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兵甲

關羽見劉備出言,這才停下腳步,只是向劉封怒目而視。反觀劉封亦不示弱,未曾後退半步,至少在氣勢上不弱關羽。

“咳咳……那黎闖雖爲匪寇,卻不曾害百姓性命,子威將其留在賬下聽用,倒也無妨,然二弟之言,亦非無理,既如此,便不與其官職,只遣其與收編二百匪衆皆留於子威賬下,待日後立下功勳,再行封賞,諸公以爲如何?”

“單福以爲,如此甚好。”見劉備投來徵詢目光,徐庶便出列言道。隨後,孫乾糜竺等人俱是出列附議。

關羽這才冷哼一聲,退回自己座位之上,此時劉備已將基調定下,他自不會多言,但望向劉封目光依舊不善。

劉封此時趕忙單膝跪地,抱拳謝了劉備。黎闖等人能留在其賬下聽用,這便夠了,未能爭取到官職,倒也無妨,劉封心中明瞭,若是自己日後在軍中勢大,黎闖等人自會高人一等,若是自己積年累月爲關羽張飛壓制,那一官半職亦難以求得屬下心安。

自劉備議事廳回了府邸,黎闖一進院門,低頭便拜,並言道:“將軍高義,闖感激涕零,今起願爲將軍馬前之卒,雖死不悔!”

身爲投降之匪,適才那一幕他可是全程目睹,眼見劉封爲了將其留用,不惜與似關羽這樣的當世名將針鋒相對,黎闖心中便已認定,劉封便是其誓死追隨之人,若是換了他人,對他這等黃巾餘孽避之尚且不及,安敢全部留用。

劉封忙將其扶起,引入廳中正色道:“汝等既因我歸降,自當由我統領,自今日起,那二百騎兵與二百新降步兵便由你統率,於城外尋遠離其他各部之地紮營,明日列隊接受檢閱!另將孟瑤與數個機警之人留在我府中,孟瑤之事,妄言者軍法從事!”

黎闖得令便出了劉封府邸,率軍紮營去了,劉封坐於家中,細細回想自己這數日所做之事,雖得了劉備歡心,並有了孟瑤,黎闖及四百親兵,同時與關羽間的嫌隙卻也加深不少,劉封知道,諸葛亮此時已在草蘆之中等待劉備召喚,不日既會加入軍中,到那時,局勢怕會更加撲朔迷離。

但自己這第一階段的目標,便是在劉備集團之後數次流亡之中保全自己嫡系,只有如此方能在日後穩定之時不陷入無人可用的境地。

“罷了,且行且看吧,大戰降臨之日,方到大展身手之時!”劉封深知好高騖遠並無用處,爲今之計除得寵於劉備外,將自己麾下那四百軍士戰力提升上去纔是王道,劉封望向牆角所立的長槍與大刀,皺眉思考起來。

次日一早,劉封便令黎闖將其引至五百軍士在城外紮營之所,待劉封到了營地,五百軍士已然列隊以待,但劉封走近細看,卻不由眉鋒深皺。

原來,那二百騎兵尚且手持長槍,身着牛皮甲,而那二百步兵,卻是連皮甲也無,手中兵器更是五花八門,以木製居多,顯是從山寨之中帶來之物。

轉念一想,劉封便也釋然,新野本是區區縣城,劉備在此興兵,諸多條件俱頗爲不利,就連趙雲麾下親信騎兵,亦少有玄甲護體,劉封麾下之兵並非精銳,如此裝備便不足爲奇,劉封當下便已決定,將麾下親兵武器裝備更新之事提上日程。

想通了這層,劉封便立於隊列前方,大手一揮,下令道:“自今日起,汝等四百軍士在此操練,萬事皆聽命於黎闖,若有違抗黎闖之言者,軍法從事!”

立在劉封身側的黎闖聞言心中澎湃,他乃新降之人,劉封便將這數百軍士的統領之責交於自己,哪有不感激涕零之理?

