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章 授人以柄

不過,朝廷中的能人極多,所以反對朝廷實行禍水東引戰略的人,也不是沒有。反對禍水東引的,就有校尉曹操、侍御史鄭泰和尚書荀攸三人。這三個人是朝廷中難得的智者,但只有鄭泰得到大將軍兼國舅何進的重用,曹操和荀攸則是人微言輕。荀攸雖是旬氏豪門世家出身,但不黨附,不貪污,爲其他官僚所隔絕。但不論他們官職若何,他們的觀點是一致的。

在曹操、鄭泰和荀攸三人看來,禍水東引,就是第二次鄭國渠之計。昔日六國之中,韓國國土最狹小,國力最弱小,兵力最少,偏偏離虎狼秦國最近,又夾在秦國、楚國、齊國、魏國趙國之間,形勢極爲不利。秦國常常逼迫韓國割讓領土,久而久之,韓國那本來就不夠瞧的領土(只有三郡之地)越來越少,眼見着就要亡國了。爲了削弱秦國的國力,約束秦兵東侵的鐵蹄,讓秦國在關中消停點,韓國君臣想出了一個堪稱弱智至極的計策——鄭國之計。

韓國派了一個名叫鄭國的名匠潛伏到秦國,但沒想到鄭國一到秦國,就被人告發。秦人審訊之後,就把韓國君臣的打算和盤托出,全告訴了秦王。秦國君臣上下皆是智者,秦王來了個將計就計,就讓鄭國在關中修渠。結果,鄭國渠修好了。在修渠期間,秦國確實沒有出兵侵犯韓國。但鄭國渠能夠給關中數萬頃土地提供灌溉,秦國因此國力愈發強盛起來。沒出幾年,藉助鄭國渠而變得更強的秦國第一個就滅掉了韓國。

在鄭泰、曹操和荀攸看來,禍水東引,真真切切是鄭國渠的翻版。涼州在被劉範平定時,算上豪強的徒附,總人口不夠八十萬。但涼州經過劉範的改革,積極吸引流民遷入,短短兩年,人口就翻了幾番,達到了驚人的三百五十萬。這就足以證明,劉範和他領導的涼州官僚,有一定的能力和經驗去安置流民。

況且,劉範坐大的歷史已經昭示了,此人絕非庸主。更何況,劉範身邊還有田豐和賈詡兩位無雙國士,還有管寧和邴原這兩位名譽天下的賢士。洛陽之變後,劉範又迎回了劉焉、盧植、劉虞和黃琬此四人,此四人以前歷任朝廷重要官職,能力經驗,不在話下。劉範憑藉這些人,加上幾次改革和戰爭積攢下來的財富,安頓好流民的機率還是很大的。

退一萬步說,參雜在流民當中的黃巾餘孽萬一真的煽動起流民來,劉範也有很大的機率平定之。歷經黃巾之亂、幽州之戰、涼州之戰和西域之戰,劉範練就了一支強軍——西涼軍。雖然西涼軍經過了多次擴軍,軍士數量增加的同時,其綜合實力也在下降。

但曹操等人分明看得出,就依靠劉範那傳說中十分厲害的軍事訓練方法,早晚西涼軍不僅會數量龐大,而且戰力驚人。更何況,劉範的兵源得天獨厚,多選自幽州人和涼州人,涼州人中也包括有以前的羌人和氐人。這兩個州的人,因爲家鄉靠近夷狄之地,經常要和遊牧民族交戰,或者本身就是遊牧民族出身,所以不僅體魄健壯,身材偉岸,而且也悍不畏死,好勇鬥狠。

依靠這兩個州的士兵,就算劉範不制定什麼特別的訓練方法,他們就天然地是一支強軍。譬如原來歷史上的董卓,他根本就沒有什麼訓練和軍紀的概念,甚至董卓的西涼軍野蠻到能隨心所欲地屠殺慶祝春社的村民,可他的西涼軍還是讓天下爲之膽寒,讓袁紹等聯軍逡巡於虎牢關下,而不敢破關西進。

而反觀劉範潛在的威脅——黃巾餘孽,這些人就是敗在了劉範的手裡,就連張角、張寶和張樑三兄弟沒跑,都是死在劉範手裡。劉範能滅掉他們一次,未嘗不能滅亡他們第二次。況且,黃巾之亂後還殘存着的餘孽,大多數都是黃巾軍中的老弱病殘。黃巾軍的主力,早就在官軍的鎮壓下蕩覆一空。

就這些人,難成大器,更難成大事。在黃巾之亂中,黃巾軍逐漸暴露出強盜般的掠奪性,已經失去民心。爲什麼會產生這麼多流民?其中一個原因就是黃巾之亂爆發,百姓爲躲避黃巾軍才背井離鄉。其實道理說白了,還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如果民心在黃巾軍這邊,漢朝何復存在?

