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攻山

當夜色降臨的時候,戰鬥就已經結束了。

在前後夾擊,兩面被包抄的情況下,王摩何茂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跪地投降。

這讓典韋覺得有些遺憾,因爲他甚至都沒怎麼出手,之前敵人進攻的時候,他只是命令長矛手擺開陣勢防禦。

結果等到埋伏好的軍隊殺過來,把袁軍包餃子時,他們很快就投降了,根本不給他過把癮的機會。

不過典韋不是張飛,既然敵人投降了,取得了戰鬥勝利,那就已經是大功一件,倒也無所謂了,這是他獨自領軍以來,獲得的第一場勝利,也算是彌足珍貴。

擊敗袁軍之後,典韋派人押解着俘虜,一路撤退,到了平原縣以北約二十里處的高亭。同時北面原本青州佔據的一部分渤海郡地盤,重合、陽信等地也開始收縮兵力,聚集於鬲國。

臧霸在北面的馬頰河沿線分段阻擊,晝夜會戰,總算是擊敗了前來進犯的袁軍。他的壓力還是比較大的,因爲渤海袁軍人數很多,從北向南進攻,一路上都沒有什麼險要之地,除了東面的幾條河流以外,無險可守。

西面和北面幾次戰鬥,都是以少勝多。這得益於青州軍完善的防線準備和得當的戰術打法,同時還有雙方兵員素質、地形熟悉、士兵士氣等等多方面原因,總結來說,就是青州早有防備,讓袁軍猝不及防。

只不過連續幾次勝仗之後,青州軍並沒有趁勝追擊,而是開始全方面收縮。包括北面的鬲國,也統統放棄,臧霸率領着大軍向東南方向的安德縣靠攏,駐紮在平原東北方,開啓青州的第一道防線。

是的,包括在蒲鄉、繹幕、鬲國等地,並非是青州軍的第一道防線,而是主動出擊的一次阻擊而已。即便沒有打敗敵人的先鋒軍,也必須阻攔他們進攻的勢頭,然後開始往平原縣移動。

平原縣位於古九河包圍圈裡,附近有馬頰河、蒲河、徒駭河、鬲津河等等河流都在附近,這些地方土製較爲柔軟,泥沙淤積,又有大量的沖積扇交匯處的扇緣窪地。

簡單來說,就是如同白洋澱那樣的沼澤湖泊不少,漢代的雞澤鄉、黃澤鄉、鉅野澤縣、雷澤鄉等等,都是這樣的地形。因此青州軍在這些地方擁有大量的水寨、堡壘、營地、船隻,就是用來與敵人進行沼澤地決戰。

而就在青州軍主動出擊,把袁紹派來的先鋒軍一一擊退之時,兩日後,率領主力大軍纔剛剛抵達夏津的袁紹就已經接到了消息,一時間勃然大怒,懲罰將領的同時,又想要親領大軍進攻鄃縣。

好在他的謀士團還算理智,將他勸下。袁紹恢復冷靜之後,似乎回想起了自己早年的雄主之姿,不再選擇孤注一擲,而是徐徐緩圖,再次派出輕騎和軍隊出兵掃蕩。

一場大規模戰爭遠不是那麼快就能打得起來的,雙方都會進行試探性攻擊。包括袁紹派出去的先鋒軍,也是一次次地試探,摸清楚敵方底細。

歷史上袁紹是建安五年正月,也就是公元199年農曆1月份打算進攻曹操,到2月份才從鄴城出發到達黎陽,然後派出顏良文丑等人進攻白馬、延津等黃河渡口,

以保障主力渡河。

兩地守軍守了足足兩個月,到4月份曹操才親自北上,率領大軍解了白馬延津之圍,然後遷徙百姓南下,等到八月纔開始在官渡對峙。

所以說真正的大規模戰爭要想立即在一朝一夕之時結束,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十幾萬大軍看上去僅僅只是個數字,但加上後勤人員,總人數可能要超過三十萬,他們的糧草、武器、裝備、協調調度,怎麼可能在一兩天完成?

