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光永門已經失守了?”頭一個來到王宮的士兵聽了這話驚駭不已。
他前腳剛走,漢軍後腳就將五百餘人鎮守的光永門給攻破了?
後來的一個士兵滿臉苦澀道:“我們雖然抵住了城門,漢將無法摧毀栓門的機關,卻將門給打破了。”
士兵一個激靈,連忙向着上守的波調說道:“大王,如今漢軍距離王宮只有一道王霜門,只怕也抵擋不了片刻,等召集人手過去,只怕王霜門已經破了,還請大王快快逃吧。”
“對對,快走!”波調這才醒悟過來,當先起身,準備帶着王公大臣逃離王城。
王宮也分東南西北四門,李存孝是從北門殺進藍氏城,一路攻破皇城北門,光永門,王霜門,隨後便可直達王宮大殿。
不過波調卻可以從王宮之中向東,西,南三個方向逃走,此刻李存孝在北門方向的王霜門進攻,波調便帶着王公大臣準備從南門方向逃走。
然而波調一行剛出王宮往南走不遠,便聽得後方傳來一陣陣馬蹄聲響。李存孝一馬當先,胯下寶馬速度飛快,早已經望着波調等人出了王宮,見波調等人想逃,李存孝大喝道:“王宮四門已經被我軍派兵堵住,降者不殺,有敢逃者,格殺勿論!”
身後康居也連忙將校將李存孝的話大聲翻譯出來。
此言一出,頓時許多王公大臣都停了下來。
然而波調此刻卻是腳步不停,拼命的向着南邊跑去,波調怕了,他怕落在漢軍手中。
被漢軍擒拿,無外乎是幾種結果。
其一是簽訂降書,他波調宣佈貴霜從此與大漢議和,以後歲歲納貢,永不侵犯。
其二,被漢軍帶去大漢,受到大漢的審判,其三,自然是當場被漢軍斬殺了。
但無論是哪一種結果,波調都敢不想,哪怕是最好的一個結果,給大漢獻上降書,歲歲納貢波調也不願意。
因爲西部預防安息的兵馬已經不受他的控制,要是大漢攻破國都,逼迫他簽訂降書的消息在貴霜傳開。波調的威信勢必一落千丈,到時候國內反對他的勢力必定層出不窮,其下場可能比死還要痛苦。
因此波調想要搏一搏,若是僥倖逃出王宮,尚且還能與漢軍在戰。若是逃不走,漢軍真要殺他,死便是了,波調是梟雄,霸業不成,他寧可死。
轉眼間,李存孝已經奔到波調身前,禹王槊攔在波調前進的道路上,滿臉殺意道:“說了別跑,你還要跑,找死不成!”
波調見李存孝已經追上來了,無奈停下了腳步,挺直身軀閉起眼睛,說道:“士可殺,不可辱,我但求一死!”
精通貴霜話的康居將校很快追了上來,來到李存孝身邊翻譯道:“將軍,波調他說但求一死,不願收受辱!”
“求死?”李存孝聞言眉頭一皺,犯了難處。
康居見此見李存孝皺眉,便問道:“不知將軍打算如何處置波調?”
李存孝沉吟道:“我本打算讓波調寫下降書,永世不得頻繁我大漢,大宛,以及你貴霜三國,並且派遣質子前往我洛陽擔任人質,並且歲歲納貢。”
康居將校聞言點了點頭,這對於一個戰敗國來說,李存孝提出的要求並不算過分,古往今來,戰敗國大多都是這麼個下場。若是大漢與貴霜路途不遠的話,李存孝甚至會提出讓貴霜割讓土地。
“你且問問他,願不願意投降,納貢,派遣質子!”李存孝向着康居將校說道。
康居將校連忙將李存孝的要求告訴波調,波調聞言眼睛仍舊緊閉,沉聲道:“想要我投降?休想,我波調只求一死!”
波調心知簽訂降書之後,他的威望勢必一落千丈,很可能那些忠心於他的將校都有可能叛變,因此一但投降就是死路一條。
並且投降以後還要派遣兒子前去大漢擔任人質,一但日後有人反他,那他後繼無人,這王室就真的是亡在他波調手裡了。
若是死不投降被漢軍殺了,那些將校還會佩服他的氣魄,擁戴他的子嗣繼承王位。
“求死?”聽了波調的要求,李存孝的臉色逐漸陰沉下來。
一旁的康居將校也有點爲難,這波調不願意投降,若是真殺了他,他的部下絕對會擁戴他的子嗣繼承王位。到時候貴霜跟大漢康居就是血海深仇,到時候矛盾只會更加激化,大漢與康居渴望的和平也就遙遙無期了。
“安將軍,你說怎麼辦?”康居將校看着李存孝問道。
“我尚且還不清楚貴霜內部的局勢,按照道理來說,波調爲了求生,應該會答應投降,可如今他寧死不從,這是爲了什麼?此事不能倉促處理,若是辦的不好,貴霜仍舊是咱們大敵!”李存孝沉聲說道。
“嗯!”康居將校也點了點頭。
面對寧死不從的波調,李存孝也不由得犯了難處,讓李存孝上陣廝殺天下沒人是他的對手。可要讓李存孝琢磨如何處理波調,才能取得最大的收益,卻是讓李存孝犯了難處。
這其中林林總總,有許多門道,李存孝根本不知道如何下手。
此刻一衆王公大臣已經被擒下,短時間附近城池的兵馬不會抵達。但留給李存孝思考的時間也不多。
李存孝琢磨了半個時辰,仍舊想不出什麼對策。
貴霜將校上前問道:“將軍,可想到怎麼處置波調了嗎?先前這廝企圖自盡,看來真是寧死不降!”
李存孝沉吟道:“波調寧死不從,想要降書只怕是不可能的,若是殺之,與貴霜的矛盾只怕更深。如今唯有將波調帶去大漢,將其獻給陛下,請求陛下裁決。
有波調在手,短時間內,貴霜兵馬定然不敢輕舉妄動。”
康居將校沉聲道:“據我所知,這些年來,在西面預防安息進攻的兵馬,已經漸漸脫離波調的掌控,咱們將波調帶走,這些兵馬會不會自立爲王?”
李存孝搖了搖頭道:“有這個可能,但在我們大漢,行事皆講究大義二字。就算他們自立爲王,也是挾持波調之子,不然百姓不會買他們的賬。如此,咱們有波調在手,他們也是不敢輕易與我們爲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