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 變數

犨縣,移防此處的王衝緊張觀望西橋營的戰鬥,城頭上漢軍吏士多在默默駐望。

數名漢騎突破魏軍封鎖線送來張飛的軍令,王衝閱讀後給周圍軍吏展示:“衛公不許我軍接應,亦不許西大營突圍。待天明之際,賊虜久戰疲憊,便是我軍反擊之時。”

衆人紛紛應答,回去組織明早的決戰。

西橋營,魏軍在夜色下如潮水退去,漢軍打掃戰場。

一具具剝除鎧甲的魏軍屍體被拋出營壘,任由魏軍輕兵上前來收斂。

守軍收斂陣亡者屍首,虞翻父子三人及門客徐陵等三十餘江東籍貫的親友鄉黨陣亡,擺在陳式面前。

漢軍出現自關中都督吳懿以來第二例高級將校陣亡,陳式短鬚已被煙火燒焦,四方臉上被煙塵、汗水染黑。

他單膝跪在虞翻身前,親自解下虞翻的鎧甲、頭盔,頭盔內有兩封帛書,一卷帛書上寫着‘大漢易經博士車騎將軍府長史行右參軍虞翻仲翔’,這是陣亡後爲敵我辨認首級的最後手段。

哪怕陣亡,高級軍吏也該享受應有的待遇。

另一卷帛書是遺書,裝在錦囊裡,錦囊上寫着‘示兒世方’。

營督以上的負章、遺書收集造冊後集中儲放,隨後集中焚燒,避免中高級軍吏首級落入魏軍手中。

烈火升騰,陳式對周圍情緒低沉的軍吏說:“竟陵劉幹是勇士,陳公憐惜,北府兵善戰,不發一箭破張遼,救回劉乾等人。可若是我,寧願死,也不願受賊虜擺佈。我寧投火死,也不願賊虜觸碰身軀。”

“我願死爲漢家鬼!”

一名營督吞下乾糧,仰頭呼喝一句。

龐延側頭去看左右,見衆人意氣風發,都打出了血怒之氣。

也有一名營督詢問,咧嘴笑着:“部督,我軍何時能攻到雒陽?”

陳式扭頭去看南方:“今年一定能攻到雒陽城下,光復東都。”

一個上年紀的軍正官感慨:“光復雒都,天下傳檄可定。”

四周軍吏也是認可,魏軍的攻擊強度不高,遠不如漢中之戰時。

攻奪雒陽後,敵我戰意又會有一個新的分水嶺,那時候的魏軍更不堪一擊。

外圍,曹洪詳細觀察營壘,見營中大火焚燒陣亡者,己方也收斂陣亡者,情緒哀怒,無心作戰。

劉升已經從曹休那邊脫離,領着百餘騎回歸曹洪身邊,翁婿兩個一同觀看營壘中的景象。

曹洪眯眼,笑說:“阿升,這些早晚都是阿升的基業。”

“婦翁說笑了,此與我和關?”

劉升臉上沒多少笑容,只說:“看多了紛爭廝殺,想尋安寧之所,與妻兒安度晚年。只是大漢再立,人人能得平安,唯我難得太平。”

“唉。”

曹洪長嘆一聲,雙手負在背後,頗爲遺憾:“可惜文烈,竟縱容曹真。”

“婦翁,文烈秉性如此。”

劉升面露遲疑之色:“婿以爲,漢軍將發雷霆攻勢,我軍疲憊恐難支應。若敗,婦翁有廟堂之禍。”

深吸一口氣,劉升又說:“婦翁,能凝聚人心者,不在洛陽,在東。”

曹洪擡手撫須,左右踱步,突然轉身:“賢婿,可願持我符節拜謁漢主?”

劉升眼睛微微睜圓,微微搖頭:“小婿敢去,就恐受幽禁。”

“此時此景,非賢婿不可。”

曹洪取出早已備好的帛書,走近劉升遞入他手中,安撫:“我知這些年賢婿多受禁錮,志氣不能舒張。但我素來敬仰漢主爲人,不曾虧待賢婿絲毫。此賢婿困龍入海之際,豈能懈怠?”

這話說的沒錯,劉升點着頭,很是爲難:“終究是父子,許多話……小婿不便明說。”

曹洪不缺錢,也有足夠的勢力保護劉升,劉升除了手裡沒權,不能養小妾外,其他方面待遇與曹家子弟沒區別。

見劉升爲難模樣,曹洪轉身從戎車上取下供奉的旌節,現在也就他、曹真、曹休、夏侯尚持節,反倒是總督各軍的督軍司馬懿不持節。

旌節塞入劉升手裡,曹洪輕拍他肩膀,口吻懇切:“我麾下健騎盡數護翼賢婿,二更後賢婿歸來,就一同拔營向東!”

