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以不變應萬變

“我江東水軍已然在南郡與江夏兩郡之間的江河之中紮下營寨,主公但有驅使,我等無不從命!”見劉封幾乎是要放棄這一次行動,心有不甘的甘寧又是出列說了一遭,顯然,這樣的機會,就算碰運氣,就算可能會因爲風浪而折損一些軍士,在甘寧與淩統這樣極力主戰之人的眼中都是值得的,因爲這樣一個給諸葛亮與孫權雙重打擊的機會,實在是不多得。

劉封自然也是知道,一旦派遣黃蓋與甘寧等人率水軍前往江夏,若是能夠探得諸葛亮與孫權交戰,只需遠遠跟在其身後,待得其得勝再迎頭痛擊,多半可將諸葛亮那些水軍擊退,將諸葛亮原本心中所設想的那些戰果全部都變爲劉封所有。

但他同時也知道,在這樣的天氣之下,能夠成功抓住這樣機會的概率不足三成,而一旦無功而返,水軍在風暴之中的損失就會達到兩成左右,也就是說,足足有七成的可能,他苦心經營這些時日的水軍會連敵人的毛都未能見到就平白無故的損失兩成左右,更不用說那些從遙遠的交州運送而來的木材製作而成的堅固戰船了。

“汝等不必多言,此事出乎我等預料,故而絕不能輕舉妄動,如今我荊州與益州已然是佔盡地利人和,汝等須得明白,我軍並非是諸葛亮那等亡命之徒,亦非是孫權那等墨守之輩,故而唯有時機成熟,方可露出獠牙,似這等事,不可強求,殊不知以不變應萬變,方纔是我等如今最應牢記之法則。”

到了此時,劉封已然是完全將這件事放下,他心目之中也是將他們這數個勢力比較了一番,曹操雖然勢大,卻已然年老,儲位又是懸而未決,至少在三五載之內,都不會對外發生大規模的戰役,只要劉封這段時間之內不去圖謀曹操的那些地處中原的富庶之地,曹軍是絕不會主要來招惹劉封的。

而諸葛亮與孫權二人,則皆是此時已然發覺了自身的弱小之流,且他二人結盟數次皆因各懷心思而以失敗告終,故而,結盟對於諸葛亮與孫權已然是沒有了任何意義,而諸葛亮圖謀曹操南陽與汝南二郡以失敗告終,圖謀上庸以求能夠打開劉封益州門戶又失去了趙雲。

故而這兩條路,對於諸葛亮來說就全部都被堵死了,他此時所能夠爲自己積累更多實力的方式,唯有將孫權戰敗,甚至吞併。只有這樣,他才能在未來的數年之中有與劉封和曹操集團競爭的砝碼。若是不然,他只能作爲劉封與曹操南下進攻孫權的屏障,在孫權被滅掉之前先被消滅。

也正因爲如此,纔有了劉封那那一句以不變應萬變的言論,孫權雖比之數年之前多有不如,但卻仍舊有底蘊在,諸葛亮的行險一搏,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尚且不好預測,這今天的這一戰,還只是諸葛亮的第一槍,若他想要完全將江東納入自己的版圖,還要面臨的是江東的精銳水軍與數十員經驗豐富將領的考驗。

所以劉封雖錯失了這一次漁翁得利的機會,但卻也藉由此番機緣看清了諸葛亮的戰略目的。劉封相信,自己如今之所以不能輕易的大舉攻取諸葛亮或是孫權,正是由於自己之前快速的擴張所造成的兵力不足所致。

如今劉封麾下的軍士,將益州與荊州,涼州等地牢牢守住確是綽綽有餘,但若想像之前曹操南下那般一舉揮軍數十萬,是萬萬不可能的,所以,只要給劉封數年的時間,讓劉封將益州與荊州富庶的土地轉化成爲自己麾下精銳的士卒,到了那時,兵鋒所指之處,金石爲開!

就在這個窗外疾風驟雨,江面之上一丈之內都難以見人,劉封看似被諸葛亮擺了一道,白白到這裡等了數日的時候,劉封心中對於自己未來數年之內所應該做的事情終於有了清晰的認識,在劉封的心中,彷彿一夕之間自己的格局已然變得與之前大不相同,這一次小小的戰鬥未能參與進去,卻給劉封帶來了如此的感悟,倒是劉封之前所未能想到的。

劉封身側的龐統看到劉封那自信的神色,不由得暗自點了點頭,其實在劉封說出以不變應萬變的時候,龐統便已然感覺到,劉封心中比之之前多了不少的自信。

他知道,劉封終於意識到,自己已經不再是那個剛剛從劉備身死後的陰影之中被迫獨立出來的中原最小諸侯了,經過這數年之前的發展,劉封已然憑藉自己的毅力與智慧,凌駕於曾經比自己強大的孫權與諸葛亮之上了,既然強大了,那麼很自然的,就要有強大者的追求,龐統知道,劉封所說的不變,並非保持現狀,而是按照自身的情況去發展,他相信,用不了多少時日,劉封的身姿就會出現在影響更加重大的戰役之中。

於是,就在這個風雨交加的午時,劉封就着雨聲,給這些身在荊州的將臣佈置下了未來一年的任務,衆人聽罷了劉封之言,原本因爲這一次未能形成黃雀在後之計而十分懊悔的臉上,終於皆是顯出了無窮的鬥志,在劉封給他們這一年的壓力之下,這區區一戰的參與與否,實在是太過渺小了……

