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章 五斗米道

隨着楊柏和許褚的離開,很快又有數百騎是來到了城門處。當楊松被帶到了劉贇的面前時,劉贇是跳下來馬來就對他說道:“楊先生棄暗投明乃是我大漢之幸事,我一定會稟明皇上嘉獎楊先生的。”

其實劉贇根本看不上這及其貪婪的傢伙,要不是看在這傢伙剛剛立了大功的份上,劉贇連殺他的心都有了。不過楊松並不知道劉贇的想法,反而是獻媚殷勤地圍在劉贇的身邊說個不停。

看着這傢伙一臉弄臣的樣子,劉贇也只是與他虛與委蛇了一番。好在魏延已拿下了張魯,而典韋也同樣抓到了那謀士閻圃。

當劉贇來到張魯的府邸並見到他時,張魯還不敢相信漢軍已經攻進了南鄭,他還以爲自己仍在睡夢中一樣。當劉贇親自給他解去了身上的繩索,並將他帶到了書房後,就說道:“張教主,讓你受驚了,本王給你賠個不是。不過你儘管放心,本王絕不會傷害你的,就連你的家人本王也絕不會讓他們受罪的。”

張魯字公祺,祖籍沛國豐縣人,西漢留侯張良的十世孫、天師道(五斗米道)教祖張陵之孫。張魯爲五斗米道的第三代天師(稱系師),在殺張修後繼續在漢中一帶傳播五斗米道,並自稱“師君”。

而且張魯還有一個特別牛逼的老爸,那就是東漢時期著名的天文學家張衡。張衡字平子,南陽西鄂人,南陽五聖之一,與司馬相如、揚雄、班固並稱漢賦四大家。中國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數學家、發明家、地理學家、文學家,在東漢歷任郎中、太史令、侍中、河間相等職。晚年因病入朝任尚書,於永和四年(139年)逝世,享年六十二歲。北宋時被追封爲西鄂伯。

同時張衡爲中國天文學、機械技術、地震學的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發明了渾天儀、地動儀,是東漢中期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後人譽爲“木聖“(科聖),由於他的貢獻突出,聯合國天文組織將月球背面的一個環形山命名爲“張衡環形山“,太陽系中的1802號小行星命名爲“張衡星“。後人爲紀念張衡,在南陽修建了張衡博物館。

就上述的這些原因,劉贇也不由得對張魯的老爸是肅然起敬。更何況張魯實施的五斗米道在漢中是深得民心,而劉贇想要掌控漢中就得先掌控張魯才行,所以這纔是他帶張魯來書房的原因。

當劉贇請張魯坐下後,就說道:“公祺兄,漢中、西川我是勢在必得,今日我漢軍入了漢中,我保證能讓我的士兵們做到對百姓秋毫不犯,不過其他的幾個郡縣就麻煩公祺兄多多說和了。”

其實現在對漢軍能造成威脅的,也就是那沔陽和固城裡的人馬了。這兩座城池裡總共駐紮了近三萬人馬的兵力,而劉贇身邊就只有八千鐵騎,至於身後的大軍最遲也要數天後才能趕到,所以劉贇也只能是先穩住張魯的兵力纔好。

而這時的張魯也終於是清醒了過來,他萬萬沒想到自己竟然成了漢軍的階下囚。好在劉贇並沒有爲難他,反而對他是以禮相待,所以張魯在平靜下來後,就說道:“攝政王大人,你果然是好手段啊,連我身邊的人也被你給收買去了,才釀成了今日之敗局。我張魯還真是瞎了眼把那楊松當成了自己人,這個該死的傢伙必會不得好死。”

“公祺兄,你想讓他死也就是一句話的事情,雖然他兄弟倆助我進了漢中,但他們的品行確實令人不恥。對了公祺兄,還有一件事情我忘了告訴你,其實我也算是半個道門裡的人。”說着劉贇就拿出了那塊太平道的令牌來。

這塊令牌可是張角親手交給劉贇的,並且這塊令牌也代表了太平道掌教之信物,凡握有此令牌者,如太平道掌教親臨。當張魯在看到這塊令牌時,驚得是目瞪口呆。他以前可是見過張角,並且也知道這塊令牌所代表的意義,只是萬萬沒想到張角死後這塊令牌會出現在劉贇的手裡。

不過當他在聽完劉贇的解釋後,不由得是苦笑地說道:“張道友以前也曾來過我漢中,那時候我也剛接手五斗米道不久,所以暫時沒有參與他的太平道。只是令我沒想到的是;張道友發起的黃巾起義竟然不到一年就以失敗告終,這還真是讓人痛惜不已啊。