劉範在流民中,些許聲望還是有的。劉範戰功赫赫,在他的治下,起碼比在幽州、幷州和冀州安全。冀州都有過被烏桓人入侵的記錄。劉範的治下富庶興盛,依靠屯田制,至少還能有塊地能種,不至於餓死。劉範還樂善好施,流民大多願意聽從指揮。

況且流民顛沛流離,一心只想安頓下來,找塊地安安靜靜地種地,不想摻合到別的事去。而黃巾餘孽就是想拉其他人下手,一起起來造反,這就是和流民們的意願和利益背道而馳。一心只想安置的流民哪有那閒工夫去管太平道?再說了,黃巾軍也是由失地農民組成,他們也是願意安頓下來。生活安穩了,誰還會想去造反,幹流血犧牲的事?所以,由此觀之,黃巾餘孽即使是煽動起造反來,想必也是小規模、暫時的,早晚要被鎮壓下去。

綜合看來,流民對於劉範看來,利大於弊。劉範的治下,涼州、天州和昆州,都是西北邊陲,人口稀少,本不能成事。但只要劉範解決了人口稀少的問題,一切問題都迎刃而解。流民的到來,意味着天州和昆州的開發更徹底更成功,劉範的兵源翻了幾番,賦稅也翻了幾番。流民對於劉範來說,非但不是禍水,而是肥水。

常言道,肥水不流外人田。朝廷把流民拱手讓人,在曹操、鄭泰和荀攸看來,真是授人以柄,形同鄭國渠之事。但袞袞諸公們可比他們樂觀多了,而且他們也知道,朝廷沒那個能力養活這麼多流民。留着他們,反而是拖累朝廷,威脅朝廷。倒還不如把這個沉重的包袱扔給西涼,讓他們當背鍋俠。雖然可能會讓他們變得更強大,但朝廷好歹也能喘息一下。