因此哪怕袁紹再急,他也只能先以少量前軍進行探路,然後主力部隊在後方進行軍事調度,等待一個合適的進攻時機。

就跟袁紹準備進攻河內一樣,在他認爲河內不足以對他產生威脅,而最大的敵人是青州之後,主力開始大規模往東部調遣,從鄃縣到夏津短短不過七八十里路,上百平方公里範圍內,大量的遊騎、步兵到處遊弋,對青州派出去的斥候、崗哨、營寨進行打擊。

一時間山雨欲來風滿樓,青州軍的主力部隊也是馬上開始往後遷移,前線很快就變成了鄃縣。鄃縣離平原近在咫尺,這座城池必然是雙方爭奪的一處中心區域,所以劉備也是加緊堅固城池,收縮兵力,準備在第一道防線給袁軍迎頭痛擊。

這段時間是雙方的準備與試探階段,兩邊的探馬和斥候如何在廣袤的河北平原上正鋒相對,互相攻擊就暫且不表。青州和冀州之間大規模戰爭已經有了個開端,至少短時間內不可能有結尾,此時洛陽這邊,也在發生戰鬥。

八月初,秋風起。今天是個沒太陽的陰天,天空中白茫茫一片,帶着野花香氣的和煦春風在山間裡慢慢地飄蕩。原本翠綠的山林變得青褐交嵌,林下積攢了厚厚一層積葉,踩在上面發出咯吱咯吱響聲。

“看清楚了嗎?”

“看清楚了。”

“東面那處是幾個人?”

“六個,西面呢?”

“也是六個。”

“待會悄悄摸過去,我處理東面的,你處理西面的。”

“好!”

管承和王丹兩個洛陽軍的校尉領着數人蹲在一處密林下,這裡是林慮谷外北面的山林。

林慮谷外圍的山勢並不算陡峭,甚至還有大量的谷地和平原,在後世這裡就是躍進渠附近,雖然處於連綿大山當中,但這些山多爲不到數十丈高的小山,沒有特別陡峭的山勢,要往西面走,進入林慮山脈纔會山巒重疊,難以逾越。

此地袁軍就駐守在谷口兩側的山頂上,佈置了大量的防守機關,如果從林慮谷東面谷口出來,就會遭到他們的打擊,而且他們還在西面山林中佈置了大量的陷阱,也很難從山中攻過去。

但相比於嚴防死守的西面,東面的防禦就差了很多。

因爲他們本來就是來盯防林慮谷內的林慮縣城的洛陽軍隊,而東面就是安陽,過了洹水河不到百公里就能到鄴城,後面還有密密麻麻,大量的袁軍駐守,比如九侯城、武城等鄴城的衛星城等地,守衛鄴城的袁軍數以萬計。

在後方有如此多軍隊以及重要城鎮的支持下,林慮谷口的袁軍雖然知道安陽城外已經有洛陽軍隊在進攻,卻也並沒有覺得感覺到了威脅。

畢竟他們佔據在谷口內,兩邊都可以進行防禦,一旦敵人從谷外進攻,他們同樣可以利用防禦工事堅守,然後呼叫增援。

只是他們絕對沒有想到,陳暮早就派人秘密觀察了他們將近一個月。

雖然林慮谷的袁軍佔據了險要之地,可他們對於東面的防禦薄弱還是暴露出了一個嚴重的問題,那就是崗哨警惕性極低,半夜三更在山林裡放哨的時候,居然點起篝火。

這倒也能理解,畢竟入秋了,北方氣溫逐漸轉涼,又是山區,夜晚溫度能冷死人。

袁紹那邊主要爲了對付青州敵人,把冬衣都當作戰略物資正在往甘陵前線輸送,西面戰場乃至北面戰場暫時間內,都沒有冬衣,還穿着單薄的夏衫作戰,士兵們的日子並不好過。

但如果說夜晚放哨的時候點篝火還能解釋晚上溫度低,怕寒氣入體生病。那幾乎沒有任何防禦工事,還有數條小徑可以上山的北面山區防守如此鬆懈,就太說不過去了。

袁軍把主要防禦力都放在西面,東面較次,而北面卻幾乎沒有任何防守,除了幾個暗哨以外,甚至連陷阱以及工事都沒有,只要從北面進攻,甚至直接可以上山突襲到他們的營寨裡去。

