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冠禮與親事

公孫瓚雖然是灰溜溜的走了,可他留下的爛攤子卻需要人來收拾,而劉和就是這個給公孫瓚擦屁股的倒黴傢伙。

持續近兩個月的這場局部戰爭,波及廣陽郡的全境和漁陽郡的南部三縣,對於正在春播和耕種的百姓而言,實在是一場災難。雙方參戰的兵力總計達到了七萬之巨,給薊縣、雍奴、安次、廣陽、潞縣、昌平和涿縣帶來的是極其沉重的負擔。

如果不是劉和果斷請盧植出山,終止了這場毫無意義的內戰,雙方死傷的士兵就不是兩萬之數,而因爲戰爭流離失所的百姓也會急劇增加。

唯一讓劉和心裡覺得安慰的是處於內外長城之間的代郡和上谷,沒有被戰事所波及,在留守的劉惠、劉放、鮮于銀等人的合力管理之下,煥發出一片勃勃的生機。

按照劉和離開馬城時的部署,劉惠徵集了五萬民夫沿着歠仇水向上遊地區開荒屯田,雖然規模不大,但也邁開了走出外長城的第一步。

劉放則主要負責曲轅犁的生產和推廣,目前馬城工坊內製造的新式耕犁已經脫銷,各縣的塢堡和農莊發來的預定請求已經堆滿了劉放的几案,估計按現在的生產速度,要一直到明年下半年才能全部交貨。

鮮于銀雖然不能返回薊城直接參戰,但他深知自己的責任同樣重大,所以抓緊時間爲劉和徵募新兵,嚴把兵源選拔的關口,力爭在最短的時間內爲劉和招滿五千士兵。

逃回白山的閻柔在此期間曾經有所異動,結果被他的老對手夏侯蘭給逼了回去。別看夏侯蘭只統領了三千兵馬駐守在廣寧,可他一點也不怵閻柔,有時候只帶着一千騎兵就敢出城前往白山腳下巡視,遇到閻柔的部下時,直接衝上去一陣砍殺,跟個拼命三郎似的。

好幾次,閻柔帶着兵馬來堵夏侯蘭,結果被夏侯蘭慢慢吊着就到了寧城附近,然後鮮于銀就會帶着在寧城駐訓的大隊兵馬前來反包抄閻柔。

被夏侯蘭坑過幾回之後,閻柔徹底老實,再也生不出別的心思,老老實實躲到白山北面過日子去了。

公孫瓚撤離幽州之後,劉和讓趙雲率領五千騎兵奔赴漁陽縣,專職鎮壓那裡的作亂烏桓部族。劉和又命慕容平率領兩千步兵將前後抓獲的公孫瓚降兵四千餘人解往馬城,今後這些降兵將被劃入屯田大軍之中,前往彈汗山附近開荒種地。

從居庸關回援薊城的三千士兵,由孫禮帶往雍奴,從此常駐於此城,遏制公孫瓚今後的行動;從五阮關回援薊城的兩千士兵,被從事齊周帶往潞縣,以後常駐於此,扼守薊城東面門戶。

劉虞任命從事李敏爲涿郡太守,前往涿縣上任,那裡還留有一千七百名傷兵,恢復之後便充作郡兵,歸於李敏調遣。劉虞又徵辟盧植爲軍師,兼領漁陽太守之職,前往漁陽縣赴任。今後有盧植隔在劉虞與公孫範之間,遠在南皮的公孫瓚也會安心一些。

立下大功的李嚴,率領剩餘的士兵返回薊城,進行休整。

劉和從馬城回援薊城時,帶回來一萬兩千人馬,加上薊城自有的六千人,合計一萬八千人。當初隨劉和回援的四員武將和三位謀士,如今只剩下李嚴還在身邊,而戰後薊城的兵力加起來也就僅剩四千五百人,其中還有兩千傷兵!

