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農業改革

有了蔡琰的鼓勵,劉範的心思一下子就活泛起來了,又有了爭霸天下的熱血沸騰。於是第二天,劉範又投入到治理涼州的事務中去。腦子高度發熱的劉範,經過深思熟慮之後,覺得之前已經進行了的改革還不夠徹底不夠完善,於是決定再次進行新一輪改革,將涼州的改革更深化,更細化。經過和田豐、賈詡兩人的一番討論,劉範心裡有底了。

四月中旬,州牧府向所轄的十六個郡下達一系列政令,揭開了此次改革的序幕。上次的改革分爲兩部分,對涼州的改革,對羌氐兩族的改革;而這次的改革則是分爲農業、商業和工業三個部分。

在社會生產力欠發達的農耕時代,自然以農業生產最爲重要,所以劉範的改革首先對農業進行改革。

農業改革第一條:兩年之後,也就是涼州不再享受免稅政策之後,涼州免除其他苛捐雜稅,只徵收農民一種稅收,即農業稅,二十抽一,也就是百分之五的稅率。文景之治以及漢武帝統治時期時,三位賢明君主定下的稅率只有十五抽一,甚至有過二十抽一;而漢靈帝登基稱帝之後,定下的稅率是十抽一,過分剝削農民,導致越來越多的自耕農爲了逃避收稅,而自願淪爲世家大族的附庸。因爲世家大族能讓他們從官府的戶籍上消失,逃離官府的逼稅,而且世家大族收取的租子也比稅率低一些。

第二條:獎勵農業生產。在一村之內,官府將酌量獎勵畝產最高的農戶,而且遊手好閒、不事生產者將被罰服徭役十年之久。此舉不僅能提高農民們的生產積極性,而且還能讓那些二流子成爲徭役大軍的生力軍,讓他們以服從徭役的形式,爲涼州做貢獻。

第三條:鼓勵農民養殖家畜家禽,飼養牛羊“三鳥”者,每飼養一隻或一頭,官府將酌量補償農民養殖成本,並幫助農民銷售出去,或者官府直接包收購。這其實是劉範想要爲以後涼州軍考慮,打仗需要體力,增加體力必須大量食用肉食,不僅可以供應涼州軍,也可以促進涼州的農產品商業化。實行小農經濟的古代中國,直到明朝末年才實現了農產品的商業化,經過了農產品商業化浪潮之後,纔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可見農產品商業化對資本主義萌芽的重要性。

第四條:實行糧食壟斷制度。涼州農民生產的多餘的糧食不能賣給世家或者商人,只能賣給官府,每一個郡興建一座糧倉,農民秋季收穫之後,官府按照合理價格收購,如若敢私下賣給世家和商人,則加稅爲十抽一,且不能使用官府的耕牛,不得耕種官田。

涼州的土地實在是太少,而且貧瘠得連草都難生長;氣候也不夠溫暖,因爲大陸性氣候和深處內陸所以降水很少,灌溉農田僅能依靠祁連山的冰雪融水;加上持續了近百年的動亂,人們都去殺人或者被殺了,根本擠不出時間去耕耘,涼州土地不斷荒廢,土地肥力慢慢地削減,所以涼州能生產出來的糧食很少。救濟水深火熱的涼州百姓,併發給被剝奪大多數牛羊馬匹的羌氐兩族補償糧食之後,本來擁有四百多萬石糧食的劉範,也只剩下兩百二十萬石糧食了,而且日後還要招攬和供養遍佈全國的千萬流民,恐怕二百萬石糧食儲備根本不足以滋養那麼多人口。如果不發展涼州自身的農業,囤積涼州的糧食,那日後發展就無從提起。

第五條:鼓勵興修水利。參與由官府牽頭的興修水利工程者,可以按照工作量的多寡,優先使用官府下發的耕牛、馬匹用以耕種,並可以獲得官府獎勵的農具,水利工程也可以優先利用。

第六條:青苗法。每當五月份農作物青黃不接時,官府爲農民提供貸款或穀物給農民,等秋天收割糧食之後,再連本帶息地償還給官府,利息也定得十分低,僅僅百分之一。五月份時,農作物正值青黃不接,這時候,經常有世家大族假惺惺地貸款給農民,其實是高利貸,農民也知曉其中利害,但爲了生存也不得不接受高利貸。如果農作物得到豐收還好,但如果農作物遇到了天災人禍收成不好,那農民無力償還高利貸,就只好把土地、子女賣給世家大族了。這樣卑劣無恥的手段,其實非常多見,世家大族通常都是依靠這一招,慢慢地將農民們的土地一點一點地吞併掉。

