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四章 等待

八月初五日,北府主力出七盤嶺,田信本陣設立在灞水南岸的後嶺。

灞水北岸則是魏軍倉促修建的防線,適合修橋、強渡的平緩河灘處,兩軍都建立柵欄、鹿角,陷入對峙。

田信在南岸巡遊,可見百步外的魏軍……都是僕從軍,不是羌氐,就是南匈奴、河西雜胡重新整編的部隊。

郭淮、王忠已經放棄灞水上游的霸塬,這意味再等一兩天時間,馬超、宗預、孟興的偏軍就能從上游渡河,從灞水北岸發起進攻,這樣就能接應南岸的北府兵強渡,進而兩軍夾擊。

吳質、郭淮雖然收攏、保住了霸塬的偏軍,可現在明顯處於被夾擊的劣勢,爲什麼還要強撐着?

兩天,再等兩天,馬超偏軍抵達,就能發動決戰。

能跑的時候不跑,現在形勢這麼惡劣,難道還期望於戰術大成功的奇蹟?

他巡視到後嶺正西方向二十里處,這裡有一條石河,是灞水支流;石河從石河峪這個山谷峽口奔流而出,這是一處寬闊的山谷,因此設立石門關,由魏興的哥哥魏平防守。

田信來時,魏興才從對岸回來,垂頭喪氣,帶來魏平的口信,以及一卷吳質的帛書。

吳質向魏平做了擔保,允許魏平在主力決戰失敗後自謀前程……如果魏平主動投敵,導致決戰失利,那麼吳質的信使一定會最先抵達鄴都,處死魏平及所部軍吏的家眷。

幾乎是陽謀,魏平所部自願困在石門關不想動彈,但也希望北府兵不要從石河通行。

魏興苦着臉,吞吐遲疑:“公上,我兄麾下吏士源自河東、太原、平陽三郡,若降……戰後可否遣回家鄉?”

田信沒有貿然答應,對岸魏平麾下有五千吏士,這是很龐大的一筆人力,也是非常可觀的戰鬥力。

現在許多地方,整個郡都沒有五千青壯年男丁……編戶齊民,在冊受官府徵發、控制的青壯年男丁的數量更少。

河東、太原、平陽三郡自平定河北後就長期休養,人力有所恢復,這五千吏士,幾乎是三郡一半的青壯年人口。

二十歲到三十五歲之間的男丁,三個郡只有一萬出頭;再過十年,這個年齡段的青壯男子會有四五萬左右。

而現在,太多的少年還沒有成長起來,這五千精壯男子顯得尤其重要。

如果扣留強制充爲勞役,那麼就有五千多個家庭破裂;以趙儼這些人的作風,爲了加速人口生育,肯定會迫不及待逼迫這五千吏士的家屬改嫁,重組家庭,繼續生育人口。

爲了解決軍中缺媳婦這個讓人頭大的問題,趙儼連民間有夫之婦都敢強徵、分配,更別說欺負罪軍的家眷。

只要現在的決戰形勢沒有大的轉折,魏平這五千人就是透明的。

戰後強行扣留這五千人,對今後攻掠河東,搶佔橋頭堡……並沒有決定性意義。這些人跟關中兵不同,關中兵在魏軍體系裡,那就是用來消耗的,恨不得死絕才好。

扣留會導致這五千吏士的家庭破滅,這樣的降軍不方便消化,也不能放心使用。

就跟魏軍使用關中兵一樣,不敢放心消化,也不敢太過信任、大膽調用。

每個地區的歷史背景不同,立場也就不同。

留下顯然是弊大於利,可這麼放了也不甘心。

田信左右衡量,道:“我軍若勝,石門軍可以歸降。今年石門軍充爲工役,待臘月時我就遣返石門軍。期間我會與曹子恆商議贖回降軍之事,讓降軍得到妥善安排。遣返時,贈與冬裝。”

現在八月初,留這批人幹三四個月的活,丟給曹丕也不算太虧。

遣還的降軍規模可能會更大,這是換取長時間停戰的必要一環。

停戰三五年,做好積蓄,跟魏國打一場滅國戰。

得了田信的條件,魏興又渡河去協商。

處理完這些事情,田信向東回到後嶺本陣,帷幕裡虞世方等人還在整理軍書。

還有許多要上交朝廷的奏報,這將會作爲官方記錄,留在蘭臺以供後人研究、探討。

“夏四年八月三十一,公督前鋒夜襲藍田關,夜大霧至日中消散,賊軍無所知,如蒙神助。當日,青龍見於嶢山,守軍震怖,其將閻圃惶恐失足墜落山澗,護軍王雄舉兵歸順。”

“叛將吳班陣前見青龍以致瘋癲,其軍大潰,吳班歿於亂軍中。收斂骨殖、遺物,轉送其家。”

田信拿起一些草稿翻看起來,笑問:“王雄給了多少好處,竟然隱瞞他刺殺同僚?”