當初的一萬八千兵馬當中,戰死了兩千五百餘人,所以只剩一萬五千五百人。趙雲帶着五千騎兵去了漁陽,鮮于輔南下冀州帶走了三千騎兵,慕容平帶着兩千步兵回了馬城,受傷的士兵有三千左右,其中一千人是在涿縣養傷。這麼算下來,留守薊城的可不就是四千五百人麼。

不過薊城留守的兵力雖然減少,但實際的安全卻是增強了,而劉虞控制的地盤也增加了一些。原來被公孫瓚控制的潞縣如今由齊周率軍駐守,原來雙方都不駐軍的雍奴被派駐了軍隊,就連涿郡境內也增加了兵馬。

忙完這些事情之後,劉和忽然有種身心俱疲的感覺。薊城之內,劉虞手下只剩趙該可用,公孫紀是不敢再回來了,齊周去了潞縣,魏攸和程緒留守邊塞。劉和比他老爹也強不到哪去,手下僅剩一個李嚴,還有史阿和丁況兩個打手。

冀州方向暫時還未傳回戰報,劉和又是一個閒不住的人,於是想起了當初答應過史阿和丁況的事情,便讓李嚴幫着他們師兄弟兩個操辦“燕山武館”開館之事。

時間已是六月中旬,薊城到處一片熱浪。

這天,劉和讓人從集市上買來幾隻水瓜(西瓜的漢代名稱),然後來到東院給兩位夫人請安,順便看看與他同父異母的小兄弟劉安。

自從劉虞返回薊城之後,大小歐氏就老實許多,從來不敢在劉虞面前說劉和半句壞話。府中的下人也是規規矩矩,揹着劉虞和劉和也不會亂嚼舌根。

別看劉虞在外人面前表現的寬厚仁慈,但在管教家人方面卻是十分嚴格,他現在對長子委以重任,差不多等於是將手中大半的權力都交給了劉和,如果大小歐氏連這點眼力見都沒有,那就只能等着挨劉虞的訓斥。

劉和走進東院的時候,看到大小歐氏正在樹蔭下逗弄着已經蹣跚學步的劉安,於是笑着說道:“天氣炎熱,我讓人送幾隻水瓜過來,爲你們解暑消渴。”

大歐氏口中稱謝,急忙讓奴婢接住。小歐氏也是起身向劉和行禮,客氣的不行。

劉和站在樹蔭下陪着兩位夫人嘮了一陣子家常,然後就俯下身來逗玩弟弟劉安。

劉和說:“叫哥哥!”

劉安便依依呀呀地跟着說:“腳…咯…咯”

小傢伙這副認真的模樣,頓時引得院中一羣人大笑起來。

小歐氏忽然想起一件事情,於是對劉和說道:“世仁,你今年已經年滿二十了吧?”

劉和點頭,說:“前些日子剛過了生辰,因爲忙着跟公孫瓚打仗,把這事都忘記了。”

“那可不成!我要提醒夫君一聲,抓緊時間爲你補辦加冠之禮。”

“冠禮還是免了吧,我記得當初在洛陽的時候,宗室們曾經爲我提前辦了冠禮的。”

小歐氏口中提到的冠禮,源於周朝,是一項極爲重要的禮儀,表示男女青年已經到了性成熟的年齡,可以婚嫁,並從此作爲氏族的一個成年人,參加各項活動。

冠禮又稱丁禮或者成年禮,需由氏族長輩依據周禮爲青年人舉行一定的儀式,才能獲得承認。按照周制,男子二十歲行冠禮,然天子諸侯爲了早日執掌國政,通常會提早行禮。傳說中周文王十二歲而冠,成王十五歲而冠。

劉虞當初將劉和留在長安,先後侍奉先帝劉宏和少帝劉辯以及劉協,朝廷爲了給他授予官職,宗正寺卿不等劉和年滿二十,便已爲他舉行了簡陋的冠禮。

小歐氏見劉和婉拒,勸道:“雖然你曾在洛陽提前加冠,可遠在郯城的族人們當時並未在場見證,如今你的聲望漸隆,正當藉此機會邀請各州豪傑前來觀禮,順便籠絡可用之才。”

劉和聽完小歐氏這話,忽然眼前一亮,想到了一條妙計。

從東跨院內出來之後,劉和來到劉虞的書房,對老爹說道:“父親,孩兒想請您出面爲我補辦一場加冠之禮,不知可否?”

劉虞放下手中書冊,看着劉和說:“吾兒一向不喜繁文縟節,今日爲何卻提出這樣的要求?”

劉和解釋說:“我想通過這個儀式解除袁紹和公孫瓚對幽州的人才封鎖,趁機從各州招攬一批可用之才前來幽州。”

“這倒是一個好藉口,爲父這便聯繫郯城族人,讓他們前來幽州爲你補辦加冠之禮。你先仔細想一想需要邀請哪些人前來觀禮,到時候我給他們一一寫去邀請的信函。”

“多謝父親成全!”

