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連鎖反應(上)

劉和在幽州擴軍備戰的動作很大,根本無法隱瞞,也不需要隱瞞。以劉虞驃騎大將軍的身份,就算麾下聚有百萬兵馬也不算僭越,而幽州這次擴軍之後,總共也不過十萬兵馬,所以完全符合情理。

幽州組建五路大軍的消息傳到冀州,盧植立即效仿,將防守高邑的兵馬命名爲振威營,由太史慈出任該營主將,兵馬大約有兩萬之數;將防守渤海的鮮于輔所率兵馬命名爲振武營,仍由鮮于輔擔任主將,麾下兵馬大約一萬五千人。

因爲太傅劉虞兼任驃騎大將軍之職,代替中央朝廷統管黃河以北諸州事務,盧植便向劉虞上書,請將軍府加封太史慈爲四品振威將軍,加封鮮于輔爲四品振武將軍,加封冀州別駕沮授爲宣威將軍。

驃騎將軍府不過是個空架子,劉虞平時只是頂個名頭,他更多的時候還是行使太傅的職權,而具體的軍事則由大兒子劉和全權負責。盧植在冀州組建兩軍自然是得了劉和的默許,至於對太史慈和鮮于輔兩人的加封,那就更不會有什麼阻力和問題。

很快,冀州方面收到薊城的許多任命公文,其中冀州牧盧植被加封爲正三品的輔國將軍,其餘人的擢升和加封則悉數按照盧植此前的請示全部批准。

雖然盧植沒有爲自己討官要官,但以他的身份如果不予加封相當級別的將軍封號,則難免會讓人覺得劉和刻意架空了冀州和盧植。

驃騎將軍府對於冀州的這番任命和擢升,自然無法瞞過時刻關注着北方形勢的袁紹,爲了應對劉和接下來的動作,鄴城車騎將軍府內文武雲集,衆說紛紜,好不熱鬧。

袁紹的這個車騎將軍封號,還是在初平元年擔任討董盟主時自加的封號。此前何進的弟弟何苗曾經擔任過車騎將軍這一職位。後來何苗被何進部將吳匡和董卓弟董旻所攻殺,屍體被棄於苑中。按照大漢武官規制,車騎將軍僅次於大將軍和驃騎將軍,金印紫綬,地位相當於上卿,或比三公,主要執掌京師兵衛和宮衛,爲武將之中的第二品。

雖然當初由袁紹主導的討董作戰不過是一場虎頭蛇尾的把戲,但卻爲他賺足了名望,而且這個車騎將軍的封號朝廷也未授予別人。所以他就繼續理直氣壯地戴在自己頭上。

鄴城車騎將軍府內有類似於薊城驃騎將軍府的各級官職設置,其中袁紹的首席謀士田豐因爲名望資歷而居長史之位,鐵桿追隨者逢紀擔任司馬,謀士許攸則擔任別部司馬,級別與田豐和逢紀兩人相同。後來從韓馥帳前轉投袁紹的郭圖和辛評二人,被袁紹徵爲左右從事中郎,地位略低於田豐、逢紀和許攸三人。

上面列出的這五人,便是袁紹倚重的核心謀士智囊,若是按照歷史原來的軌跡。袁紹帳前還應該有沮授、審配、荀諶、辛毗、田豫等謀士,但因爲劉和的干預,這幾人當中沮授目前留在盧植帳前聽用,審配留在洛陽與李嚴一起守城。荀諶返回潁川老家之後再無音訊,辛毗如今在薊城太傅府中做事,田豫則留在劉備身邊無所事事。

袁紹車騎將軍府內還有門下賊曹一人,現爲定陶人董昭擔任;門下督一人。現爲河內人朱漢擔任;功曹一人,現爲袁紹的小舅子李孚擔任;主簿一人,現爲才子陳琳擔任;主記一人。現爲清河名士崔琰擔任。

以上列出的五人便是車騎將軍府內的“門下五吏”,屬於直接輔助袁紹處理日常事務的文吏。

袁紹眼紅幽州擴編的十萬大軍,更加擔心劉虞的狠兒子劉和集中兵馬南下冀州與盧植麾下部隊合在一起攻打鄴城,所以在得悉了薊城和高邑方面的大動作之後,也是不甘示弱,急忙在冀州和幷州實施了又一輪的擴軍備戰計劃。