虞世方瞥一眼田信手裡握着的草稿,又回頭校對手裡公文的文字:“臣等以爲迴護王雄,也有利於宣揚我軍威德。”

反正閻圃死了,跟閻圃有仇的是馬超,怎麼死的並不重要,也沒人會在意、追究。

與其這樣,還不如安排一個相對體面的死因,好襯托己方的形象。

對王雄來說,不缺刺殺閻圃、陣前舉兵這類功勳;對琅琊王氏來說,這更像是污名。

維護王雄的名譽,雖不算多大好事,但也能規避一些負面影響。

田信看了看這些騙人的東西就隨手放回原處,略有感慨說:“我不知吳質究竟想做什麼,見過尋死的,沒見過這樣尋死的。”

虞世方也不擡頭:“公上,吳質已無退路,其麾下吏士也無退路。”

“嗯。”

田信輕嗯一聲,轉身來到帷幕邊上,擡手揭起帷幕鑽了出去,這裡眺望北方,可以看到各處林立的成堆旗幟,魏軍土黃軍旗很不顯眼,瞅着一點都不精神。

他解開皮帶,澆灌面前的一團蓬草,目光還在環視遠處河對面,三四里外的魏軍防線。

吳質沒有退路,吳質麾下的南匈奴、河西諸胡改編的軍隊也沒有退路。

這些遊牧部族受盡了嚴酷氣候的折磨,而溫潤的關中……對這些部族來說如同天堂。

關中的冬季沒有恐怖、凍殺一切的大風雪;關中水系繁複,夏季遊牧有充足的水草牧養牲畜。

武都氐人遷居關中已經六七年,已經學會了耕種;一邊放牧,一邊耕種的美好生活就擺在這些遊牧部族眼裡……如果還缺什麼,就缺養蠶的桑園,和紡織技藝。

如果沒有北府,這些遊牧部族會在吳質領導下瓜分關中各處,並迅速繁衍、壯大。

而現在北府來了,關中再空闊,今後也是北府做主,這些遊牧部族……要麼元氣大傷跑回塞外繼續在惡劣氣候、險惡的人情形勢裡掙扎、生存;要麼放棄勇士的榮耀,淪爲北府的僕從。

吳質有拼命的覺悟,其麾下的諸胡僕從軍也有這類覺悟……類似於保衛鄉土?

還真是奇怪,這些人才來關中幾年?就把這地方當成自己家鄉了?

