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術陷入兩難的局面當中,文武的意見出現了不一致。武將這邊勸他稱帝,文官這邊又不讓他稱帝。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可袁術雖然打心底想要當皇帝,但卻還沒有被衝昏頭腦,閻象,楊弘等人說的確實有道理。一旦稱帝之後,各路諸侯真的對他下手,他袁術豈不是便宜了周圍的諸侯。一來稱帝打擊了漢室的威信,二來他的地盤被瓜分,壯大了其他諸侯。
也幸好是文武意見不一,若是如袁紹一般,麾下幾個謀士意見不一袁術還真不知道該怎麼辦。而如今三個倚重的謀士都勸說他不要稱帝,相比武將,他還是願意相信讀書多的謀士。
袁術暫時按耐下想要稱帝的野望,看着閻象等三人道:“你們不同意我稱帝,且說該如何應付天子來襲?”
楊弘拱手道:“還是在下先前說的那十六字,內修仁政,外結諸侯,整頓軍紀,展民生!
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百姓皆是重利之輩,主公只需布幾條仁政下去,百姓便會感恩戴德,到時候民心自然歸附啦。
外結諸侯,主公且看南陽周邊,一旦天子拿下南陽,其中豫州的潁川郡就被河南郡與南陽包圍,到時候威脅到的不僅僅是劉表,還有趙匡胤。不過那趙匡胤卻是野心勃勃之輩,還打敗過袁紹,主公不可與其結交。主公可以結交劉表,陶謙諸侯,互爲支援。”
楊弘還未說完,袁術便擺了擺手道:“整頓軍紀展民生我已明白,只是陶謙此人向來軟弱,我正要攻打徐州,卻怎麼能向他示好?”
“正如主公所說,陶謙軟弱,不僅僅主公想要徐州,趙匡胤也想要。主公可以結交陶謙,日後趙匡胤攻打徐州,他必定向主公求救,到那個時候,主公想要徐州不是易如反掌嗎?”楊弘笑着解釋道。
袁術聽罷大喜道:“妙計,妙計,這豈不是坐收漁翁之利?你繼續說!”
楊弘見袁術頗爲欣喜,於是笑着繼續說道:“眼下主公只需備些兵馬準備支援南陽,同時修書劉表向他陳明利害,將他拖下水!主公在這裡,只需要布幾條惠民政策,收復民心,安心展實力便可。同時在交好徐州陶謙,待擊退天子兵馬,主公可先拿下江東。待到那個時候,主公勢力便是佔據天下半壁江山,那個時候民心歸附,主公實力鼎盛,到那時稱帝,纔是民心所向,纔是最好的時機!”
袁術聽了心花怒放,遙想着自己擊敗劉辯,佔據江東,徐州陶謙請求自己出兵援救徐州,順便將徐州拿下。到那時時候,他佔據大漢半壁江山,登基爲帝的景象。
“好,就依你所言,即刻派人前往荊州請求劉表支援,在退出安排在徐州邊境的兵馬,交好陶謙。而我在此地治理地方,讓淮南百姓歸心!”袁術長袖一擺道。
只可惜袁術想的美好,現實卻很是殘酷,他自己終究不是明主,處理了不到三天政務,便將事物交給下面的人,跑去欣賞歌舞逍遙快活。他手下那些人,卻大多都是陽奉陰違的,想要讓民心歸附談何容易?這須得統治者事必躬親才行,於是這計劃不過幾天,就與沒有布一樣。
而楊弘等人向袁術所說的霸業,都要建立在袁術的兵馬能夠在南陽擊退劉辯兵馬的前提之上。若是不能擊敗劉辯,那他不僅僅要失去最富庶的南陽,那反賊之名也要一直掛在他的頭上。
而南陽這邊,常遇春兵馬進駐冠軍縣境內,侯君集也終於領兵前來攔截了。侯君集先一步進駐冠軍縣城,領兵兩萬,除了這兩萬兵馬,還有藍玉當初帶來的一萬先鋒大軍,雖然被常遇春滅了大半,卻還有三四千人。這些人馬也一同駐紮在冠軍城中。
而後方宛城,以及其他縣城分別有兩萬兵馬駐紮防備。侯君集善於用兵,兩萬兵馬守住冠軍縣,遏制住常遇春東進宛城的去路。同時後方也有兩萬兵馬看守,只要不是數萬大軍奇襲,是不會有危險的。
常遇春大軍在冠軍縣城外安營紮寨,分出萬人去收取周圍小城,安撫民心。大軍對峙幾日後,侯君集也得到了黃祖出兵南鄉的消息。侯君集很快便意識到這是一場戰機,南鄉被圍,漢軍無法糧,常遇春大軍的糧草便無以爲繼,只能退兵,一旦常遇春退兵,他便可以乘勝出擊。
因此侯君集每日使斥候密切打探城外漢軍的動向,只等着漢軍糧草用盡退兵之時,便領軍殺出。
城外的漢軍營寨之中,常遇春與甘寧商量着,常遇春問道:“咱們的糧草還夠堅持幾天?”
