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龍爭虎鬥

在張遼的有意放水之下,陸遜果然是沒有辜負他們的期望,留在後方那五千軍士的防禦就要抵擋不住張飛的攻勢之時,陸遜終於攻進了合肥。

這樣的結果讓張飛幾乎氣的背過了氣,他本來按照諸葛亮的計策已經死看到了成功的希望,卻不料被陸遜這不惜犧牲自己麾下軍士的瘋狂舉動佔得了先機,在張飛的心中,陸遜這樣做除了給雙方皆是造成不小的死傷並不會有任何其他的結果,就算是他此時佔得了合肥,但張飛一旦再行全力進攻,陸遜也定然是難以招架。

這一切,盡皆落在了司馬懿與楊修的眼中,司馬懿依舊是一副平淡的神情,而楊修則是一副準備看看司馬懿的計策落空之態,曹植不知爲何十分信任司馬懿,事事以司馬懿的想法行事,這讓楊修心中產生了十分嚴重的危機感,所以這一次,他一定要親眼看到司馬懿的計策失算。

“二位先生以爲,我軍再行觀察片刻,還是此時便出兵奪回合肥?陸遜小兒那區區些許兵力,並不在我軍眼中。”

張遼此時的眼中透着強烈的自信,原本在曹操麾下之時,他的軍事才能便已然是展露無疑,但曹操卻是對於自己的宗族兄弟們有着近乎偏執的自信,幾乎每一次出征都是以曹姓或是夏侯姓之人爲主將,張遼當時便已然是僅有的數個外姓做了行軍主帥之人,但也正因如此而遭到了曹仁,曹洪以及夏侯兄弟等人的排擠,這也致使曹軍之中不少將領都不敢與張遼走的太近,張遼之才,也這樣被壓制了不短的一段時間。

終於,當曹植找到自己,並且只是說明一旦自己成爲了魏國之主,那麼定然會給予張遼比之自己父親在位之時更加重要的地位,起初,一向嚴謹並且與世無爭的張遼並未給予曹植肯定的答覆,但是當他看到那些曹氏以及夏侯氏的將領幾乎一股腦的倒向了曹丕之時。

他知道,到了自己必須做決定的時候了,於是,順其自然的,他成爲了第一個倒向曹植的將領,更加順其自然的,等到曹植當真掌控了魏國之後,幾乎將張遼當成了最爲重要的幾個將領之一,如此紛繁複雜的局勢,曹植卻是將張遼派遣到了此地,足以見得張遼在曹植心中的重量。

而此時,張遼雖是表現出了自己強烈的自信,楊修卻率先擺手道:“主公已然有令,便按照仲達先生的判斷,耐心的等待一番,看諸葛亮是否還有後招,不過萬一仲達先生判斷失誤,合肥被張飛所佔,那文遠將軍定然也能夠再將其奪回吧?”

顯然,楊修這番話中帶着尖刺,直指司馬懿,張遼又怎能聽不出來,於是他只能是微微一笑,拱手言道:“遼乃是一武將,一切只按照二位先生之言行事便可,不論何人暫時佔得了我合肥之地,遼最終也定當將其奪回!”

就這樣,張遼依舊沒有妄動,只是依舊緊緊的盯着合肥城中的動靜,也盯着張飛所屬,看其身後是否還會有所異動。

張飛盛怒之下,直接揮軍意欲攻取合肥,而陸遜也是死守在合肥,並且連夜派出了信使,意欲將此間的消息送回江東,但顯然,他的信使是不會真正回到江東的,此人剛剛出城不遠便被張遼麾下的遊騎兵截獲,但不幸的是,因此人忠義,至死都沒有說出合肥城中陸遜兵馬的底細,但這樣的行爲是向孫權求取救兵無疑,所以張遼等人判斷,陸遜多半是不能抵禦張飛的這一波進攻。

張飛與陸遜之間慘烈的攻防戰進行了三日,城中的陸遜顯然是心中存有了等待江東援兵的念想,戰意還是十分濃重的,這致使張飛數次攻城都未能成功,這些時日也是損失了不少人馬。

此番就連楊修也是心中頗爲慶幸他們依然在此處埋伏,一旦之前按耐不住,那麼多半他們就要受到張飛的猛攻,張飛雖是有些魯莽,但統兵之能卻是絕不在關羽之下。

時間來到張飛攻城的第四日,原本張飛每每天明之後便會率軍進行一波猛烈的攻擊,但是這一日,他卻是一反常態,直到午時也沒有任何動作,這個消息,很快便傳到了司馬懿與楊修的耳中,二人皆知以張飛的性情,出現這種情形,定然是受到了外力的影響,而這個外力,自然也就極有可能是司馬懿之前所猜測的諸葛亮在此戰之中的後手。

“仲達先生既然之前便猜測諸葛亮會在此時留有後手,那不知此番張飛今日遲遲不去攻城是否當真與此事有關?”

