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祝融最後還是同意了,人爲刀俎我爲魚肉,他根本沒有提條件的資格,而且還要心懷感激的同意。
雙方很快初步敲定了相關的諸多問題,互相都得到了極爲滿意的結果,最後老祝融心滿意足的回去了。
看着被賣了還幫自己數錢的老祝融樂呵呵的離開,魯肅此時心中欣喜不已,頗爲讚賞甚至是敬佩的看着諸葛亮:“孔明,你這一連串的安排真是讓人佩服。能在解決南蠻生計問題的同時還讓南蠻心悅誠服的接受漢化和管理,真是巧妙,就是某都做不到。果然不愧是陛下最爲看重的英才,或許十年之後大楚文官就要以你爲尊了。”
魯肅這話可是有感而發,諸葛亮的這一石數鳥的計劃卻是令他意想不到,整個大楚能想到這計劃的估計都沒幾個人。光憑此事,諸葛亮在大楚文官中的地位就足以位列一流。
這兩年新秀頻出,就連周瑜、法正這些曾經的毛頭小子都成了老人了,而新出現的諸葛亮、龐統、徐庶、馬超等莫不是人中之龍。在諸多小將和隨軍謀士之中,誰高誰低還難說,畢竟馬超、張繡、呂蒙還有龐統、陸遜、徐庶等各有千秋。但是在內政方面,諸葛亮卻是毫無置疑的頭籌。
甚至魯肅都能預見,恐怕用不了幾年,他的地位就能與田豐並列了。看了看自己案桌上中央的那一封信件,魯肅心中輕嘆:和這種天才生活在一個時代真是幸甚而又悲哀啊!如今他都感覺自己有些跟不上了。
“刺史大人贊謬了,亮愧不敢當!”諸葛亮面色溫潤的謙虛道。
“好了,這裡沒有外人了,你就不要如此客氣了,直呼某的字即可。”魯肅說道。
“不敢,尊卑有別,不若亮稱大人爲子敬先生如何?”諸葛亮躬身道。
“好吧。說來我也曾在鹿門書院遊學過,而且癡長你九歲,你稱呼某爲一聲先生也不爲過。”魯肅笑着道。
諸葛亮此時不過是初出茅廬,遠比不上魯肅元老的身份,儘管雙方神交已久,宛若朋友,但目前來說稱呼上的尊敬還是要保持的。
“孔明,不枉陛下對你的信任和器重,你如今的功績足以堵住他人的口舌了,單憑你之前的表現和現在這計劃,我這益州刺史就可退位讓賢了。”魯肅笑着說道。
“子敬先生過譽了,亮年紀尚輕、經驗不足,還有許多需要向先生學習。”
“這話說的倒不錯,我能教你的恐怕也只有經驗了。真是長江後浪推前浪,就你今日之謀,某就自嘆弗如。”魯肅輕嘆道。
“不過拾得陛下牙慧,亮愧不敢當。”諸葛亮說道。巧婦難爲無米之炊,他的這番謀劃其實都是借鑑自袁術,不過是將之修改和完善一番罷了。袁術治理江東的一系列行動,可說是顛覆了無數擅長內政之人的世界觀,各種新奇的觀點和方法卻能起到出人意料的好結果。本着達者爲先、學無止境的想法,諸葛亮對此可是下了大功夫研究的。
“陛下之英明卻非我等能想象,不過能學得陛下幾分的我大楚卻沒幾個,你當爲其中翹楚。”魯肅讚歎道。學習能力是一種天賦更是一種本事,袁術乾的這些事看上去很簡單,但江東能有幾個人能看透學透的?曹操和劉備模仿了多少年了,還不是照貓畫虎,雖然也弄出了不少的成果,但也整出了不少的笑話,真的與大楚的情況相比簡直是天地之別。
因地制宜,袁術的發家之路並非不可複製,但曹操和劉備現在的情況明顯不適合,所以才模仿不了,因爲他們只能看到表面,卻看不透。就是袁術言傳身教,整個江東也沒幾個人能完全弄懂。超越了幾千年的思想,不是那麼容易接受和學透的,尤其是他們這些思想已經基本成熟、腦袋已經有些僵化的,更是跟不上變化。
相反,恰是諸葛亮這種年紀尚幼,思想還在塑造完善、還在成長的未及冠之人,反而會更加能夠接受和學習的更好。
“此次你來卻是恰是時候,有一事我本打算派人通知你的,此時剛好告知與你。”魯肅拿起桌上的信件遞過,對着諸葛亮說道。
諸葛亮將信件打開,一目十行的掃了一遍後,面色大變。將信件收好放入懷中後,諸葛亮遙望着金陵的方向目露感激的說道:“亮何德何能啊!得陛下如此器重信任!”
