一凝,速速放眼望去,只見十里外風塵大作,漸漸馬蹄聲、腳步聲、兵戈震動聲,齊齊激盪而起。

蔡瑁忙令周遭做好準備,提防襲擊,不久後,一隊快騎先是疾奔而來。

蔡瑁認得領兵之將,正是之前隨劉備進攻豫章的荊州將領之一,那將趕到蔡瑁面前,下馬告之蔡瑁前方那部兵馬,正是蒯氏兄弟從劉備手中接領而歸的一萬大軍。

少時,風塵滾滾,旌旗飄揚,蒯氏兄弟下馬趕到蔡瑁面前,作揖稟告。

告畢,蔡瑁朗聲大笑不止,彷彿已見到江夏、新野被他麾下大軍吞滅,劉備被誅、諸葛亮被他所擒的景象。

這時,治中龐季在四處張望了許久,忽然臉色一變,在蔡瑁耳邊低聲數句,蔡瑁聽畢,眉頭一皺,遂向蒯氏兄弟問道。

“兩位蒯公,爲何軍中不見大公子身影?”

蒯越一聽,即用早已準備好的說辭,稟報道:“回稟蔡將軍,我等兄弟到江夏後,曾向大耳賊問過大公子的所在,大耳賊卻說大公子去了襄陽一直未曾回到江夏!”

“我等兄弟二人,派人在江夏城內探尋了一番,亦無得之大公子的情報,或許大公子當真未回江夏,亦或許是大耳賊有意隱瞞,私下藏住了大公子!”

蔡瑁聽罷,冷笑一聲,心中暗想即使這劉備有心藏住那劉琦,等他麾下攻破江夏時,劉琦亦是難逃一死。

對於蔡瑁來說,劉備纔是最大的威脅,只要解決了劉備,那生性孱弱的劉琦,孤掌難鳴,諒他也翻不出什麼風浪。

蔡瑁想畢,便不再將此事上放在心上,命身邊心腹將士,接領蒯氏兄弟所帶一萬兵馬,整頓一番後,遂引着一衆兵馬趕回襄陽。

數日後,蔡瑁假寫遺囑,宣告荊州衆官,劉表已逝世,又依照遺囑命二公子劉琮爲荊州之主。

時下襄陽郡治大殿內,荊州衆官一片譁然,衆人皆臉色複雜,劉表幕僚李珪忽然走出,厲聲喝道。

“自古以來,廢長立幼,必生禍事,昔年袁氏正因如此,以致被曹操剿滅,基業盡毀,當今可急發哀書至江夏,請大公子爲荊州之主,就命劉皇叔一同理事!”

“到時,北可以敵曹操,南可以拒孫權,此乃萬全之策也,還望二公子不要因一時貪慾,以致先君基業盡毀!”

李珪此言一出,頓時殿內衆官臉色又是一陣變化,有數人慾言又止,亦想要附和,但卻見到在劉琮旁側的蔡瑁那一臉寒冽的冷笑,立馬止住念頭,不敢相視。

蔡瑁瞪大雙目,暗暗地觀察着殿內衆人的表情,隨後一步踏出,手指李珪怒聲喝叱道。

“你是主公幕僚,卻亂言以逆主公遺命!如今二公子初登大位,你便立即出言反對,李珪,你可是要造反耶?!!”

李珪聽着蔡瑁這奸賊逆臣,竟敢反來說他造反,氣的渾身火氣頓暴,怒聲大罵道。

“蔡瑁!!你結黨營私,假稱遺命,廢長立幼,意欲何爲,荊州無人不知!昔日你曾多番謀害劉皇叔,怕其成你心腹大患,如今先主剛逝,你卻假傳號令,奪回劉皇叔的兵馬,實乃其心可誅!”

“諸位同僚,你等皆深受先主恩德,眼見蔡氏隻手遮天,如那暴秦趙高,豈能坐視不管,獨善其身!他日九泉之下,你等有何面目去見先主尊靈!!”