在準備了將近一個月之後,陳暮親自領三千人,又有管亥、王丹、關平三名將領,再配合正在林慮谷中的徐晃,決定開始對谷口進行攻擊,拔除這根釘子。

此時此刻,兵馬悄無聲息地摸到了山腳下,周圍都是連綿起伏的羣山。通過夜晚觀察的時候,他們知道,這片山裡裡藏着兩處袁軍暗哨。

陳暮走在幾乎沒有道路的山裡,鋒利的蒲草能劃破人的衣服,帶着尖銳外刺的荊棘與鐵甲相碰,發出叮叮噹噹的響聲,還有掛在人身上的蒼耳,以及漫山遍野的蛇蟲鼠蟻,都成爲了士兵們的噩夢。

也難怪山谷口的袁軍對於北面防禦如此鬆懈,因爲北面山林完全是一片原始叢林的狀態,沒有道路,沒有坦途,只有崎嶇的山野以及層出不窮,密密麻麻的灌木叢和野樹林。

關平拍打着身上的螞蟻,等到抵達山腳處的時候,這才脫下靴子,抖落出裡面的石頭,對陳暮說道:“四叔,這地方確定能上山嗎?不會是片懸崖吧。”

陳暮笑着說道:“如果他們佔據的地方只有東西二面可以出行,那麼你告訴我爲什麼這裡還有他們的崗哨?既然有崗哨,就說明有道路上去,只不過確實難走了些,所以他們纔不會認爲有敵人可以攻上來。”

“哦。”

關平又學到了一個新知識,不由恍然大悟道:“難怪四叔這半個月來只讓我們盯着這邊山口動向,我還在想,只是讓我們找暗哨在哪,也不進山找找路,萬一沒找到路怎麼辦呢。”

陳暮擺擺手道:“車到山前必有路嘛,此間溝通洹水南北,又連着鄴城西南,如果我們可以取下,那麼就能把安陽包圍起來,震懾鄴城。”

“我明白了。”

關平點點頭,心道跟着四叔學到的東西真多。

就在這個時候,管承從茂密的林子裡鑽了出來,身上還有血污,對陳暮道:“四將軍,山腰的兩處暗哨解決了,全是偷偷抹的脖子,沒有發出動靜。”

好傢伙,沒想到自己部下這些人還有入兄弟會的潛質。

陳暮心中想着。

他還在擔心下手夠不夠隱秘,一旦讓人吹響鐵哨或者敲打銅鑼暴露目標,他就得強攻了,現在看來是白擔心一場。

“按照計劃行動,現在已經過了晌午,徐晃那邊應該也已經發動攻勢,吸引敵人注意力了。”

陳暮淡淡地說道。

“明白。”

管承點點頭,又一頭鑽回了林間。

陳暮身後以及周圍的樹林、灌木叢以及高至人腰的野草蓬蒿堆裡,發出無數窸窸窣窣的響聲。

成羣結隊的士兵從裡面走出來,踩在厚厚的枯葉以及枯枝上,傳出嘎吱聲響。

作爲漢末著名的看戲人,陳暮向來都不會親自跑到戰場上去送死,所以他特意選了一個不錯的地方,那就是此處的一處山崗上。

大侄子關平領着士兵緩緩跟在管承與王丹的身後,每人都領數百人馬,在各級軍官以及將領的安排下,偷偷摸摸進入了山中,順着60°左右的陡斜坡,緩緩向上攀爬。

林子太密了,樹木遮天蔽日,下面的灌木叢、野草堆、藤條蓬蒿無數,別說站在山上,就算是在叢林裡,哪怕隔着幾米的距離,都可能看不到敵人視野。

所以洛陽軍並非是分散前進,而是在軍官的帶領下,硬生生在山林裡斬荊披棘,開出三條道路來,緩緩向着山頂進發。而且此處山林並非是敵人的駐軍之地,要過了這道山樑,再爬一座山纔是。

