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三章 農耕放牧

中書令賈詡道:“再說了,除了耕耘放牧之外,還有從工、從商、入仕等等,其他衆多的營生。現如今我大涼工商業發展飛快,已經成爲全天下的大工場。大涼生產的商品和大涼的商人遍佈天下,製造那些商品的工匠,也有三十萬人之多。新增人口大可脫離田地和草場,進入工場,進入城池中生活。”

“如此一來,我涼國看來是永遠都不會有人多地少之憂了。”

對於這一點,劉範深以爲然。

想北宋之時,是中國封建時代最富庶之時,正所謂“造極於宋”。唐朝的疆域足足是北宋的數倍有餘,經濟發達,農業進步,但其頂峰時的人口,卻還不如隋朝極盛之時多;

而北宋,在幽雲十六州被契丹奪取、西北一大片領土被党項人佔據、疆域十分狹小、同時還積極鼓勵大地主們兼併土地的情況下,卻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做到了人口突破一億大關,而且比起以往的朝代,較少出現大片饑荒餓死人和大規模的、致命的農民起義的情況。

其主要原因就是因爲宋朝解禁了宵禁,採取比較公正的政策對待工商,直接促使工商業變得發達而繁榮。土地兼併讓無數失地農民走出農田,進入市鎮,成爲工商業所需的勞動力,而發達的工商業有足夠的能力包容和養活這一大羣人。

劉範也採取了扶持工商的政策,現在的涼國,工商業的光芒甚至蓋過農業和放牧。以此看來,未來說不定工商業還會和農業爭奪勞動力。

劉範正想着,中書令賈詡說:“主公,對於土地,屬下還發現一個問題。”

“什麼問題?”

賈詡道:“那就是我大涼的農牧比率問題。如今,我大涼約有百分之五十之人口以耕耘爲業,百分之二以工商爲業,百分之四從軍,其餘百分之四十四以放牧爲業。屬下甚是爲此擔憂啊。”

劉範粗略一想,就知道賈詡擔憂什麼了,放牧的人口似乎太多了。

賈詡道:“我大涼草場是比耕地多得多,但耕地出產的糧食比起放牧的牛羊來說,更是國家之要害。牛羊對比糧食,一來不可久食,正所謂民以食爲天,百姓可以一年不吃牛羊,但卻不可一年不吃糧食,即使是牧民也需要吃糧食;

二來,放牧牛羊不如種植糧食來得快,牛羊兩三年才成年,而糧食一年就能收穫一次到二次;三來,放牧牛羊也不如種植糧食來得多,牛羊一胎只產一子,而糧食播種一畝,就能秋收三斛;

四來,牛羊肉不耐儲存,風乾後也只能儲存兩三年,粟最長可以儲存十年;五來,放牧比耕耘的風險更大,一場白災,牛羊死盡,而若有旱災,仍然可以多加灌溉,若又水災,仍然可以疏浚泄洪;六來,牛羊比糧食更貴重,百姓無力大量購買。

故而屬下認爲,農耕比放牧更佳,是大涼的根基所在。而如今近乎一半的人口都在放牧,這對於大涼,有着明顯的弊端。稍有不慎,大涼極有可能爆發饑荒,僅僅依靠牛羊肉,是頂不住饑荒的。

況且大涼日後與諸國還要進行大戰,至於戰爭要打多少場,才能平定天下,誰也沒數。若是不儲備足夠的糧食,難以應對戰時所需,很容易出現如陳倉會戰時斷糧的困境。”

劉範十分同意這一點,三省六部的長官們也都清楚地看到了放牧佔據一半人口的弊端了。

田豐說:“既然如此,屬下建議,縮減放牧業的比重,鼓勵一部分牧民們放棄放牧,定居農耕,或者令百姓半耕半牧。”

管寧說:“不過我大涼草場足足有三百三十萬頃,若是把牧民減少得太多,也是一種資源浪費。在降低放牧比例的同時,也應該合理定下放牧的比例,維持住放牧業對草場的利用。”

大將趙雲道:“牧民是天生的戰士,他們久習騎射,不必多加訓練,就是十分精良的騎兵。末將認爲,縮減牧民也不可太甚,保持放牧的一定比例也有利於維持我大涼的軍事潛力。”

趙雲這話倒是給劉範提了個醒,劉範可從來沒忘記,遼之所以敗宋,是半耕半牧敗了農耕;金之所以滅遼,是漁獵滅了半耕半牧;元之所以滅金,是純放牧滅了漁獵。這正說明放牧對於一個國家的軍事力量,有直接的影響。

