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討賊

ps:

煩躁的、碼字累。

六月初,大將軍劉鵬在接到探子傳回的消息之後,立刻將麾下的謀士大將找來,商量該如何應對。

一衆文武,聽了董卓在京的一干惡事後,無不痛心疾首。四百年大漢王朝,短短時間竟成了董卓的掌中之物,連少帝劉辯都被其毒殺,可見董卓是如何的兇殘。

在衆人痛心過後,賈詡先行請劉鵬率領幽州軍,進洛陽平定董卓,匡扶漢室。

幽州軍大概有二十二萬左右,出征大軍卻只有近十萬之數,而董卓囤居在洛陽附近的大軍就有二十多萬,還不包括其在西涼與長安等地的大軍。

兩軍相比,幽州軍的兵力處於劣勢,要想拿下洛陽城,擊敗董卓,最少也該有二十萬大軍。

因此,賈詡的這個計策在劉鵬的心中被否決了。他也知道賈詡是想讓他滅了董卓,再掌控朝政,慢慢的征伐其他之地,最後一舉成霸王之業。

但他擔心若兵敗董卓,以後爭霸天下可就沒他的份了,因此才否決了這個建議。

荀攸則認爲幽州軍兵力太少,對付董卓勝算太小。應該召集其他漢室宗親,一起進京勤王。

這個建議,在劉鵬的思索中,也被否決了。若只召其他宗親勤王,會傷了天下臣民之心,認爲他只重視門第出身。

田豐與沮授則一起建議劉鵬靜等時機。

這個問題劉鵬也想過,可他已經二十三歲了,再等下去,還不知道是幾年,畢竟因爲他的穿越,有些歷史已經不能作爲依據了。

武將們則認爲,自家主公應該帶上他們出征,定能一舉擊敗董卓。

對此,劉鵬直接無視了。這些武將都好面子。領兵衝鋒陷陣還行,若說到謀略機智,那可就差的太遠了。

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幽州百姓已能自給自足。每年上交的賦稅更是一點不短。府庫之中的錢糧更是可支持十萬大軍三年征戰之用,因此糧草問題,他到不是很擔心。

幽州軍經過劉鵬幾次的改編之後?,現只留下一些守備軍與野戰軍。守備軍只守護一方,並不參加大戰,所拿的兵響是最低的。野戰軍則不然,其拿的軍響最多,每三天還有一肉食。

野戰軍共計有近十萬人,六萬鐵騎,一萬戰車兵。三萬步卒。軍士全部是青壯,年齡超過四十歲的全部被剔除在外,放眼整個大漢,這十萬大軍也是不小的數目了。

擁有十萬精兵的劉鵬,有足夠的糧草可支持。他在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決定學曹操發矯詔於各路諸侯,一起討伐董卓。

二日,劉鵬傳令,由荀攸執筆,撰寫討賊檄文。

以荀攸才華,寫個矯詔不成問題。

在矯詔寫好之後。劉鵬拿來過目,直嘆荀攸文采斐然。

討賊檄文共有五十多份,但據劉鵬自己估計,來會盟的恐怕是隻有一半之數,就這一半之數,也能爲他擋住董卓的大部分兵力。

將討董檄文發出去之後。劉鵬立刻舉兵十萬,率大將黃忠、趙雲、太史慈、高覽、陳到五人前往會盟。謀士只帶了荀攸一人,其餘三人留下鎮守幽州。

而幽州的全部軍事,則全部交給了大將高順,由其率領幽州守備軍鎮守各地。文聘爲副將,拱衛幽州州牧治所薊城。

高順這些年在遼西等地剿滅匪患、治理軍事,成績斐然,足能擔的起大任。最重要的是高順這麼多年,未曾在遼西等地喝過一次酒,對於劉鵬的命令一直奉爲聖旨。

因此劉鵬在他這次出征後,纔將高順提爲大將,又任文聘協助於其,才放心的讓其鎮守幽州。

幽州地處邊地,等到行止陳留之地,必是六月中旬,各路諸侯到那時也全都能接到他的討賊檄文。

一路之上,劉鵬也時刻收到探子傳來的?消息,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曹操行刺董卓未遂,逃出了洛陽,在陳留得到當地富商的支持,組建了一支義兵。