“還能夠堅持五天,真是可恨,黃祖居然敢出兵斷我糧道,要不是這一路所來,各地百姓簞食壺漿迎接咱們,咱們受了些他們的接濟,咱們的糧草只怕此刻已經用盡了。將軍還是退兵吧,這一連幾日沒人前來送糧,將士們已經人心惶惶了。”甘寧憤憤道。
也虧得袁術不得民心,甚至失去了一些世家的心,常遇春領兵東進之時,秋毫無犯獲得百姓的愛戴,百姓便簞食壺漿迎接他們。普通百姓送來的物資常遇春沒有收取,但家境殷實的常遇春卻收下了。
也虧得沿途百姓送的糧草物資,讓常遇春大軍多堅持了幾天,常遇春也由此想出了破敵之策。
“不必擔心,咱們因爲沿途百姓送的糧草多堅持出來的這幾天,足夠長安那邊反應過來,從浙水給咱們送糧了。咱們還能堅持五天,能夠支撐到糧草送來。侯君集正龜縮在城中不肯出城交戰,我正好藉此誘他出城!”常遇春自信道。
“將軍有何妙計?”甘寧大喜道。
“這兩日,你讓伙房造飯時減少炊煙,每日兩餐遞減,讓袁軍以爲咱們糧草不濟,待到第三日,咱們在行退兵!就算袁軍不肯出城,剩下的兩日糧草,足以作爲咱們退兵之用!”常遇春下令道。
甘寧聽罷拱手領命,下去準備。
當天,漢軍營寨之中的伙頭軍們便忙碌開來,既要煮出足夠的吃食讓百姓吃飽,又要減少炊煙的排放,用來迷惑袁軍。於是伙房士兵便一邊吹散炊煙,一邊又大火急煮,用來減少炊煙的排放。
果然用這個方法,漢軍煮出了足夠的士兵飽食的飯菜,卻減少了大量的炊煙排放。袁軍斥候現這個變化,連忙去向侯君集稟報。侯君集大喜便讓士卒再次打探,觀察漢軍之中炊煙變化。
侯君集謂衆將道:“漢軍今日炊煙比昨日要少,必定是他們糧草不足,故而減少糧草的使用,如此看來漢軍不能飽食,他們堅持不了多久了。爾等做好準備,只要漢軍退兵,咱們便出城殺出!”
此後兩天,漢軍營寨之中升起的炊煙越來越少,待到第三天士卒向侯君集稟報:“漢軍之中聲音嘈雜,隱約傳出叫罵,埋怨之聲。”
“將軍,漢軍不能飽食,每日炊煙越來越少,他們吃的肯定也越來越少,他們忍飢挨餓,現在支撐不下去了,所以叫罵,埋怨。”一將聞言拱手道。
侯君集點了點頭道:“漢軍如今忍飢挨餓,恐怕也是糧草用盡,退軍就在今日了。爾等時刻關注漢軍動向,若是漢軍退兵,你們先率領一萬人馬追擊,我領一萬兵馬在後!”
“漢軍退兵,咱們應當趁勝追擊,全力撲殺過去,怎麼您領着一萬兵馬在後?”一將疑惑道。
“藍玉這等小人尚且敗在常遇春手裡,說明他並非莽夫,須知古之孫臏尚且用過減竈計,若是漢軍誘我大軍出城交戰便大大不妙了!”侯君集解釋道。
“還是將軍用兵謹慎啊!”衆將佩服道。
到了當晚,常遇春便棄了營寨,兵馬向西退去,城內袁軍得到消息,便前往追擊。衆將校帶着一萬兵馬在前,而侯君集領着一萬兵馬在後,中間隔着三四里之遙。
“將軍,那侯君集好生謹慎,領着一萬兵馬在後,與前軍相隔數裡!”漢軍中軍之中,漢軍從後軍之中返回,向常遇春稟報着。
“傳令下去,後軍軍微微放慢度,讓袁軍追上,中軍與後軍保持距離。若袁軍追上,讓他們只管逃命,引誘侯君集兵馬追趕!”常遇春很快做出命令。
“這樣一來,貴不貴太過冒險,一旦後軍真的被殺得潰敗,可能就造成真正的潰敗了!”甘寧猶豫道。
“狹路相逢勇者勝,袁軍一羣只知劫掠百姓的烏合之衆,怎麼與我大漢勇士相比?更何況兵者本就冒險,不用險,不能勝!”常遇春沉聲道。
“諾!我這就去傳令!”甘寧拱手退下,來到後軍之中,下命令。
甘寧命令一下,很快中軍與後軍逐漸拉開了距離,後方一萬袁軍見此,一個個如狼似虎追擊而上。而漢軍得到命令卻不與其廝殺,只顧奔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