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分化

“諸位!”

場間沉默了好一會兒,陳暮才環視一圈,緩緩開口說道:“今日召集大家前來,要說些什麼事情,想必大家也應該都知道。”

諸多頭目都只是互相對視,沒有說話。

陳暮就繼續道:“如今天下紛亂,想要獨處於世,避禍於外,幾多艱難。若是大家自以爲佔據了五行山,得了一處世外桃源,那無異於癡人說夢。”

於毒忍不住說道:“陳少府,我等衆人自前些年寇犯過兗州,被那曹操擊退之後,就再無敢南下略過河內,平日裡多在山中種地爲生,即便是出山,亦是往幷州購買食鹽,偶爾販賣至冀州,素無仇怨,爲何逼迫我等?”

“哦?”

陳暮聽到這句話,並沒有第一時間迴應,而是若有所思地低下頭,腦中卻是在細細回味。

黑山軍能夠在太行山中多年存活,確實有他們的門道。

太行山地形複雜,確實有不少可以生存的地方。但隨着小冰河時期到來,生存環境也會愈發惡劣,這些年來黑山軍並沒有缺衣少糧,想必就是藉着把持太行山各處交通要道的便利,從事東西貨物運輸交易。

衆所周知,幷州就是山西,冀州就是河北。很多人以爲山西與河北離得很遠,其實這兩個省份近在咫尺,但被太行山阻隔,猶如一道天塹,讓人產生距離感。

這幾年關中與幷州亂作一團,物價飛漲。鹽池被關中各路軍閥把控,南北售賣。按理來說,青州並沒有停止向冀州售賣食鹽,但黑山軍卻從關中購置食鹽,販賣到冀州去,這隻能說明一件事情——袁紹在囤積食鹽,準備搞一把大的。

看來田豐早年的那個計策,確實可以完全放棄了。

他之前還曾經想過逐年減少食鹽生產,就像中東地區石油減產一樣,通過溫水煮蛙的方式慢慢腐蝕冀州經濟,造成內部紊亂。結果沒想到袁紹早就有備案,這樣看的話,一些計劃,就又得重新考慮。

過了一會兒,陳暮才輕聲說道:“於首領誤會了,我從未跟大家說過,要大家歸順朝廷,幫助朝廷出兵出力吧。”

“那少府是何意?”

劉石問道。

陳暮笑了起來,左右看看道:“不知諸位聽說過先秦春秋時一個叫鄭國否?”

“鄭國?”

別說識字率不高的漢代,就算是信息發達的後世,也不一定對這個國家有所瞭解。

不過還是有個以前讀過書的飛燕軍首領說道:“我知道。”

陳暮就又說道:“既然知道,那就應該曉得鄭國是什麼下場。此國北面爲舊日霸主晉國,南面爲新晉霸主楚國,夾在兩個大國之間,兩頭搖擺,時而親楚,時而親晉卻是兩頭不討好,最終走向滅亡。”

“我並非是要逼迫你們選擇歸順朝廷,而是要告訴你們一個道理。那就是五行山山中重要通道太多,八條主要通道,以及無數枝幹,都能從冀州腹地連通河內郡。”

“不管是對於朝廷來說,還是袁紹來說,都是必不可失的戰略要地。即便你們不懂它的重要性,長平之戰總該知道吧,井陘之戰應該聽說過吧。特別是連通太原、河內、鄴城的滏口陘,更是重中之重,絕對是我們與袁紹爭奪的關鍵。”

“你們可以選擇不從中站隊,但誰要是佔據了滏口陘,那都會成爲威脅我們與袁紹的存在。不管是我們,還是袁紹,都不會容忍。所以說,其實並不是你們想不站隊,就不站隊,即便朝廷不逼迫你們,袁紹也不會罷休。”

一番話結束之後,諸多頭目互相對視,小聲商議。

陳暮的話已經說得很明顯,太行山的戰略要地實在太重要,特別是滏口陘。這條道路連通太原、河內、鄴都三地,歷史上曹操攻滅高幹一戰,就是親率大軍通過滏口陘,攻打壺口關,破滅袁紹最後的殘餘勢力,並作詩《苦寒行》以此紀念。