司馬懿雖神情並不願意外漏,但又怎能看不出來楊修對他的敵意,於是此時楊修相問之下,司馬懿只是淡淡的答道:“若是按照我心中所料,今日子時前後,便可以看出分曉,到了那時,文遠將軍知否需要出兵,便會一目瞭然。”

見司馬懿依舊是在向他賣着關子,楊修只得是冷哼一聲便不再相問,此事之上,司馬懿所想的深遠程度當真是超過了楊修,故而楊修跟隨其前來多有些不甘之情,特別是此時,他絞盡腦汁也不能想出諸葛亮有何後招,心中對於司馬懿便是愈加的怨恨,所想的已然根本不是此戰如何與司馬懿兩相配合獲得勝利,而是回到鄴城之後如何在曹植身前參上司馬懿一本。

果然,就如同司馬懿所言的那般,整個一個白天,張飛都是出奇的沒有動靜,麾下的兵馬也是全部聚集在營寨之中,當然,城中的陸遜也並未因此便放鬆警惕,縱使到了夜間,城牆之上也是燈火通明,顯然時時刻刻都在提防着張飛。

就這樣,子時也已經過了,時間直奔丑時而去,正當默默注視着合肥局勢的司馬懿與楊修等人已然是有些困得堅持不出的時候,忽地有人來報,張飛的軍營之中已然是有了不小的動靜。

第553章 司馬懿駕臨第412章 發難第4章 賜字第472章 司馬懿的條件第202章:一夫當關(第五更)第568章 窮寇莫追第234章 破門(第二更)第367章 避實就虛第535章 同歸荊州第324章 情理之中第440章 暗夜分兵第426章 調虎離山第284章 公瑾之禍第155章 蓬勃發展第153章 詔命第260章 有心算無心第142章 再次妥協第553章 司馬懿駕臨第348章 詭計來襲第501章 失算的曹彰第76章 良將賢臣第108章 爾虞我詐第235章 直搗黃龍(第一更)第47章 橫生枝節第428章 偷天換日第134章 巧取第69章 江中蛟龍第22章 大軍壓境第314章 隔岸觀火第307章 巨大的驚喜第5章 剿匪第493章 破解陰謀第80章 龍潭虎穴第321章 諸葛亮的決心第311章 龐統再至第406章 潁川迷局第27章 使者第298章 密謀第320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368章 攪動風雲第147章 等價交換第178章 含怒出擊第158章 獻圖第556章 憤怒的張郃第213章 盟書已成(第二更)第134章 巧取第541章 軍心瓦解第26章 難阻頹勢第19章 領罰第372章 又一次失敗第161章 刺殺之策第473章 潁川鄧艾第270章 事與願違第291章 身後之事第512章 趕往主戰場第24章 孤身入城第173章 智取第53章 單劍戰雙戟第126章 直奔武陵第97章 萬事俱備第206章 三線並重(第三更)第18章 戰後風波第234章 破門(第二更)第530章 定計廬江第92章 緊鑼密鼓第39章 問計第340章 嶄露頭角的司馬懿第183章 分秒必爭第60章 危情初現第349章 影衛初現第185章 劃地爲疆第48章 神秘少女第130章 埋刺第332章 司馬懿之反第434章 履行承諾第13章 矛盾初現第352章 諸葛亮的十字路口第291章 身後之事第52章 辯駁第410章 潁川之亂第29章 收歸賬下第209章 反客爲主(第三更)第543章 孔明的歸處第82章 不可貌相第402章 呈上奏摺第397章 劉封的難處第161章 刺殺之策第485章 初現端倪第51章 見於堂前第502章 鄧艾的表演第443章 碾壓第512章 趕往主戰場第323章 都督間的差距第20章 公子劉琦第456章 股掌之間第16章 先鋒第135章 退敵第316章 就在今夜第379章 強援到來
第553章 司馬懿駕臨第412章 發難第4章 賜字第472章 司馬懿的條件第202章:一夫當關(第五更)第568章 窮寇莫追第234章 破門(第二更)第367章 避實就虛第535章 同歸荊州第324章 情理之中第440章 暗夜分兵第426章 調虎離山第284章 公瑾之禍第155章 蓬勃發展第153章 詔命第260章 有心算無心第142章 再次妥協第553章 司馬懿駕臨第348章 詭計來襲第501章 失算的曹彰第76章 良將賢臣第108章 爾虞我詐第235章 直搗黃龍(第一更)第47章 橫生枝節第428章 偷天換日第134章 巧取第69章 江中蛟龍第22章 大軍壓境第314章 隔岸觀火第307章 巨大的驚喜第5章 剿匪第493章 破解陰謀第80章 龍潭虎穴第321章 諸葛亮的決心第311章 龐統再至第406章 潁川迷局第27章 使者第298章 密謀第320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368章 攪動風雲第147章 等價交換第178章 含怒出擊第158章 獻圖第556章 憤怒的張郃第213章 盟書已成(第二更)第134章 巧取第541章 軍心瓦解第26章 難阻頹勢第19章 領罰第372章 又一次失敗第161章 刺殺之策第473章 潁川鄧艾第270章 事與願違第291章 身後之事第512章 趕往主戰場第24章 孤身入城第173章 智取第53章 單劍戰雙戟第126章 直奔武陵第97章 萬事俱備第206章 三線並重(第三更)第18章 戰後風波第234章 破門(第二更)第530章 定計廬江第92章 緊鑼密鼓第39章 問計第340章 嶄露頭角的司馬懿第183章 分秒必爭第60章 危情初現第349章 影衛初現第185章 劃地爲疆第48章 神秘少女第130章 埋刺第332章 司馬懿之反第434章 履行承諾第13章 矛盾初現第352章 諸葛亮的十字路口第291章 身後之事第52章 辯駁第410章 潁川之亂第29章 收歸賬下第209章 反客爲主(第三更)第543章 孔明的歸處第82章 不可貌相第402章 呈上奏摺第397章 劉封的難處第161章 刺殺之策第485章 初現端倪第51章 見於堂前第502章 鄧艾的表演第443章 碾壓第512章 趕往主戰場第323章 都督間的差距第20章 公子劉琦第456章 股掌之間第16章 先鋒第135章 退敵第316章 就在今夜第379章 強援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