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點撥(二)

卻說柳飛見徐福錚然,心中亦是暗贊,卻又以重言探之。以當時之世,實已是可爲大逆不道的事情了。柳飛卻只是微笑着看着他。

徐福卻是大驚,望着柳飛,吶吶的不知如何回答。

柳飛笑笑,接着道“你欲以一人之力而救天下。然將軍、皇帝皆深居華屋大院,你如何殺的?若事不濟,身隕命殆,於天下有何益處?若你身死,那你的宏圖大志,豈不是空言兒戲?”

徐福滿頭大汗,怔怔的站着,面色變幻不定。突然感覺自己竟是迷失了方向,渾不知該如何是好。

柳飛也不多說,見他聽了這幾句話,並沒有空言大話。心中讚許,徐庶不愧是徐庶,肯思考,善於接納分析,果然非匹夫之輩。

徐福站了半響,方長嘆一口氣道“福慚愧,未能想的如此之遠。然若如此,便什麼也不做嗎?”

柳飛起身度了兩步,道“以元直所見,今天下何以民不得安?何以賊寇猖獗?”

徐福沉吟道“今上不振,奸宦弄權,官吏殘民以取私利所致。”

柳飛點頭道“即如此,你今日殺一吏,明日朝廷復立一吏,今你殺一州官,明日朝廷復立一州官。而復立之輩甚於前任,殘民更甚。如此,你是救民還是害民呢?”

頓了頓又道“況,你以一人之力,便日日殺,月月殺,一年又殺的幾人,你殺完走了,百姓故得一夕之安,然前門走狼,後門進虎。你縱萬人敵,終是一人,他日一旦成擒,將之奈何?到時,莫說救民,便是你老母幼弟,又有誰救之?”

徐福只聽的渾身大汗,面色蒼白,最後撲通跪倒,道“還望先生教我。”

柳飛伸手將他扶起,道“你欲以我爲師,習武耳。然,人之力時有窮盡,各有不同。豈能一概論之。”

拉起他,走至亭邊,指着院中道“吾這院中景緻尚能入眼否?”

徐福不明所以,卻也躬身道“先生此處,甚是幽雅。草翠花紅,朱亭碧竹,當是好景緻”

柳飛微笑點頭,道“然若無草竹之綠,無百花之顏色,無亭上之硃色,盡皆一色時,那又如何?”

徐福一愣,若有所悟。

柳飛續道“自然之道,在於和諧,在於搭配。以亭爲領,以山石爲綱,以綠草、紅花,嫩竹爲襯,方有景緻。景緻如此,人如此,天下之道亦如此。”

回頭看他正沉思,便又道“以元直來說,你自覺較之子義如何?便能習得子義之功,可能憑此以靖天下嗎?能改變朝廷之腐敗嗎?”

徐福眼中閃爍着一絲明悟。

柳飛接着道“人貴自知,當知曉自身之長處,避自身之短處。元直敏而好學,聞一而知十,能觸類旁通,不拘於方圓。此天所賜也。”

回過頭來,雙眼盯着徐福,沉聲道“故,以元直之才,當以更高境界爲目的。折節向學,明學問,識機謀。修煉自身。待天下有變,擇賢君佐之,舍匹夫之志,而就謀略。以智輔之,以忠誠侍之,使君納其謀而行之,則治一地一地安,治一州一州安,進而以治天下。若如此,方不負世間丈夫之志耳”

徐福直如醍醐灌頂,如夢初醒。後退兩步,長揖到地,道“福自愚魯,懵懂至今。今聞先生之語,方使清醒。他日但有所成,皆先生所賜也。請受福一禮”

柳飛趕緊扶起,微笑道“元直能識時務,知得失,誠智者也。你我雖無師徒之緣,卻也有相見之義”微微一笑,自戒內取『滌髓丹』『孕靈丹』各一顆,贈與徐福,道“這兩粒丹丸於你稍有助益,權且全你我今日相見之情吧。”

徐福大喜接過,知以柳飛身份,出手豈能是一般凡物。當即服下,片刻,便感身輕體健,渾身竟是逼出一層灰黑色的油脂。頭腦中但覺一片清涼,眼中世界也是生動了起來。心知是得了大造化。忙躬身拜謝。

柳飛頷首受之,着人給他安排沐浴。徐福既已解開心結,明瞭前途。心中輕鬆,沐浴更衣之後,便向柳飛拜辭。待問起太史慈,柳飛以言語岔開,徐福見狀,也不多問。柳飛親送徐福至門外。

徐福躬身道“不敢勞先生玉趾,福這便去了。山高水長,先生待福之深恩厚意,容他日以報了。在此,拜別了。”

言罷,翻身上馬,在馬上又回身一禮,微提馬繮,輕叱一聲,已是絕塵而去。這一去,卻比歷史上整整早了一年多。這一去,也終是造就了一個名傳千古的大賢。

待的徐福去後,柳飛自回房中。卻有吳忠吳勇前來回報,所需採購之物,已是一應俱全了。

當下,柳飛便指揮二人,將一應物事盡皆運至帽子峰『隱神谷』,半月間,已是收拾停當。

太史慈自被柳飛訓斥,於自己房中七日不出,得字萬餘。只累得手腕痠疼,性子卻也是更顯沉穩,頗有所得。

當他於吳忠吳勇二人到得隱神谷時,亦被所見震撼,直呼乃是神仙之境。隧將老母也移了過去。柳飛自是應允。更使衆人在峰頂建了許多屋舍,又選得幾個伶俐的丫鬟於內使喚。自此,便居於谷內,悠然自修。

