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濟軍是本着必是,殺一個夠本,殺兩個賺一個,竟然爆發出了驚人的戰鬥力。
三千多兵馬,還剩一千人的時候,曹軍竟然付出了兩倍的代價。
可是,張濟軍只有一千人,而曹軍還有一萬三千人,無論如何都是抗不住的。
曹軍裡三層,外三層,所有的目標都是盯在張濟身上,使得張濟的突圍十分吃力,一炷香的功夫,才移動不過一里遠。
許褚、紀靈和胡車兒三人的武力值都發揮到了最佳狀態,死在他們三人手下的曹兵足足有數百人,奈何曹軍實在太多了,殺不盡。
張濟軍和曹軍都在銳減着,比例已經達到了三比一,張濟的情況也越來越危險。
就在這時,一陣大地的顫抖聲,從東面傳過來,很快就是密集的馬蹄聲。
張濟大喜之極,疲憊一掃而光,大喝一聲:“雲長和子龍率領西涼鐵騎來到,兄弟們加把勁,我們得救了。”
一句話,剩下的張濟軍士氣大振,渾身上下全都涌出一股力量,戰鬥力突然爆表。
曹軍則是士氣猛地一跌。
丫的,來的是西涼鐵騎啊,大漢朝最可怕的騎兵。
尤其是,他們都沒穿盔甲啊,哪裡能經得住西涼鐵騎的衝擊呢?
畢竟沒有大將領頭,曹軍的士氣大跌之後,戰鬥力就急劇下降,包圍圈立即就出現了鬆動,張濟等人大喜,趁機又向東推進了一部分。
還是西涼鐵騎的速度快,半柱香不到的時間,就已經到了近前,當先一員大將,一身綠色的戰袍,揮舞着青龍偃月刀,正是關羽。
“將軍,關羽率領兩萬西涼鐵騎來到。”
關羽大吼一陣,瞅準張濟,徑直殺了過去,關羽的思路很清晰,先把張濟救出來,大局就穩定了。
說關羽聰明,不單單是這一點,更是號稱兩萬西涼鐵騎,一下子就把曹軍的士氣完全給打垮了,再也沒有戰心。
摧枯拉朽之勢,一點也不誇張,曹軍徹底崩潰了,佔據成了一面倒的情況。
就在這時,東面又傳來馬蹄聲,人未到,一聲大喝先至:“常山趙子龍前來救主。”
曹軍徹底崩潰了,先是關羽,再是趙雲,這仗沒法打了。
張濟趁機大喝一聲:“此乃郭嘉之罪也,其人已逃,留你等送死,若是放下兵器,本將一律既往不咎。”
這句話就太震懾了,曹軍沒有戰心了,紛紛跪地請降,長安之戰算是徹底落下了帷幕。
這一戰,是張濟經歷過最爲慘烈的一戰,差點把命都丟在這裡了。
一萬精銳,最後剩下來的,只有千人,但這一千人,幾乎個個都具備了夜鷹衛的資質了,也可爲因禍得福。
不過呢,投降的曹軍,也有萬餘人。
這萬餘曹軍,也都是精銳之師,足以能抵張濟軍的損失了。
城內,還有不少曹軍和張濟軍的傷員,待大火熄滅,經過救治之後,張濟又得到六千人的精銳。
這一次的事情,帶給張濟兩個深刻教訓。
第一,武藝高強的確太有好處了,不然的話,張濟剛纔就已經掛了。
第二,日後再有任何的軍事行動,他這個主公絕對不能再犯險了,不然的話,一旦他死了,不但基業崩潰,他的那些女人,甚至於孩子,都很危險。
張濟給他自己下了罪己詔,繼續增強自己的武藝,不再親身犯險。
大火熄滅之後,張濟再次進入長安城,一邊命人抓緊修復城牆和城門,一邊張榜安民。
但凡,佔領任何一座城池之後,安民都是第一要務。
民心不附,就意味着這個城池不算徹底佔領,一旦再被對方攻擊,很可能會有人做內應。
長安城,被曹操佔領已久,曾經又是皇城,安民更是不易,須得長期。
不過呢,郭嘉這一個毒計,雖然差點要了張濟的命,卻也等於將長安數十萬百姓的民心從曹操那裡推給了張濟。
丫的,拿老百姓冒充士兵,又讓士兵混在百姓裡,使得這一戰下來,城中百姓死傷多達兩萬餘人,幾乎是雙方士兵死傷總和。
死傷的,多爲青壯,這就是郭嘉的黑,最大程度地減少張濟的兵源,丫的,青壯死傷那麼多,我不信你還能從長安招募士兵?
事實證明,郭嘉的陰謀是成功的,兩萬多青壯對長安城的損傷不小。
足足兩年之後,張濟才能從長安募兵。
穩定之後,張濟立即就寫了兩封書信,一封送給曹操,一封送給郭嘉,不久後就傳來郭嘉吐血身亡的消息。
張濟攻破長安,兩萬長安守軍全軍覆沒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馬超那裡。
馬超戰線已經完全收縮,三萬大軍龜縮於雍縣,準備死守不出。
根據荀攸的建議,馬家軍又採用了堅壁清野的策略,不給張濟和韓遂大軍一粒糧食。
可是,隨着長安失守,荀攸堅壁清野的計劃,不但完全失去了效用,更是顯示出了一個強大的弊病。
老百姓都被弄到雍縣來了,不但使得雍縣擁擠不堪,糧食問題更是一個大問題。
雖然,附近的糧食全都被集中到雍縣來了,但每天的糧食開支大不說,一些豪強更是趁機幹一些非法勾當,使得整個雍縣雞飛狗跳的,老百姓苦不堪言。
荀攸看在眼裡,憂心忡忡,多次勸告馬岱,讓馬岱去勸告馬超,誅殺一些惡霸豪強,安撫民心。
但是,城內的惡霸豪強,跟馬家的關係很深,馬超掂量一番,並沒有誅殺,而不過只是訓斥一番而已。
這麼一來,那些惡霸豪強就把仇恨轉移到荀攸這個外來戶的身上。
短短几天的時間,荀攸就遭受到了幾次暗殺,虧得荀攸身邊有校事府的高手保護,不然就已經被人亂刀分屍了。
馬超必亡,面對一個絲毫不聽人勸的馬超,荀攸自感無力迴天。
於是,就趁着一個晚上,荀攸詐開城門,帶着剩下的校事府衛士,離開了雍州,想辦法回許都去了。
第二天一早,馬超聽說此事,立即派馬岱追趕荀攸,下令,不管死活,必須要把荀攸帶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