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互助社

讓百姓活下去,纔是最大的人性!

許多年之後,劉和無意之間發牢騷時說的那句話,被人加上了三個字和兩個標點符號,從“活下去纔是最大的人性”變成了“讓百姓活下去,纔是最大的人性!”,然後就成爲大漢帝國曆代君臣的座右銘,牢牢地刻在了所有人的心頭。

爲了解決洛陽百姓的吃飯問題,參加議事的衆人一起開動腦筋,終於被他們想出了幾個主意。

朱儁提議派人前往河東郡和河南郡借糧,等到明年洛陽地區糧食豐收之後歸還;衛覬提議派人前往冀州和荊州收購糧食,所需的財物由各縣大戶集資;田疇提議立即讓徐榮率領五千西涼兵北上,減輕洛陽地區糧食供應的壓力;李嚴建議派人向幽州求援,順便可以運送一批軍備物資過來。

一直不怎麼說話的郭嘉,給劉和提出了一個完整的建議,他說:“當務之急,首先是穩定人心,不能讓百姓覺得官府手足無措,無法解決這次缺糧的難題。爲此,我覺得不妨先拿出一部分官庫餘糧在市面上出售,造成一種洛陽市面上不缺糧的錯覺。在做這件事情的同時,暗中召集洛陽附近的所有大戶,逼他們捐出一部分糧食出來,別看這些大戶個個口中喊着缺糧,實際上他們的地窖之中肯定儲存着夠吃好幾年的餘糧!”

“如果這些大戶不肯捐糧呢?”牽招開口問道。

郭嘉回答:“哼哼,如果他們在這種關鍵的時候還只顧着一家一戶的得失,那就告訴缺糧的百姓,誰家地窖中有糧食,讓百姓們自己動手去拿!”

“那些大戶家中都有幾十甚至是幾百兇狠的家兵把守,普通百姓如何進得去?”審配有些不以爲然地說道。

田疇面無表情地說道:“這個好辦。我們這次從長安帶回來許多堳塢中的兵器,現在擱在倉庫內也是生鏽,直接分發給老百姓們就夠了。對了,發放武器的時候,就說是讓百姓們防止黑山匪和白波賊的侵襲。老百姓們手中有了刀槍,他們就是第二批申息軍,試看哪家大戶還敢囤積居奇!”

廳中衆人聞聽田疇此言,都是一臉的吃驚,忽然想到了申息軍的來頭。

劉和倒是挺高興,樂呵呵地看着大家,一點都不爲自己當初忽悠丹水的老百姓起來造反覺得難爲情。

郭嘉見沒有人再反對自己,接着說道:“前面說的這些辦法都只能解決燃眉之急,無法從根本上解除糧荒,所以在做這些事的時候,還要派出多路人馬,分別前往河東郡、河內郡借糧,前往冀州和荊州購糧,公子如果能夠讓幽州伸出援手,那就更好了。”

李嚴補充說:“還可以採取優化配置的思路,先疏散一批最爲缺糧的百姓前往勉強夠吃的數縣就食,另外把今年糧食略有盈餘的幾個縣內的糧食集中起來,作爲救濟糧,用來在洛陽城附近開設粥棚,救濟特別困難的百姓。”

劉和聽完大家的意見,心裡有了一個大概的方案,他開口說道:“方纔大家都提了很好的意見,尤其是奉孝的一攬子方案可行性很高,稍微調整一下,就可以實施。我仔細想了一下,洛陽地區現在民心思穩,不宜讓窮苦百姓與各縣的大戶發生激烈對立和衝突,否則容易引起大規模的民變。”

衆人對於劉和的這個分析表示認同,紛紛點頭同意。

劉和接着說道:“雖然不宜讓窮苦百姓跟富戶產生對立衝突,但這些富戶家中藏儲的糧食也是要想辦法弄出來的。爲此,我決定在河南尹地界上設立‘互助社’這種民間組織,然後由互助社發揮作用,調節富戶與窮苦百姓的矛盾衝突,合理配置各種緊缺的資源。”

