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第二百九十八回 黎陽之戰

初升的陽光照射在陳翎的盔甲上,泛出絢麗的色彩,透過棱鏡陳翎清楚地看見曹軍正在向着鄴城方向前進。

這是單筒望遠鏡,陳震終於在建安三年制造出這種簡易的望遠鏡,令陳翎哭笑不得的同時,亦感每一件超越時代之物的出現,都非常不容易。

在記憶中,是在琅邪開港之時,自己偶然提起過此物。當時由於沒有玻璃製品,單筒望遠鏡只不過是一個妄想,時至現在,在青州各項事務蓬勃發展,所有前置之物都具備的情況下,單筒望遠鏡終於不孚衆望出世了。

這是一具寶物,可類比呂布之赤兔,翼德、雲長的丈八蛇矛、青龍偃月刀,唸唸有詞中,陳翎臆想着這單筒望遠鏡起碼能夠爲自己提供開拓視野的功效。

在加上自己不時練習着的《奇門遁甲》之術,一外一內相應襯之下,曹操派遣至鄴城的兵員將領在自己面前一覽無遺。

此次領兵前來援助於禁的大將應是曹洪,其帳下大將有自徐州回來的袁術降將張勳,袁紹降將朱靈,以及夏侯氏新銳驍將夏侯德、夏侯尚兩人,其謀士軍師是田豐、許攸等。

這支三萬餘的援軍,基本上就是由原來袁紹降臣加上曹氏、夏侯氏親族大將構成。

兗州南方爲孫策所壓迫,曹操退守譙縣,其捉襟見肘之勢已顯露無疑。

此等境地之下,換成陳翎來部署各地將員臣佐,亦不能面面俱到,遲早會因戰事四起而崩盤。

據此,陳翎心中暗道着,於此將曹洪這一軍勢擊破,至少能令于禁心生孤懸於外的緊迫感,而不至於依然坐守鄴城之中,讓自己有種無從下手的頹敗之意。

在鏡中曹軍緩緩行着,他們排列成數行沿着官道向鄴城前進。

周圍寂靜的環境令曹軍中的將領心生警惕,透過窺鏡陳翎見着一儒袍雅士端坐在戰馬之上,向左右觀察。

不知是田豐還是許攸,陳翎心中暗忖着,這一戰最大的敵人就是此兩人。

田豐不必去說,智算無雙之人,曹操曾在官渡之戰後,誇獎其“向使紹用田別駕計,尚未可知也。”

而許攸此人,卻亦非是昏聵平庸之輩。

官渡之戰中,袁紹用許攸與田豐、荀諶兩人爲己之謀主,審配、逢紀統軍事,相較之下,可以看出,就算是以審配、逢紀兩人之智,在袁紹心目中尚且不能與許攸相比,可見一斑。

在這平原地帶,若是想埋伏其中,襲擊敵軍,其實很難。

畢竟現在只是剛剛進入五月份,數萬的軍勢,步卒、騎士、戰馬都需隱蔽安置好,否則爲敵所見之後,只會增加圍剿的難度。

沒有進入埋伏之地內,就爲敵所見,曹洪可選退兵回陳留或強突出去,進入鄴城。

這兩項選擇在陳翎看來,皆非最佳。

惟有曹洪所帥一軍爲己全滅之後,方能憑此攻入鄴城,或者擒拿下大將與曹操交換自家妻兒。

遙遙聽得一聲從行進着的曹軍中傳來,陳翎聽不甚清,不過一會兒之後,曹性報來,

言道:“曹軍中有人喊着,看破我軍埋伏了。”

陳翎訝然失笑,對着曹性說道:“兵不厭詐,此乃是曹軍將領的詐言。”陳翎說着同時,伏躺着的身軀稍微一轉,向着旁邊的諸軍以及還在行進中的曹軍一指,接着說道:“性公,你看若是曹洪真的看見了我軍,豈有不停駐下來,謹慎以待?”

話剛一說完,就見曹性一臉的無奈,陳翎恍然大悟,乃道:“時機不到,且等片刻。”

曹性也是積年老將了,曹軍是否真的看破埋伏,他應有所得,此次過來求問,只是爲了探詢陳翎是否打算就此攻之。

曹性聞聽陳翎之言後,微微一笑,向着陳翎一抱拳,便匍匐着離開了。

看着曹性回原地去後,陳翎拿單筒望遠鏡窺探曹軍。

在鏡中陳翎看到這時有一人從旁連弩手手中取過一連弩,架上箭矢之後,便向着前面的麥田中就射擊了過來。

陳翎暗道一聲要遭,果不其然,就在此刻,那數十支毫無目的箭矢剛一脫離連弩機括,在他的面前麥穗就是一陣的搖動。

那曹軍小校吃驚之下,呵斥着左右持連弩向那裡攢射出去。

陳翎看向曹洪,見其還騎着戰馬在行進中,心中暗歎一聲,只差一刻,曹洪就將踏入埋伏之地。

在己方埋伏兵卒慘叫呼喊起來的同時,陳翎迅捷向左右下令,大軍齊出,攻向曹軍!