下了這道命令,劉封便就地解散了隊列,將黎闖喚至身前,正色道:“自明日起,這四百軍士訓練之事便交由你,步兵勤練腳力,騎兵勤練騎術,全體軍士加練負重行軍,其他戰法,暫且緩上一緩。”

黎闖聽令後雖頗爲詫異,卻未曾反駁,劉封眼見其表情疑惑,卻也並未多加提點。他又怎會告知黎闖,不久之後,便會有一場生死大逃亡等着他們,若腳力不行,多半不能倖存。

黎闖見劉封再無它事,便向後一招手,隨即隊伍中五人便出列到了劉封身前,劉封略一分辨,便知這中間之人正是孟瑤,縱使身在劉封麾下營中,黎闖也並未冒險,只是叮囑這五人做好劉封府上防備,便告辭訓練去了。

離營回府,劉封將那四人安排在偏房之中,命其負責周邊戒備之事,便將孟瑤引向了府內。

“姑娘,自今日起,你便是劉封軍師,如何?”二人剛一進內院,劉封便開門見山。

“我本一介女流,不過讀了些許兵書,恐怕難以服衆……”對軍師之職,孟瑤顯是有些心動,但念及身份,她卻面露怯意。

“女子又如何?既以山匪之衆,尚能安然活於亂世,必有大才!做我劉封一人軍師便可,待時機成熟之時,我便將你之才華昭告天下,到那時,何人敢說難以服衆?”

劉封這番豪言,讓孟瑤的心緒也有些澎湃了起來,她年少喪父,孤苦飄蕩數年,如今算是有了依靠,當下便是面色微紅,一雙妙目也是蒙上了一層霧氣,輕輕點了點頭,言道:“既子威將軍不棄,小女便跟隨將軍左右,永世不離!”

劉封見狀大喜,但見孟瑤身着破舊衣物,灰頭土臉甚是狼狽,便沒再多言,吩咐家中婢女將孟瑤安置在客房之中沐浴更衣去了。

留下孟瑤,劉封便直奔劉備府上去了,按慣例,此時劉備應該正與徐庶商議軍政之事。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劉封此時一無錢財,二無資源,對麾下軍士的裝備之事,也無法立即解決,一番思量之下,此時還要依靠劉備些許資助,劉封深知新野並非久居之地,沒有安身之所,他的諸多想法也是無從展開,自然無法短期內解決武器問題。

一入劉備議事廳,果然徐庶正與劉備坐於廳前,不知討論何事。

“封拜見父親,軍師!”面對劉備,劉封自然要做到禮數週全。

“子威何事前來?”面對自己這個義子,劉備還是十分滿意的,面含笑意問道。

“不瞞父親,封日前所收芒碭山之降卒,現已規整完畢,然那二百降卒衣衫襤褸,武器殘破,封恐戰事來臨,有損我新野顏面,故斗膽懇請父親與那二百軍士鎧甲武器,以備戰時之需!”

劉備一聽劉封所提之事,雖微微頷首,但眉頭卻是不自覺緊鎖了起來,劉封偷眼一瞧,便知此時不易,心中長嘆一聲,已然做好了準備。

果然,劉備思慮一番,面色凝重道:“爲父雖知其境況,然新野彈丸之地,生鐵牛皮存量皆有不足,今逢亂世,各地此物均萬分奇缺,故子威且等些許時日,如何?”

劉封既已料得如此結果,只得口中答謝一番,剛欲翻身離去。正在此時,門外忽一軍士來報,稱有軍師單福書信一封,劉封一聽此言,心中便是一動,並未急於離去,只是立在徐庶身側。

徐庶接過書信,剛欲放入袖中,一見信上字跡,臉色便是一凝,也顧不得其他,急將信件一把撕開,當場便細細閱之。

一看徐庶面色,劉封心中便是一沉,心知徐庶到了離去之日,換言之,也便到了諸葛亮入新野之時。

果然,徐庶看畢,淚如泉涌,當即對劉備跪拜行禮,言道:“某有一事,今日需稟明使君!”