“公子,請問互助社的運作機制是怎樣的?”田疇問了一句很專業的話,不愧是劉和手下第一捧哏高手。

劉和回答說:“互助社,顧名思義,就是一個由地方百姓相互開展救助的組織,具體運作的機制,概括起來就是‘官府監督仲裁,民衆自願參與,緊缺物資共享,勞力畜力共用,按各戶投入多少分配勞動成果。’”

“比如說,谷城縣下屬有十幾個鄉,可以按照鄉爲單位,由民衆共同推選出一位社長,幾位副社長,然後將本鄉的各種物資集中起來,幫助民衆共度難關。那些拿出物資多的富戶,在來年本社糧食收穫之後,可以享受到約定的回報,也可以讓其他農戶通過出勞力的方法償還。那些缺少糧食的窮苦農戶,在困難的時候得到接濟和救助,等到生活寬裕之後,則需要向社裡多繳納一些糧食或者多出勞力。”

劉和按照自己的記憶,將後世初級社的一些做法說了出來。在劉和看來,洛陽地區現在不缺少耕地,缺的是勞力和生產資料,因此可以大膽嘗試着推行互助組和初級社這種農村集體經濟形式。

後世華夏國初建的時候,曾經在廣大的落後農村之中推行了初級社,而初級社則是在互助組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其特點是農民在自願互利的原則下將私有土地、耕畜、大型農具等主要生產資料分社統一經營和使用,按照土地的質量和數量給予適當的土地分紅,其他入社的生產資料也付給一定的報酬。

初級社在社員分工和協作的基礎上統一組織集體勞動,社員根據按勞分配的原則取得勞動報酬,產品由所在社進行合理的分配。初級社有一定的公共積累,與互助組相比,實行了土地和其他生產資料的集中經營,可以積累起一定數目的公共財產,在對抗各種自然災害方面具有很大的優勢。

劉和的想法或許有點超前,但他覺得在目前這種無法更糟糕的局面下,爲何不嘗試一下先進的生產製度呢?就算是失敗了,最多重頭來過,大不了洛陽百姓逃往各地求生,那也不會比現在差到哪裡去。

實際上,在人類歷史長河之中,公社這種組織模式曾經長期存在,最典型的就是俄國農村的公社,其存在的時間長達上千年,從奴隸制社會一直持續到了資本主義社會。

由於歷史進程的不同,在一些國家和地區,農村公社的傳統形式長期保存下來,但它不再是由原始社會向階級社會發展的過渡性的社會形態,已蛻變爲依附於奴隸制或封建農奴制下的公社組織形式。在這種公社裡,耕地雖按傳統實行定期重新分配,但土地所有權已被奴隸主或封建領主所篡奪,社員以承擔各種貢賦或勞役爲代價,耕種公社的“份地”。

劉和目前所處的時代,還是封建社會的前期,各地的奴隸制度依然嚴重存在,而土地兼併問題更是十分嚴重,所以推行農村公社化生產的社會基礎實際存在,只需要有人點撥一下,就有可能實現。

最爲關鍵的是,劉和提出的這個互助社的理念,介於互助組與初級人民公社之間,是來自於後世新華夏建國初期的農村改革經驗,並非開歷史的倒車,而是推動生產關係向前走了一步。若論先進性,互助社自然是要超過原始社會的氏族公社和俄國的農村公社等體制,關鍵就是看各級官府如何加以引導和實施監督,防止互助社成爲少數富戶繼續兼併窮苦農民土地的推手。

議事廳中,劉和費了很多的口舌向大家解釋什麼叫做互助組,什麼叫做互助社,到了後來大家總算是完全理解和接受了他的理念。

李嚴首先提出了自己的疑問:“公子,聽起來互助社對於改變洛陽目前的狀況很有幫助,但卑職還有一事不明,那就是各縣的富戶都豢養着大批的家奴和佃戶,他們就算不跟窮苦莊戶結成互助組,就算不加入互助社,一樣可以生存下去,而這些富戶在看不到實際好處的情況下,有什麼參與的積極性呢?”

劉和點頭,回答說:“這正是成立互助社最關鍵的一點,爲了解決這個問題,有必要讓洛陽附近的富戶感覺他們並不是什麼都有,而那些窮人也不是什麼都沒有!關於如何實現這一點,我也有了主意。具體說來,就是官府對廣大農戶以借貸的形式進行扶持,向他們提供一批牛馬和先進的耕具,供窮苦農戶們使用,等到這些農戶恢復過來之後,以糧食或者其他財貨的方式償還給官府。”

審配有些疑惑的說:“可是我們哪裡有許多牛馬和大批的犁鏵提供給貧苦百姓呢?”

