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章 商人與世家

一旦有適當的利潤,資本家就會大膽起來。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潤,它就鋌而走險;爲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潤,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絞死的危險。

馬克思的話袁術非常理解,所以他纔會在一開始頒佈了一些支持商人的政策之後,就不再表現出任何對於商人的偏向。因爲他明白,相對於敢於爲了利益鋌而走險的商人,家大業大、家學深淵的世家可信度更大。

相對於目光淺短的資本家,袁術更加信任這些世家一些。這不是對於商人的偏見,而是事實。重農抑商固然不可取,但是放縱商人也並非良策。

原因很簡單,商人叛國的成本實在太低了。不像世家一樣還有着土地的牽絆,就是現在袁術也給了他們封地的牽絆。商人們手握着大量的錢財,但卻無法像世家一樣擁有着大量的土地,至於封地更是想都不要想。手中只握有錢財的他們,隨便換個地方照樣能過舒服日子。所以錢財幾乎是他們唯一的追求。

就像歷史上明朝的滅亡,商人可起了不小的作用。崇禎到最後都窮到什麼地步了,結果這些以“不可與民爭利”的名號而被養的肥的不行的商人卻私通異族不說,還和東林黨勾結在一起。足以見得商人若是沒有限制會有多麼恐怖。

愛國的商人畢竟是少數,大多數的商人都是資本無國界,只要有足夠的利益,幾乎什麼都敢幹。

袁術之所以建錢莊,讓商人將大量的財富存到其中,就是爲了增加他們的背叛成本。以免他們賺了錢就跑了。

但這依然無法阻止商人們的逐利天性。袁術這幾年來抓到的走私商人數以百計,其中還有一小部分已經竄逃到了其他的諸侯手下。在劉備曹操等人的護佑之下,袁術也拿他們沒有太多辦法。

所以袁術現在基本只允許國商和世家進行大規模的物資進購。這樣小的商人就是走私也走私不了多少的物資,而一旦被抓到,迎接他們的就是小半輩子的苦力生活。可就是這樣,還是有很多的人鋌而走險,因爲走私的利益實在太大了。

中原的糧價起碼是江東的十倍以上,這還是江東的商人走私出去不少糧食,外加上袁術交易人口、賣出去不少糧食的情況。也怨不得這麼多的商人冒着如此大的風險前赴後繼。

袁術本以爲世家們能夠可信一些,但卻想不到也有這麼多的世家爲了金錢而選擇背叛。

儘管他們行事非常謹慎,購得了大量的糧食後明面上賣給商人,隨後這些商人再多次轉手慢慢流傳到中原。但還是被袁術慢慢抓出了馬腳。沒辦法,購買了大量糧草的就那麼些人,這些糧草最後流動到的也就那麼幾個地方。

雖然這些商人明面上和這些世家沒有任何關係,但袁術不在乎。這麼長時間以來,如此多的糧食最終的出處也就是那麼一些世家,要是沒有貓膩傻子都不信。雖然袁術找不到太多直接證據,但袁術也不需要這些,有嫌疑就足夠了。

其中也可能有幾個被冤枉的,但袁術不在乎。在自己嚴令禁止的情況之下還能傻傻的被別人當槍用,這種愚蠢世家留他有什麼用?

看着手中的文件,沮授只覺得心中一陣發堵。平靜已久的荊州看來這次是逃不過了,一場腥風血雨在所難免。袁術這一次估計得砍掉荊州近四分之一的世家。

“另外!”袁術沉吟了一下補充道:“告訴蒯良,有些事情不要做得太過了。下不爲例!”

沮授先是一愣,不過聰慧如他立刻明白了袁術的意思,迅速的反應了過來後,面色略顯難看道:“是。”

袁術滿意地點點頭,隨後又拿出了兩張紙。

“這上面一份寫的是荊州官員中的可提拔之人,另一份則是一些無才無德或者心懷鬼胎的人,你稍微考察一下後酌情處理吧!作爲荊州刺史,我相信你能幹好。”

沮授震驚的看着手上的兩張紙,隨後擡起頭十分驚喜的看着袁術:“主公!這,難道?”

袁術笑着點點頭:“沒錯,下去吧!”