好在張道友找到了王爺託孤,這也算是不幸中的萬幸了。既然張道友將令牌交給了你,那王爺也確實算得上道門裡的人,而我這五斗米道也是從先祖那裡傳承而來的,既然王爺成了漢中之主,我必會交待屬下歸順於王爺你的。說實話我還真不在乎這漢中太守之位,只是想要讓我五斗米道發揚光大而已。”

劉贇對五斗米道也稍有了解,其教義就是;教民誠信不欺詐,令病人自首其過;對犯法者寬宥三次,如果再犯,然後才加懲處;若爲小過,則當修道路百步以贖罪。又依照《月令》,春夏兩季萬物生長之時禁止屠殺,又禁酗酒。而且其中還創立了義舍,那就是置義米肉於內,免費供行路人量腹取食,並宣稱,取得過多,將得罪鬼神而患病。

這五斗米道的教義有利有弊,劉贇也說不上什麼好壞來,畢竟他不是五斗米道的教民。不過他要掌握漢中,就得實施新的政權才行,而這五斗米道的教義他也不會禁止,只是不能讓這教義干擾了他的朝政,否則他必會以朝廷的律法來處置不法之徒。

當劉贇將自己的想法告訴給張魯後,張魯點了點頭就說道:“我道教從來沒想過要干政,只是給百姓們一種精神寄託罷了。”

劉贇也贊同了張魯的說法,信教乃是個人的私事,他無法去幹涉。再加上道教也算是華夏之國教,存在了數千年,你憑什麼去幹涉人家。只要不倒行逆施、扯起造反的旗幟來,劉贇也絕不會去幹涉人家信什麼教的。

