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六章 十二孫侯

隨着尚書檯開始改制,選曹尚書郎,也就是新的吏部右侍郎陳祗成爲一個失業的官員。

關羽是管殺不管埋,尚書令黃權得要給陳祗安排一個去處,就關羽處理陳祗的態度,朝中就沒有適合陳祗的位置。

不可能給陳祗一個位卑權重的要害職位,以陳祗的功勳、資歷也不可能任用郡守……普通的縣令,這是在羞辱陳祗,起碼在陳祗所在的圈子裡,這是一種羞辱。

好在皇帝的近臣團隊有許多空閒位置,清貴異常,還沒瑣碎的政務要處理。

不處理政務,也就不會犯錯……於是,陳祗愕然中,被黃權安排爲黃門侍郎。

黃門郎是一個比較中性的單位,普通的詔令就由黃門侍郎、謁者負責宣佈;這兩個職務糅合起來,相當於陳公國的通政寺。

黃門郎之所以是中性的,因爲宦官也是可以充任黃門郎的,甚至擔任黃門丞、黃門令,負責管理黃門郎。

陳祗被關羽冷處理,侍中費禕有些不理解,陳祗是個出身高貴的世家子,家學豐厚,個人身高八尺體型壯碩,且儀表出衆,平日清厲威嚴,讓人不敢隨意跟陳祗開玩笑。

怎麼看,都是朝廷棟樑之才,公卿之器,也是能出將入相的資質。

關興、廖立辭去侍中一職後,費禕、董允這兩個侍中各有司職分配,一個主管皇帝宿衛侍從,一個主管近侍郎官的人事調動。

於情於理,費禕要問明白陳祗的‘異常’調動原因。

費禕來時已是次日正午,裴俊接待費禕,入席落座,裴俊詢問這個稀客:“文偉公此來……可是天子有口諭?”

“奉先何出此言?”

費禕不解,他是個性格寬和的人,只是隨和不如宗預、待人接物親和力不如陳震,個人威嚴、穩重比起董允也差一點,是個平日崇尚簡化禮節,又喜歡開小玩笑的人。

費禕一本正經詢問,似乎真的帶來皇帝的口諭,不好直接表述。

裴俊眨動眼睛,見費禕反問,就整理思緒說:“孫氏有十二侯,至今逗留江都不去,皆因皇后不捨。又因皇后有孕,大將軍不願節外生枝,故縱容十二侯逗留江都。十二侯遲遲不願就藩,時日長久,有司必會參劾。未免夜長夢多,陛下遣文偉公來此,也在情理中。”

這個回答讓費禕一時不好接話,皇后的肚子太爭氣了,或許是皇帝、皇后感情深厚。

孫家十二侯因江都時疫蔓延才得以逗留,後來又是爲先帝出殯,國政停止近乎一個月,始終沒人處理孫家十二侯遷往南中的事情。

然後皇后有孕的消息就從宮中傳出,處理孫氏十二侯就顯得棘手了。

如果按着既定政策將孫氏十二侯遷往南中,皇后情緒不穩定,再次流產什麼的……這會激化內部矛盾。

這個問題……費禕此前就沒想過,就連孫氏十二侯也忽視了,不在他日常處理、思考的政務範圍內。

十二侯肯定不願意去南中就藩,這跟流放沒區別。

現在巴不得所有人遺忘他們,執政的關羽不做批示,相關有司官吏也不好擅自催促孫氏十二侯遷往南中就藩。

十二侯沒有被處理,皇后、皇帝估計也樂於接受目前這種狀態,自然沒有向費禕、董允傳達相關交涉指示。

可關羽、大將軍府這裡時刻關注此事,爲了讓皇后安心生育這個子嗣,稍稍讓步一些,也是一種必然。

費禕心中思索,立時想明白其中誤會,暫時把陳祗的這點小事情丟到一邊去。

一個汝南世家子弟,雖然跟皇帝很熟,跟大家都很熟……可你父祖於大漢無功,你本人又非英烈遺孤,官職升遷遭到打壓……這難道不是很正常的事情?