山樑上方還有兩處暗哨,也不過是幾人而已,在這種地方平時就屬於是苦差事,而且很久都沒有發生戰事,所有人都放鬆了警惕,甚至連巡山的想法都沒有,紛紛在午睡消磨時間。

然後管承和王丹領着刺客再一次輕而易舉地把這些暗哨拔除,緊接着後方大部隊也終於爬到了山樑上,這些山高不過數十丈,但光爬上來,他們就花了快三刻鐘,就可以想象這些崎嶇的野山林內部地形到底有多複雜。

過了這道山樑,前面就又是一處山崗,遠處山頂密林之上,還能隱約看到敵人的外圍牆寨和上頭插着的軍旗。

Wωω▪ttKan▪c o

陳暮也很快抵達此處,遠眺對面山崗,隱約還能聽到喊殺聲,微微點頭。

看來徐晃那邊已經和敵人交戰在一起,是時候進攻了。

想到這裡,他朱脣微啓,淡淡說道:

“攻山!”

第一十五章 陳暮之謀第六十九章 崩潰第四十六章 第一步,逼反曹操第九十三章 涼州好大雪第五十二章 借東風第七十章 出兵第一十七章 盜掘陵墓第一章 俺也一樣第二百零一章 誰能繼承大統?第二十章 新的佈局第六十八章 我入彀中第七十二章 閻忠第五十六章 打潁川第八十五章 炮!第七章 內政改制第二十五章 侍女阿香第三十五章 天下無主第三十五章 虎牢關前第一百五十二章 安陽陷落第八十三章 再次失蹤第八十章 用老張郃的計擊敗小張郃第一百零四章 軍萬馬自北來第四十三章 心懷萬民的少年第一百三十三章 攻山第五章 父子情深(2)第五十七章 巫蠱第一百三十四章 雛鷹起飛第五十章 天下五君,離心離德第七十九章 無敵的神威少將軍跑了第三十四章 孫堅兵敗第二百零一章 誰能繼承大統?第一百二十四章 多方會談第八十九章 一碰就碎第五十五章 你埋伏我,我也埋伏你第二百七十八章 我之罪也第三十五章 民風淳樸蒲陰縣第一百五十章 小老弟,你怎麼回事?第四十八章 籌謀請假條第四十九章 洛陽大火第二百二十三章 兵分三路第二百四十一章 錯誤的道路第六十五章 邙山救駕第七十四章 盟主孫策第五十四章 鬥法第六章 呂布的處境第一百五十七章 對峙期與南方再亂第三十章 天子閱兵第七十八章 淮水之戰第一十九章 年輕袁紹,雄主之姿(感謝魯比大佬盟主)第一十一章 董太后重病第二百零六章 感情牌第一百四十六章 澤國第一百三十五章 教育晚輩第四十四章 兄弟相聚第五十一章 二戰管亥第一十六章 都是內鬼第二章 結義第七章 覬覦河內第六十二章 朝會第一百二十九章 造像留碑第五十五章 你埋伏我,我也埋伏你第七十四章 亂世一鍋粥(2)第九十章 主動出擊第一百一十四章 又是一個圈套第三十八章 合縱連橫第二百三十七章 觀望局勢第二百七十四章 突襲第七十一章 典韋第二十七章 南軍第一百一十一章 羣狼戰術第八十九章 臨時變陣第六十九章 大漢上將軍討逆先鋒孫文臺第九十六章 腥風血雨第三十三章 一世人,四兄弟第五十二章 泰山書院第七章 未慮勝,先慮敗第四十七章 奪權第一十四章 中庸之道第四十四章 帝崩第三十九章 授天書第四十六章 小細節第四十五章 大方向第一百八十一章 決戰前後第六十七章 自然課第二百五十章 袁紹死了?第一百四十六章 澤國第四十七章 奪權第五十九章 釜底抽薪第二十五章 哥幾個,走着第四十一章 呂布,我要你的命!第二十五章 鹿門山訪賢第五十五章 你埋伏我,我也埋伏你第三十四章 大亂將至第五十三章 先帝創業未半,花光預算第二百六十一章 請陛下禪讓第二十一章 父慈子孝第一十六章 有內鬼第一百五十六章 上鉤了第二十七章 父母