袁紹採納田豐的建議,將麾下兵力分作三路,每路設立一個統兵都督。其中:東路都督由袁紹的鐵桿好兄弟淳于瓊擔任,監軍爲袁紹的大兒子袁譚;北路都督由袁紹的另外一位鐵桿追隨者逄紀擔任,監軍爲袁紹外甥高柔;西路都督則由袁紹的外甥高幹擔任,監軍爲袁紹的二兒子袁熙。

東路都督淳于瓊當初與袁紹、曹操等人一起擔任西園八校尉,後來又死心塌地跟着袁紹離開洛陽去了渤海,屬於袁紹最信任的手下大將,因此袁紹讓他率領冀州方面的六萬大軍,護衛在自己的身邊。淳于瓊帳前有左右兩位將軍,分別爲麴義和高覽,另有幾位副將,分別是呂威璜、眭元進、韓莒子、趙睿、岑壁、彭安等。

北路都督逄紀一直忠於袁紹,當初董卓入洛陽時,他與許攸一起追隨袁紹逃往渤海,因此深得袁紹的賞識和重用,這次被委以重任,由他率領五萬大軍鎮守幷州北部,防備幽州方向和北方胡人的攻擊。逄紀帳前也有左右兩位將軍,分別爲顏良和張旭,另有幾位副將,分別是焦觸、張南、張凱、呂曠、呂翔、馬延等。

西路都督高幹是袁紹的親外甥,他一直深得袁紹喜歡,差不多是當成半個兒子來對待,因此被袁紹力排衆議授予如此高的職位,率領四萬大軍鎮守晉陽,防守幷州以南的張楊、段煨和西河郡以西的河西羌人作亂。高幹的帳前亦有左右兩位統兵將軍,分別爲韓猛和文丑,還有幾位副將,分別是韓榮、韓瓊、夏昭、鄧升、高槐、孟岱等。

除了上述已經有了明確職務的十名文士和二十九名武將,袁紹手下還有常林、耿苞、華彥、孔順、陰夔、張津、張珔、胡昭、令狐邵、韓範等文士,另有朱靈、周昂、韓荀、高翔、焦和、何茂、王摩、尹楷、韓範、樑岐、陶升、嚴敞、馮禮、郭援等武將。

如果僅從數量上進行比較,劉虞父子在人才招攬和儲備方面與袁紹相比,依然存在不小差距。但是,帳卻不是這麼算的。劉和一直走的是精兵強將的路線,雖然手下謀士和武將人數只有袁紹的一半,但在總體質量上卻要優於袁紹。

袁紹陣營內有頂級謀士田豐一人,而劉和卻有郭嘉、李儒兩人。冀州盧植和沮授雖然名義上不屬於劉和,但卻跟劉和站在同一陣營之內,這兩人的謀略也不比田豐差多少。袁紹有一流謀士許攸、逢紀、郭圖和辛評四人,而劉和卻有李嚴、田疇、劉惠、審配等人,水平毫不輸給許攸等人。袁紹有能吏董昭、陳琳和崔琰等人,劉和有更加能幹的劉放、徐邈、韓珩、劉政等人,另外賈逵、杜畿、鄭渾、辛毗等人經過歷練之後,能力水平也不會遜色多少。

袁紹陣營內武將雲集,排得上號的有大將淳于瓊、麴義、顏良、文丑、高覽、高幹等人,而劉和帳前卻有智勇雙全的趙雲、張郃、徐榮、太史慈、徐晃等人。更有忠心耿耿的鮮于輔、鮮于銀、夏侯蘭、孫禮和慕容平……

袁紹經過一番窮兵黷武的折騰之後,麾下總兵力已經達到了十五萬之巨,這跟劉和掌握的實際兵力基本持平,但無論從將領的整體水平還是從部隊的訓練水平、裝備水平進行比較,都是幽州佔據着絕對的優勢。

當然了,這種比較結果只在劉和的心裡裝着,外界許多人很難看的這麼透徹。如果劉和不是擁有後世的記憶,他豈能知道郭嘉是三國前期最厲害的謀士,豈能知道李儒其實可堪大用。豈能知道趙雲、太史慈、張郃、徐晃等將領乃是魏蜀吳三國之中最頂尖的超一流武將?