第二百二十二章 佈局雒陽第三百六十八章 有條不紊第二百四十二章 海外諸國第二百三十二章 兩全其美第七百零三章 四番敬酒第七百三十六章 關鍵工作第四百四十八章 悍不畏死第六百一十八章 一場豪賭第九十六章 兄妹齷齪第一百五十四章 甄堯獻女第七百零九章 婆媳相認第六百四十八章 闖陣擒將第十一章 籌謀再戰第六十一章 黃忠歸心第八百三十六章 三軍鏖戰第八百八十一章 雙重保障第二百八十五章 衆說紛紜第八百六十一章 脣槍舌劍第五百二十三章 火中灰燼第九章 迎戰妖兵第七百五十八章 爭執不休第二百八十二章 引蛇出洞第一百八十三章 行刺後續第六百七十章 木鹿鏖兵第三百八十六章 曹袁恩仇第六百一十三章 安息公主第十三章 計定殺賊第三百五十章 魚兒上鉤第四百零八章 天道所致第四百三十八章 西涼軍容第八百五十章 戰象出擊第六十三章 衣錦還鄉第三十二章 大賊屈服第六百零八章 玉門夜話第六百一十七章 它乾問策第七百七十六章 脫身遁逃第七百九十九章 銀刀制敵第二百七十章 戰爭賠償第六百二十九章 豪言壯語第三百二十一章 改制屯田第四百六十八章 拉攏文良第四百九十八章 貴山城下第八百二十一章 三軍對陣第一百二十二章 看破一切第六百二十一章 怨恨爲深第一百零九章 馬氏子弟第六百一十六章 少女幻夢第七百三十章 對症下藥第三十三章 猛將投效第二百四十二章 海外諸國第五百九十一章 爲長遠計第五百五十七章 妙計奪城第五百四十六章 突遭伏擊第五百九十二章 再見梟雄第五百七十六章 你爭我奪第八百三十五章 鷹旗落地第二百六十四章 施恩樓蘭第四百二十七章 舌戰蜀人第六百三十六章 重重假象第二百七十三章 撤軍回鄉第八百零八章 對策長秋第八百二十七章 殊死血戰第五百四十四章 會師散關第七百四十一章 移民實邊第八十二章 道破天機第一百八十八章 將遇良才第三百九十五章 購買和平第一百六十三章 賈龍崛起第二百八十四章 文人原罪第二百七十章 戰爭賠償第七百二十九章 應對策略第八百零一章 落下帷幕第六百九十三章 歸途所見第一百六十四章 天下戰略第二百八十四章 文人原罪第二百一十三章第五百三十四章 郿縣失陷第八十七章 戰後商議第八百六十八章 脫逃妙計第八百四十七章 栽培新人第七百三十一章 新政影響第二百五十七章 互下戰書第六十一章 黃忠歸心第七百九十八章 危機再現第五十四章 袁氏家醜第五百零九章 貴山之戰第八百六十七章 攜財密逃第八百八十三章 硬闖西園第四百八十章 攻防戰啓第五百七十一章 臨幸南門第八百九十七章 大限將至第六百五十一章第七百五十六章 惻隱之心第五百三十章 屯糧之地第八百二十九章 勁弩顯威第五百三十九章 天亡我也第五百零六章 首級誘惑第六百一十章 備戰情況第九十章 打定主意第五百六十四章 一場賭局
第二百二十二章 佈局雒陽第三百六十八章 有條不紊第二百四十二章 海外諸國第二百三十二章 兩全其美第七百零三章 四番敬酒第七百三十六章 關鍵工作第四百四十八章 悍不畏死第六百一十八章 一場豪賭第九十六章 兄妹齷齪第一百五十四章 甄堯獻女第七百零九章 婆媳相認第六百四十八章 闖陣擒將第十一章 籌謀再戰第六十一章 黃忠歸心第八百三十六章 三軍鏖戰第八百八十一章 雙重保障第二百八十五章 衆說紛紜第八百六十一章 脣槍舌劍第五百二十三章 火中灰燼第九章 迎戰妖兵第七百五十八章 爭執不休第二百八十二章 引蛇出洞第一百八十三章 行刺後續第六百七十章 木鹿鏖兵第三百八十六章 曹袁恩仇第六百一十三章 安息公主第十三章 計定殺賊第三百五十章 魚兒上鉤第四百零八章 天道所致第四百三十八章 西涼軍容第八百五十章 戰象出擊第六十三章 衣錦還鄉第三十二章 大賊屈服第六百零八章 玉門夜話第六百一十七章 它乾問策第七百七十六章 脫身遁逃第七百九十九章 銀刀制敵第二百七十章 戰爭賠償第六百二十九章 豪言壯語第三百二十一章 改制屯田第四百六十八章 拉攏文良第四百九十八章 貴山城下第八百二十一章 三軍對陣第一百二十二章 看破一切第六百二十一章 怨恨爲深第一百零九章 馬氏子弟第六百一十六章 少女幻夢第七百三十章 對症下藥第三十三章 猛將投效第二百四十二章 海外諸國第五百九十一章 爲長遠計第五百五十七章 妙計奪城第五百四十六章 突遭伏擊第五百九十二章 再見梟雄第五百七十六章 你爭我奪第八百三十五章 鷹旗落地第二百六十四章 施恩樓蘭第四百二十七章 舌戰蜀人第六百三十六章 重重假象第二百七十三章 撤軍回鄉第八百零八章 對策長秋第八百二十七章 殊死血戰第五百四十四章 會師散關第七百四十一章 移民實邊第八十二章 道破天機第一百八十八章 將遇良才第三百九十五章 購買和平第一百六十三章 賈龍崛起第二百八十四章 文人原罪第二百七十章 戰爭賠償第七百二十九章 應對策略第八百零一章 落下帷幕第六百九十三章 歸途所見第一百六十四章 天下戰略第二百八十四章 文人原罪第二百一十三章第五百三十四章 郿縣失陷第八十七章 戰後商議第八百六十八章 脫逃妙計第八百四十七章 栽培新人第七百三十一章 新政影響第二百五十七章 互下戰書第六十一章 黃忠歸心第七百九十八章 危機再現第五十四章 袁氏家醜第五百零九章 貴山之戰第八百六十七章 攜財密逃第八百八十三章 硬闖西園第四百八十章 攻防戰啓第五百七十一章 臨幸南門第八百九十七章 大限將至第六百五十一章第七百五十六章 惻隱之心第五百三十章 屯糧之地第八百二十九章 勁弩顯威第五百三十九章 天亡我也第五百零六章 首級誘惑第六百一十章 備戰情況第九十章 打定主意第五百六十四章 一場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