自此,玉盤罩頂的帽子峰上,寬袖逸衫,劍影青鋒。丹爐紅光閃爍,香菸繚繞,風吼簫和。隨後的歲月裡,鄉民們經常見到一位仙姿道骨的隱士穿行於山間沿海一帶。隨身常有一隻巨大的金色巨鳥,和一隻紫色小貂相伴。

柳飛閒暇之餘,也常出沒於鄉民漁夫之間。他知天文、曉地理,爲漁民出海打魚選擇適當的氣候時令。躲惡風、除蛟害,用他的岐黃之術爲老百姓排憂解難。教農人採桑養蠶,耕種五穀,承平富庶。鄉人有難無不傾心相助,他爲當地老百姓做了大量的好事,留下了很多有關他的傳說故事。被鄉人奉爲神仙,傳頌方圓數百里。

若干年後,人們在大珠山帽子峰建起了柳公廟,從此香火不斷,供奉達到了狂熱的程度,無事不求。過往漁民和附近等地的民衆皆來進香,十分敬重。象南方人出海前拜祭媽祖一樣,此地人出海卻是要到柳公廟叩拜了。

;

第266章 遼東(二)第248章 毒計第397章 晉立第112章 盟約第159章 絕脈第317章 巫尊第32章 聞警第67章 對樂第188章 醒轉第246章 女將第235章 授藝第130章 路遇第67章 對樂第291章 重創第391章 海上第81章 亂殺第315章 暗室第332章 驚魂第278章 猜破第255章 練兵第267章 沉睡第158章 神醫第50章 翱遊第4章 入世第137章 要求第375章 河間第345章 篡漢第73章 誓言第368章 合圍第196章 驚聞第254章 選兵第104章 知音第130章 路遇第84章 奉送第223章 點醒第203章 論醫第49章 詰問第89章 長安第104章 知音第128章 警訊第76章 汜水第31章 昊天第165章 治癒第20章 亂起第159章 絕脈第260章 聚殲(一)第327章 納魂第191章 海嘯第397章 晉立第275章 投奔第195章 起源第342章 傳璽第41章 比劍第178章 解毒第343章 鬼拘第381章 陰謀第149章 怒殺第301章 被掠第192章 海上第227章 縱論第79章 遷都第53章 虎將第40章 邀鬥第255章 練兵第55章 療治(二)第245章 奪城第71章 比鬥(二)第245章 奪城第102章 身死第91章 英雌第121章 捉鬼第256章 成軍第39章 琅琊第148章 古寨第202章 診斷第397章 晉立第18章 涿郡第146章 聚將第327章 納魂第357章 失利第151章 入荊(一)第137章 要求第238章 官渡第340章 回返第145章 失散第269章 豪情第120章 沛城第62章 大亂第259章 夜襲第227章 縱論第380章 魏亡第35章 傷逝第234章 張任第396章 理由第140章 血詔第227章 縱論第116章 救援第244章 大戰第91章 英雌第16章 赴宴
第266章 遼東(二)第248章 毒計第397章 晉立第112章 盟約第159章 絕脈第317章 巫尊第32章 聞警第67章 對樂第188章 醒轉第246章 女將第235章 授藝第130章 路遇第67章 對樂第291章 重創第391章 海上第81章 亂殺第315章 暗室第332章 驚魂第278章 猜破第255章 練兵第267章 沉睡第158章 神醫第50章 翱遊第4章 入世第137章 要求第375章 河間第345章 篡漢第73章 誓言第368章 合圍第196章 驚聞第254章 選兵第104章 知音第130章 路遇第84章 奉送第223章 點醒第203章 論醫第49章 詰問第89章 長安第104章 知音第128章 警訊第76章 汜水第31章 昊天第165章 治癒第20章 亂起第159章 絕脈第260章 聚殲(一)第327章 納魂第191章 海嘯第397章 晉立第275章 投奔第195章 起源第342章 傳璽第41章 比劍第178章 解毒第343章 鬼拘第381章 陰謀第149章 怒殺第301章 被掠第192章 海上第227章 縱論第79章 遷都第53章 虎將第40章 邀鬥第255章 練兵第55章 療治(二)第245章 奪城第71章 比鬥(二)第245章 奪城第102章 身死第91章 英雌第121章 捉鬼第256章 成軍第39章 琅琊第148章 古寨第202章 診斷第397章 晉立第18章 涿郡第146章 聚將第327章 納魂第357章 失利第151章 入荊(一)第137章 要求第238章 官渡第340章 回返第145章 失散第269章 豪情第120章 沛城第62章 大亂第259章 夜襲第227章 縱論第380章 魏亡第35章 傷逝第234章 張任第396章 理由第140章 血詔第227章 縱論第116章 救援第244章 大戰第91章 英雌第16章 赴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