滏口陘與白陘相連,自淇縣北上到陵川,然後就到了壺口,進入長治,如果繼續北上的話,便能到潞縣,這個潞縣就是後世的黎城縣。再通過潞縣便到涉縣,而涉縣離鄴城就已經不足三百里,急行軍兩日就能抵達。

光看地圖的話就會發現,從白陘到滏口陘,就是在太行山上繞一圈,偷襲到鄴城的屁股。因此歷史上的袁紹實際上已經把持了滏口陘的北面,由他的侄子幷州刺史高幹佔據了上黨郡,控制了壺口關。

現在也一樣,壺口關確實被袁紹派人控制住。陳暮當然沒打算學曹操繞那麼大一個圈子攻打併州,而是通過白陘進入林慮北面的漳水古道,從這裡就能直接抵達安陽的大後方。

但現在這些地方都被黑山軍佔據,要想大軍通過,就得路過他們的地盤。所以陳暮今日把這些人召集過來,其實就是在告訴他們一個道理,世界或許並不是非黑即白的二極管,但當出現你死我活的情況時,那麼中立與搖擺不定,就會成爲別人眼中的一顆釘子。

因爲這些人就像是隨時會爆炸的定時炸彈一樣,如果不拆除掉,那麼等有一天突然爆炸的時候,就會傷害到自己。不管是陳暮還是袁紹,都賭不起。因此陳暮今天好心好意在這裡勸說,言盡於此。下一次,或許就不會是這樣,而是軍隊上門了。

“袁紹佔據了滏口陘北面,我們只是想躲在這深山老林裡苟且,我們又沒有招惹他們,難道他還會無緣無故來打我們不成?何況不管是歸順朝廷,還是投降袁紹,都逃不過上戰場打仗,交糧賦稅的結果,還不如躲在山裡清靜。”

“是啊,他袁紹實力強大是不假,不過我們也佔據瞭如此多重要關隘道口,在五行山中與他打,難道還怕他不成?少府,你如果要是想讓我們歸順朝廷,還是算了吧。我們只想安靜地避世,不想招惹你們。”

“朝廷惹不起,袁紹我們更加惹不起。少府要是想找送死鬼,那就找錯人了。我們山寨上下近萬人,兵馬不過兩三千人而已,能在這裡面起什麼作用?少府還是去找其他人吧。”

幾個首領議論許久,最終還是不願意投靠。

五鹿軍首領五鹿更是直言不諱地對陳暮說道:“少府,我知道你希望我們能夠爲朝廷效力。但少府也該明白,袁紹勢力有多大,以朝廷這點兵馬,恐怕河內都支撐不了太久,難道你還要逼迫我們去送死不成?”

沒有人願意直接就擺明態度,這倒也很好理解。歷史上張燕很早就投降曹操,還有呼廚泉在河東之戰後,也說要歸降曹操,但都是名義上而已,真歸降的時候,基本都是打上門的時候。