李珪怒聲暴喝,字字如同利刀刺在一衆荊州文武的心中,蔡瑁勃然大怒,立即喝令左右推出斬之。

李珪至死大罵不絕。直至刀落項脖,仍舊在痛罵蔡瑁忤逆,不得好死。

一道刀落響聲轟起,隨後便是頭顱掉地之聲,殿內霎時一片死寂,無人再敢多言。

劉琮臉色慘淡,望着殿下衆臣如此畏懼蔡瑁,忽然間,他心中不覺心起一絲難以言喻的悲愴。

至此劉琮登上荊州牧之位,蔡氏宗族,分領荊州之兵,命治中龐義、別駕劉先守襄陽。

蔡氏猖獗,彷彿整個荊州已屬其掌下之控,即日,蔡瑁又令劉琮頒發號令,宣告劉備十般罪狀,通告荊州各個郡縣。

在這十般罪狀指責之下,仁義無雙的劉備,立即變爲作惡多端、十惡不赦的奸佞叛賊。

荊州百姓大多卻是不信,不少人爲劉備喊冤,但荊州各地佈滿蔡氏眼線,那些爲劉備喊冤者,皆被蔡氏族人領兵捉拿,強加叛徒之罪,暗下處理,於是荊州百姓敢怒不敢言,荊州人心惶惶。

就在此時,蔡瑁大起兵馬,令龐季爲第一隊,劉先爲第二隊,主簿傅巽爲第三隊,蔡瑁自領諸將爲第四隊,每隊各引兵二萬,封大將鄧當爲偏將軍,領兵三千爲先鋒,不日出兵江夏,同時又命張允爲大將,領兵兩萬征伐新野!

黃門侍郎王粲聽聞此事,連忙來見劉琮、蔡瑁,進諫而道:“劉備乃漢室宗親,且仁義佈於四海,深受荊州百姓愛戴,今蔡將軍興此無義之師,恐失荊州百姓之望,還望三思!”

