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第四百三十六回 家有三小

陳慶的名字來源於南北朝之時樑國的陳慶之,陳慶之,這是一個令人費解的奇人。

陳慶之出自庶族,並非是顯貴。

蕭衍受禪登基,建立南朝梁,是爲梁武帝。

此時年僅十八歲的陳慶之被任命爲主書,期間散盡錢財,招集將士,常想有一天能夠爲朝廷效力。

然到了他四十一歲之時,他方纔領兵。

北魏徐州刺史元法僧叛亂不成,在彭城投降南朝梁,並請求梁武帝派兵接應。

梁武帝以陳慶之爲武威將軍,與胡龍牙、成景俊率樑軍前去接應。

回軍後,陳慶之任宣猛將軍、文德主帥,並率二千人送豫章王蕭綜入鎮徐州。同年五月,魏遣安豐王元延明、臨淮王元彧率二萬來拒,設置防禦工事。

元延明先遣其將丘大千築壘,以切斷樑軍的進軍路線。陳慶之進逼其壘,魏軍一鼓便潰。

六月,蕭綜乘夜離開樑軍投降北魏。

天亮後,樑軍找不到蕭綜,卻聽見魏軍在城外說:“汝豫章王昨夜已來,在我軍中,汝尚何爲!”於是樑軍潰散了。魏軍進入彭城,乘勝追擊樑兵,重新奪取了之前被攻佔的城池,一直到宿豫才返回。樑軍損失十之七八,只有陳慶之斬關夜退,所轄的部隊全部生還。

一年後,安西將軍元樹出征壽春,陳慶之爲假節、總知軍事。

魏豫州刺史李憲遣其子李長鈞築兩城以拒之,陳慶之攻拔兩城。十一月,李憲力屈而降,陳慶之入據其城。此次作戰,樑軍共克五十二城,獲七萬五千人。

陳慶之轉爲東宮直閣,賜爵關中侯。

其後陳慶之連戰連勝,少有敗績,所向披靡。

三年後,北魏發生內亂,鎮壓叛亂的爾朱榮大肆屠殺北魏皇室,魏北海王元顥以本朝大亂爲由降樑,並請樑朝出兵幫助他稱帝。

聞元顥北歸,魏將丘大千率衆七萬分築九城,以抵禦樑軍。

陳慶之率七千軍進攻,一日之內攻佔三城,迫使丘大千投降。

時魏濟陰王元暉業率羽林軍二萬來援,進屯考城。考城四面環水,守備嚴固。陳慶之命部下在水面築壘,攻陷其城,全殲二萬,俘元暉業獲,租車七千八百輛。

樑軍直趨洛陽,所過之處,魏軍望風而降。

魏左僕射楊昱、西阿王元慶、撫軍將軍元顯恭等率羽林軍七萬守滎陽,以據樑軍。

魏軍兵鋒甚銳,加上滎陽城堅,陳慶之攻之不克。

時魏將上黨王元天穆大軍將至,先遣其驃騎將軍爾朱吐沒兒領胡騎五千、騎將魯安率夏州步騎九千增援楊昱。又遣右僕射爾朱世隆、西荊州刺史王羆率騎兵一萬,進據虎牢。

魏軍共計三十萬人,對樑軍進行合圍。

元顥派人勸楊昱投降,但被拒絕。不久,元天穆與爾朱吐沒兒相繼而至,魏軍一時旗鼓相望。

陳慶之親自擂鼓攻城,只是一次擊鼓,樑軍便全部都登上了城牆。勇士宋景休、魚天愍首先登上城牆,樑軍相繼而入,於是攻

佔了榮陽而且俘虜了楊昱。

不久,元天穆等帶領軍隊圍城,陳慶之率三千精騎背城而戰,擊破了元天穆的圍攻,魯安在陣前投降,元天穆、爾朱吐沒兒都獨自逃跑了。陳慶之收繳滎陽的儲備,牛馬谷帛都不可勝計。