但,這一場在劉封眼中小到他不想損兵折將去碰運氣的戰鬥,對於諸葛亮來說卻是關乎自己能否在今後的日子裡在夾縫之中求生的關鍵之戰,這一戰成功,他就有了吞併江東的機會,失敗的話,這個時代,怕是早晚都將會把他淘汰出去了。

此時的諸葛亮,正與關羽同在一艘最爲龐大的戰船之上,周遭又有不少小船緊緊跟隨,二人在船艙之中看向艙外,不少雨水藉着風勢被吹到了艙內,二人的一邊衣衫已是十分溼漉,但卻是無暇顧及。

幾乎每隔一炷香的時間,便會有渾身溼透的軍士前來稟告目前水軍與戰船的傷亡數量,雖心中已有預計,但當真正出現沉船與軍士死亡時,二人的心頭還是出現了一絲陰霾。

第62章 宴無好宴第493章 破解陰謀第297章 各取所需後記第108章 爾虞我詐第382章 諸葛亮的動作第1章 千人守城第367章 避實就虛第471章 君臣鬥法第144章 收入囊中第523章 投子認負第108章 爾虞我詐第15章 智計第167章 痛處第298章 密謀第435章 安置完畢第143章 入襄陽第468章 歸於沉寂第360章 抱佛腳第82章 不可貌相第359章 勢如破竹的諸葛亮第21章 以退爲進第236章 逃脫(第二更)第358章 第二封信第551章 重量級的疑兵第518章 完美的伏擊第456章 股掌之間第75章 夜談第346章 入主襄陽第138章 三分荊州第362章 魯肅之惑第65章 拙劣試探第502章 鄧艾的表演第217章 孔明之謀(第二更)第81章 死於安樂第218章 箭在弦上(第一更)第461章 突襲得手第45章 出使江東第57章 半日之緣第471章 君臣鬥法第478章 孫權所在第430章 夜色驚魂第345章 識破第91章 孫權之謀第306章 戰馬的源泉第94章 動之以情第237章 步步爲營(第一更)第489章 兵臨上庸第119章 必有所圖第462章 擒賊擒王之策第524章 最後的嘲諷第370章 艱難的任務第527章 論江東第302章 有苦自知第384章 成全諸葛亮第435章 安置完畢第86章 酒後真言第8章 兵甲第208章 下馬威(第二更)第564章 神秘的第三路人馬第48章 神秘少女第161章 刺殺之策第345章 識破第461章 突襲得手第83章 促膝長談第458章 雞飛蛋打第56章 無心插柳第550章 箭頭人物第345章 識破第197章 回信第287章 富貴險中求第128章 用心險惡第544章 最好的安排第430章 夜色驚魂第308章 不同的境遇第331章 曹植之智第288章 命在旦夕第121章 逼降第4章 賜字第348章 詭計來襲第537章 何去何從第21章 以退爲進第493章 破解陰謀第151章 齊頭並進第190章 穩守五郡第46章 前路多艱第569章 何爲安生第176章 拔寨第466章 黯然退場第291章 身後之事第72章 暫且離去第37章 一戰成名第271章 親身犯險第79章 再至柴桑第155章 蓬勃發展第370章 艱難的任務第264章 上庸之變第44章 坦誠相見第373章 交鋒伊始第41章 大軍又至
第62章 宴無好宴第493章 破解陰謀第297章 各取所需後記第108章 爾虞我詐第382章 諸葛亮的動作第1章 千人守城第367章 避實就虛第471章 君臣鬥法第144章 收入囊中第523章 投子認負第108章 爾虞我詐第15章 智計第167章 痛處第298章 密謀第435章 安置完畢第143章 入襄陽第468章 歸於沉寂第360章 抱佛腳第82章 不可貌相第359章 勢如破竹的諸葛亮第21章 以退爲進第236章 逃脫(第二更)第358章 第二封信第551章 重量級的疑兵第518章 完美的伏擊第456章 股掌之間第75章 夜談第346章 入主襄陽第138章 三分荊州第362章 魯肅之惑第65章 拙劣試探第502章 鄧艾的表演第217章 孔明之謀(第二更)第81章 死於安樂第218章 箭在弦上(第一更)第461章 突襲得手第45章 出使江東第57章 半日之緣第471章 君臣鬥法第478章 孫權所在第430章 夜色驚魂第345章 識破第91章 孫權之謀第306章 戰馬的源泉第94章 動之以情第237章 步步爲營(第一更)第489章 兵臨上庸第119章 必有所圖第462章 擒賊擒王之策第524章 最後的嘲諷第370章 艱難的任務第527章 論江東第302章 有苦自知第384章 成全諸葛亮第435章 安置完畢第86章 酒後真言第8章 兵甲第208章 下馬威(第二更)第564章 神秘的第三路人馬第48章 神秘少女第161章 刺殺之策第345章 識破第461章 突襲得手第83章 促膝長談第458章 雞飛蛋打第56章 無心插柳第550章 箭頭人物第345章 識破第197章 回信第287章 富貴險中求第128章 用心險惡第544章 最好的安排第430章 夜色驚魂第308章 不同的境遇第331章 曹植之智第288章 命在旦夕第121章 逼降第4章 賜字第348章 詭計來襲第537章 何去何從第21章 以退爲進第493章 破解陰謀第151章 齊頭並進第190章 穩守五郡第46章 前路多艱第569章 何爲安生第176章 拔寨第466章 黯然退場第291章 身後之事第72章 暫且離去第37章 一戰成名第271章 親身犯險第79章 再至柴桑第155章 蓬勃發展第370章 艱難的任務第264章 上庸之變第44章 坦誠相見第373章 交鋒伊始第41章 大軍又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