當袁紹在冀州南部和幷州忙着整軍備戰防範劉和的時候,與他僅僅一河之隔的曹操也沒有閒着,曹黑子的步伐甚至比老大哥袁紹邁得還大。

曹操雖然暗中加入到了征討劉虞父子的陣營之中,但明面上還未跟劉和徹底撕破臉皮。雙方也未曾真正的大打出手,頂多就是陳貴和鄧海假扮劉和的隊伍進入過兗州邊界,弄出一場戲弄老曹的把戲。

曹操作爲當世最厲害的雄傑之一,他的眼光和韜略自然要比袁紹高出一截。雖然他現在完全控制了兗州,但卻敏銳地看出了袁紹在將來遲早要敗給劉和,所以不等袁紹轉入戰略防禦。就開始了防範劉和再次南下的謀劃和部署。

兗州的北面是冀州,東北面是青州,東面是徐州,南面是豫州,西面是司隸洛陽地區,如果單從地利的角度來看,曹操佔據的兗州無疑非常糟糕,不僅沒有佔據“金角銀邊草肚皮”三種地形裡面的金角,也沒有撈着類似青州、徐州和揚州這樣的銀邊,處於不折不扣的“草肚皮”這種四戰之地。

曹操麾下四大謀士荀彧、荀攸、程昱、戲志才經過反覆商議,一致建議曹操向東奪取徐州,進而兵進青州,向南控制豫州,進而逼迫袁術,充分利用袁紹與劉和在黃河以北對峙的時間迅速擴張和壯大自己,這樣無論劉和還是袁紹哪一方最終在河北稱霸,到時候揮師南渡時,曹操也有足夠的兵力和底盤與其隔河對峙,來一場爭奪中原的生死大戰。

在原有的歷史中,袁紹在幾年時間內便控制了冀州,打敗了公孫瓚,然後順勢奪取了幷州,佔據了青州大部,而在此期間曹操卻是先被呂布和陳宮一起奪了兗州,然後又跟劉備、呂布和袁術爲了爭奪徐州鏖戰了多年,所以等到官渡之戰爆發時,袁紹組織了超過十萬人的大軍南渡黃河,而當時曹操僅能派出兩萬部隊依託黃河進行防守。

因爲劉和的強勢崛起,如今曹操的形勢卻要比歷史上那段記載好過了許多,他首先不用擔心袁紹會背後捅自己一刀,因爲如今兩家面臨的共同大敵是幽州劉和。曹操也不用擔心兗州被呂布和陳宮暗中謀奪,因爲呂布如今還在長安,而長安與兗州之間還隔着一個被劉和實際控制的洛陽!

曹操沒有了這兩個威脅,兵強馬壯的他終於將目光投向了陶謙控制着的徐州、黃巾亂民肆虐的豫州和已經淪爲喪家犬的青州田楷。

當然了,瞄着徐州的還不止曹操,跑到揚州休養生息了數年的袁術也不是個省油的燈。袁術除了看上了陶謙的地盤,豫州的地盤他也想要,劉表控制的荊州他也想要。

袁術有野心,荊州劉表也不是吃素的,他現在已經完全控制了荊州全境,除了暫時對荊州西面的益州沒什麼想法之外,位於荊州以東的豫州和揚州都在他的視線之內。

亂世軍閥,想要安身立命,豈能坐以待斃?