陳慶之旋即進攻虎牢,爾朱世隆不敢戰,棄城而逃,樑軍俘魏東中郎將辛纂。

魏孝莊帝元子攸爲避陳慶之鋒芒,被迫撤至長子。

元顥遂入洛陽,魏臨淮王元彧、安豐王元延明率百官迎元顥入宮。

元顥改元大赦,以陳慶之爲侍中、車騎大將軍、左光祿大夫,增邑萬戶。

不久,上黨王元天穆、王老生、李叔仁又率兵四萬攻克大梁,並分遣王老生、費穆進據虎牢,刁宣、刁雙入樑、宋。陳慶之聞後,率軍掩襲,魏軍皆降。

元天穆率十餘騎北渡黃河而逃,費穆攻虎牢,在即將攻克的時候忽然聽說元天穆已經向北逃跑,認爲自己已經沒有後繼之力,於是向陳慶之投降。

陳慶之又進擊大梁、樑國,都攻佔下來。

梁武帝聞訊後,再次親書詔書進行嘉勉。陳慶之和部下皆穿白袍,一路上所向披靡,所以洛陽城中童謠曰:“名師大將莫自牢,千兵萬馬避白袍”。陳慶之又以七千之衆,從銍縣至洛陽,前後作戰四十七次,攻城三十二座,皆克,所向無敵。

前後陳慶之只以七千衆破敵無數,攻拔城池無數,數百萬計的敵軍敗在他的手下,這究竟是真還是史書上開得一玩笑?

對此陳翎並不知曉,然以其字授己子,所寄託的念想再明顯不過了。

一日之後,一席白色儒袍,穿在陳慶身上,與他那俊俏的小臉相得益彰,顯得非常落落大方。

看着父親滿意的目光,陳慶心中念道着,總算能得脫牢籠了,在這樣憋悶下去,每日僅僅只能見見父母,這樣的生活或逼得自己鋌而走險。

沒有在細思下去,跟隨着父親一路向別院外走去,陳慶的心中歡呼起來,自己終於可以像個正常人一般生活了。

沿着府中的亭榭閣一路走來,陳慶的身心慢慢的舒展出去,不再僅侷限於那小小的一座別院。

途中有不少府上的奴僕好奇的窺視着自己,這令陳慶有些惱怒,乃故作不見昂首挺胸繼續向前行去。

未久,便已經來到前院殿宇間。

母親就站在臺階下等候,陳慶心中有些喜悅之情,今天不比他日,母親就算向寵溺自己,也必須顧及他人在側。

從母親的身後看顧過去,出現在陳慶眼中的第一人便是陳震,此際的陳震一席青袍,頭戴一方巾,雙手拱手間,引着另外一魁梧之人走上前來。

陳慶從陳震的身上的轉向去望此人,此人便是周泰罷。

自己父親的至交好友不算多,但各個都是忠義之人,非是鄙陋之人,謹慎的向着兩人一一施禮,在兩人滿懷笑容的稱讚聲中,陳慶聽得兩人不止一個人獨自過來,還帶着他倆人的嫡子。

陳震、周泰兩位

叔伯的年紀在父親之下,他倆人的嫡子年齡卻與己相仿。

陳震之子名喚陳濟,是一個僅有六歲的小小孩兒,周泰之子名喚周邵,長着一副像他父親一般身材,是個八歲的胖子,與己年齡相等。

三個孩童在拜過三位父輩之後,便在陳慶的帶領之下,去了後院遊玩。

實際比之這二人,自己亦不怎麼熟悉自家的庭院,不過不能讓他倆有此疑惑,陳慶遂帶着他倆人一路穿庭走院,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別院中。

剛剛似乎還在念道近期不會再回到此處,想不到僅僅過了一會,自己又轉回來了。

一些不該出現的事物已經藏匿了起來,或者是讓父親銷燬了,這座別院現在不會囚禁自己的牢籠,而是一個頗能供孩童玩耍的小小天地。

還未靠近別院中的房屋,年紀稍小一些的陳濟指向場地前一狀似可供滑上滑下的小小木架糯糯問道:“陳慶,這是何物?”

在周邵亦是疑惑的目光中,陳慶沒有說什麼,直接示範了一下,從下面爬上去,然後順着梯子滑了下來。

在他倆心感新奇的同時,陳慶心中悲哀的想到,自己或許有着他人不能比擬的遊玩場所,但他們視之爲常的街市,纔是自己最最嚮往的地方!

知曉父親已經撤銷了所有禁令,只需自己謹記得心中所學,一些可以講出來,但另外一些則是需要自己嚴守秘密,自己可以任意暢玩,陳慶乃向倆剛剛認識的同伴言道:“我想到外面去,你們倆人一起來嗎?”

陳濟同是儒家子弟,知書達理,不敢有任何一絲一毫的越界行爲,聽得陳慶之言後,臉上泛起了一絲掙扎,在他的心底念着,到底是該跟着去,還是繼續留在這裡,等候父親一同回府?