在這亂世裡,要想活得久,總歸還是得兩頭下注當牆頭草。就跟張燕雖然是朝廷的平難中郎將,可也明說了不會出兵一樣,他們絕不會那麼早就會下定決心。

《讓子彈飛》裡有一句經典名言:“誰贏,他們幫誰”。民衆都是愚昧的,需要有人去引導,而且引導的方式,還必須巧妙。

更何況或許在他們眼裡,即便是要選一個人歸順,朝廷也絕不是一個最好的選擇。

因爲朝廷很弱小。

朝廷與冀州已經是你死我活,朝廷強大不假,可袁紹更加強大。

至少從表面上來看,朝廷現在只有一個空架子,整個司隸總兵力亦不過六萬人,真正有實力的是青州和幽州,實力過於分散,讓人覺得難以成事。

這或許就是黑山軍諸多賊寇不願意歸順的最大理由。

聽到諸多首領們的想法,陳暮沒有說話,而是眯着眼睛在那保持着微笑,熟悉他的人應該都知道,這一般是在他在想些什麼算計。

事實上他也確實心有策略。

要想解決黑山軍,拿到太行山滏口陘南麓各交通要道的掌控權,其實有兩個辦法。

一是等。

等袁紹覺得這羣黑山軍很礙事,想要除掉他們,把控滏口陘與白陘,讓自己隨時有能力從魏郡乃至上黨出兵河內,奇襲後方的能力。

實際上陳暮是不信袁紹沒有跟他一樣的想法,那就是利用滏口陘和白陘,繞過前線,直接偷襲後方糧道或者中樞區。

只不過林慮城如同一道銅牆鐵壁一樣擋在前面,因爲林慮是白陘的一條重要通道,白陘由淇縣開始,進入林慮谷,再通過林慮山脈,抵達陵川,然後在壺口關與滏口陘相連,最後進入長治。

所以拿不下林慮縣,那掌控滏口陘跟沒掌控沒什麼區別。而林慮谷除了朝廷的軍隊以外,還有北面陵川一帶大量的黑山軍盤踞,這些黑山軍,自然也就成了一道屏障。

如果有一天袁紹覺得可以實行奇襲林慮這個計劃的時候,他就有可能攻破陵川,然後再通過黑山軍佔據的白陘通道,進入林慮谷,開始對林慮進攻。

但在那之前,只要袁紹對黑山軍動手,陳暮就可以讓林慮城的士兵幫忙協助防守抵禦,只要讓黑山軍相信袁紹不會放過他們,那麼到時候即便這些人再不願意歸順,也只能投向朝廷的懷抱無法回頭。

這個辦法的好處就在於很大概率能夠獲得大量的黑山軍軍隊,壞處也很明顯,那就是時間很長,現在他急於通過漳水古道奇襲安陽,以此來奪回羑里城,不想把時間浪費在這些人身上。

那麼剩下的,就只有第二個方法了。

陳暮眼眸中流露出一絲殺意,但表面上卻和和氣氣,微笑着說道:“諸位想要在五行山中過平靜的生活這一點,我自然能理解。所以我也從未說過,要諸位歸順吧。”

“那少府到底是何意?”

有人問道。

陳暮就說道:“也不怕告訴大家,河內與魏郡的正面戰場短時間內,我們與袁紹必然是處於僵持階段,難分高下。因而很大可能,我們兩方都會關注於五行山中的滏口陘與白陘這兩條要道,到時候我料袁紹必然兵出壺口關,進攻林慮,諸位想想,誰在林慮周圍呢?”

“這.......”

衆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還用問嗎?當然是他們這些人棲息在林慮山脈周邊,還有稍微北一點的陵川一帶。

一旦袁紹進攻,反而是林慮城會被他們保護起來,就莫名其妙被動成爲朝廷軍隊。

陳暮就笑着說道:“所以今日召集諸位,其實並非是一定要大家歸順朝廷,而是想要跟大家借道。”

“借道?”

於毒沉吟道:“你想進攻壺口關?”

陳暮點點頭道:“不錯,不止是壺口關,還有漳水古道,這兩處要道,一路連接鄴都,一路連接安陽,皆是極爲重要的戰略要地,進可攻,退可守,必須控制在朝廷手裡。你們如果不想摻和其中,讓出道路來,朝廷會給予爾等糧草、食鹽作爲交換,你們覺得意下如何?”

“我憑什麼相信你?”

有人立即站出來說道:“萬一你表面上是借道,實際上是想攻滅我們呢?”

陳暮納悶道:“這位首領在說什麼?五行山中道路是什麼樣子大家心裡比我清楚,我即便是想攻滅你們,破了一寨,其它寨很快就會得知消息,到時候大家緊閉寨門,每攻一處,難度都不亞於攻一次壺口關,我用得着一邊給你們送糧草物資,一邊再進攻你們嗎?”

“額.......”