第81章 收良將,救沮授第718章 諸葛亮開溜第703章 曹真說孫權第708章 諸葛再穩亂局第396章 迫敵相殘第732章 親小人,遠賢臣第791章 兩難第621章 陸遜論勢第621章 陸遜論勢第424章 各懷心思(下)第27章 決死之戰(二)第778章 奇才鄧艾第285章 難逃一劫第440章 龐統算計諸葛第529章 曹操稱帝(下)第228章 孫劉初交鋒(二)第179章 攻城血戰第213章 荊州之變(一)第75章 判斷時局第271章 周瑜欲撤兵第402章 火攻之計(下)第308章 幷州捷報第573章 人傑荀攸隕落第323章 鬥智第762章 勢局關鍵乃擒王第356章 遭遇挫折第312章 自相殘殺第344章 西川的決心第416章 名將交鋒,各有千秋第722章 諸葛料敵先機第360章 壯士斷臂之計第431章 幷州狼騎逞威第611章 吳軍安然離城第63章 戰神之威第133章 局勢有變第354章 諸葛千里料敵第一謀第489章 小將成長第36章 初至荊州第361章 惡戰連連第412章 諸葛亮再入川第764章 吳國滅(上)第794章 回許昌第122章 孔明支招劉琦第644章 城內混戰第326章 攻略漢中第368章 曹操欲老牛吃嫩草第577章 東吳俊傑施計第522章 殺入長安第490章 成公英智破鐵車兵(上)第433章 驚險小插曲第254章 突變起第611章 吳軍安然離城第319章 馬龐雙戰文丑第10章 半個英雄第291章 備戰涼州第269章 周瑜反算諸葛亮第5章 曹操的反擊第七八八十二章 神威猶在下第6章 因戰封神(一)第775章 論勢第395章 法正來攪局第243章 詐取潼關第703章 曹真說孫權第527章 虛實之道第278章 固執的馬超第177章 田豫第183章 江東困局第759章 女將揚威第658章 步步緊逼七百六十五章 吳國滅下第112章 孔明論勢第657章 破反客爲主之計第345章 局勢再變第452章 諸葛亮失算第692章 不祥預感第4章 毀糧之戰(二)第500章 張遼大意中伏(一)第799章 見招拆招第363章 最知己者乃敵!第620章 魏軍的反擊第383章 劉備入主西川第600章 曹操遇險第692章 不祥預感第718章 諸葛亮開溜第461章 相安無事第355章 退守天蕩山第63章 戰神之威第282章 許褚VS關羽第681章 破關第35章 擒賊先擒王第625章 惡煞張飛第228章 孫劉初交鋒(二)第647章 司馬懿收徒第738章 異變起第194章 劉備襲江東(二)第567章 武藝再突破第741章 百密一疏第595章 豪傑周泰殞命第722章 諸葛料敵先機第40章 善守,藏於九地之下
第81章 收良將,救沮授第718章 諸葛亮開溜第703章 曹真說孫權第708章 諸葛再穩亂局第396章 迫敵相殘第732章 親小人,遠賢臣第791章 兩難第621章 陸遜論勢第621章 陸遜論勢第424章 各懷心思(下)第27章 決死之戰(二)第778章 奇才鄧艾第285章 難逃一劫第440章 龐統算計諸葛第529章 曹操稱帝(下)第228章 孫劉初交鋒(二)第179章 攻城血戰第213章 荊州之變(一)第75章 判斷時局第271章 周瑜欲撤兵第402章 火攻之計(下)第308章 幷州捷報第573章 人傑荀攸隕落第323章 鬥智第762章 勢局關鍵乃擒王第356章 遭遇挫折第312章 自相殘殺第344章 西川的決心第416章 名將交鋒,各有千秋第722章 諸葛料敵先機第360章 壯士斷臂之計第431章 幷州狼騎逞威第611章 吳軍安然離城第63章 戰神之威第133章 局勢有變第354章 諸葛千里料敵第一謀第489章 小將成長第36章 初至荊州第361章 惡戰連連第412章 諸葛亮再入川第764章 吳國滅(上)第794章 回許昌第122章 孔明支招劉琦第644章 城內混戰第326章 攻略漢中第368章 曹操欲老牛吃嫩草第577章 東吳俊傑施計第522章 殺入長安第490章 成公英智破鐵車兵(上)第433章 驚險小插曲第254章 突變起第611章 吳軍安然離城第319章 馬龐雙戰文丑第10章 半個英雄第291章 備戰涼州第269章 周瑜反算諸葛亮第5章 曹操的反擊第七八八十二章 神威猶在下第6章 因戰封神(一)第775章 論勢第395章 法正來攪局第243章 詐取潼關第703章 曹真說孫權第527章 虛實之道第278章 固執的馬超第177章 田豫第183章 江東困局第759章 女將揚威第658章 步步緊逼七百六十五章 吳國滅下第112章 孔明論勢第657章 破反客爲主之計第345章 局勢再變第452章 諸葛亮失算第692章 不祥預感第4章 毀糧之戰(二)第500章 張遼大意中伏(一)第799章 見招拆招第363章 最知己者乃敵!第620章 魏軍的反擊第383章 劉備入主西川第600章 曹操遇險第692章 不祥預感第718章 諸葛亮開溜第461章 相安無事第355章 退守天蕩山第63章 戰神之威第282章 許褚VS關羽第681章 破關第35章 擒賊先擒王第625章 惡煞張飛第228章 孫劉初交鋒(二)第647章 司馬懿收徒第738章 異變起第194章 劉備襲江東(二)第567章 武藝再突破第741章 百密一疏第595章 豪傑周泰殞命第722章 諸葛料敵先機第40章 善守,藏於九地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