劉和說完這件事情,便要轉身離去,結果被劉虞攔了下來。“世仁先不急着離開,爲父尚有兩件事情要跟你確認清楚。”

劉和只好老實地站在劉虞面前,聽他講話。

劉虞一臉正色地說道:“年初離開馬城之時,我曾提及你的婚事,當時你說中意鄴城甄家女子,還看上了潁川唐家的女子,我已經派人前去了解過了,這兩家都不合適!”

“怎麼不合適了?”劉和頓時急眼了。

劉虞白了劉和一眼,說道:“你所說的甄家那個叫宓的女兒,今年才九歲,你覺得合適麼?”

“呃……”劉和頓時語塞。

“你提到的另外那家,更加不合適!唐瑁之女唐姬,乃是已故少帝辯之妃嬪,豈能再嫁於你爲妻?”劉虞說道這裡,臉色已經變得很不好看。

劉和本來想說唐姬很可憐,如果自己不大義凜然地站出來解救她,將來她的命運就會十分悽慘,可是看到老爹的臉色之後,還是把話都憋進了肚子裡面。

劉虞語重心長地說道:“世仁,不是爲父責備於你,婚姻之事,不能有半點兒戲和馬虎,你平時行事都很穩妥,唯獨在這件事情上讓我覺得欠妥!我現在再給你一次機會,容你想一想是否有合適人家的女兒與你般配,如果實在想不出來,那我只好請人說媒了。”

眼見劉虞說的這麼嚴肅,劉和急忙開動腦海中的“搜索引擎”,拼命地回想還有什麼女子適合嫁給自己。

“甄宓還是個九歲的幼女,也不知道現在大喬的年紀有多大;貂蟬被董卓睡過了,下一步還要被呂布睡,老爹肯定不會同意;劉大耳去了徐州才娶了糜竺的妹妹,貌似年紀應該不大;對了,還有才女蔡琰,不知道現在跟衛仲道成婚了沒有……”

劉和皺眉想了半天,然後對劉虞說道:“父親教訓的是,孩兒又仔細地想了一遍,覺得大學士蔡邕之女蔡琰、烏郡橋公的大女兒、東海糜竺之妹似乎尚未嫁人,這三家的女兒,孩兒都喜歡!”

劉虞看着兒子一臉認真的樣子,氣不打一處來,指着劉和的鼻子說:“你呀你!讓爲父怎麼說你纔好!我只讓你說一個,你一口氣報上三家女子,難不成還想讓我全給你娶回來?”

“若是能夠如此……那就……再好不過……”劉和說這話的時候,聲音越來越小,到後面就像蚊子叫喚一樣。

“什麼?你再說一遍!”

劉和:“……”

“給我滾出去!”劉虞拍着几案,將劉和罵跑了。

等到劉和走後,劉虞嘀咕:“嗯,聽說蔡邕之女素有才名,倒是我兒的良配;東海糜竺雖然出身商賈,他的妹妹嫁於吾兒做個妾室倒也不算委屈;只是烏郡遠在江南,那橋公的大女兒不知長得如何?爲了劉家子嗣興旺,老夫這次便拉下臉皮來替他張羅婚事!”

PS:親們,今天上班了吧?不得瑟了吧?那就趕緊投推薦票啊!