第一十五章 陳暮之謀第六十九章 崩潰第四十六章 第一步,逼反曹操第九十三章 涼州好大雪第五十二章 借東風第七十章 出兵第一十七章 盜掘陵墓第一章 俺也一樣第二百零一章 誰能繼承大統?第二十章 新的佈局第六十八章 我入彀中第七十二章 閻忠第五十六章 打潁川第八十五章 炮!第七章 內政改制第二十五章 侍女阿香第三十五章 天下無主第三十五章 虎牢關前第一百五十二章 安陽陷落第八十三章 再次失蹤第八十章 用老張郃的計擊敗小張郃第一百零四章 軍萬馬自北來第四十三章 心懷萬民的少年第一百三十三章 攻山第五章 父子情深(2)第五十七章 巫蠱第一百三十四章 雛鷹起飛第五十章 天下五君,離心離德第七十九章 無敵的神威少將軍跑了第三十四章 孫堅兵敗第二百零一章 誰能繼承大統?第一百二十四章 多方會談第八十九章 一碰就碎第五十五章 你埋伏我,我也埋伏你第二百七十八章 我之罪也第三十五章 民風淳樸蒲陰縣第一百五十章 小老弟,你怎麼回事?第四十八章 籌謀請假條第四十九章 洛陽大火第二百二十三章 兵分三路第二百四十一章 錯誤的道路第六十五章 邙山救駕第七十四章 盟主孫策第五十四章 鬥法第六章 呂布的處境第一百五十七章 對峙期與南方再亂第三十章 天子閱兵第七十八章 淮水之戰第一十九章 年輕袁紹,雄主之姿(感謝魯比大佬盟主)第一十一章 董太后重病第二百零六章 感情牌第一百四十六章 澤國第一百三十五章 教育晚輩第四十四章 兄弟相聚第五十一章 二戰管亥第一十六章 都是內鬼第二章 結義第七章 覬覦河內第六十二章 朝會第一百二十九章 造像留碑第五十五章 你埋伏我,我也埋伏你第七十四章 亂世一鍋粥(2)第九十章 主動出擊第一百一十四章 又是一個圈套第三十八章 合縱連橫第二百三十七章 觀望局勢第二百七十四章 突襲第七十一章 典韋第二十七章 南軍第一百一十一章 羣狼戰術第八十九章 臨時變陣第六十九章 大漢上將軍討逆先鋒孫文臺第九十六章 腥風血雨第三十三章 一世人,四兄弟第五十二章 泰山書院第七章 未慮勝,先慮敗第四十七章 奪權第一十四章 中庸之道第四十四章 帝崩第三十九章 授天書第四十六章 小細節第四十五章 大方向第一百八十一章 決戰前後第六十七章 自然課第二百五十章 袁紹死了?第一百四十六章 澤國第四十七章 奪權第五十九章 釜底抽薪第二十五章 哥幾個,走着第四十一章 呂布,我要你的命!第二十五章 鹿門山訪賢第五十五章 你埋伏我,我也埋伏你第三十四章 大亂將至第五十三章 先帝創業未半,花光預算第二百六十一章 請陛下禪讓第二十一章 父慈子孝第一十六章 有內鬼第一百五十六章 上鉤了第二十七章 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