只有把麾下兗豫籍貫的軍隊往東邊帶,才能保持軍隊建制。

至於譙沛籍貫的主要軍吏……這反而不是問題,這些人最識時務。

見劉升不動,曹洪幾乎用哀聲在說:“阿升,漢主已老,身爲人子,理應道別一聲,說說家常。即便漢主幽禁阿升,難道家中還會有變?”

對呀,大魏天下完蛋了,劉升的妻子、家室肯定是安全的。

有太多的人會跳出來保護他們,甚至擁護他們,支持他們。

劉升眼睛漸漸發紅,溼潤,顫音:“是,小婿願奉命。”

“好!好啊!”

曹洪激動用手拍劉升肩背,扭頭對外呼喝:“擂鼓,聚將議事。”

鼓聲中,各軍將校紛紛靠近,他們大多情緒穩定,田信已死,消息需要傳播,漢軍士氣需要醞釀才能發生變故。

只要不去進攻,漢軍自然會討論、思索這件事情。

攻勢急促,漢軍連思考的時間都無,肯定不會相信田信被表兄刺殺。

所以將校普遍情緒穩定,帶有一定樂觀。

曹洪靜靜等待,始終不見督軍司馬懿現身,見其他該來的都已來了,遂起身展臂指着身側持薑黃垂犛天子旌節的劉升:“諸君,此某賢婿劉阿升,乃漢主長子也。”

認識、不認識劉升的將校都從馬紮上起身,向劉升拱手施禮。

“不妥不妥,禮儀不合。”

曹洪糾正他們錯亂的稱呼,用一種散漫的口吻:“諸君此言與禮不合,我等終究是舊漢臣子,今漢主三興炎漢,理應尊稱。”

這些將校相互看着,目光一時間複雜急了,懵懂的,喜悅的,也有憂慮的。

但還是齊齊躬身施禮:“拜見殿下。”

稱呼一改,這些人重新落座後,氣度沉穩了許多,看向曹洪的目光也頗多柔和、傾慕、敬仰、欽佩。

曹洪輕咳兩聲:“今日,徵南大將軍夏侯伯仁僞造陳公首級一事已然敗露,害我軍陷於囹圄。不僅有軍敗身死禍及妻小、父母、宗族之禍,亦有廟堂之禍。廟堂之禍,如天雷擊頂,刑不可知,威不可測。”

說着曹洪垂淚:“是某老朽無用,連累將士至此般地步。爲贖罪,也爲救護吏士,我誆來阿升,請託阿升出面拜謁漢主,爲我軍吏士乞活路。此舉有悖於洛陽,如今爲吏士計較,皆系不得已。”

他是真哭,老淚橫流:“想老朽追隨武皇帝東征西討三十餘年,如今反受曹子丹小兒輩節制,還讓我等做棄子、誘餌之軍。”

“棄子?衛將軍此言何意?”

將軍劉喬嚯的站起,想不明白,其他將校也都急了。

曹洪似有難言之隱,以袖遮面扭頭過去,默默啜淚,哽咽不能語。

衆人目光望向劉升,劉喬更是單膝跪拜拱手,仰頭看劉升:“還請殿下指點迷津!”

劉升看劉喬,又看其他人,也垂下臉,有氣無力回答:“曹子丹已抽調曹文烈、夏侯伯仁麾下健騎,今騎軍四萬屯於北岸,就等……就等漢軍追擊我軍與中軍。”

“正是顧慮婦翁安危,某這才星夜趕來,告知此事。”

“殿下仁義!”

劉喬改爲雙膝跪地,頓首,額頭貼在地面:“懇請殿下援手,救我等於水火之中!”

“懇請殿下救我等於水火!”

