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大喜,一拍腦門:“文若此計甚妙,就以文若之計,操派人送歸劉協,與張濟修好。”
荀彧點了點頭,又道:“若是主公能將大小姐許配給張濟,以聯姻之舉安張濟之心,效果更佳。”
“不可。”曹丕一直沒開口,忽然大喊道,“張濟殺我曹氏族人,我曹家豈能再嫁女給他,此事萬萬不可。”
局面,立即就沉悶下來了。
沒錯,曹丕這句話沒毛病,任何毛病都沒有。
張濟殺了曹家太多的人了,還把曹操趕得只剩下兗州這一處地方,可謂是曹家的大仇人,任何一個曹家的人都恨不能將張濟大卸八塊。
這麼一個大仇人,曹操反倒是把自己的女兒嫁過去,成何體統。
雖說這個時代,女子地位低下,貴族之間,經常用女兒作爲聯姻的工具,曹操這樣做也是正常現象。
可張濟是曹家的仇人啊,大家也都明白,更知道這是無奈之舉,不妥協不行啊。
偏偏曹丕把這層窗戶紙給捅破了,大家的面子上就有點不好看了,尤其是曹操,臉上瞬間就掛不住了。
沉默,曹操的文武沒人敢開口,因爲說這話的人是曹丕,曹操的兒子。
而且,大家對曹丕的性格都很瞭解,十分陰狠。
“咳咳……”沉默了一會兒之後,終於還是曹操輕咳兩聲,打破了尷尬的氣氛,淡淡說道,“丕兒,你說的沒錯。”
“但是,此一時,彼一時,以前是張濟弱,爲父強,爲父自然不需理會張濟那麼多,甚至於多次起兵想將之殲滅。”
“但眼下,爲父弱,而張濟強。雖然咱們還有兗州一地,但我軍屢敗,士氣不振,若那張濟發動最後一擊,我軍如何能擋之?”
“所以,爲了曹家日後的東山再起,只能先穩住張濟。至於華兒,貌美如花,又知書達理,琴棋書畫,樣樣精通。”
“爲父相信,華兒嫁過去之後,張濟不會待其太薄也。”
這時,荀彧纔開口了:“主公所言甚是,眼下對我軍,時間乃是最爲重要。”
“其一,我軍需要時間修整,擴軍,備糧,修築防禦工事。其二,我軍要等荊州穩定,江東穩定,然後再以脣亡齒寒的道理,約龐樵與孫權同時出兵,方可一戰而收復中原也。”
曹丕終究年輕,今年才十二歲,又是第一次參與曹軍的大事,少年的不服輸心思完全流露出來,冷笑一聲:“父親,前幾次我軍亦是聯絡其他諸侯,圍攻張濟。”
“結果卻是,聯軍雖然兵力甚衆,但號令不能統一,彼此防備,相互掣肘,反倒不如我軍一路,與之決戰。”
“眼下,我軍疲憊,張濟軍亦是疲憊,更何況張濟新得數州,兵力卻尚未到位,正是我軍絕地反擊之最佳良機。”
“父親,秦時甘羅十二歲拜相,丕兒今年亦是十二歲,願領一軍南下,收復失地,爲父親解憂也。”
“胡鬧。”曹操的臉上更加掛不住了,怒喝一聲,“爲父身經百戰,麾下文武,人才濟濟,尚且不是張濟之對手。”
“汝一小兒,從未上過戰場,更無伐兵之謀,竟然敢在此狂語。來人啊,將曹丕亂棍打出。”
“主公不可……”立即,所有人文武都爲曹丕求情,曹操的怒火才消了一些,但也沒讓曹丕繼續留下來,把他趕出去了。
曹丕雖然離開了,但他那番話卻是留了下來,曹操的臉色依然是陰沉不定。
荀彧見狀,給大家使了一個眼色,一起向曹操告辭出去了。
待衆人離開之後,曹操狠狠地在牀榻上捶了一下,咬牙切齒道:“張濟,我曹孟德必報此仇,日後定然教你生不如死。”
門外的典韋聽了,暗歎一聲,輕輕搖了搖頭。
雖然典韋是武將,又不是帥才,是親衛統領的不二人選,但他也看出來了,曹操已是日薄西山,想要鹹魚翻身,幾乎不可能了。
天下人才,幾乎半數都在張濟哪裡,張濟又佔據涼州、雍州、司州、豫州、徐州,以及半個南陽郡和淮南之地,兵馬強壯,糧草富足,除非……
忽然,典韋眼睛一亮,暗想,對啊,除非張濟死了。
明着打不過張濟,可以搞暗殺嘛,只要能殺死張濟,其衆必亂,自然就是曹操揮兵南下,收復中原的大好時機啊。
典韋是個渾人,平日裡腦子是不怎麼開竅的,更因爲是曹操的親衛統領,用腦並不算多。
可一旦典韋想到了,而且認爲是十分正確,更能對曹操的大業有絕對的幫助,那就是十頭牛也拉不回來了。
當然,典韋心裡也明白,這一去,無論殺不殺得死張濟,對他典韋而言,都是死路一條。
但是,曹操對他有知遇之恩,更是把他因爲心腹,極爲信任,爲了這一份知遇之恩,典韋何懼生死。
當夜,典韋就留下一封書信給曹操,南下洛陽,伺機刺殺張濟去了。
曹操第二天才發現書信,又驚又怒,立即讓派夏侯廉帶人去追趕典韋。
但夏侯廉一直追出了兗州,也沒見到典韋的影子,只得悻悻對曹操覆命。
夏侯廉恨恨道:“可惡,主公,那典韋定是看主公勢弱,南下投奔張濟去了。請主公下令,讓末將帶兵將典韋滿門斬殺,以儆效尤。”
曹操擺了擺手道:“不可,典韋隨本將時間不短,本將對其相當瞭解,絕對不會做出此等背主之事。”
“此番南下,典韋必然是去刺殺張濟,希望他能成功,如此本將就可趁亂南下,一舉將數州收復也。”
想到這裡,曹操登時精神一振,心中暗想,典韋啊,莫要讓本將失望,一定要把張濟給本將殺死。
曹操想了想,低聲對夏侯廉吩咐道:“馬上將隨你一同南下尋找典韋之人,盡數滅口,此事只有你知我知,不可讓第三人知道。”
“軍中有一人,形貌與典韋有七分相似,暫且讓他冒充典韋,以惑張濟細作。”
夏侯廉一驚,那十幾個人,全都是跟隨曹操多年的親衛啊。
但夏侯廉不是糊塗人,立即就明白了,一拱手:“主公放心,此事廉定會做得滴水不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