青苗法並不是劉範的創造,這是北宋王安石的一條改革措施,就是這一條,讓北宋的世家們損失嚴重,所以他們反抗激烈;又因爲有的地方官府亂加貸款利息,損害農民的利益,所以弄得天怒人怨,最終,王安石改革不了了之。

第七條:募役法。官府每年攤派給每個丁男的徭役,丁男可以支付給官府一定的錢糧,就不用服從徭役。劉範使用這一政策,就是爲了讓農民避免服徭役時與農忙時節所衝突,不得不服從徭役,只能放棄耕耘自家的田地。有了募役法,每當農忙時節,官府攤派給丁男徭役時,丁男們可以上交給官府一些錢糧,之後就不必參與服徭役,官府可以用這一筆錢招募不用耕種的人去完成徭役的任務,是爲“募役法”。

雖然涼州得以免除了兩年的賦稅,但人民仍然要服徭役。漢律規定,每個丁男都必須服更卒徭役、正卒徭役、戍卒徭役,其實這都是服兵役的意思,只是時間長短不同、待遇不同而已;還有外役,就是被調出所在的郡去外郡服役;如果犯法了,還有服貲役,例如,被判處服徭役的叛軍俘虜,以及豪強的餘孽,他們這些人服的徭役就是資役。

第八條:公私土地超過一百畝地的家庭,沒有資格再享受官府授予公田的政策,而且農業稅徵收十五分之一,超過一千畝的徵收十分之一,不能免費使用官府提供的耕牛農具等,而且不能私自開墾荒地,違者沒收土地,罰爲服徭役五年。

經過劉範的抄家浪潮之後,涼州土地還能超過一百畝的,就只是世家大族了,如果不對他們進行壓制,他們很有可能會利用改革的優惠暗中發展勢力。

第九條:涼州一切荒地收歸官府所有,除了官府,其他人不能開墾荒地。涼州的荒地確實很多,但涼州的生態環境很脆弱,人們也沒有如同後世那樣的環保意識,大多數土地如果開墾,就會淪爲沙漠。要是過分開墾,可能會擴大涼州沙漠化的面積,威脅到農田。

第十條:建立戶籍制度,將全涼州的人口劃分爲農業人口和非農業人口,計入戶籍之中,併發放身份證明,當然涼州的絕大多數人口都是農業人口。屬於農業人口的,沒有官府的許可,不能離開本郡,也不能從事除了農業以外的產業。