而周邵則沒有了那麼多的顧忌,就算居家之時,亦是自由野習慣了,這日得父親強行拖來,心中本來還帶着一絲怨氣,伯父府上的那一孩兒自己老早就聽說過,一直爲伯父關押着,仿似是有什麼不妥當,這纔會這樣的。

待等來到府上,見過陳慶之後,周邵既有失望又有興奮之情,失望的是陳慶就是和他一般是個同歲的孩童,興奮的是他的居住之處,似是個玩耍的好地方。

明曉了一些事情,知陳慶或許對外面不太熟悉,但自己就不同了,整日整夜就廝混在街市中,怎麼會不熟悉?

周邵乃自告奮勇的說道:“外面好玩的地方我知曉一個,莫如你們今日就跟我來?”

周邵說話的同時,眉飛色舞,仿似有什麼了不得的好玩之事在等待着三人,陳慶本就心癢難耐,怎受得了他的勾引?

遂轉首就走,引着兩人從原路退出去。

於途中,陳濟喏喏說道:“我想回家…”

周邵皺眉,轉身過來看了陳濟一眼後,向着陳慶說道:“二伯家的太小,還是讓他回去吧?”

陳慶搖頭,說道:“今日是你我三人第一次見面,若無意外今後往來會很多,不能就因陳濟年紀小就丟下他不管,那樣陳震叔叔會對你我失望的。”

(本章完)

