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暗箭

這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愛。

前些日子陳暮進長社的時候,皇甫嵩雖然一開始不喜歡陳暮說大話,但後來出謀劃策,火燒長社,已經對他有所改觀,十分看好。

但現在皇甫嵩看到了黃巾背水一戰哀兵必勝,覺得這個時候出兵,肯定會損兵折將,不願意打這種硬仗。

所以本身他比較牴觸這個時候出戰。

偏偏楊曹王三家又不斷催促,讓皇甫嵩十分糾結,在考慮要不要按照這些世家子弟的意見出兵。

他現在的處境,跟當初盧植在冀州的處境差不多。

盧植想休養生息一段時間,不希望在士兵士氣不高的時候去打張角。但冀州的官員卻不斷地給他施加壓力,不得不讓他強行出戰。

要不是盧植運氣不錯,加上謀劃得當,說不好得吃敗仗。

現在同樣如此,皇甫嵩也不想出兵,可楊奇王允曹操等人難免會有意見。

官場上的關係錯綜複雜,盧植不想得罪冀州那一派的官員,皇甫嵩也不想得罪豫州這一派的官員。

所以就只能想其它辦法。

而陳暮,剛好就是一個絕佳的背鍋俠。

哪怕皇甫嵩之前十分看好陳暮,甚至在向朝廷表功的時候,都把他放在了首位。

可一旦涉及到自身利益,瞬間翻臉無情,把陳暮出賣。

相比於得罪楊曹王三家,沒有根基,沒有後臺的陳暮,憑什麼就不能得罪?

哪怕他現在立功了那又如何?

記仇了又如何?

不過是一個十七歲的少年,還能一夜翻了天當上三公九卿不成?

皇甫嵩內心冷笑,軍令下達,三軍撤退。

列陣於前的數千官軍緩緩後撤,後軍數千人,加上左右兩翼,以及騎兵和弓手,紛紛往後方緩慢有序地退後。

當初在長社與朱儁合軍有兩萬餘人,現在朱儁帶走了一半,即便加上楊奇王允曹操等人的世家兵,皇甫嵩手頭也只有一萬多人而已。

彭脫原本就有不少人馬,又接受了長社敗退下來的很多黃巾兵,總人數超過了五萬。

雖然雙方戰鬥力不成正比,皇甫嵩依舊不想冒這個險。

等官軍人馬撤退了數百米,黃巾士兵們才反應過來。

“官軍撤退了。”

“這是怎麼回事?”

“不用管是怎麼回事,我們跑吧。”

“跑啊。”

原本氣勢洶洶的黃巾士兵在發現官軍撤退之後,士氣立即被卸掉了大半。

沸騰的熱血褪去,每個人的腦子裡就只剩下逃跑。

《孫子兵法》中寫道:“圍師必闕!”

這就是所謂的圍三闕一。

如果你四面埋伏,將敵人團團圍住,就有可能促使敵人下定拼個魚死網破的決心。

而放出一條生路,就會讓敵人以爲可以逃跑,從而鬥志渙散。

王允和曹操是聰明人,他們沒有想到是因爲王允對於兵事不太擅長。而曹操早期的軍事能力也不算特別強,敗仗不少,需要一定時間成長。

畢竟他才二十九歲,誰也不是出生就是天才。

所以皇甫嵩看出來了,陳暮也看出來了,皇甫嵩不能說,就只能逼着陳暮說。

這也算是陳暮第一次見識到東漢社會的黑暗以及官員醜陋的嘴臉,在這個十七歲的時候,承受了這個年紀不該承受的惡意。

人心險惡,深似水呀。

在皇甫嵩兵退之後,

黃巾士兵們幾乎沒有任何遲疑,直接分散往左右南北方向逃。

從天空之上俯瞰的話,就會看到聚集於穎水河畔的數萬黃巾士兵,一開始宛如蟻潮般聚攏在一起,緊接着很快似兩股洪流一般左右分開,浩浩蕩蕩,各自逃命而去。

彭脫雖然有心想要組織起力量,讓士兵們抱團在一起。可這些士兵本身就與他不是一條心,其中一半以上都是波才殘部,與他不熟。

再加上皇甫嵩故意撤退的套路,自然讓他無法聚集起力量,眼見軍心渙散,他也只能咬牙率兵撤退。

遠處的皇甫嵩眸子裡泛出冰冷的殺意,如今黃巾軍心已卸,正是進軍之時,手中長劍一揮,喝道:“全軍出擊!”