沮授內心掀起了巨大的波瀾,不過他畢竟是心性沉穩之人,迅速的冷靜了下來,恭敬地作了個揖後轉身離開了。

袁術獨自一人坐在房中,拿起了桌上的另一張紙,掃了兩眼後將其燒掉。

“蒯良,是個人才。放在沮授的下面有些屈才了,看來也該讓他離開荊州了。”

自己的性情和想法荊州的那些世家們可能不清楚,但袁術不相信蒯良這麼聰明的人會不清楚。這麼多的荊州世家竟然都爲了這些蠅頭小利去鋌而走險,這其中若是沒有蒯良的鼓動,袁術絕對不信。

錢財在商人眼中可能就是唯一的追求,但在世家的眼中其實不過是些數字罷了,封地和土地纔是真正的財富。以他們的人脈和積蓄,應該不會想這些商人那麼飢渴纔對。

就是認爲袁術會妥協,他們也不該乾的這麼草率,這麼“大張旗鼓”。

以袁術對於這些世家的瞭解,就是他們眼饞這些利益,也應該是逐步試探,先慢慢的打擦邊球纔對。這些世家卻彷彿失了智一般,直接就上手了。這背後一定有着其他的原因。

而有能力、有動機做這種事的,袁術只能想到蒯良一個人。

當初荊州和揚州的朱漄洲封地之爭,使得荊州世家吃了個大虧,分得的封地遠遠低於他們的預估。可以說,若是這四分之一的世家消失,那麼受益最大的就是荊州世家。因爲那些空出來的封地他們就可以拿下了。

畢竟相對於揚州,荊州的世家有些太多了,蒯良想要清理一些也在情理之中。而且蒯良對於這些豬隊友應該也是頗有怨言。最關鍵的是,整個荊州有這麼大手筆的也就只有蒯良一個。

袁術對此卻是毫不在乎,甚至還樂得見此。多淘汰一些腦殘弱小的世家也有利於整個世家團體的進步。削弱了世家,更是有利於他掌控江東。

估計蒯良也是看出了這一點,所以他纔會幹這種事。他也是怕袁術對荊州世家動手,因爲相對於數量損失大半的揚州世家以及損失更加慘重的益州世家,荊州的世家實在是太多了。註定是袁術的眼中釘。

