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 憂天

二十八日,難得的晴天裡北府兵開始轉移營壘,向昆陽與定陵之間的魏軍廢棄營壘轉移。

一輛戎車裡裝載蒙多,足有八頭牛拉着,車軲轆勉強在泥濘中前進,還有跟車衛士,不時就要在泥濘中推搡車軲轆。

田信也在戎車裡行進,他研究着地圖。

二十五日北府兵急行軍抵達前線,爲左軍支撐西面防線;當夜魏軍發動夜襲,關羽、張飛走古鴉路從側面戰場反襲擊魏軍楚鬱關、魯陽關。

二十六日迫降魯陽關,關羽向北取魯陽城失利,張飛向東破犨縣後圍鄭渾、孫登於昆陽,當夜落雨。

二十七日晝夜落雨,軍中以寒食、乾糧充飢。

整個伊闕關以南都在降水,這意味着魏軍張郃部中軍集團無法快速參戰,從雒陽至昆陽四百里路。

因地處前線,張郃正常行軍需要五天時間,急行軍三天。所以保守估計,張郃最快會在五天後參戰,這五天時間裡伊闕關以南若再下大雨,張郃行軍會中止,繼續延長。

曹彰軍團從藍田繞潼關、函谷關,出伊闕關至昆陽,行軍距離一千四百里。

如果沒有降雨干擾,曹彰只率騎兵參戰的話,十天內可以抵達;若是步騎協同前進,則需要半個月。

如果曹彰拋棄所有鎧甲,全軍輕裝行軍趕路,到雒陽接受二次武裝,那麼行軍時間還能壓縮三天、四天。

如果是曹操鎮守雒陽,曹彰可以幹出千里急行軍的事情,可蹲在雒陽的是曹丕。

所以五天之內,漢軍西北方向不需要擔憂,唯一需要警惕的是駐屯摩陂、郟縣的曹洪衛軍。

心中憂慮,田信在顛簸戎車裡提筆書寫:“河內司馬懿乃將門世家,今出督各軍,才情遠在曹洪之上。此公素不知我軍厲害,初生牛犢不怕虎,恐督兵來襲,不可不慎。”

“河內將門司馬氏?”

“可是殷王司馬昂、徵西將軍司馬鈞後裔?”

犨縣,吳懿口吻嘲諷,笑問前來做客的從弟吳班,出示這份手書。

犨縣,音仇,模擬牛叫聲的一個字,春秋時期就是重要產糧地。

吳懿以關中都督充任右軍副將,此刻就在犨縣駐防,說是駐防,正帶着人檢索城中各處,搜尋可疑的藏兵洞、地道痕跡。

此行無所收穫,踩踏爛泥地又多翻開、挖掘城中污穢,讓吳懿噁心難受。

可防區就在這裡,不查清楚的話,自己睡覺都不安穩,更別說因地道而戰敗引發的問責。

田信發手書前來提醒,吳懿一肚子火正好有了宣泄地,抓着這份帛書埋怨:“若非北府兵違背宋公將令猛攻張遼,怎會有如今這些事端?”

從弟吳班傳達軍令,順路來聚一聚,難得遇到手足兄弟,吳懿口出怨言:“元雄你是不知,那日北府兵若依大將軍教令佯攻張遼,那我軍將圍張遼於葉縣,屆時不難迫降此人,宛口各軍皆爲我軍羽翼,自能萬事順暢。”

“可夏侯有爭功之心,先是坐觀賊軍攻趙公而不動,後又違令強攻張遼,即暴露石灰,也驚走張遼,讓宋公、衛公百里急襲功虧一簣。”

“張遼設計險些伏殺夏侯,宋公愛護,故不計較北府抗令冒進搶功之罪。可夏侯倒好,哼哼,如今越過衛公,竟然來指教愚兄該如何如何,實在可笑。”

吳懿忿忿不平,毫不掩飾:“此人不過匹夫之勇而已,所戰皆賴衆人之力,反倒被他據爲己功,實乃欺世盜名之徒!”

頓了頓,見吳班垂頭飲茶,吳懿舉例追問:“就如《千字文》、《簡字》、《十二策》一樣,皆是先賢之物,俱被引爲己物,恬不知恥,實乃文賊、名賊!元雄,你怎麼看?”

“兄長所言極是,弟也多有聽聞夏侯常有剛愎獨斷之事。”

吳班說着露笑:“聽聞陳孝起等人曾結伴前往丹陽聚拜謁,此人願在匠坊鍛鐵,也不願應酬陳孝起一行人。後太子遣舍人董休昭、費文偉前往丹陽聚請教夏曆之事,夏侯更是無禮,竟然握拳展示,讓董、費二人猜度,已傳笑成都。”

董允、費禕是劉備指定的太子洗馬、中庶子,是太子輔翼重臣,是今後的公卿棟樑。

劉禪派董允費禕來襄陽接受劉備的詢問,詢問劉禪平時的起居、學業進展;沒有劉禪的許可,這兩個未來的大佬怎麼敢去拜見田信?