“咚咚咚咚!”

戰鼓雷鳴,萬鉦齊響。

最先出發的自然是騎兵,這股由陳暮五百騎兵,曹操一千加上楊家和王家的一千,總計兩千多騎兵,悍然向着最近的左側黃巾兵發起了進攻。

一里之地轉瞬即到,潮水般席捲而來的騎陣帶着強大的慣姓狠狠地撞上潰敗的黃巾賊陣,霎時綻放出璀璨的浪花。

人體拋飛、戰馬悲鳴,兵刃的冷輝迷亂了陰暗的天空,殷紅的血液染紅了冰冷的沙灘。

張飛奮力一矛刺過去,一名士兵想用刀斬在長矛的矛尖上,卻吃不住這恐怖的力道,“當”得一聲手中大刀就被擊飛。

人馬交錯,張飛冰冷的長矛已經將他貫穿,同時餘力如雷霆萬鈞,將他身後的人如串糖葫蘆般挑起來,血光飛濺,哀嚎聲遍野。

戰馬龐大的身軀涌入敵陣裡,四面八方的刀矛刺來,張飛咧嘴一笑,露出森然冷意,眼眸中滿是嗜血的殺氣,揮舞着手中長矛,擋得密不透風,將攻擊全部隔開。

另外一騎從側翼殺來,手中大刀一個揮砍,就將圍攻張飛的數名黃巾兵斬殺,頭顱高高飛起,鮮血濺射,將張飛潑成了血人。

張飛擦了把臉,惱怒地看了眼那人,喝道:“汝是何人?”

“某乃沛國夏侯惇是也。”

夏侯惇長刀橫掃,挑釁地看了眼張飛。

張飛眯着眼睛,認出了他正是那日跟着曹操的人,冷笑一聲,策馬殺向別處。

冷厲的東南風呼嘯,清澈的穎水逐漸染紅,成了血的顏色。

無數人被逼着跳河,無數人的屍體被扔進河裡。

這場戰鬥註定是一場屠殺。

沒有了士氣,只想着逃命的黃巾士兵,根本無法組織起有效的抵抗力量。

一個個宛如待宰的羔羊,甚至有官軍手中的刀都砍捲了。

沒有人去關心他們的命運,皇甫嵩不關心,陳暮不關心。也許張角和劉備會關心,但現在他們的命運,也只剩下被屠殺一個下場。

這場追殺足足過了半日,直到戰場上只剩下屍體爲止。

皇甫嵩和陳暮的招數陰損,但很有效果,很大概率減少了自己士兵的傷亡以及勝率。

畢竟韓信背水一戰在前,作爲老將的皇甫嵩自然不可能犯陳餘的錯誤。

因此官軍分左右兩路追殺,很快就將彭脫擊敗,一路追擊,斬殺一兩萬人,大獲全勝。

不過對於楊奇王允來說,這場勝利的果實還是太小。

沒有把這五萬多人全部擊殺,讓他們逃去了豫州各地,就像是沒有撲滅的蝗蟲,到處都是災害。

他們作爲豫州當地官員,任由這些黃巾殘部亂竄的話,就是治理不當,要受到責問。

因此不由怨恨起陳暮來。

他們不會去管陳暮的難處,反正皇甫嵩已經把鍋甩出去,那樑子就已經結下,一個小小的中郎官,他們不會放在眼裡。

當天夜裡,彭脫被擊潰之後,皇甫嵩於汝陽安營紮寨,王允連夜來到了楊奇的營帳當中。

楊奇正在營帳裡思考一些事情,楊賜被罷免,楊家的日子也不好過,太需要他來當好這個汝南太守,鞏固楊家地位。所以平定汝南黃巾,就是擺在他面前最嚴峻的問題。

見到王允忽然拜訪,楊奇有些意外,詢問道:“子師,找我何事?”

王允進了帳篷,眉頭緊鎖,低聲道:“公挺,我今日在戰場,找到了一些了不得的東西。”

“哦?”

楊奇來了興趣,問道:“是何物?”