歷史雖然被他所改變了一點兒,但事情還是有的。因爲有劉鵬的出現,劉辯才多當了幾個月天子,但最終還是被董卓賜死了。

袁紹、袁術二人在去年十一月之時,就逃出了京城。袁紹到了冀州勃海郡,弄了個太守之位。而袁術更狠,殺掉南陽太守,也不向朝廷上報,直接自領太守。

這兩兄弟自到地方之後,立刻有袁氏門閥的舊日故吏找上門來爲其效力。這一點上,連他自己都不由的羨慕,他雖是漢室宗親,但天下的劉姓宗親多如牛毛,可四世三公的袁家卻只有一家。

兩相比較之下,他是很羨慕袁紹、袁術二人的運氣,有那麼多的文臣武將前來供他們驅使。

這四世三公也有不好的地方,那就是他們沒有大義,將來劉鵬若是稱帝,那天下人只會認爲劉鵬稱帝是應該的,若袁氏稱帝,那天下人可就不那麼認爲了,畢竟劉姓是天家之姓,袁姓只是臣姓。

臣姓要稱帝,那豈不是要造天家的反,天下百姓會如何說?士家大族又該如何想?

因此劉鵬在心中只是羨慕了一下,就想起了一個久違之人。

最讓劉鵬掛念的劉備三兄弟,自從被他放走之後,這三人的一些消息探子偶爾還會有報,自中平五年後,這三人的消息就斷了,好像這三人直接消失了似的。

他在近年之中,亦派出許多探子打探這三人的行蹤,奈何無一點音訊。

他擔心這三人在暗中積攢着什麼,畢竟他可是將劉關張三人得罪的夠慘。這三人要是不找他報仇,那可就沒天理了。

幽州軍以半個月的快速進軍,終於在六月中旬趕到了陳留。

劉鵬大軍是先行前來的,其餘的諸侯或望風不動、或正在行軍之路上。

陳留?太守張邈字孟卓,乃袁紹、曹操等人好友,董卓廢帝之後,因直斥董卓殘暴、才被趕到這個地方做了一郡太守。

張邈在接到幽州十萬大軍前來的消息後,忙讓人在城外建造兵營,又親自出城相迎。

“在下拜見大將軍。”

陳留城外,?張邈帶着其麾下文武,朝前來討董的劉鵬迎道。

已經將大軍安排好的劉鵬,在見到?張邈前來拜見自己,也就沒有端架子,隨和的說道:“孟卓不必多禮,本將受陛下密詔討伐董賊,今率王師前來貴地,還望孟卓海涵一二。”