與其坐等袁術過來打壓,還不如他自己動手,先淘汰一批豬隊友。

袁術相信,這背後肯定還有不少荊州的老狐狸的身影。他的這份情報來的太及時、太全面了。蒯良這就是直接給他遞了把刀給他,主動讓他捅了荊州世家一刀。

第七百五十七章 爆發第四百八十四章 回援第七十一章 分兵第六百三十九章 手弩第五百四十章 私訪第三百二十八章 司馬懿之謀第六百九十五章 噩夢第三百六十五章 爭吵第九百一十九章 陽謀第二百六十三章 支援宛城第二百二十八章 衆人看好的下策第九百五十章 崩潰第八百七十五章 慘烈第一百一十三章 藏書閣第三百二十八章 司馬懿之謀第八章 安排第九十四章 無雙呂布第四百零二章 投石車第九百四十九章 偏激第二百一十六章 攻打蒹葭關第五百四十九章 得將第六百零五章 兵敗第四百九十章 破釜沉舟第四百二十六章 糧食第二百五十三章 呂布躺贏第七百一十二章 劉備的抉擇第六百七十五章 所向披靡第五百三十五章 追殺第八百六十四章 象兵出擊第五百四十三章 訪賢第八十一章 大勝第七十二章 決然第八百五十四章 陽謀四百七十章 攻城第五百七十三章 中伏第四章 謀劃第一百六十章 軍團天賦第七百七十九章 國體第八百一十章 身毒境況第三百五十一章 博弈第八百八十六章 新的開始第一百三十七章 進擊的公孫瓚第五百七十一章 袁紹的決斷第二百五十一章 局中局第二百二十五章 做好心理準備的蔡琰第一百一十八章 拿下荊州第八百九十八章 商人第五百九十七章 文丑作死第四百九十六章 猶豫不決第七百九十九章 撤退第四百六十二章 自作聰明第五百五十一章 求援第七百八十章 評書戲劇第四百九十七章 交易第四百五十四章 詔書第二百二十八章 衆人看好的下策第二百七十六章 徵兵制度第一百八十一章 酒樓第四百零二章 投石車第七百一十一章 關羽的決意第一百六十章 軍團天賦第一百六十八章 長安之變第六百四十一章 黃月英第七章 道歉第九百四十二章 張飛之威第三百九十一章 謀劃第六百二十一章 安排第二百五十七章 曹操之怒第三百四十七章 重裝騎兵第四百六十六章 佈置第八百九十六章 人口遷移第六百九十七章 危機第五百一十六章 撤軍第七百一十七章 匠造之術第二百八十一章 平靜的天下第一百五十五章 平局第八十六章 將計就計第五百五十二章 動兵第一百二十五章 書院開學第三百一十八章 諸葛瑾出山第七百二十二章 分蛋糕第七十三章 危機第八百二十七章 入谷第一百三十章 李儒和賈詡第一百三十章 李儒和賈詡第七百七十一章 調人第三百八十一章 潰敗第一百五十一章 荀家的選擇第七百六十章 虎頭蛇尾第八百一十二章 未雨綢繆第一百三十七章 進擊的公孫瓚第一百二十一章 鹿門書院第九百二十章 定後路第八百二十九章 魏武卒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史慈第五百七十八章 請辭第七百零四章 呂布參戰第八百零三章 妥協第二百七十六章 徵兵制度第一百八十章 商人的平衡
第七百五十七章 爆發第四百八十四章 回援第七十一章 分兵第六百三十九章 手弩第五百四十章 私訪第三百二十八章 司馬懿之謀第六百九十五章 噩夢第三百六十五章 爭吵第九百一十九章 陽謀第二百六十三章 支援宛城第二百二十八章 衆人看好的下策第九百五十章 崩潰第八百七十五章 慘烈第一百一十三章 藏書閣第三百二十八章 司馬懿之謀第八章 安排第九十四章 無雙呂布第四百零二章 投石車第九百四十九章 偏激第二百一十六章 攻打蒹葭關第五百四十九章 得將第六百零五章 兵敗第四百九十章 破釜沉舟第四百二十六章 糧食第二百五十三章 呂布躺贏第七百一十二章 劉備的抉擇第六百七十五章 所向披靡第五百三十五章 追殺第八百六十四章 象兵出擊第五百四十三章 訪賢第八十一章 大勝第七十二章 決然第八百五十四章 陽謀四百七十章 攻城第五百七十三章 中伏第四章 謀劃第一百六十章 軍團天賦第七百七十九章 國體第八百一十章 身毒境況第三百五十一章 博弈第八百八十六章 新的開始第一百三十七章 進擊的公孫瓚第五百七十一章 袁紹的決斷第二百五十一章 局中局第二百二十五章 做好心理準備的蔡琰第一百一十八章 拿下荊州第八百九十八章 商人第五百九十七章 文丑作死第四百九十六章 猶豫不決第七百九十九章 撤退第四百六十二章 自作聰明第五百五十一章 求援第七百八十章 評書戲劇第四百九十七章 交易第四百五十四章 詔書第二百二十八章 衆人看好的下策第二百七十六章 徵兵制度第一百八十一章 酒樓第四百零二章 投石車第七百一十一章 關羽的決意第一百六十章 軍團天賦第一百六十八章 長安之變第六百四十一章 黃月英第七章 道歉第九百四十二章 張飛之威第三百九十一章 謀劃第六百二十一章 安排第二百五十七章 曹操之怒第三百四十七章 重裝騎兵第四百六十六章 佈置第八百九十六章 人口遷移第六百九十七章 危機第五百一十六章 撤軍第七百一十七章 匠造之術第二百八十一章 平靜的天下第一百五十五章 平局第八十六章 將計就計第五百五十二章 動兵第一百二十五章 書院開學第三百一十八章 諸葛瑾出山第七百二十二章 分蛋糕第七十三章 危機第八百二十七章 入谷第一百三十章 李儒和賈詡第一百三十章 李儒和賈詡第七百七十一章 調人第三百八十一章 潰敗第一百五十一章 荀家的選擇第七百六十章 虎頭蛇尾第八百一十二章 未雨綢繆第一百三十七章 進擊的公孫瓚第一百二十一章 鹿門書院第九百二十章 定後路第八百二十九章 魏武卒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史慈第五百七十八章 請辭第七百零四章 呂布參戰第八百零三章 妥協第二百七十六章 徵兵制度第一百八十章 商人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