一名名的將軍、校尉、都尉跪伏頓首,幾名監軍站在邊上不知所措,察覺曹洪望過來,一個個趕緊蹲伏在地。

劉升扭頭去看,曹洪也回頭來看,目光鼓勵,飽含着希冀。

第六百三十七章 五共第一百八十六章 周魴第八百一十四章 排除第八百八十四章 骰子投出第三十八章 呂蒙第六百七十八章 缺錢用第八百七十章 一切爲了穩定第五百六十九章 炮製第八百六十八章 鹽池第三百八十四章 募兵第五百七十八章 毌丘第一百二十章 理智第一百五十五章 鐵第八百五十五章 太和第五百零三章 鹿門第五百九十一章 黎明前第四十七章 驚醒第二百五十九章 不同第四百七十九章 不服第三百一十三章 西北風第四百二十二章 風火第五百九十三章 各有想法第七百一十章 窘迫第九十七章 樂鄉翁主第二百五十三章 鷹第六百四十九章 本末第五百零四章 捷足先登第二百四十四章 生第八十五章 心結第二百八十七章 憂天第三百三十二章 離奇第八百零七章 司馬計謀第一百一十五章 追斬第一百四十四章 關中都督第六百六十五章 諸葛伯鬆第七百九十七章 分析第七百三十四章 轉移第四百七十三章 意在長遠第七百三十四章 轉移第三十一章 爭論第六百二十一章 孝廉第六百二十一章 孝廉第三百二十七章 變數第五百七十九章 進退之際第一百一十八章 火起第一百三十五章 白兔第四百六十八章 怨言第四百九十五章 進退第三百零二章 劉曄第六百七十六章 四柱國第四百七十章 五龍第六百五十一章 童子第七百八十四章 請辭第三百五十二章 矛盾第八百二十一章 餓虎出籠第七百零四章 非法伐魏第四百二十四章 子山遊說第四百七十九章 不服第四十章 糜芳第一百八十八章 橘林館第一百六十三章 狼煙第六百八十三章 主要戰場第八百七十章 一切爲了穩定第五百八十五章 啄木鳥第五百一十七章 民心第五百七十八章 毌丘第六百五十六章 再無退路第五百一十一章 龐季第二百四十一章 用餐第一百三十三章 請戰第五百一十四章 休養第八十三章 武昌第八百三十七章 失竊案第一百四十七章 升遷第三百八十二章 聯想第三百一十九章 被動第四百二十六章 輕重有別第五百六十三章 應對第八百六十一章 待遇問題第六百五十一章 童子第九十五章 借第一百二十三章 副軍第六百四十三章 家宴第一百七十五章 辰時第六百三十章 梅第五百二十二章 執宰之難第六百六十八章 立場第一百零四章 毒計第四十八章 應對第四百三十八章 烏鴉第六十章 戰江陵三第四百五十六章 應對第二百九十五章 獲麟兒陳公信施背水計第八百二十一章 餓虎出籠第六百三十三章 拒絕第八百二十九章 最重要的第二百一十一章 農具第六百零四章 緊迫第五百二十三章 爭
第六百三十七章 五共第一百八十六章 周魴第八百一十四章 排除第八百八十四章 骰子投出第三十八章 呂蒙第六百七十八章 缺錢用第八百七十章 一切爲了穩定第五百六十九章 炮製第八百六十八章 鹽池第三百八十四章 募兵第五百七十八章 毌丘第一百二十章 理智第一百五十五章 鐵第八百五十五章 太和第五百零三章 鹿門第五百九十一章 黎明前第四十七章 驚醒第二百五十九章 不同第四百七十九章 不服第三百一十三章 西北風第四百二十二章 風火第五百九十三章 各有想法第七百一十章 窘迫第九十七章 樂鄉翁主第二百五十三章 鷹第六百四十九章 本末第五百零四章 捷足先登第二百四十四章 生第八十五章 心結第二百八十七章 憂天第三百三十二章 離奇第八百零七章 司馬計謀第一百一十五章 追斬第一百四十四章 關中都督第六百六十五章 諸葛伯鬆第七百九十七章 分析第七百三十四章 轉移第四百七十三章 意在長遠第七百三十四章 轉移第三十一章 爭論第六百二十一章 孝廉第六百二十一章 孝廉第三百二十七章 變數第五百七十九章 進退之際第一百一十八章 火起第一百三十五章 白兔第四百六十八章 怨言第四百九十五章 進退第三百零二章 劉曄第六百七十六章 四柱國第四百七十章 五龍第六百五十一章 童子第七百八十四章 請辭第三百五十二章 矛盾第八百二十一章 餓虎出籠第七百零四章 非法伐魏第四百二十四章 子山遊說第四百七十九章 不服第四十章 糜芳第一百八十八章 橘林館第一百六十三章 狼煙第六百八十三章 主要戰場第八百七十章 一切爲了穩定第五百八十五章 啄木鳥第五百一十七章 民心第五百七十八章 毌丘第六百五十六章 再無退路第五百一十一章 龐季第二百四十一章 用餐第一百三十三章 請戰第五百一十四章 休養第八十三章 武昌第八百三十七章 失竊案第一百四十七章 升遷第三百八十二章 聯想第三百一十九章 被動第四百二十六章 輕重有別第五百六十三章 應對第八百六十一章 待遇問題第六百五十一章 童子第九十五章 借第一百二十三章 副軍第六百四十三章 家宴第一百七十五章 辰時第六百三十章 梅第五百二十二章 執宰之難第六百六十八章 立場第一百零四章 毒計第四十八章 應對第四百三十八章 烏鴉第六十章 戰江陵三第四百五十六章 應對第二百九十五章 獲麟兒陳公信施背水計第八百二十一章 餓虎出籠第六百三十三章 拒絕第八百二十九章 最重要的第二百一十一章 農具第六百零四章 緊迫第五百二十三章 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