現在只有他一路討伐董之師,而?張邈此人素有賢名,號稱“八廚”之一,他也不好明目張膽的奪其地,佔其城,只能與此人先行搞好關係,靜等其他諸侯的到來。

第73章 搶蔡琰第49章 六個半州第36章 劉備借糧第20章 買官第64章 班師回幽第49章 六個半州第52章 武將謀士第22章 兩軍對峙第12章 交代?第3章 屯兵長安第58章 滅烏桓(四)第12章 交代?第28章 大加封賞第84章 狼煙四起第71章 遷移上谷第128章 憐香惜玉第74章 兵不血刃第92章 投石車!!!第17章 北上幽州第63章 滅烏桓(九)第95章 劉宏第92章 拿下廣宗第40章 青州?第38章 白便宜袁術?第61章 劉表的長嘆第59章 投降免死!第13章 虎宴(三)第39章 馬尿粥?第1章 洛陽風雲第58章 蔡邕上鉤?第48章 曹氏第52章 傳國玉璽第31章 此來何意?第17章 董卓的咆哮第12章 交代?第99章 高望第23章 火藥第42章 徵張燕(五)第24章 炸開城門第24章 袁紹當先鋒第26章 鐵浮屠第16章 諸侯出兵第41章 大將之才?第129章 夜入甄府第8章 狩獵(二)第71章 吳縣第9章 尹氏第23章 收張楊左右臂膀第58章 新野第2章 邳城!繁榮!第59章 投降免死!第129章 夜入甄府第34章 三姓家奴!第26章 帶着貂蟬趕路第13章 討賊第23章 斬將立威第72章 赤兔馬第5章 呂布的算盤第13章 兩種抉擇!第75章 激怒程志遠第17章 曹性第31章 此來何意?第26章 鐵浮屠第2章 盧植第126章 董卓之死!第18章 泗水關第2章 邳城!繁榮!第18章 張遼鞠義第79章 憤恨第72章 田豐出使第49章 大禮第47章 逐鹿迎敵第26章 帶着貂蟬趕路第71章 吳縣第59章 投降免死!第1章 宦官亂第29章 袁術敢稱王?第4章 關羽大驚!第46章 進京第90章 曹操的詩第47章 指點第21章 秋雨行軍第55章 黃雀在後!第3章 偷入蔡府第132章 返回燕地!第87章 孫文臺第41章 袁術到頭了第27章 西涼兵鋒第53章 漁翁得利?第44章 戰前商議第124章 找死?第25章 邊章死第32章 出頭鳥?第31章 陳倉(四)第22章 夜戰第40章 破壽春!第21章 夜攻泗水關第77章 誘敵劫營第35章 戰!!!第69章 歲月匆匆
第73章 搶蔡琰第49章 六個半州第36章 劉備借糧第20章 買官第64章 班師回幽第49章 六個半州第52章 武將謀士第22章 兩軍對峙第12章 交代?第3章 屯兵長安第58章 滅烏桓(四)第12章 交代?第28章 大加封賞第84章 狼煙四起第71章 遷移上谷第128章 憐香惜玉第74章 兵不血刃第92章 投石車!!!第17章 北上幽州第63章 滅烏桓(九)第95章 劉宏第92章 拿下廣宗第40章 青州?第38章 白便宜袁術?第61章 劉表的長嘆第59章 投降免死!第13章 虎宴(三)第39章 馬尿粥?第1章 洛陽風雲第58章 蔡邕上鉤?第48章 曹氏第52章 傳國玉璽第31章 此來何意?第17章 董卓的咆哮第12章 交代?第99章 高望第23章 火藥第42章 徵張燕(五)第24章 炸開城門第24章 袁紹當先鋒第26章 鐵浮屠第16章 諸侯出兵第41章 大將之才?第129章 夜入甄府第8章 狩獵(二)第71章 吳縣第9章 尹氏第23章 收張楊左右臂膀第58章 新野第2章 邳城!繁榮!第59章 投降免死!第129章 夜入甄府第34章 三姓家奴!第26章 帶着貂蟬趕路第13章 討賊第23章 斬將立威第72章 赤兔馬第5章 呂布的算盤第13章 兩種抉擇!第75章 激怒程志遠第17章 曹性第31章 此來何意?第26章 鐵浮屠第2章 盧植第126章 董卓之死!第18章 泗水關第2章 邳城!繁榮!第18章 張遼鞠義第79章 憤恨第72章 田豐出使第49章 大禮第47章 逐鹿迎敵第26章 帶着貂蟬趕路第71章 吳縣第59章 投降免死!第1章 宦官亂第29章 袁術敢稱王?第4章 關羽大驚!第46章 進京第90章 曹操的詩第47章 指點第21章 秋雨行軍第55章 黃雀在後!第3章 偷入蔡府第132章 返回燕地!第87章 孫文臺第41章 袁術到頭了第27章 西涼兵鋒第53章 漁翁得利?第44章 戰前商議第124章 找死?第25章 邊章死第32章 出頭鳥?第31章 陳倉(四)第22章 夜戰第40章 破壽春!第21章 夜攻泗水關第77章 誘敵劫營第35章 戰!!!第69章 歲月匆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