劉和笑着回答:“這個問題就要靠幽州方面進行增援了。長城以北的鮮卑人、烏桓人養殖了許多的牛馬,現在正排着隊在邊塞互市的地方等着我們去採買呢!至於犁鏵嘛,馬城和寧城的作坊內經過一年的全力生產,想必比已經積存了不少,正好可以調過來以解燃眉之急。”

衛覬又問:“可是我們拿什麼跟鮮卑人和烏桓人交易呢?洛陽的官倉內如今空空如也,天天都有一羣老鼠在跑來跑去!”

劉和笑眯眯地看着衛覬說:“河東不是有個天下最大的鹽池麼,可以用鹽巴跟鮮卑人和烏桓人進行交易啊。另外,鮮卑人和烏桓人對於光燦燦、亮晶晶的珠寶似乎情有獨鍾,這玩意我可是從長安運回來不少,正好可以派上用場!”

衛覬發現自己被劉和不聲不響的算計了,因爲河東鹽池可是衛家來錢的聚寶盆,但他卻不敢出言反對,因爲劉和可是說了要把自己手裡那些得自堳塢的財寶也用掉呢。

還是田疇最爲劉和着想,他皺着眉頭說:“公子,若是按照這個路子走,除了河東鹽池產的鹽巴不是由你提供,其他所有借貸給窮苦百姓的啓動資產,其實都是由您個人墊付的,到時候這筆帳該怎麼算呢?”

廳中衆人也是一起點頭,覺得不該讓劉和一個人吃這麼大的虧。

劉和笑眯眯地說:“還算什麼帳呢,解民衆倒懸之危乃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實際上,等到洛陽百姓們緩過這口氣之後,我還要宣佈提供給他們的這些物資都是無息的,只需還本即可!”

“不行!公子萬萬不可以如此!”好幾個人一起反對說道。

“咦,怎麼做好事還不行了?”劉和一臉驚奇的看着大家。

郭嘉回答說:“人人皆生而有惰性,若是被百姓們知道可以無償使用官府提供給他們的各種物資,只怕今後他們就會生出懶惰之心,不再勤奮勞作耕種!”

被郭嘉這麼一提醒,劉和忽然想起了後世某次超大地震過後,受災的人們坐在地震棚裡理所當然地搓麻將,接受來自各界的海量援助,口中還抱怨某某牌方便麪不好吃,某個牌子的火腿腸澱粉太多,而那些辛苦趕來救援的人卻是忙的四腳朝天,連口水都喝不上。

“嗯,奉孝說的有道理。那就這樣吧,凡是想要領取救濟物資的農戶,需要將部分田產地契拿出來進行抵押,如果過幾年還無法償還,這些田產地契就歸我所有,大家覺得如何?”

“理當如此!”

“公子仁義!”