田信倒好,沒有好好招待這兩個人,反倒讓他們看了看拳頭,這不是故意給人難堪又是什麼?

關羽不跟其他官員打交道,田信也是有樣學樣,只跟昔年袍澤,及北府系統內的將校、官吏走動。

根本就不認本系統之外的人,除了給張飛、趙雲、糜竺這些老人面子外,幾乎無視其他人的請求,簡直目中無人。

吳懿忿忿不滿,爲家族未來感到深深的憂慮。

吳班察言觀色,斟酌語氣小心翼翼說:“兄長,弟聽聞夏侯知曉當年秘聞。”

“秘聞?什麼秘聞?”

“乃大將軍何進、車騎將軍何苗、驃騎將軍董重接連被殺之秘聞。”

吳班緩緩開口,停停頓頓,彷彿面臨着極大壓力:“我父……多遭夏侯輕辱。”

當年雒陽政變,先是宦官騙何進入宮進行刺殺,隨即袁紹率領西園新軍,吳匡率領何進的大將軍五部營、袁術率領虎賁軍發動復仇。復仇成功之後,吳匡就率領何進部曲反攻何苗,以給何進復仇爲名義,殺死雒陽僅存的最高軍事首領。

而這之前,董太后的侄兒,驃騎將軍董重就在何太后、升級爲董太皇太后之間的衝突中,被何進部曲突然包圍府邸,絕望自殺;

奉何進命令逼迫董重自殺的,自然是吳匡這批人;何進死後,突然反攻襲殺何苗的也是吳匡這些人。

何苗的長史樂隱是牽招的老師,樂隱就死在這場衝突中,牽招護衛樂隱屍體返回家鄉安葬,險些被山賊殺死。

當年雒陽政變,變數一個接一個,從宦官狗急跳牆決定動手殺何進開始,就有袁紹、袁術迅速果決反擊,隨即動亂剛剛平息,吳匡就鼓動何進部曲襲殺了唯一的合法領袖何苗;緊接着又是董卓以不可思議的速度收攏雒陽各軍,之後又是同屬邊軍的呂布殺死丁原,依附董卓。

變數之多,讓人數都數不過來,最大的變數莫過於袁氏故吏董仲穎突然反戈一擊,將袁氏的中樞殲滅。

而吳匡,只是這一系列變數中的一個節點,有明顯承上啓下的作用。

吳匡不動手,那……就沒人能動手殺何苗,也就沒有後續的一系列事。

當年雒陽之變,再到後來的長安動亂,各種意外變化一環套一環;就如這三四年裡,劉備與曹操爭奪漢中開始一樣,不斷出現各種爆冷、不可思議的事情,或違背常理的扭轉,讓人目不暇接。

誰能想象,十萬漢軍出宛口,已經讓魏吳聯軍疲於應對?

誰又能想象,本該是北伐第一場苦戰的張遼,會潰敗、瓦解的那麼快。

太多反常的事情就這麼發生在眼前,讓吳懿、吳班兄弟感到渺小、惶恐。

如果真有那麼一天,漢室三興,田信要追究當年雒陽之變的元兇,汝穎士族集團會遭到毀滅性打擊,身爲陳留吳氏一員,哪能輕易躲過這一劫?