隨着陳翎的令下,鼓聲頓起,四方八分的傳揚出去。

陳翎傾聽着,數個埋伏地方在此一號令聲中,相應的傳來了戰鼓之聲,之後,在頃刻前還是寂靜無聲的平原之上,站立起了無數軍卒,前赴後繼的衝向曹軍。

這是偷襲,這是圍殲。

周泰、顏良、柳毅、公孫羽、張郃五將各帥本部軍馬從四面合圍上去。

張勳在前,朱靈在後,夏侯德、夏侯尚兩人伴隨曹洪而進,在聲勢浩大的進攻聲中,五將迅速停住腳步,號令羣軍士排兵列陣,欲迎戰陳翎一軍。

曹洪所帥軍馬本來就不多,成長蛇陣般的行進中,如何能夠號令至三軍中?

就在陳翎掩軍麾殺之際,在前的張勳,在後的朱靈,分別迎上了周泰、張郃兩員大將。而在中軍的曹洪,則是引一哨騎軍縱馬奔向顏良。

隨着近前埋伏連弩手射殺射傷了無數的曹軍兵卒之後,陳翎一軍與曹洪一勢兩方軍勢膠着纏鬥在一起。

張勳迎戰周泰,張勳本是袁術帳下大將,其統兵能力在武勇之上,遇上了周泰這樣一員猛將,縱騎突入其中,巨劍揮劈過處,留下抵擋自己的數百曹軍兵卒的屍身之後來到張勳面前。

張勳臉色煞白,提着長槍暗忖着道,這匹夫敦是了得!

後顧混亂成一片的戰局,張勳心知自己若是不上前纏住周泰,說不得今日這一戰便會因自己的潰逃開始而落敗。

狠咬牙,張勳提槍縱馬上前,來戰周泰。

從投曹公以來,自己寸功未立,想不到今日竟然遇上了這麼一將,張勳心中說不出

的無奈。

長槍前搠,淋漓盡致的發揮出十成本事,張勳有些慨然,若是往日有此般…

張勳剛剛念及此,就見周泰騎馬奔馳而過,自己手中的長槍不能抵,巨震顫抖中,手掌猶如被碾過一般,淨是麻痹痛楚之感。

對面周泰見之,讚許言道:“既能接我一招,來將可報上名來,好讓我錄功進爵。”

張勳聞之大怒!

不言不語,不顧現在雙手毫無感覺,持長槍再次襲向周泰。

周泰輕哼一聲,單手擎劍,馳馬側過張勳之時,狠狠的斬落下去。

此一擊自己勢必不能敵之!

張勳見之大駭,不顧一切的從坐騎上跳將下來,正欲向前奔走之時,身後傳來馬蹄聲,張勳知是周泰來趕自己,暗道一聲休矣,便感覺自己如同騰雲駕霧般的凌空而起。

周泰單手擒拿住張勳,哈哈大笑一聲,言道:“張勳,昔日在壽春之時,我亦曾見過於你,不過當時的你是袁公路麾下大將,自然不會記得於我。”

張勳聽得周泰所言,心中一動,停住無謂的掙扎,恭聲言道:“原來周將軍記得於我,既是熟人,能否…?”張勳說道這裡,很是尬尷的看覷向周泰,自己現在若同小兒一般爲周泰提墜在手掌之中,往日的大將軍氣度早已煙消雲散了。

就着馬勢驅散了曹軍兵卒,周泰放下張勳,俯瞰着他言道:“張將軍現在爲我所擒,”周泰說着的同時,手指張勳潰逃中的前軍,接着說道:“是否可以約束來降?”