或許現在魏軍的軍吏正四處遊走,激勵這些遊牧僕從軍誓死保衛家鄉……

第四百四十八章 因地制宜第四百三十九章 文和與亂第八百四十九章 會館第六百六十八章 立場第八百六十三章 隋王第五百二十六章 十二孫侯第八百二十八章 投降第六百九十七章 熟人第八百七十八章 延遲第六百九十四章 大魏忠良第三百零七章 破家第九十六章 十字路口第二百八十一章 責任第七百一十八章 籌劃第七百四十一章 以毒攻毒第三百一十九章 被動第四百九十三章 因地制宜第三百四十七章 謀反第三百二十二章 討價還價第八百六十七章 行刑第三百五十四章 抄底第七百七十五章 關鍵與樞紐第八十三章 武昌第七百九十四章 時代變了第五百七十一章 後發制人第一百三十四章 不敢賭第七百三十九章 火坑第三百二十七章 變數第一百零四章 毒計第五百三十六章 叛徒第三百章 精兵第三百三十一章 劉公胤第三章 嚮導官第七百五十一章 河渠第四百四十五章 相府應對第六百八十一章 單于第七十六章 傷員第五百八十六章 馬超的推演第六十三章 欲相持一第七百七十四章 進退兩難第三百二十六章 顧慮第八百四十二章 一條生路第八百四十六章 殺手第一百一十章 交匯第六百一十五章 彼此黑心第八百零六章 漸漸明朗第六百四十七章 賈逵第一百三十三章 請戰第八百四十三章 動員第一百一十四章 削髮第六百三十八章 缺乏神聖第三百九十一章 姓氏第四百八十三章 忠孝第七百八十一章 轉移支付第三百五十六章 交割第五百二十八章 禍種第七百七十八章 齊王之變第十九章 再進冖車第三百五十七章 休緩第五十八章 戰江陵一第六百二十五章 北面雪花第六十五章 欲相持三第六百三十四章 楊公三成第五百二十五章 改制第一百四十九章 護食第七百九十八章 軍令狀第六十五章 欲相持三第七百八十八章 掙扎乞活第二百五十五章 宰一儆百第六百五十八章 忠君第五百五十四章 各有準備第一百四十一章 落幕第二百八十九章 猛仲達夜襲漢家營第七百七十五章 關鍵與樞紐第七百二十七章 感悟第八百四十一章 懷疑第一百一十一章 斬第三百七十六章 預謀第三百八十一章 肥瘦第七十二章 勢不集第八百一十一章 軍大衣第二百八十四章 地道第四百六十三章 功大於過第五百零五章 南啊第四百一十二章 上策第三百二十七章 變數第六百六十三章 愚忠第三百五十五章 釣魚第四十八章 應對第五百零四章 捷足先登第三百一十七章 破釜沉舟第一百七十章 張遼第一百八十一章 南郡第八百六十章 不想去第四百三十三章 無心第九十八章 物有所急第一百零一章 時不我待第三百零六章 難民第十七章 試刀石
第四百四十八章 因地制宜第四百三十九章 文和與亂第八百四十九章 會館第六百六十八章 立場第八百六十三章 隋王第五百二十六章 十二孫侯第八百二十八章 投降第六百九十七章 熟人第八百七十八章 延遲第六百九十四章 大魏忠良第三百零七章 破家第九十六章 十字路口第二百八十一章 責任第七百一十八章 籌劃第七百四十一章 以毒攻毒第三百一十九章 被動第四百九十三章 因地制宜第三百四十七章 謀反第三百二十二章 討價還價第八百六十七章 行刑第三百五十四章 抄底第七百七十五章 關鍵與樞紐第八十三章 武昌第七百九十四章 時代變了第五百七十一章 後發制人第一百三十四章 不敢賭第七百三十九章 火坑第三百二十七章 變數第一百零四章 毒計第五百三十六章 叛徒第三百章 精兵第三百三十一章 劉公胤第三章 嚮導官第七百五十一章 河渠第四百四十五章 相府應對第六百八十一章 單于第七十六章 傷員第五百八十六章 馬超的推演第六十三章 欲相持一第七百七十四章 進退兩難第三百二十六章 顧慮第八百四十二章 一條生路第八百四十六章 殺手第一百一十章 交匯第六百一十五章 彼此黑心第八百零六章 漸漸明朗第六百四十七章 賈逵第一百三十三章 請戰第八百四十三章 動員第一百一十四章 削髮第六百三十八章 缺乏神聖第三百九十一章 姓氏第四百八十三章 忠孝第七百八十一章 轉移支付第三百五十六章 交割第五百二十八章 禍種第七百七十八章 齊王之變第十九章 再進冖車第三百五十七章 休緩第五十八章 戰江陵一第六百二十五章 北面雪花第六十五章 欲相持三第六百三十四章 楊公三成第五百二十五章 改制第一百四十九章 護食第七百九十八章 軍令狀第六十五章 欲相持三第七百八十八章 掙扎乞活第二百五十五章 宰一儆百第六百五十八章 忠君第五百五十四章 各有準備第一百四十一章 落幕第二百八十九章 猛仲達夜襲漢家營第七百七十五章 關鍵與樞紐第七百二十七章 感悟第八百四十一章 懷疑第一百一十一章 斬第三百七十六章 預謀第三百八十一章 肥瘦第七十二章 勢不集第八百一十一章 軍大衣第二百八十四章 地道第四百六十三章 功大於過第五百零五章 南啊第四百一十二章 上策第三百二十七章 變數第六百六十三章 愚忠第三百五十五章 釣魚第四十八章 應對第五百零四章 捷足先登第三百一十七章 破釜沉舟第一百七十章 張遼第一百八十一章 南郡第八百六十章 不想去第四百三十三章 無心第九十八章 物有所急第一百零一章 時不我待第三百零六章 難民第十七章 試刀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