王允左右看看,確定楊奇營帳中沒有他人,才從懷裡取出一封書信。

這書信是紙做的,在當時算比較稀罕,只有特殊情況下才會用紙質物品書寫,也側面反應了這封書信的重要性。

楊奇接過書信,打開只看了一眼就滿臉駭然,睜大了眼睛,說道:“此物只有你一人知道嗎?”

王允想了想道:“這是我手下部將從敵人屍身上搜得,他們不識字,應該不知道。”

“好啊。”

楊奇大喜:“有此物,必能扳倒張讓趙忠這兩個閹宦。”

王允冷笑一聲:“還有那陳子歸,本來今日該是一場全殲大勝,卻被他阻攔,尤爲可恨。”

楊奇王允二人利益相關,他們纔不管在背水一戰的情況下,就算官軍贏了也只能是慘勝。 官軍的死活跟他們有什麼關係?他們關心的是戰功,是自己治下沒有黃巾禍亂。

現在陳暮被皇甫嵩拋出來背鍋,他們二人當然把陳暮也連帶嫉恨上。

這個時代嫉恨的理由千奇百怪,董卓因爲皇甫嵩沒有采納他的建議而嫉恨,許攸向袁紹獻計未被採納而心生怨恨,很多記恨都令人莫名其妙,更何況現在阻人官路,猶如人殺父母。

楊奇其實倒是無所謂,他四世三公,也沒打算和一個小小的中郎官計較。便說道:“此事就這麼算了罷,他也是被皇甫義真拋出來擋箭之人,何必與他計較。”

他這麼說,王允卻不樂意。

王允爲人雖然有他爲了維護皇權而堅強不屈的一面,但也有小肚雞腸的一面,人本身就有兩面,誰也難說一輩子做壞事的人做不了一件好事,一輩子做盡好事的人幹不出一件壞事。

歷史也證明了王允的多面性,在剷除董卓之後,王允就自以爲可以當董卓第二,逐漸居功自傲,囂張跋扈,連蔡邕都下獄處死,更何況陳暮。

因此他冷笑道:“一個小小的中郎官也騎在我等世家頭上威風,傳出去我等家族顏面何在?”

“那你的意思是?”

楊奇詢問。

王允思索片刻,緩緩開口:“在這書信末尾,寫上他的名字。”

楊奇驚訝道:“子師,過於狠辣了些吧。”

“沒了他,戰功分潤.....”

王允漠然地看着楊奇。

楊奇福如心至,點頭說道:“那便如此辦。”