張勳孤零零的站在周泰面前,苦笑一聲,抱拳言道:“周將軍,非是小將不肯俯就,曹公帳下諸將出徵在外,其家屬…”

周泰聽到此處,已明白張勳所言何事,乃點頭言道:“既然這般,我亦不強求。”周泰說着令左右將張勳綁縛起來。

張勳見之,感恩戴德沒有掙扎之意,順從的聽任周泰麾下兵卒把自己綁起來。

周泰心中暗忖着,前軍既破,那麼…

周泰展望向曹洪中、後軍處,見兩廂廝殺中,沒有停歇的可能。周泰見此,正欲揮起巨劍逐殺張勳敗兵之時,便聽得張勳向他言道:“子廉軍中餘者不足憑,惟有元皓、子遠兩人爲曹公依爲心腹,實乃是足智多謀之輩,周將軍不如就此…”張勳含笑看向周泰,指指隱藏在中軍處的兩儒者言道着。

周泰奇之,問詢張勳說道:“張將軍你不肯歸降於我軍,爲何又將田豐、許攸兩人的下落告訴我知曉?”周泰懷着鄙視之意,很是不屑着說道。

張勳嘆息了一聲解說道:“不敢欺瞞周將軍,我與他倆人往日無冤近日無仇,田豐還則罷了,但許攸此人依仗着與曹公有舊,整日作威作福,欺壓我等,我等敢怒不敢言,特此告知,只是勳心中有一些不平之意罷了。”

周泰聽得張勳之言,心中半信半疑中,帥軍馳馬向曹洪中軍而去。

不管張勳其言是真是假,若能擒住田豐、許攸兩人,足以換回子儀的妻兒,也就毋需爲攻鄴勞心費力了。

(本章完)