第十一條:羌地三郡的牧民,只可飼養牛羊,或可幫助官府飼養出合格的戰馬,官府給予優惠,比如,飼養出一匹戰馬,官府可免除掉一家一年的徭役等。

第十二條:羌地三郡出產的牲畜,官府可幫助銷售,或官府包收購。

第十三條:羌地三郡每一百戶,官府建立一個獸醫站,幫助牧民治牲畜的病,並幫助牲畜配種。

第六百零三章 一波又起第八百四十七章 栽培新人第七十二章 鮮卑單于第一百三十章 別無選擇第二百零七章第八百六十六章 大戰落幕第六百五十四章 設計退敵第三百章 主僕合謀第六百四十七章 敗局已定第四百八十四章 再次受挫第八百零七章 民心向背第三百四十二章 將計就計第四百零九章 驚天危機第八百九十一章 飛鴿傳書第四百四十四章 騎射戰術第一百九十五章 名由天定第一百三十一章 大局已定第七百二十三章 新政之行(中)第一百一十九章 叛軍三雄第三十五章 故技重施第八百八十五章 調包良策第四十三章 進殿面聖第七百四十一章 移民實邊第二百一十二章 危急關頭第四百七十二章 初顯崢嶸第四百七十二章 初顯崢嶸第四百五十八章 挽回威信第二百四十一章 人口壓力第八百零四章 全面落敗第四百四十四章 騎射戰術第六百五十六章 大夏二陷第三百九十九章 這是真的第五百三十八章 大敗又至第八百七十四章 使團進城第二百三十四章 收士之利第一百六十二章 董賊崛起第八百五十八章 圍魏救趙第八百零一章 落下帷幕第六百四十章 陣前誓師第四百七十九章 守關之重第六百零二章 禍事又起第六百四十九章 突圍妙計第二百六十章 戰法奏效第八百八十七章 禁足解除第一百六十七章 家人駕臨第三十章 盧植蒙冤第五百七十二章 君臣相見第五百六十六章 喜上加喜第五百七十四章 確定合約第六百九十九章 萬衆迎接第八百七十二章 移風易俗第一百九十六章 冤家路窄第三百二十九章 心照不宣第七百零一章 凱旋慶典第三十四章 長社首戰第六百零七章 作別家人第三百四十五章 風聞風語第二百六十八章 帥帳策論第三百七十章…動員大會第一百七十八章 幷州軍事第七百三十七章 史阿之諾第三十四章 長社首戰第五百一十二章 偶見火油第一百六十五章 情報機構第三百零四章 談判要點第八百五十九章 氣憤填膺第九百零三章 最終勝利第二百九十三章 興師問罪第三百章 主僕合謀第五百二十五章 王儲被俘第八百四十五章 破陣破陣第七百八十三章 求援涼國第五百五十八章 攻入長安第九十七章 父子夜謀第八百九十一章 飛鴿傳書第八百五十六章 親入敵營第一百三十八章 處置兩族第七百零九章 婆媳相認第八十七章 戰後商議第五百三十三章 郭嘉破局第八百三十二章 告一段落第四十五章 朝堂爭辯第六百一十四章 屠殺令下第二十九章 現出原形第二百七十章 戰爭賠償第四百七十六章 合圍呂布第六百零一章 兒女雙全第一百八十五章 實兵對抗第五百九十三章 相談甚歡第三百八十三章 曹操之思第七百七十二章 大涼邸報第七百九十六章 史阿成擒第六百八十九章 嶺西之戰第五百八十四章 以打促和第八百七十四章 使團進城第二百三十八章 家的溫馨第七十九章 各自備戰第一百五十二章 人馬鎧甲第六百九十二章 新的領土第四百九十九章 出城決戰
第六百零三章 一波又起第八百四十七章 栽培新人第七十二章 鮮卑單于第一百三十章 別無選擇第二百零七章第八百六十六章 大戰落幕第六百五十四章 設計退敵第三百章 主僕合謀第六百四十七章 敗局已定第四百八十四章 再次受挫第八百零七章 民心向背第三百四十二章 將計就計第四百零九章 驚天危機第八百九十一章 飛鴿傳書第四百四十四章 騎射戰術第一百九十五章 名由天定第一百三十一章 大局已定第七百二十三章 新政之行(中)第一百一十九章 叛軍三雄第三十五章 故技重施第八百八十五章 調包良策第四十三章 進殿面聖第七百四十一章 移民實邊第二百一十二章 危急關頭第四百七十二章 初顯崢嶸第四百七十二章 初顯崢嶸第四百五十八章 挽回威信第二百四十一章 人口壓力第八百零四章 全面落敗第四百四十四章 騎射戰術第六百五十六章 大夏二陷第三百九十九章 這是真的第五百三十八章 大敗又至第八百七十四章 使團進城第二百三十四章 收士之利第一百六十二章 董賊崛起第八百五十八章 圍魏救趙第八百零一章 落下帷幕第六百四十章 陣前誓師第四百七十九章 守關之重第六百零二章 禍事又起第六百四十九章 突圍妙計第二百六十章 戰法奏效第八百八十七章 禁足解除第一百六十七章 家人駕臨第三十章 盧植蒙冤第五百七十二章 君臣相見第五百六十六章 喜上加喜第五百七十四章 確定合約第六百九十九章 萬衆迎接第八百七十二章 移風易俗第一百九十六章 冤家路窄第三百二十九章 心照不宣第七百零一章 凱旋慶典第三十四章 長社首戰第六百零七章 作別家人第三百四十五章 風聞風語第二百六十八章 帥帳策論第三百七十章…動員大會第一百七十八章 幷州軍事第七百三十七章 史阿之諾第三十四章 長社首戰第五百一十二章 偶見火油第一百六十五章 情報機構第三百零四章 談判要點第八百五十九章 氣憤填膺第九百零三章 最終勝利第二百九十三章 興師問罪第三百章 主僕合謀第五百二十五章 王儲被俘第八百四十五章 破陣破陣第七百八十三章 求援涼國第五百五十八章 攻入長安第九十七章 父子夜謀第八百九十一章 飛鴿傳書第八百五十六章 親入敵營第一百三十八章 處置兩族第七百零九章 婆媳相認第八十七章 戰後商議第五百三十三章 郭嘉破局第八百三十二章 告一段落第四十五章 朝堂爭辯第六百一十四章 屠殺令下第二十九章 現出原形第二百七十章 戰爭賠償第四百七十六章 合圍呂布第六百零一章 兒女雙全第一百八十五章 實兵對抗第五百九十三章 相談甚歡第三百八十三章 曹操之思第七百七十二章 大涼邸報第七百九十六章 史阿成擒第六百八十九章 嶺西之戰第五百八十四章 以打促和第八百七十四章 使團進城第二百三十八章 家的溫馨第七十九章 各自備戰第一百五十二章 人馬鎧甲第六百九十二章 新的領土第四百九十九章 出城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