那人一時間被問住,答不出話來。

因爲道理確實是這樣,如果陳暮想進攻,早就進攻了,沒必要給物資再進攻,那不是資敵嗎?傻子都不可能做得出來。

所以表面借道,實際上是進攻,那也不現實。

衆人想通這個道理,一時間互相對視,眼中紛紛流露出不可捉摸的眼神。

財帛動人心,雖然大家都在太行山裡討生活,但佔據的地方不同,治下人口不同,還是出現了階級。

比如張燕的地盤最好,人口最多,他實力最強大,也最富裕,並不需要朝廷的物資。

而有些人則是在窮山惡水裡,實力不強,人口不多,經常要忍飢挨餓,寨中常有人餓死,如果能得到朝廷的物資,自然是解決了燃眉之急。

“我看,這事可行。”

“那怎麼能行,讓朝廷大軍從我們山寨經過?太危險了。”

“你們黃龍寨佔據着山谷,有兵有糧,我們寨在山坳裡,活都活不下去,你還跟我說這些?我反正同意。”

“我不同意!”

“黃龍,你不同意試試?”

“你能拿我怎麼樣?”

“別吵了別吵了, 有什麼好吵的。”

“我也覺得沒問題,難道還怕朝廷軍吃了我們不成?”

...........

衆人剛剛還一致對外,面對陳暮拋出的利益,眨眼間就開始鬧起了內訌。

人性,大抵也不過如此而已。

陳暮微微一笑,沒有說話,緩緩起身,只是淡淡地說了句:“諸位首領如果能討論出一個結果來,暮很高興能爲大家雙手奉上糧草食鹽鐵器等急需品,這樣,我給大家一日時間,明日我再來此地,希望大家能給我一個滿意的答案。”