劉範綜合衆人的意見,道:“這樣吧,純放牧人口從百分之四十四縮減到二十,半耕半牧人口維持在百分之二十,純農耕人口也必須飼養馬匹,全大涼定期在農閒時節,集合青壯年展開軍事訓練。”

衆人都道:“主公英明。”

劉範道:“對於純放牧人口,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和戶部,一定要優先挑選那些遠離耕地的草場;對於半耕半牧人口,將那些與耕地相近的草場,和與草場相近的耕地,各取一半,交由百姓經營。而軍事集訓,此事就由兵部安排,形成定製,以後大涼每年至少要進行兩次軍事集訓,每次集訓不能短於二十日。”

“喏。”

田豐說:“既然屯田制取消在即,用新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取代,中書省合應在屯田制取消之前,儘早出個章程來。還要考慮到草場不比耕地,放牧牛羊需要更寬闊的範圍,在給半耕半牧人口定下耕地和草場時,應該按照純放牧和純農耕的標準,給半耕半牧人口劃分出同等的土地,確保半耕半牧人口所收穫的糧食和牛羊的價值,基本等於或超過純農耕人口。”

劉範點點頭,說:“這個主意好。”

盧植也道:“還要考慮到牧民和半耕半牧者的賦稅問題。糧食的定價稍微穩定,但牛羊馬匹這些牲畜的價格,更容易因爲供需而變得懸殊。若在豐年,牛羊馬匹多,價格更便宜;若遭遇災害,牛羊馬匹損失大,價格便貴許多。

如果強行給牛羊馬匹制定穩定的價格,用來做爲向牧民和半耕半牧者徵稅的根據,難免偏頗。比如在豐年用過高的價格爲根據去徵稅,則官府失利;在災年時仍用同樣的價格作爲根據如徵稅,則牧民受損。所以,中書省在制定針對牧民和半耕半牧者的農業稅時,應該按照市價,或者按照一定數量徵稅。比如,一千頭羊,就徵五頭羊的稅。”