第23章 造反好榜樣第385章 餘暉照長安第254章 送禮第294章 密會居庸關(中)第496章 未必學得了第308章 管亥的凌亂第275章 警鐘敲得很及時第62章 追趕第133章 大練兵(下)第108章 張飛報復第455章 車中佈局第5章 巧舌如簧第209章 敢冒大不韙第258章 監察署與司令署第98章 重任第271章 後花園第540章 唯漢獨尊第447章 長安又亂(中)第233章 關門打狗第54章 慾壑難填第344章 鎮胡碑第58章 見張合第434章 文丑戰典韋第272章 不奉圭臬第368章 碧波萬頃可爲路第330章 悄然而去第171章 不等秋後就算賬第183章 巧取潼關第356章 鮮卑夜循逃第171章 不等秋後就算賬第72章 不同分工第399章 豫州小強第261章 獅子大張口第540章 唯漢獨尊第182章 李郭叛亂第466章 四方震動(上)第124章 慎重第174章 營救大學士第413章 送禮的藝術第477章 大漢時報第297章 公子愛才,招之有道第521章 財富宣言第445章 振勇營第170章 戰爭沒有如果第170章 戰爭沒有如果第169章 勇不可擋第511章 大雪兆豐年第35章 烈火燎原第53章 所謂的懦弱第525章 金迷大將軍第320章 封城第474章 心懷天下第397章 何去何從第110章 擱得慌,麻痹第536章 開戰之前(下)第19章 見財眼開第101章 三進三出(上)第344章 鎮胡碑第403章 誰是贏家(上)第162章 可怕的文宣隊第224章 徐晃對郝昭第225章 馬城在望第214章 借道軹關陘第397章 何去何從第493章 天正道第402章 中庸劉表第141章 直掛雲帆乘風去第222章 兩隻土鱉戲老曹第310章 妙計奇襲第94章 軍都山中有大能第70章 如此打臉第146章 曲轅犁問世第215章 抓幾個蟊賊玩玩第508章 真是好算計第531章 堂皇向南第88章 有棗沒棗打一竿第414章 馬騰的顯擺第79章 這是要弄啥第417章 杯酒釋懷第271章 後花園第269章 愁婚第476章 補天裂第539章 政教合體第268章 海陽水師第407章 賣虎皮的魏延第137章 遼東行第255章 公孫氏落幕(上)第186章 李傕兇猛第309章 心有猛虎第403章 誰是贏家(上)第372章 狗急跳牆第285章 無聊的夜襲第343章 君子不器第235章 初冬夜談(中)第345章 合圍第463章 種馬前奏第187章 驪山會師第54章 慾壑難填第31章 忽悠倆大王第379章 圍獵
第23章 造反好榜樣第385章 餘暉照長安第254章 送禮第294章 密會居庸關(中)第496章 未必學得了第308章 管亥的凌亂第275章 警鐘敲得很及時第62章 追趕第133章 大練兵(下)第108章 張飛報復第455章 車中佈局第5章 巧舌如簧第209章 敢冒大不韙第258章 監察署與司令署第98章 重任第271章 後花園第540章 唯漢獨尊第447章 長安又亂(中)第233章 關門打狗第54章 慾壑難填第344章 鎮胡碑第58章 見張合第434章 文丑戰典韋第272章 不奉圭臬第368章 碧波萬頃可爲路第330章 悄然而去第171章 不等秋後就算賬第183章 巧取潼關第356章 鮮卑夜循逃第171章 不等秋後就算賬第72章 不同分工第399章 豫州小強第261章 獅子大張口第540章 唯漢獨尊第182章 李郭叛亂第466章 四方震動(上)第124章 慎重第174章 營救大學士第413章 送禮的藝術第477章 大漢時報第297章 公子愛才,招之有道第521章 財富宣言第445章 振勇營第170章 戰爭沒有如果第170章 戰爭沒有如果第169章 勇不可擋第511章 大雪兆豐年第35章 烈火燎原第53章 所謂的懦弱第525章 金迷大將軍第320章 封城第474章 心懷天下第397章 何去何從第110章 擱得慌,麻痹第536章 開戰之前(下)第19章 見財眼開第101章 三進三出(上)第344章 鎮胡碑第403章 誰是贏家(上)第162章 可怕的文宣隊第224章 徐晃對郝昭第225章 馬城在望第214章 借道軹關陘第397章 何去何從第493章 天正道第402章 中庸劉表第141章 直掛雲帆乘風去第222章 兩隻土鱉戲老曹第310章 妙計奇襲第94章 軍都山中有大能第70章 如此打臉第146章 曲轅犁問世第215章 抓幾個蟊賊玩玩第508章 真是好算計第531章 堂皇向南第88章 有棗沒棗打一竿第414章 馬騰的顯擺第79章 這是要弄啥第417章 杯酒釋懷第271章 後花園第269章 愁婚第476章 補天裂第539章 政教合體第268章 海陽水師第407章 賣虎皮的魏延第137章 遼東行第255章 公孫氏落幕(上)第186章 李傕兇猛第309章 心有猛虎第403章 誰是贏家(上)第372章 狗急跳牆第285章 無聊的夜襲第343章 君子不器第235章 初冬夜談(中)第345章 合圍第463章 種馬前奏第187章 驪山會師第54章 慾壑難填第31章 忽悠倆大王第379章 圍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