至於關羽冷落對待陳祗,是否引發新一輪對高門士族的打壓,暫時是可以擱置的。

打壓始終都存在,自己此來,只是想借此詢問明白此次小規模‘黨錮’的具體範圍,僅此而已。

面對高門大族、以及名士,大漢朝堂內外,真有底氣藐視士族的只有寥寥數人。

關羽、田信藐視大族,馬超殺的大族屍體手拉手可以繞麥城一圈;趙雲對大族素來缺乏敬意,魏延的矜持、傲然是針對於大族的。

可如張飛那樣,敬畏、崇尚大族名望的官吏、軍吏有太多太多,他們或許本人師承就跟大族有關聯,要麼父祖就是各方大族的故吏、門生,先天在輿論上屬於大族的文化附庸、徒屬、追隨者。

面對大族的要求,這類官吏缺乏思考、拒絕的勇氣。

費禕心思落定,又不能矯詔欺瞞,斂笑做爲難狀:“奉先,我此來專程爲陳祗就任黃門侍郎一事。至於奉先適才所言之事,並無陛下口諭。”

飲茶潤喉,費禕頓了頓:“大將軍關懷帝室之心,我等自是能理解的。也知十二侯存留江都有礙觀瞻……可,那個……嗯,也不能讓大將軍爲難,此事就此……可好?”

“哦?原來是爲陳奉宗而來,如此就好說了。”

裴俊面露笑容:“大將軍見陳奉宗剛毅、威嚴可謂表率楷模,欲舉用內廷。今遷任黃門,實乃大善。”

不會持續打擊陳祗,費禕領會這個意思,見裴俊不提孫氏十二侯之事,也就摸清了大將軍府的底線。

這是個投鼠忌器的事情,只要沒人主張、推動、督促孫氏十二侯就藩,那孫氏宗族就能低調生存在江都繁華之所。

起碼在江都,個人生命是有法律保障的,真的去南中就藩,南中十二姓、以及土人酋長都不是好說話的。

那種地方,一個水土不適,把你弄死就弄死了。

難道朝廷還要爲幾個孫家人的命,再打一場南中之戰?

費禕這裡辭別,裴俊轉身去向關羽彙報。

關羽正在與夫人一起用餐,裴氏家族與關氏家族已經綁的牢牢,榮辱與共。

裴俊也沒什麼好迴避的,講述費禕來意:“果如公上所料,費文偉此來,假意推脫詢問陳奉宗事,實爲十二孫侯。”

關羽拿起布巾擦拭嘴巴,又拿起一碗水到一側漱口,看樣子是不吃了。

夫人趙氏故作不快瞥一眼打攪飯點的裴俊,裴俊訕訕賠笑。

漱口後,關羽左手託着水杯,右手大拇指隔着腮幫子擠壓牙槽,擠壓幾次,又漱口一次,才說:“此事到此爲止,尚書檯中相關奏疏,一併扣留不予抄發。”

“是,臣下稍後就傳告尚書檯諸公。”

“還有,奉先可願出使嶺南?”

關羽轉身看裴俊:“陛下已遷拜孝先爲車騎大將軍,這徵北大將軍印理該收歸朝中。去問問孝先,願舉薦何人繼任徵北將軍。此外,漢津、荊門、東關、柴桑口四處稅關已隸屬大司農,湘關不宜再拖,理應轉交大司農衙署。”