正文_第六回 鷹視狼顧正文_第六百四十六回 風行雷動正文_第二百三十二回 重甲步軍正文_第二百四十六回 天下所宗正文_第二百六十九回 左右軍師正文_第四百六十三回 瑣碎之事正文_第六百六十七回 進退兩難正文_第四百六十六回 離別在即正文_第一百九十一回 大事不好正文_第二百八十九回 道門弟子正文_第六百一十八回 程普闖營正文_第五百零二回 上蔡有村正文_第二百三十回 姻緣際會正文_第五百一十二回 強搶俊才正文_第一百四十五回 北海建觀正文_第二百三十五回 夜觀天象正文_第二百八十二回 誰在祈禱正文_第四百四十三回 一則趣事正文_第四百九十回 陰差陽錯正文_第一百八十回 議取幽州正文_第二百四十八回 還家省親正文_第五百六十八回 陣中拼殺正文_第五百二十三回 故技重施正文_第二十三回 旗幟飄揚正文_第四百八十八回 孔明之謀正文_第一百零六回 破門而入正文_第四百五十六回 內訌將起正文_第五百五十三回 無中生有正文_第二百三十三回 郡縣之事正文_第十回 少年孫策正文_第一百七十三回 城中軼事正文_第五百八十八回 張遼移師正文_第一百七十五回 開城者誰正文_第二百五十九回 真定一役正文_第二百七十回 識破計謀正文_第三十四回 城門斗將正文_第二百三十四回 出仕無門正文_第七回 陳震少年正文_第六百一十二回 甘寧攻城正文_第五百三十四回 兩敗俱傷正文_第二百七十九回 道聽途說正文_第四百四十九回 伏兵盡出正文_第三百三十九回 計將安出正文_第二百六十四回 援軍到來正文_第三百四十六回 局勢突變正文_第三百九十一回 府邸夜談正文_上架感言正文_第二百七十一回 籠城而戰正文_第一百六十回 窮途末路正文_第三百三十四回 旗鼓相當正文_第八十一回 莒縣瑣事正文_第四十八回 孫策借兵正文_第二百六十一回 陣法之爭正文_第三百五十八回 非人存在正文_第四百三十四回 攻守之間正文_第一百三十八回 袁呂大戰正文_第二十四回 修養生息正文_第六百零四回 戰鬥不止正文_第六百零一回 壽春易手正文_第三百七十九回 戰事多艱正文_第二百一十五回 埋伏之處正文_第五百三十七回 禦敵無策正文_第五百五十三回 無中生有正文_第二百一十二回 君臣相聚正文_第三百七十六回 孰忠孰奸正文_第五百七十七回 張任死節正文_第五百五十八回 攻向綿竹正文_第五百四十八回 居永安縣正文_第四回 紙上談兵正文_第六百四十回 攻陷城池正文_第六百五十一回 軍前計議正文_第六十一回 彭城攻防正文_第六百五十四回 垂死掙扎正文_第一百四十回 騎軍對決正文_第四百零三回 猛將失一正文_第二百零八回 後院爭鬥正文_第四百一十回 據城不出正文_第四百四十一回 太史子義正文_第四百零六回 九品中正正文_第二百五十二回 奸雄曹操正文_第六百零五回 張遼敗退正文_第二百二十四回 諸侯林立正文_第二回 呂布之志正文_第五百七十一回 我欲爲王正文_第九十一回 呂布神威正文_第五十六回 彭城內外正文_第二百四十三回 諸葛孔明正文_第六百二十九回 抉擇爲何正文_第四百六十七回 所謂伊人正文_第三百六十七回 緣何如此正文_第三百五十回 佈局幷州正文_第五百零九回 縱敵之過正文_第一百四十四回 于禁夜襲正文_第二百五十九回 真定一役正文_第五百八十四回 魏延出兵正文_第五百四十八回 居永安縣正文_第一百六十五回 戰事轉進正文_第二百九十七回 兵圍鄴城正文_第五百五十一回 國士無雙正文_第五百三十四回 兩敗俱傷
正文_第六回 鷹視狼顧正文_第六百四十六回 風行雷動正文_第二百三十二回 重甲步軍正文_第二百四十六回 天下所宗正文_第二百六十九回 左右軍師正文_第四百六十三回 瑣碎之事正文_第六百六十七回 進退兩難正文_第四百六十六回 離別在即正文_第一百九十一回 大事不好正文_第二百八十九回 道門弟子正文_第六百一十八回 程普闖營正文_第五百零二回 上蔡有村正文_第二百三十回 姻緣際會正文_第五百一十二回 強搶俊才正文_第一百四十五回 北海建觀正文_第二百三十五回 夜觀天象正文_第二百八十二回 誰在祈禱正文_第四百四十三回 一則趣事正文_第四百九十回 陰差陽錯正文_第一百八十回 議取幽州正文_第二百四十八回 還家省親正文_第五百六十八回 陣中拼殺正文_第五百二十三回 故技重施正文_第二十三回 旗幟飄揚正文_第四百八十八回 孔明之謀正文_第一百零六回 破門而入正文_第四百五十六回 內訌將起正文_第五百五十三回 無中生有正文_第二百三十三回 郡縣之事正文_第十回 少年孫策正文_第一百七十三回 城中軼事正文_第五百八十八回 張遼移師正文_第一百七十五回 開城者誰正文_第二百五十九回 真定一役正文_第二百七十回 識破計謀正文_第三十四回 城門斗將正文_第二百三十四回 出仕無門正文_第七回 陳震少年正文_第六百一十二回 甘寧攻城正文_第五百三十四回 兩敗俱傷正文_第二百七十九回 道聽途說正文_第四百四十九回 伏兵盡出正文_第三百三十九回 計將安出正文_第二百六十四回 援軍到來正文_第三百四十六回 局勢突變正文_第三百九十一回 府邸夜談正文_上架感言正文_第二百七十一回 籠城而戰正文_第一百六十回 窮途末路正文_第三百三十四回 旗鼓相當正文_第八十一回 莒縣瑣事正文_第四十八回 孫策借兵正文_第二百六十一回 陣法之爭正文_第三百五十八回 非人存在正文_第四百三十四回 攻守之間正文_第一百三十八回 袁呂大戰正文_第二十四回 修養生息正文_第六百零四回 戰鬥不止正文_第六百零一回 壽春易手正文_第三百七十九回 戰事多艱正文_第二百一十五回 埋伏之處正文_第五百三十七回 禦敵無策正文_第五百五十三回 無中生有正文_第二百一十二回 君臣相聚正文_第三百七十六回 孰忠孰奸正文_第五百七十七回 張任死節正文_第五百五十八回 攻向綿竹正文_第五百四十八回 居永安縣正文_第四回 紙上談兵正文_第六百四十回 攻陷城池正文_第六百五十一回 軍前計議正文_第六十一回 彭城攻防正文_第六百五十四回 垂死掙扎正文_第一百四十回 騎軍對決正文_第四百零三回 猛將失一正文_第二百零八回 後院爭鬥正文_第四百一十回 據城不出正文_第四百四十一回 太史子義正文_第四百零六回 九品中正正文_第二百五十二回 奸雄曹操正文_第六百零五回 張遼敗退正文_第二百二十四回 諸侯林立正文_第二回 呂布之志正文_第五百七十一回 我欲爲王正文_第九十一回 呂布神威正文_第五十六回 彭城內外正文_第二百四十三回 諸葛孔明正文_第六百二十九回 抉擇爲何正文_第四百六十七回 所謂伊人正文_第三百六十七回 緣何如此正文_第三百五十回 佈局幷州正文_第五百零九回 縱敵之過正文_第一百四十四回 于禁夜襲正文_第二百五十九回 真定一役正文_第五百八十四回 魏延出兵正文_第五百四十八回 居永安縣正文_第一百六十五回 戰事轉進正文_第二百九十七回 兵圍鄴城正文_第五百五十一回 國士無雙正文_第五百三十四回 兩敗俱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