第一百三十四章 涼州光復第一百零七章 必爭之地第八百五十四章 戰敗收場第九百零八章 董卓上表第四百九十五章 西域以西第三百八十七章 上天不公第七百一十六章 商議對敵第六百九十九章 萬衆迎接第五百三十六章 偷襲失敗第七百二十六章 新政之行(又下)第一百五十四章 甄堯獻女第八百四十六章 元老塞氏第五百二十七章 西線告平第五百零五章 烏孫潰敗第一百六十一章 驚天消息第六百七十三章 絕望逃亡第六百七十六章 突得情報第二百二十二章 佈局雒陽第一百四十八章 問政於野第四百六十七章 生擒徐榮第三百八十三章 曹操之思第八百三十一章 羅馬敗撤第六百三十章 四王相見第三百七十六章 加封貶抑第六百五十二章 安息饋贈第六百三十六章 重重假象第一百四十七章 交流心得第三百四十八章 繼續忽悠第五百七十七章 合約未竟第五百一十八章 向東追擊第七十六章 全軍反響第二百一十八章 張讓傲嬌第四百零七章 天下義理第六十四章 深夜密謀第八百二十四章 親切攀談第八百九十七章 大限將至第五百七十九章 城下之盟第四百八十七章 斷糧之險第五百一十八章 向東追擊第六百七十三章 絕望逃亡第七百八十二章 國無忠臣第一百四十三章 農業改革第六百七十四章 虛張聲勢第四百八十三章 袁紹暴走第一百三十一章 大局已定第七百四十八章 重大突破第一百七十九章 毒殺大賊第七百五十三章 爲人父母第一百零五章 西征準備第四百零三章 新任長史第三百六十九章 民心可用第一百六十三章 賈龍崛起第五百八十三章 逼之媾和第四百八十三章 袁紹暴走第三百四十八章 繼續忽悠第八百六十九章 班師回國第二百九十六章 兵臨城下第五百五十三章 南鄭之戰第八百四十章 軍團裝備第六百八十六章 爲愛求藥第四百四十九章 江東猛虎第八百六十八章 脫逃妙計第一百二十九章 降或不降第八百零九章 大變將至第五百七十四章 確定合約第二百九十六章 兵臨城下第七百八十三章 求援涼國第二十六章 忽悠劉焉第一百五十三章 修路之意第六百二十三章 鳳宮求官第七十四章 四員名將第三十章 盧植蒙冤第十一章 籌謀再戰第七百九十七章 俠客執照第六百六十八章 渡河擊狂胡第六百零八章 玉門夜話第四百九十五章 西域以西第六百九十二章 新的領土第四百四十四章 騎射戰術第三百六十章 授人以柄第一百九十章 百步穿楊第六百八十八章 藥到病除第六百一十一章 面面俱到第四百八十二章 攻防之策第八百二十八章 無邊箭雨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夏陷落第六百九十五章 又興二州第七百九十二章 糧食問題第三百三十七章 偷襲又敗第三百一十二章 天下大同第二百二十一章 勝券在握第九百零九章 袁紹妙策第六百一十一章 面面俱到第三百三十五章 展望匈奴第二百七十七章 雒陽驚變第八百六十章 爭執又起第一百五十八章 招攬流民第八百三十九章 戰後繳獲第二百三十七章 童言無忌第一百六十六章 黃氏搬家
第一百三十四章 涼州光復第一百零七章 必爭之地第八百五十四章 戰敗收場第九百零八章 董卓上表第四百九十五章 西域以西第三百八十七章 上天不公第七百一十六章 商議對敵第六百九十九章 萬衆迎接第五百三十六章 偷襲失敗第七百二十六章 新政之行(又下)第一百五十四章 甄堯獻女第八百四十六章 元老塞氏第五百二十七章 西線告平第五百零五章 烏孫潰敗第一百六十一章 驚天消息第六百七十三章 絕望逃亡第六百七十六章 突得情報第二百二十二章 佈局雒陽第一百四十八章 問政於野第四百六十七章 生擒徐榮第三百八十三章 曹操之思第八百三十一章 羅馬敗撤第六百三十章 四王相見第三百七十六章 加封貶抑第六百五十二章 安息饋贈第六百三十六章 重重假象第一百四十七章 交流心得第三百四十八章 繼續忽悠第五百七十七章 合約未竟第五百一十八章 向東追擊第七十六章 全軍反響第二百一十八章 張讓傲嬌第四百零七章 天下義理第六十四章 深夜密謀第八百二十四章 親切攀談第八百九十七章 大限將至第五百七十九章 城下之盟第四百八十七章 斷糧之險第五百一十八章 向東追擊第六百七十三章 絕望逃亡第七百八十二章 國無忠臣第一百四十三章 農業改革第六百七十四章 虛張聲勢第四百八十三章 袁紹暴走第一百三十一章 大局已定第七百四十八章 重大突破第一百七十九章 毒殺大賊第七百五十三章 爲人父母第一百零五章 西征準備第四百零三章 新任長史第三百六十九章 民心可用第一百六十三章 賈龍崛起第五百八十三章 逼之媾和第四百八十三章 袁紹暴走第三百四十八章 繼續忽悠第八百六十九章 班師回國第二百九十六章 兵臨城下第五百五十三章 南鄭之戰第八百四十章 軍團裝備第六百八十六章 爲愛求藥第四百四十九章 江東猛虎第八百六十八章 脫逃妙計第一百二十九章 降或不降第八百零九章 大變將至第五百七十四章 確定合約第二百九十六章 兵臨城下第七百八十三章 求援涼國第二十六章 忽悠劉焉第一百五十三章 修路之意第六百二十三章 鳳宮求官第七十四章 四員名將第三十章 盧植蒙冤第十一章 籌謀再戰第七百九十七章 俠客執照第六百六十八章 渡河擊狂胡第六百零八章 玉門夜話第四百九十五章 西域以西第六百九十二章 新的領土第四百四十四章 騎射戰術第三百六十章 授人以柄第一百九十章 百步穿楊第六百八十八章 藥到病除第六百一十一章 面面俱到第四百八十二章 攻防之策第八百二十八章 無邊箭雨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夏陷落第六百九十五章 又興二州第七百九十二章 糧食問題第三百三十七章 偷襲又敗第三百一十二章 天下大同第二百二十一章 勝券在握第九百零九章 袁紹妙策第六百一十一章 面面俱到第三百三十五章 展望匈奴第二百七十七章 雒陽驚變第八百六十章 爭執又起第一百五十八章 招攬流民第八百三十九章 戰後繳獲第二百三十七章 童言無忌第一百六十六章 黃氏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