第五百五十五章 形勢逼人第五百二十七章 坐鎮雒陽城第二百五十六章 漢軍威武第三百四十一章 趙雲的到來第五百一十二章 兵家至聖 (上)第一百四十章 謀定而後動第一百一十九章 越境殺敵第二百一十九章 阻擊袁軍第三百四十五章 勸降張任第二百九十二章 收服鮮卑一族 (下)第三十六章 棄武從文第一百八十三章 謀奪幷州第九十二章 奇襲叛軍大營第一百五十二章 翼州易主第一百四十三章 酸棗會盟 (下)第四百五十章 糜家有女第四百九十章 解煩軍第一章 “狂龍”劉惲第二百八十一章 大小二喬第二百四十七章 水軍登陸第四百九十四章 坐山觀虎鬥第三百三十九章 預謀諸葛亮第三百四十九章 綁架人質第五百三十三章 張肅告密第四百七十三章 陸遜降漢第五百七十九章 大軍壓境第五百零一章 江東從此無孫家第六百零七章 夜襲襄陽城第二百六十章 鮮卑內鬥第二百四十六章 夜梟軍團第四百一十六章 截獲糧草與兵器第四百七十五章 圍攻建業第四百四十八章 接管交州 (上)第二百零四章 八部將第三百五十九章 激將法第三百六十六章 赤壁大戰 (下)第四百六十五章 奇兵突襲第二百八十四章 袁術的末日 (上)第二百八十六章 袁術的末日 (下)第三百八十二章 射鵰手第一百八十一章 曹操中伏第四百六十二章 獨闖曹營第三百零七章 奇女子黃月英 (上)第五十三章 賭約第五百八十八章 再立新功(上)第五百七十四章 司馬家族的覆滅第三百零四章 搶人才 (二)第七章 朗朗乾坤第三百零一章 水鏡先生第四百二十章 祝融氏第五百四十三章 野心勃勃第二百四十三章 議遼東戰事第三百一十五章 道士于吉第三百七十四章 西域來使第二百三十六章 遼東公孫度第五百四十八章 圍追堵截(中)第二百九十八章 宛城劉玄德第一百五十五章 將星墜落第二百一十二章 劉備反叛第三百八十五章 黑油第四百六十六章 周瑜詐死第六百零四章 南郡之戰第二百一十六章 甘寧甘興霸第十一章 康成公第一百二十章 遇良臣第三百一十七章 廢除帝后第一百零二章 王芬謀反第三百零六章 搶人才 (四)第三百九十七章 合則兩利第五百六十一章 既往不咎第三百九十七章 合則兩利第五百六十一章 既往不咎第一百七十五章 建都鄴城第三百二十章 穩定漢中第一百六十八章 互不侵犯第一百一十二章 劉贇娶親第一百零四章 救回倆皇子第一百七十章 長安之亂 (一)第五百六十八章 濟南王染病第一百零二章 王芬謀反第五百五十二章 空城計第五百七十章 天網恢恢第五百一十四章 內線密信第一百三十九章 呂布反叛第五百七十一章 疏而不漏第二百二十八章 兄弟鬩牆 (上)第五百零一章 江東從此無孫家第二百五十三章 連環弩第四百零五章 空中斥候兵第四百零九章 延長一年第一百八十章 兗州大戰第三百九十四章 巡視各州郡 (下)第四百四十九章 接管交州 (下)第一百七十五章 建都鄴城第九十三章 北宮伯玉授首第一百六十一章 速戰速決第二百八十五章 袁術的末日 (中)第四百一十三章 出兵建寧第五百一十四章 內線密信第一百章 出巡翼州
第五百五十五章 形勢逼人第五百二十七章 坐鎮雒陽城第二百五十六章 漢軍威武第三百四十一章 趙雲的到來第五百一十二章 兵家至聖 (上)第一百四十章 謀定而後動第一百一十九章 越境殺敵第二百一十九章 阻擊袁軍第三百四十五章 勸降張任第二百九十二章 收服鮮卑一族 (下)第三十六章 棄武從文第一百八十三章 謀奪幷州第九十二章 奇襲叛軍大營第一百五十二章 翼州易主第一百四十三章 酸棗會盟 (下)第四百五十章 糜家有女第四百九十章 解煩軍第一章 “狂龍”劉惲第二百八十一章 大小二喬第二百四十七章 水軍登陸第四百九十四章 坐山觀虎鬥第三百三十九章 預謀諸葛亮第三百四十九章 綁架人質第五百三十三章 張肅告密第四百七十三章 陸遜降漢第五百七十九章 大軍壓境第五百零一章 江東從此無孫家第六百零七章 夜襲襄陽城第二百六十章 鮮卑內鬥第二百四十六章 夜梟軍團第四百一十六章 截獲糧草與兵器第四百七十五章 圍攻建業第四百四十八章 接管交州 (上)第二百零四章 八部將第三百五十九章 激將法第三百六十六章 赤壁大戰 (下)第四百六十五章 奇兵突襲第二百八十四章 袁術的末日 (上)第二百八十六章 袁術的末日 (下)第三百八十二章 射鵰手第一百八十一章 曹操中伏第四百六十二章 獨闖曹營第三百零七章 奇女子黃月英 (上)第五十三章 賭約第五百八十八章 再立新功(上)第五百七十四章 司馬家族的覆滅第三百零四章 搶人才 (二)第七章 朗朗乾坤第三百零一章 水鏡先生第四百二十章 祝融氏第五百四十三章 野心勃勃第二百四十三章 議遼東戰事第三百一十五章 道士于吉第三百七十四章 西域來使第二百三十六章 遼東公孫度第五百四十八章 圍追堵截(中)第二百九十八章 宛城劉玄德第一百五十五章 將星墜落第二百一十二章 劉備反叛第三百八十五章 黑油第四百六十六章 周瑜詐死第六百零四章 南郡之戰第二百一十六章 甘寧甘興霸第十一章 康成公第一百二十章 遇良臣第三百一十七章 廢除帝后第一百零二章 王芬謀反第三百零六章 搶人才 (四)第三百九十七章 合則兩利第五百六十一章 既往不咎第三百九十七章 合則兩利第五百六十一章 既往不咎第一百七十五章 建都鄴城第三百二十章 穩定漢中第一百六十八章 互不侵犯第一百一十二章 劉贇娶親第一百零四章 救回倆皇子第一百七十章 長安之亂 (一)第五百六十八章 濟南王染病第一百零二章 王芬謀反第五百五十二章 空城計第五百七十章 天網恢恢第五百一十四章 內線密信第一百三十九章 呂布反叛第五百七十一章 疏而不漏第二百二十八章 兄弟鬩牆 (上)第五百零一章 江東從此無孫家第二百五十三章 連環弩第四百零五章 空中斥候兵第四百零九章 延長一年第一百八十章 兗州大戰第三百九十四章 巡視各州郡 (下)第四百四十九章 接管交州 (下)第一百七十五章 建都鄴城第九十三章 北宮伯玉授首第一百六十一章 速戰速決第二百八十五章 袁術的末日 (中)第四百一十三章 出兵建寧第五百一十四章 內線密信第一百章 出巡翼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