說罷,轉身離開。

原地,就只留下依舊爭論不休的諸多黑山軍頭目。

第二百六十六章 袁紹北上,呂布東歸第六十九章 大漢上將軍討逆先鋒孫文臺第四十一章 郭嘉之謀第六十四章 暗箭第一百二十二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六十章 贏了他一次第七十九章 徐榮的部署第二百六十四章 入宮第一百五十章 小老弟,你怎麼回事?第一百三十三章 攻山第四十三章 王芬喜提義子第三十七章 成了第二百零六章 感情牌第二十三章 年關將至第二百零七章 十勝十敗第一百五十二章 安陽陷落第八十八章 一十五規劃(2)第六十二章 奇襲長安第一百一十六章 陛下第二十五章 侍女阿香第八十九章 一十五規劃(完)第五十四章 肘,跟我進屋第四章 漢末羣雄之黑馬劉玄德第七十一章 沈亭之戰(3)第三十一章 試探第六十九章 西涼鐵騎第一百一十八章 開端第一百二十三章 萬國來朝第八十三章 斷其一臂第九十八章 葛亭之戰第二百零八章 一觸即發第八十七章 一十五規劃(1)第四十五章 大方向第一十七章 盜掘陵墓第二百三十一章 兵敗如山倒第一十七章 調兵遣將第九十八章 平安縣城內的呂奉先說明第三十三章 一世人,四兄弟第一百五十五章 遼東第八十四章 大漢光明的未來第六十二章 朝會第五十三章 一夜成長第八十三章 船隊回航第八十六章 大戰前夕第一十七章 騎兵的作用第五十五章 威脅第一十五章 易陽城破第五十八章 奇襲浚儀第五十二章 泰山書院第四十章 夢開始的地方第五十六章 沮授三步應敵第六十一章 怒擒馬超第二百五十八章 仲長統第六十章 何進之死(二合一)第三十五章 虎牢關前第九十章 呂布的選擇第六章 哥,咱家有後臺了請假條第五十四章 萬里長征第一步!第五十二章 泰山書院第六十八章 我入彀中第二百一十三章 連環擊與火起第三十七章 成了第二百四十六章 其心可誅第二十九章 辱人父母者,殺之!第五十三章 一夜成長第一百三十一章 始於桃園,終於桃園(大結局)第一百二十三章 巔峰關羽第二十六章 試探第一百零六章 夏侯涓第一百一十四章 又是一個圈套第五十五章 佈局冀州第二百六十四章 入宮第七十五章 臥底的自我修養第二十四章 調虎離山第二十五章 鹿門山訪賢第四十三章 心懷萬民的少年第五十六章 繁星點點第六十一章 人命如草芥第三十六章 海內聞名,天下皆知第二百五十九章 構築防線第四十六章 風起雲涌第六十二章 迷惑第一百二十三章 萬國來朝第三十二章 滿滿的套路第六十四章 把曹操往南逼第五十章 弔唁第八十六章 翻手爲雲覆手雨第一百一十三章 鞠義練兵第六十章 入駐華陰第六十二章 出城,死戰!第七十四章 亂世一鍋粥(2)第一百四十九章 轆轤車第一百四十三章 死戰第一十五章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第六十五章 奇襲箕山第八十一章 賊往東去第一十九章 年輕袁紹,雄主之姿(感謝魯比大佬盟主)第五十六章 欺世盜名
第二百六十六章 袁紹北上,呂布東歸第六十九章 大漢上將軍討逆先鋒孫文臺第四十一章 郭嘉之謀第六十四章 暗箭第一百二十二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六十章 贏了他一次第七十九章 徐榮的部署第二百六十四章 入宮第一百五十章 小老弟,你怎麼回事?第一百三十三章 攻山第四十三章 王芬喜提義子第三十七章 成了第二百零六章 感情牌第二十三章 年關將至第二百零七章 十勝十敗第一百五十二章 安陽陷落第八十八章 一十五規劃(2)第六十二章 奇襲長安第一百一十六章 陛下第二十五章 侍女阿香第八十九章 一十五規劃(完)第五十四章 肘,跟我進屋第四章 漢末羣雄之黑馬劉玄德第七十一章 沈亭之戰(3)第三十一章 試探第六十九章 西涼鐵騎第一百一十八章 開端第一百二十三章 萬國來朝第八十三章 斷其一臂第九十八章 葛亭之戰第二百零八章 一觸即發第八十七章 一十五規劃(1)第四十五章 大方向第一十七章 盜掘陵墓第二百三十一章 兵敗如山倒第一十七章 調兵遣將第九十八章 平安縣城內的呂奉先說明第三十三章 一世人,四兄弟第一百五十五章 遼東第八十四章 大漢光明的未來第六十二章 朝會第五十三章 一夜成長第八十三章 船隊回航第八十六章 大戰前夕第一十七章 騎兵的作用第五十五章 威脅第一十五章 易陽城破第五十八章 奇襲浚儀第五十二章 泰山書院第四十章 夢開始的地方第五十六章 沮授三步應敵第六十一章 怒擒馬超第二百五十八章 仲長統第六十章 何進之死(二合一)第三十五章 虎牢關前第九十章 呂布的選擇第六章 哥,咱家有後臺了請假條第五十四章 萬里長征第一步!第五十二章 泰山書院第六十八章 我入彀中第二百一十三章 連環擊與火起第三十七章 成了第二百四十六章 其心可誅第二十九章 辱人父母者,殺之!第五十三章 一夜成長第一百三十一章 始於桃園,終於桃園(大結局)第一百二十三章 巔峰關羽第二十六章 試探第一百零六章 夏侯涓第一百一十四章 又是一個圈套第五十五章 佈局冀州第二百六十四章 入宮第七十五章 臥底的自我修養第二十四章 調虎離山第二十五章 鹿門山訪賢第四十三章 心懷萬民的少年第五十六章 繁星點點第六十一章 人命如草芥第三十六章 海內聞名,天下皆知第二百五十九章 構築防線第四十六章 風起雲涌第六十二章 迷惑第一百二十三章 萬國來朝第三十二章 滿滿的套路第六十四章 把曹操往南逼第五十章 弔唁第八十六章 翻手爲雲覆手雨第一百一十三章 鞠義練兵第六十章 入駐華陰第六十二章 出城,死戰!第七十四章 亂世一鍋粥(2)第一百四十九章 轆轤車第一百四十三章 死戰第一十五章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第六十五章 奇襲箕山第八十一章 賊往東去第一十九章 年輕袁紹,雄主之姿(感謝魯比大佬盟主)第五十六章 欺世盜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