第164章 不得安寧第123章 大掃除第185章 飛熊軍被坑第378章 入谷第291章 連鎖反應(中)第351章 自尋死路第222章 兩隻土鱉戲老曹第190章 有德者居之第107章 安平相劉備第49章 健身體操第175章 大造聲勢第140章 有完沒完?第30章 一羣臭皮匠第128章 公子當兵第369章 故人相見第177章 虓虎攪局第380章 魂淡啊,魂淡!第288章 處置第232章 請鱉入甕第63章 公子犯二第102章 三進三出(中)第395章 找兩個頂缸的第194章 配合“默契”第340章 澆水築冰城第157章 後怕第156章 插翅難逃第177章 虓虎攪局第186章 李傕兇猛第138章 霸氣側漏公孫度第187章 驪山會師第374章 臨時組團第442章 滿盤皆輸(中)第252章 好大一筆年貨第427章 又生一計第104章 唯死戰耳!第208章 亂世孤島第299章 香餑餑第514章 郭賈合謀第513章 袁氏沒落第298章 有人開心有人惱第467章 四方震動(中)第159章 高手對決第78章 先天不足第317章 虎頭蛇尾第235章 初冬夜談(中)第278章 有些事,做都做了第179章 鳥朝上,萬萬年第477章 大漢時報第122章 軍閥之心第329章 混亂暫歇第298章 有人開心有人惱第205章 勸農詩第437章 內訌與分裂第301章 虎皮當大旗第165章 冠禮與親事第440章 一着不慎第169章 勇不可擋第482章 辦法總比困難多第276章 插翅難逃第313章 窩裡鬥,何時休?第536章 開戰之前(下)第42章 高幹很生氣第496章 未必學得了第241章 冤家路窄第331章 神醫趣事第289章 委任第452章 交換第482章 辦法總比困難多第299章 香餑餑第246章 北訪(上)第34章 安眠風暴眼第466章 四方震動(上)第118章 自作自受第524章 大將軍的手段第187章 驪山會師第502章 召虎此去鵬萬里第33章 夜襲第216章 兵臨白波第503章 王佐自辭第3章 猛人出現第178章 抽自己幾嘴巴第259章 萬勝驍騎衛第195章 高瞻遠矚第449章 袁紹出手第179章 鳥朝上,萬萬年第531章 堂皇向南第86章 閻柔的算計第81章 有將來投第445章 振勇營第257章 勢在必得大東北第384章 義不容辭第86章 閻柔的算計第201章 互助社第497章 耳目一新(上)第370章 離間第517章 首屆農博會第482章 辦法總比困難多第200章 年關近,糧荒起第96章 誰是孫禮第24章 好大一個坑
第164章 不得安寧第123章 大掃除第185章 飛熊軍被坑第378章 入谷第291章 連鎖反應(中)第351章 自尋死路第222章 兩隻土鱉戲老曹第190章 有德者居之第107章 安平相劉備第49章 健身體操第175章 大造聲勢第140章 有完沒完?第30章 一羣臭皮匠第128章 公子當兵第369章 故人相見第177章 虓虎攪局第380章 魂淡啊,魂淡!第288章 處置第232章 請鱉入甕第63章 公子犯二第102章 三進三出(中)第395章 找兩個頂缸的第194章 配合“默契”第340章 澆水築冰城第157章 後怕第156章 插翅難逃第177章 虓虎攪局第186章 李傕兇猛第138章 霸氣側漏公孫度第187章 驪山會師第374章 臨時組團第442章 滿盤皆輸(中)第252章 好大一筆年貨第427章 又生一計第104章 唯死戰耳!第208章 亂世孤島第299章 香餑餑第514章 郭賈合謀第513章 袁氏沒落第298章 有人開心有人惱第467章 四方震動(中)第159章 高手對決第78章 先天不足第317章 虎頭蛇尾第235章 初冬夜談(中)第278章 有些事,做都做了第179章 鳥朝上,萬萬年第477章 大漢時報第122章 軍閥之心第329章 混亂暫歇第298章 有人開心有人惱第205章 勸農詩第437章 內訌與分裂第301章 虎皮當大旗第165章 冠禮與親事第440章 一着不慎第169章 勇不可擋第482章 辦法總比困難多第276章 插翅難逃第313章 窩裡鬥,何時休?第536章 開戰之前(下)第42章 高幹很生氣第496章 未必學得了第241章 冤家路窄第331章 神醫趣事第289章 委任第452章 交換第482章 辦法總比困難多第299章 香餑餑第246章 北訪(上)第34章 安眠風暴眼第466章 四方震動(上)第118章 自作自受第524章 大將軍的手段第187章 驪山會師第502章 召虎此去鵬萬里第33章 夜襲第216章 兵臨白波第503章 王佐自辭第3章 猛人出現第178章 抽自己幾嘴巴第259章 萬勝驍騎衛第195章 高瞻遠矚第449章 袁紹出手第179章 鳥朝上,萬萬年第531章 堂皇向南第86章 閻柔的算計第81章 有將來投第445章 振勇營第257章 勢在必得大東北第384章 義不容辭第86章 閻柔的算計第201章 互助社第497章 耳目一新(上)第370章 離間第517章 首屆農博會第482章 辦法總比困難多第200章 年關近,糧荒起第96章 誰是孫禮第24章 好大一個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