除了關東四州的關稅不做處理外,關羽已經控制範圍內的關稅收了回來。

大司農王連還在江東刨根問底,大司農衙署就在江都,已經開始派人管理各處,開始統計關稅收益,納入朝廷財政度支。

第三百三十四章 姜維第二百五十九章 不同第八百八十四章 骰子投出第五百三十九章 困束第二百三十四章 元遜第七百五十一章 河渠第二百六十九章 水壩第三百八十二章 聯想第四百一十六章 觀星樓第四十四章 臨沮第二百五十五章 宰一儆百第一百一十八章 火起第六百七十二章 還剩三個第二百四十七章 陳國相第二百四十六章 無處可依第七十章 貫甲馳一第四百六十三章 功大於過第四百七十四章 齊心第七百五十八章 捷徑第六百七十八章 缺錢用第五百四十九章 得要字據第二百六十五章 後發制人第七百八十八章 掙扎乞活第三百五十八章 孝第四十二章 委屈第八百三十一章 麥城舊政第五百七十八章 毌丘第七百二十七章 感悟第八百六十三章 隋王第八百四十五章 前奏第二百零九章 潘濬第八百八十四章 骰子投出第五十八章 戰江陵一第十二章 將相本無種第四百五十一章 突變第一百七十二章 決戰前第四百零五章 強弓第七百五十一章 河渠第六百九十一章 奪門第六百六十三章 愚忠第六百四十四章 制度第三百一十四章 王平第六百四十章 轉化第五十二章 方天第二百三十五章 糧票第十九章 再進冖車第四百零一章 無笑第六百七十五章 二代中堅第五百一十八章 新舊更替第二章 不可莽撞第六百四十七章 賈逵第三百八十章 調整第一百三十四章 不敢賭第五百九十一章 黎明前第六百一十五章 彼此黑心第八百四十一章 懷疑第三百五十八章 孝第三十九章 自謀前路第六百一十五章 彼此黑心第二百五十章 臺第六十五章 欲相持三第二百五十三章 鷹第七十五章 留守第六百六十八章 立場第八百五十四章 花園第三百五十五章 釣魚第二百七十二章 進擊第五十九章 戰江陵二第八百八十八章,終第六百零九章 錢與要害第七百一十七章 仁者見仁第四百一十九章 親親相護第七百三十六章 人情第七百一十八章 籌劃第三百零四章 投石問路第三百三十七章 突第四百八十九章 禁錮上第八百四十八章 篡改第一百三十七章 前奏第二百一十五章 階第七百三十九章 火坑第一百五十八章 大宴第五百三十二章 決意第七百一十三章 遊說第三百九十四章 彼此差距第三百二十五章 雙亡第三百一十一章 洞悉第三百零二章 劉曄第八百二十六章 前期準備第六百零三章 疲軍沒資格拒絕第三百八十三章 毒計第六百五十八章 忠君第六百二十章 郎中令第七百二十二章 婚事第七百六十五章 遊說第二十二章 無法避免第七百六十九章 不放棄第五百五十八章 天命在夏公第八百六十六章 必然的一刀第一百八十八章 橘林館
第三百三十四章 姜維第二百五十九章 不同第八百八十四章 骰子投出第五百三十九章 困束第二百三十四章 元遜第七百五十一章 河渠第二百六十九章 水壩第三百八十二章 聯想第四百一十六章 觀星樓第四十四章 臨沮第二百五十五章 宰一儆百第一百一十八章 火起第六百七十二章 還剩三個第二百四十七章 陳國相第二百四十六章 無處可依第七十章 貫甲馳一第四百六十三章 功大於過第四百七十四章 齊心第七百五十八章 捷徑第六百七十八章 缺錢用第五百四十九章 得要字據第二百六十五章 後發制人第七百八十八章 掙扎乞活第三百五十八章 孝第四十二章 委屈第八百三十一章 麥城舊政第五百七十八章 毌丘第七百二十七章 感悟第八百六十三章 隋王第八百四十五章 前奏第二百零九章 潘濬第八百八十四章 骰子投出第五十八章 戰江陵一第十二章 將相本無種第四百五十一章 突變第一百七十二章 決戰前第四百零五章 強弓第七百五十一章 河渠第六百九十一章 奪門第六百六十三章 愚忠第六百四十四章 制度第三百一十四章 王平第六百四十章 轉化第五十二章 方天第二百三十五章 糧票第十九章 再進冖車第四百零一章 無笑第六百七十五章 二代中堅第五百一十八章 新舊更替第二章 不可莽撞第六百四十七章 賈逵第三百八十章 調整第一百三十四章 不敢賭第五百九十一章 黎明前第六百一十五章 彼此黑心第八百四十一章 懷疑第三百五十八章 孝第三十九章 自謀前路第六百一十五章 彼此黑心第二百五十章 臺第六十五章 欲相持三第二百五十三章 鷹第七十五章 留守第六百六十八章 立場第八百五十四章 花園第三百五十五章 釣魚第二百七十二章 進擊第五十九章 戰江陵二第八百八十八章,終第六百零九章 錢與要害第七百一十七章 仁者見仁第四百一十九章 親親相護第七百三十六章 人情第七百一十八章 籌劃第三百零四章 投石問路第三百三十七章 突第四百八十九章 禁錮上第八百四十八章 篡改第一百三十七章 前奏第二百一十五章 階第七百三十九章 火坑第一百五十八章 大宴第五百三十二章 決意第七百一十三章 遊說第三百九十四章 彼此差距第三百二十五章 雙亡第三百一十一章 洞悉第三百零二章 劉曄第八百二十六章 前期準備第六百零三章 疲軍沒資格拒絕第三百八十三章 毒計第六百五十八章 忠君第六百二十章 郎中令第七百二十二章 婚事第七百六十五章 遊說第二十二章 無法避免第七百六十九章 不放棄第五百五十八章 天命在夏公第八百六十六章 必然的一刀第一百八十八章 橘林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