劉封此時忙拜謝劉備,離了議事廳。

第463章 孤身逃出第64章 一拍即合第222章 前路兇險(第三更)第559章 張郃慘敗第306章 戰馬的源泉第543章 孔明的歸處第500章 鄧艾的堅守第427章 帝王協議第377章 終親往第108章 爾虞我詐第459章 最後的榮耀第544章 最好的安排第556章 憤怒的張郃第89章 再續前緣第79章 再至柴桑第506章 城破之際第82章 不可貌相第72章 暫且離去第23章 山窮水盡第230章 掃清障礙(第二更)第119章 必有所圖第11章 救駕第558章 陷入絕境的張郃第496章 及時趕到第208章 下馬威(第二更)第518章 完美的伏擊第118章 牛刀小試第500章 鄧艾的堅守第226章 另有玄機(第二更)第556章 憤怒的張郃第344章 空城計第98章 灌醉第494章 劉封何在第382章 諸葛亮的動作第535章 同歸荊州第485章 初現端倪第527章 論江東第183章 分秒必爭第457章 慌忙回援第308章 不同的境遇第24章 孤身入城第394章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第343章 親征襄陽第521章 假傳將令第175章 雒縣攻防第359章 勢如破竹的諸葛亮第220章 子龍之惑(第一更)第121章 逼降第522章 絕地反擊第60章 危情初現第323章 都督間的差距第104章 設伏第501章 失算的曹彰第119章 必有所圖第451章 君臣爭執第79章 再至柴桑第126章 直奔武陵第325章 一統南中第391章 一路西行第438章 不得不發第348章 詭計來襲第93章 孤注一擲第338章 龍爭虎鬥第179章 分兵之策第17章 誘敵第419章 相互攻伐第189章 孔明失算第36章 終見曙光第457章 慌忙回援第527章 論江東第163章 一劍當關第520章 襲魏營第469章 稱帝第257章 仁心第405章 司馬家的抉擇第300章 逃出生天第70章 連環之計第205章 假道伐虢(第二更)第509章 化零爲整第379章 強援到來第243章 劉璋之抉擇第375章 止住損失第187章 王對王第128章 用心險惡第352章 諸葛亮的十字路口第387章 馬超的去向第486章 劉封的經驗第246章 風起雲涌(一)第227章 碾壓(第一更)第320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406章 潁川迷局第126章 直奔武陵第303章 水軍可期第77章 反間計成第210章 初見士燮(第一更)第127章 難題浮現第112章 站穩腳跟第28章 一年之約第441章 料敵於先第249章 以戰養戰
第463章 孤身逃出第64章 一拍即合第222章 前路兇險(第三更)第559章 張郃慘敗第306章 戰馬的源泉第543章 孔明的歸處第500章 鄧艾的堅守第427章 帝王協議第377章 終親往第108章 爾虞我詐第459章 最後的榮耀第544章 最好的安排第556章 憤怒的張郃第89章 再續前緣第79章 再至柴桑第506章 城破之際第82章 不可貌相第72章 暫且離去第23章 山窮水盡第230章 掃清障礙(第二更)第119章 必有所圖第11章 救駕第558章 陷入絕境的張郃第496章 及時趕到第208章 下馬威(第二更)第518章 完美的伏擊第118章 牛刀小試第500章 鄧艾的堅守第226章 另有玄機(第二更)第556章 憤怒的張郃第344章 空城計第98章 灌醉第494章 劉封何在第382章 諸葛亮的動作第535章 同歸荊州第485章 初現端倪第527章 論江東第183章 分秒必爭第457章 慌忙回援第308章 不同的境遇第24章 孤身入城第394章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第343章 親征襄陽第521章 假傳將令第175章 雒縣攻防第359章 勢如破竹的諸葛亮第220章 子龍之惑(第一更)第121章 逼降第522章 絕地反擊第60章 危情初現第323章 都督間的差距第104章 設伏第501章 失算的曹彰第119章 必有所圖第451章 君臣爭執第79章 再至柴桑第126章 直奔武陵第325章 一統南中第391章 一路西行第438章 不得不發第348章 詭計來襲第93章 孤注一擲第338章 龍爭虎鬥第179章 分兵之策第17章 誘敵第419章 相互攻伐第189章 孔明失算第36章 終見曙光第457章 慌忙回援第527章 論江東第163章 一劍當關第520章 襲魏營第469章 稱帝第257章 仁心第405章 司馬家的抉擇第300章 逃出生天第70章 連環之計第205章 假道伐虢(第二更)第509章 化零爲整第379章 強援到來第243章 劉璋之抉擇第375章 止住損失第187章 王對王第128章 用心險惡第352章 諸葛亮的十字路口第387章 馬超的去向第486章 劉封的經驗第246章 風起雲涌(一)第227章 碾壓(第一更)第320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406章 潁川迷局第126章 直奔武陵第303章 水軍可期第77章 反間計成第210章 初見士燮(第一更)第127章 難題浮現第112章 站穩腳跟第28章 一年之約第441章 料敵於先第249章 以戰養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