第三十二章 中伏請假條第一十七章 盜掘陵墓第五十七章 歸降第一百二十二章 將星隕落第四十四章 世間無二此般人第一百五十五章 遼東第三十六章 劉焉進宮第七章 未慮勝,先慮敗第一百零八章 微服私訪第四十二章 壯年黃忠第九章 集思廣益第九十八章 黃忠戰甘寧第九十五章 荊州風雨第四十九章 洛陽大火第一十七章 盜掘陵墓第三章 得兗州第一百二十一章 強漢的二板斧第八十六章 戰術第六十章 孫策第七十三章 心病第八章 我們是兄弟第八十八章 攔個張郃折磨第一十六章 朝堂驚變第一百三十四章 雛鷹起飛第六十二章 奇襲長安第三章 雙面間諜第六十二章 迷惑第一百六十八章 聊城之戰第二百五十九章 構築防線第八十三章 船隊回航第五十章 弔唁第七章 內政改制第二十七章 解放思想第五十六章 打潁川第一百零二章 幫公孫瓚完成戰略勝利第二百零四章 圖謀界橋第一十六章 朝堂驚變第一百五十五章 遼東第二百四十七章 罵孔融第一十六章 朝堂驚變第一百零七章 賣兒賣女第九十二章 滹沱河驚變第四十四章 帝崩第六章 觀察第六十五章 我預判了你預判了我的預判(二合一大章)第九章 陌上桑第二百五十一章 投降?第一百五十五章 遼東第一百四十四章 敵我援軍第六十四章 暗箭第八十四章 決戰之時第五十八章 趙雲雨夜入禹州第一百一十六章 陛下第九十二章 滹沱河驚變第二十一章 南陽之戰(3)第二百三十六章 綁架陳暮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子歸的心機第二百四十九章 打預防針第四十六章 小細節第一百零五章 哥幾個,騎着第五十一章 青州諸子家第六十三章 進軍第四十八章 籌謀第五十七章 時機已到第一百二十九章 偷師曹操第八十七章 股掌之間第四十九章 曹操的應對第三十章 羣情激憤第九十二章 滹沱河驚變第二百四十章 一生之敵第四十三章 王芬喜提義子第二十八章 廣年對(4)第五十一章 青州諸子家第五章 四弟很忙第五章 漢末羣雄之紅馬董仲穎第十章 逼上梁山第六十五章 我預判了你預判了我的預判(二合一大章)第二百零二章 大決戰開始第六章 馬鈞第三十二章 仁義無雙劉玄德,忠孝二全陳子歸第三十三章 學宮最後一天(1)第一十六章 有內鬼第七十八章 舊時代的消散,新時代的開啓第七十九章 徐榮的部署第七十四章 盟主孫策第二十一章 前漢南北軍第一百五十二章 安陽陷落請假條。第四十一章 陳暮是我弟第二百三十六章 綁架陳暮第六十五章 我有一策救玄德第五十三章 務政第一十二章 母親第七十六章 名滿天下第八十五章 取勝!第一十七章 荀攸第二章 營寨鏖戰第六十九章 沈亭之戰(1)第一十二章 母親
第三十二章 中伏請假條第一十七章 盜掘陵墓第五十七章 歸降第一百二十二章 將星隕落第四十四章 世間無二此般人第一百五十五章 遼東第三十六章 劉焉進宮第七章 未慮勝,先慮敗第一百零八章 微服私訪第四十二章 壯年黃忠第九章 集思廣益第九十八章 黃忠戰甘寧第九十五章 荊州風雨第四十九章 洛陽大火第一十七章 盜掘陵墓第三章 得兗州第一百二十一章 強漢的二板斧第八十六章 戰術第六十章 孫策第七十三章 心病第八章 我們是兄弟第八十八章 攔個張郃折磨第一十六章 朝堂驚變第一百三十四章 雛鷹起飛第六十二章 奇襲長安第三章 雙面間諜第六十二章 迷惑第一百六十八章 聊城之戰第二百五十九章 構築防線第八十三章 船隊回航第五十章 弔唁第七章 內政改制第二十七章 解放思想第五十六章 打潁川第一百零二章 幫公孫瓚完成戰略勝利第二百零四章 圖謀界橋第一十六章 朝堂驚變第一百五十五章 遼東第二百四十七章 罵孔融第一十六章 朝堂驚變第一百零七章 賣兒賣女第九十二章 滹沱河驚變第四十四章 帝崩第六章 觀察第六十五章 我預判了你預判了我的預判(二合一大章)第九章 陌上桑第二百五十一章 投降?第一百五十五章 遼東第一百四十四章 敵我援軍第六十四章 暗箭第八十四章 決戰之時第五十八章 趙雲雨夜入禹州第一百一十六章 陛下第九十二章 滹沱河驚變第二十一章 南陽之戰(3)第二百三十六章 綁架陳暮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子歸的心機第二百四十九章 打預防針第四十六章 小細節第一百零五章 哥幾個,騎着第五十一章 青州諸子家第六十三章 進軍第四十八章 籌謀第五十七章 時機已到第一百二十九章 偷師曹操第八十七章 股掌之間第四十九章 曹操的應對第三十章 羣情激憤第九十二章 滹沱河驚變第二百四十章 一生之敵第四十三章 王芬喜提義子第二十八章 廣年對(4)第五十一章 青州諸子家第五章 四弟很忙第五章 漢末羣雄之紅馬董仲穎第十章 逼上梁山第六十五章 我預判了你預判了我的預判(二合一大章)第二百零二章 大決戰開始第六章 馬鈞第三十二章 仁義無雙劉玄德,忠孝二全陳子歸第三十三章 學宮最後一天(1)第一十六章 有內鬼第七十八章 舊時代的消散,新時代的開啓第七十九章 徐榮的部署第七十四章 盟主孫策第二十一章 前漢南北軍第一百五十二章 安陽陷落請假條。第四十一章 陳暮是我弟第二百三十六章 綁架陳暮第六十五章 我有一策救玄德第五十三章 務政第一十二章 母親第七十六章 名滿天下第八十五章 取勝!第一十七章 荀攸第二章 營寨鏖戰第六十九章 沈亭之戰(1)第一十二章 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