對於諸葛亮的反應,魯肅並不意外,頗爲滿意。說實在的,在他第一時間得到袁術的傳信之時,也覺得陛下對於諸葛亮的寵信有些太過了,令他都覺得有些羨慕眼紅。不過想想諸葛亮的表現,魯肅也覺得如此做並不爲過,如此年輕的英才,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若不盡力培養一番怎能對得起其管仲樂毅之才?
“皇恩浩蕩,不過這也是你應得的。以你的天資,將來的成就定然遠勝於我等,就是傾一國之力培養也不爲過。但你切不可因此自滿,行事一定要慎重,不要辜負了陛下對你的信任!相信以你的沉穩,能擔好此任。”魯肅語重心長的說道。
西南諸國的主事之人定下來了,還是諸葛亮,而且並沒有讓其卸下治理南蠻的任務。也就是說,現在的諸葛亮可說得上是一手主管南蠻、西南諸國兩處,權力之大幾乎不下於他這個益州刺史,甚至無數世家之人都要看他的臉色,比之他這個益州刺史還要威風。
不過有利有弊,手握如此重權對於諸葛亮也是一個極大的考驗。如今他的名字和出身經歷恐怕早已經被送到各大世家家主的案板之上,無數人都在緊盯着他呢。這個位置貴不可言,但也是燙手得很。任誰都能看出袁術這麼做的意思,直接就是將諸葛亮當做未來的丞相來培養了。
一手管着異族,一手管着西南諸國。這是爲了將來大楚對外擴張後做準備啊!爲了培養諸葛亮,袁術這手筆當真是大的可怕。南蠻也就算了,西南諸國的情況和意義複雜重要無比,甚至比之一方刺史都要重要。
讓年不過十六歲的諸葛亮管理這麼重要的地方,袁術的草率和魄力讓無數人震驚。
不過袁術畢竟也不是莽撞的主,且不說如今的諸葛亮能不能治理好西南諸國,光是南蠻和西南諸國兩地的管理恐怕他就分身乏術。所以袁術給諸葛亮配了一個助手或者說是秘書,荀悅。
這廝的內政能力毋庸置疑,絕對足以在天下排前十,而且看破紅塵不重名利。之前袁術禮賢下士,將之“勸”出了山,但也承諾不讓其參與到國內之事中來,單處理外國和異族之事。而且這貨也不想要官職,以免讓劉備得知他心中有愧。
袁術對此倒是無所謂,想了一下直接把這貨掛到了諸葛亮的手下,當一個刀筆吏。有這貨在,諸葛亮就是一心撲在南蠻上,西南諸國的事情也能被他處理的很好。
若說天下誰對於處理這種事最擅長最瞭解,估計除了袁術就是荀悅了。他和袁術可稱得上是志同道合,很輕易的就吸收了袁術的各種跨時代的想法和做法,並將之深化。否則袁術也不會親自把這尊大佛請出來,要知道袁術親自相請的可沒幾個人,尤其是在南下揚州之後。
袁術如此安排可稱得上是煞費苦心。一方面可以保證事物順利完成的同時將政績全部算在諸葛亮身上,爲諸葛亮鋪路,將來好迅速提拔重用。另一方面,年近五十、人老成精而且學識淵博的荀悅也剛好可以作爲諸葛亮的老師,對其言傳身教。尤其是一些袁術帶來的先進思想,可讓諸葛亮深入領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