別人可能不會追究,可田信受業於漢博士,這些漢博士躲在深山裡教授田信,肯定希望田信做些事情。

從雒都之變,再到後來的長安、關中之亂……公卿、百姓死的太過慘烈。

這筆血仇,可比曹操在徐州做下的事情還要濃厚,幾乎難以化解。

吳班是真的絕望,當年到底發生過事情,他也不知道……萬一田信尊奉授業恩師的囑託,執行復仇,那吳家摻水的外戚身份,經不起田信一巴掌打。

連帶着,回憶起少年時的事情,吳懿也惶恐起來。

第二百五十八章 開幕第四百四十四章 輕重緩急第七十四章 一杯酒第四百一十五章 垂簾第五百八十三章 沒有馬的步行騎士第五百九十三章 各有想法第二百四十七章 陳國相第五百七十章 先下手爲強第五百七十一章 後發制人第八百三十三章 總理第一百八十六章 周魴第九十三章 畫第二百章 遺憾第七百九十七章 分析第二百三十三章 司馬文匡第三百六十六章 釣魚第三百六十二章 智囊第七百七十二章 罪在不知第七百六十一章 重禮第二百七十一章 斷劍第五百四十五章 拉扯分化第六百二十一章 孝廉第三十七章 關隴第八百二十二章 毒計第六百四十九章 本末第六百二十五章 北面雪花第四百一十章 直閣計較第五百六十六章 連環陣第八百三十三章 總理第二百一十九章 暨豔第三百七十三章 南中第七百五十一章 河渠第八十一章 軍事威脅第一百八十三章 鑄幣第五百零二章 陳乃新國第八百四十八章 篡改第六百六十二章 印第七十七章 瘟疫上第四百零八章 抱怨第八百零五章 五十年盛世第五百七十八章 毌丘第六百五十四章 權第三百三十八章 山崗第三百零四章 投石問路第三百零四章 投石問路第一百四十一章 落幕第六百四十九章 本末第八百三十九章 推波助瀾第七百五十二章 變故第六百七十九章 仙草解藥第一百八十四章 使者第一百四十一章 落幕第五百六十章 一錯再錯第二十章 夜中第四百三十一章 反彈第五百七十五章 輔國將軍第六章 聞雞起舞之人第八百零二章 交接第八百四十一章 懷疑第五百四十五章 拉扯分化第四百七十四章 齊心第六百一十章 釘子第五百二十二章 執宰之難第四百四十三章 南中第七百四十二章 丞相計較第六百五十七章 文和亂武第一百七十四章 天興洲第五百三十章 遷都第五百九十九章 三首詩第四十九章 赤袍第三百八十三章 毒計第二百二十五章 以靜制動第二百九十二章 趨利害宗德豔力勸吳王第二十九章 白馬將冖車第八百七十四章 不高興第一百一十二章 名第四百四十五章 相府應對第五百八十五章 啄木鳥第三百六十四章 織機第一百二十二章 舔犢第八百七十九 明確認知第三百五十八章 孝第二十二章 無法避免第二百二十九章 鎮遠城第八百四十三章 動員第六百九十八章 演技第五百三十四章 象邑動員第七百九十三章 兗豫第一百三十二章 相持第六百零二章 番號第八百八十六章 大夢第十五章 夏收前第二百一十二章 新制第二百四十一章 用餐第五十六章 浪漫第三百二十一章 譙沛第一百零二章 太極三巴第一百二十三章 副軍第三百六十一章 調整第五十六章 浪漫
第二百五十八章 開幕第四百四十四章 輕重緩急第七十四章 一杯酒第四百一十五章 垂簾第五百八十三章 沒有馬的步行騎士第五百九十三章 各有想法第二百四十七章 陳國相第五百七十章 先下手爲強第五百七十一章 後發制人第八百三十三章 總理第一百八十六章 周魴第九十三章 畫第二百章 遺憾第七百九十七章 分析第二百三十三章 司馬文匡第三百六十六章 釣魚第三百六十二章 智囊第七百七十二章 罪在不知第七百六十一章 重禮第二百七十一章 斷劍第五百四十五章 拉扯分化第六百二十一章 孝廉第三十七章 關隴第八百二十二章 毒計第六百四十九章 本末第六百二十五章 北面雪花第四百一十章 直閣計較第五百六十六章 連環陣第八百三十三章 總理第二百一十九章 暨豔第三百七十三章 南中第七百五十一章 河渠第八十一章 軍事威脅第一百八十三章 鑄幣第五百零二章 陳乃新國第八百四十八章 篡改第六百六十二章 印第七十七章 瘟疫上第四百零八章 抱怨第八百零五章 五十年盛世第五百七十八章 毌丘第六百五十四章 權第三百三十八章 山崗第三百零四章 投石問路第三百零四章 投石問路第一百四十一章 落幕第六百四十九章 本末第八百三十九章 推波助瀾第七百五十二章 變故第六百七十九章 仙草解藥第一百八十四章 使者第一百四十一章 落幕第五百六十章 一錯再錯第二十章 夜中第四百三十一章 反彈第五百七十五章 輔國將軍第六章 聞雞起舞之人第八百零二章 交接第八百四十一章 懷疑第五百四十五章 拉扯分化第四百七十四章 齊心第六百一十章 釘子第五百二十二章 執宰之難第四百四十三章 南中第七百四十二章 丞相計較第六百五十七章 文和亂武第一百七十四章 天興洲第五百三十章 遷都第五百九十九章 三首詩第四十九章 赤袍第三百八十三章 毒計第二百二十五章 以靜制動第二百九十二章 趨利害宗德豔力勸吳王第二十九章 白馬將冖車第八百七十四章 不高興第一百一十二章 名第四百四十五章 相府應對第五百八十五章 啄木鳥第三百六十四章 織機第一百二十二章 舔犢第八百七十九 明確認知第三百五十八章 孝第二十二章 無法避免第二百二十九章 鎮遠城第八百四十三章 動員第六百九十八章 演技第五百三十四章 象邑動員第七百九十三章 兗豫第一百三十二章 相持第六百零二章 番號第八百八十六章 大夢第十五章 夏收前第二百一十二章 新制第二百四十一章 用餐第五十六章 浪漫第三百二十一章 譙沛第一百零二章 太極三巴第一百二十三章 副軍第三百六十一章 調整第五十六章 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