廳中所有人都支持劉和這個決定,沒有一人覺得劉和這麼做有什麼不妥……

第14章 小夥伴們驚呆了第309章 心有猛虎第281章 千里鏡第260章 讓袁紹蛋疼去吧第112章 計將安出?第162章 可怕的文宣隊第512章 太傅的大手筆第490章 瘟疫,來了!第118章 自作自受第537章 三戰定中原(上)第416章 段煨的心思第90章 發狠第329章 混亂暫歇第463章 種馬前奏第78章 先天不足第66章 被人鄙視了第90章 發狠第213章 離別三件事第94章 軍都山中有大能第39章 二十五騎第179章 鳥朝上,萬萬年第204章 環環相扣(下)第385章 餘暉照長安第534章 入宮見皇帝第425章 東西呼應第92章 送顆人頭去馬城第412章 西涼馬家軍第514章 郭賈合謀第359章 喜當爹第393章 虓虎的野望(下)四零一章 野心就像草第200章 年關近,糧荒起第386章 河東危急第38章 相遇第101章 三進三出(上)第38章 相遇第188章 鬥智鬥勇第361章 上門要人第496章 未必學得了第498章 耳目一新(下)第366章 迫不及待的鮮于銀第230章 步步緊逼第155章 驃騎忽至第128章 公子當兵第122章 軍閥之心第358章 滾!第74章 摟草打兔子第74章 摟草打兔子第236章 初冬夜談(下)第103章 三進三出(下)第146章 曲轅犁問世第165章 冠禮與親事第15章 屈家塢堡第535章 開戰之前(上)第61章 倉惶北顧第289章 委任第445章 振勇營第182章 李郭叛亂第15章 屈家塢堡第269章 愁婚第517章 首屆農博會第186章 李傕兇猛第514章 郭賈合謀第62章 追趕第178章 抽自己幾嘴巴第310章 妙計奇襲第381章 禍從天降第379章 圍獵第215章 抓幾個蟊賊玩玩第230章 步步緊逼第254章 送禮第294章 密會居庸關(中)第171章 不等秋後就算賬第62章 追趕第327章 臧霸兇猛第533章 腥風血雨未曾見第17章 大俠之威第378章 入谷第202章 環環相扣(上)第104章 唯死戰耳!第476章 補天裂第313章 窩裡鬥,何時休?第155章 驃騎忽至第280章 東海水晶第216章 兵臨白波第116章 卑鄙無恥第183章 巧取潼關第484章 買一送倆第196章 大胸懷第294章 密會居庸關(中)第20章 土鱉的志氣第41章 公子來信第458章 暗中交換第291章 連鎖反應(中)第439章 鄴城之危第409章 黑山張燕第282章 完婚第81章 有將來投第377章 春將近第413章 送禮的藝術
第14章 小夥伴們驚呆了第309章 心有猛虎第281章 千里鏡第260章 讓袁紹蛋疼去吧第112章 計將安出?第162章 可怕的文宣隊第512章 太傅的大手筆第490章 瘟疫,來了!第118章 自作自受第537章 三戰定中原(上)第416章 段煨的心思第90章 發狠第329章 混亂暫歇第463章 種馬前奏第78章 先天不足第66章 被人鄙視了第90章 發狠第213章 離別三件事第94章 軍都山中有大能第39章 二十五騎第179章 鳥朝上,萬萬年第204章 環環相扣(下)第385章 餘暉照長安第534章 入宮見皇帝第425章 東西呼應第92章 送顆人頭去馬城第412章 西涼馬家軍第514章 郭賈合謀第359章 喜當爹第393章 虓虎的野望(下)四零一章 野心就像草第200章 年關近,糧荒起第386章 河東危急第38章 相遇第101章 三進三出(上)第38章 相遇第188章 鬥智鬥勇第361章 上門要人第496章 未必學得了第498章 耳目一新(下)第366章 迫不及待的鮮于銀第230章 步步緊逼第155章 驃騎忽至第128章 公子當兵第122章 軍閥之心第358章 滾!第74章 摟草打兔子第74章 摟草打兔子第236章 初冬夜談(下)第103章 三進三出(下)第146章 曲轅犁問世第165章 冠禮與親事第15章 屈家塢堡第535章 開戰之前(上)第61章 倉惶北顧第289章 委任第445章 振勇營第182章 李郭叛亂第15章 屈家塢堡第269章 愁婚第517章 首屆農博會第186章 李傕兇猛第514章 郭賈合謀第62章 追趕第178章 抽自己幾嘴巴第310章 妙計奇襲第381章 禍從天降第379章 圍獵第215章 抓幾個蟊賊玩玩第230章 步步緊逼第254章 送禮第294章 密會居庸關(中)第171章 不等秋後就算賬第62章 追趕第327章 臧霸兇猛第533章 腥風血雨未曾見第17章 大俠之威第378章 入谷第202章 環環相扣(上)第104章 唯死戰耳!第476章 補天裂第313章 窩裡鬥,何時休?第155章 驃騎忽至第280章 東海水晶第216章 兵臨白波第116章 卑鄙無恥第183章 巧取潼關第484章 買一送倆第196章 大胸懷第294章 密會居庸關(中)第20章 土鱉的志氣第41章 公子來信第458章 暗中交換第291章 連鎖反應(中)第439章 鄴城之危第409章 黑山張燕第282章 完婚第81章 有將來投第377章 春將近第413章 送禮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