正文_第十八回 汝陰初戰正文_第二百七十九回 道聽途說正文_第四百九十五回 證錯了道正文_第一百八十七回 南皮城下正文_第三百四十回 應對之策正文_第四百六十五回 城中亂戰正文_第五百七十五回 生死離別正文_第二百零九回 烏桓遷徙正文_第一百九十九回 征討三韓正文_第二百五十五回 高順死戰正文_第二百零三回 平原決事正文_第五百八十回 孫策出兵正文_第九十六回 徐和使詐正文_第四十三回 譙縣攻戰正文_第四百三十二回 兵法有云正文_第六百五十三回 脫出生天正文_第四百八十九回 上駟下駟正文_第一百九十七回 征討烏桓正文_第五百二十六回 以一當千正文_第二百三十八回 花落誰家正文_第八回 以假論真正文_第二百一十五回 埋伏之處正文_第四十一回 戰事連綿正文_第二百九十七回 兵圍鄴城正文_第三百六十九回 究其原因正文_第一百四十回 騎軍對決正文_上架感言正文_第五百三十二回 奪城大戰正文_第一百三十七回 東平陵郡正文_第一百三十八回 袁呂大戰正文_第三百零七回 三經一體正文_第二百八十九回 道門弟子正文_第六百零九回 據守城池正文_第四百七十五回 隱藏之寶正文_第四百零九回 免戰高懸正文_第四百三十四回 攻守之間正文_第二百三十一回 再見道人正文_第七回 陳震少年正文_第二百三十二回 重甲步軍正文_第二十回 陳翎療傷正文_第五十六回 彭城內外正文_第三百八十五回 冥冥之中正文_第四百八十回 鄴城難事正文_第六百三十一回 僵持不下正文_第二十六回 安營下寨正文_第五百四十七回 攻取永安正文_第四百九十七回 關羽中計正文_第五百零八回 張郃擒將正文_第四回 紙上談兵正文_第四百七十五回 隱藏之寶正文_第二百五十二回 奸雄曹操正文_第六百一十二回 甘寧攻城正文_第六百八十回 孫翊問策正文_第二百五十回 霹靂戰車正文_第三十六回 呂布擺宴正文_第三百九十二回 各方人氏正文_第一百七十五回 開城者誰正文_第二十三回 旗幟飄揚正文_第四百二十三回 天下縞素正文_第七十六回 周之分封正文_第三百五十三回 謁見呂布正文_第四百七十回 神之旅正文_第四百二十八回 賺取城池正文_第五百六十八回 陣中拼殺正文_第三百八十七回 事非偶然正文_第三百一十九回 殿中點將正文_第五百六十八回 陣中拼殺正文_第一百五十八回 智略制敵正文_第七十二回 偶遇華佗正文_第二百二十一回 鉅鹿一戰正文_第六百四十三回 假癡不癲正文_第四百七十七回 辛毗落難正文_第五百四十八回 居永安縣正文_第五百五十一回 國士無雙正文_第五十五回 呂玲綺正文_第四百三十回 心有去意正文_第二百五十六回 郭嘉定策正文_第五百零一回 山間被伏正文_第六百五十二回 計賺龐德正文_第六百三十二回 取捨兩難正文_第二百七十一回 籠城而戰正文_第六百九十回 人在半途正文_第二百九十四回 龍爭虎鬥正文_第三百三十二回 血染戰袍正文_第五百回 大將陣亡正文_第一百一十二回 鄴城議事正文_第二百八十八回 鬼神夜譚正文_第五百回 大將陣亡正文_第三百二十一回 文遠顯威正文_第三百九十五回 戰事紛起正文_第二百九十七回 兵圍鄴城正文_第五百二十二回 陳到殺敵正文_第六百回 一挫再挫正文_第二百五十回 霹靂戰車正文_第五百零八回 張郃擒將正文_第一百九十八回 烏桓來襲正文_第一百一十回 諸葛子瑜正文_第二百九十回 一門三傑正文_第一百二十三回 弱水三千正文_第四百四十一回 太史子義
正文_第十八回 汝陰初戰正文_第二百七十九回 道聽途說正文_第四百九十五回 證錯了道正文_第一百八十七回 南皮城下正文_第三百四十回 應對之策正文_第四百六十五回 城中亂戰正文_第五百七十五回 生死離別正文_第二百零九回 烏桓遷徙正文_第一百九十九回 征討三韓正文_第二百五十五回 高順死戰正文_第二百零三回 平原決事正文_第五百八十回 孫策出兵正文_第九十六回 徐和使詐正文_第四十三回 譙縣攻戰正文_第四百三十二回 兵法有云正文_第六百五十三回 脫出生天正文_第四百八十九回 上駟下駟正文_第一百九十七回 征討烏桓正文_第五百二十六回 以一當千正文_第二百三十八回 花落誰家正文_第八回 以假論真正文_第二百一十五回 埋伏之處正文_第四十一回 戰事連綿正文_第二百九十七回 兵圍鄴城正文_第三百六十九回 究其原因正文_第一百四十回 騎軍對決正文_上架感言正文_第五百三十二回 奪城大戰正文_第一百三十七回 東平陵郡正文_第一百三十八回 袁呂大戰正文_第三百零七回 三經一體正文_第二百八十九回 道門弟子正文_第六百零九回 據守城池正文_第四百七十五回 隱藏之寶正文_第四百零九回 免戰高懸正文_第四百三十四回 攻守之間正文_第二百三十一回 再見道人正文_第七回 陳震少年正文_第二百三十二回 重甲步軍正文_第二十回 陳翎療傷正文_第五十六回 彭城內外正文_第三百八十五回 冥冥之中正文_第四百八十回 鄴城難事正文_第六百三十一回 僵持不下正文_第二十六回 安營下寨正文_第五百四十七回 攻取永安正文_第四百九十七回 關羽中計正文_第五百零八回 張郃擒將正文_第四回 紙上談兵正文_第四百七十五回 隱藏之寶正文_第二百五十二回 奸雄曹操正文_第六百一十二回 甘寧攻城正文_第六百八十回 孫翊問策正文_第二百五十回 霹靂戰車正文_第三十六回 呂布擺宴正文_第三百九十二回 各方人氏正文_第一百七十五回 開城者誰正文_第二十三回 旗幟飄揚正文_第四百二十三回 天下縞素正文_第七十六回 周之分封正文_第三百五十三回 謁見呂布正文_第四百七十回 神之旅正文_第四百二十八回 賺取城池正文_第五百六十八回 陣中拼殺正文_第三百八十七回 事非偶然正文_第三百一十九回 殿中點將正文_第五百六十八回 陣中拼殺正文_第一百五十八回 智略制敵正文_第七十二回 偶遇華佗正文_第二百二十一回 鉅鹿一戰正文_第六百四十三回 假癡不癲正文_第四百七十七回 辛毗落難正文_第五百四十八回 居永安縣正文_第五百五十一回 國士無雙正文_第五十五回 呂玲綺正文_第四百三十回 心有去意正文_第二百五十六回 郭嘉定策正文_第五百零一回 山間被伏正文_第六百五十二回 計賺龐德正文_第六百三十二回 取捨兩難正文_第二百七十一回 籠城而戰正文_第六百九十回 人在半途正文_第二百九十四回 龍爭虎鬥正文_第三百三十二回 血染戰袍正文_第五百回 大將陣亡正文_第一百一十二回 鄴城議事正文_第二百八十八回 鬼神夜譚正文_第五百回 大將陣亡正文_第三百二十一回 文遠顯威正文_第三百九十五回 戰事紛起正文_第二百九十七回 兵圍鄴城正文_第五百二十二回 陳到殺敵正文_第六百回 一挫再挫正文_第二百五十回 霹靂戰車正文_第五百零八回 張郃擒將正文_第一百九十八回 烏桓來襲正文_第一百一十回 諸葛子瑜正文_第二百九十回 一門三傑正文_第一百二十三回 弱水三千正文_第四百四十一回 太史子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