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益德,是你的帽子

“元讓,你知道我過去三年之間,在孟德死之前最難過的是哪一天嗎?”就在秦誼拉着夏侯惇的手,在緩步進入營帳之中,卻是向夏侯惇問道。

“臣實在不知道!”夏侯惇也是老實回答道。

“就是在知道妙才在雒陽城下陣亡的消息時!”說起這事來,秦誼又擠出來幾滴眼淚。

秦誼說起這事,夏侯惇那最近流了不知道多少眼淚的獨眼,又流下眼淚,再也說不出話來。

“妙才一直是我所敬佩的義士!當日我第一次聽到妙才的故事時,對我的震撼實在很大。大部分人都是重男輕女,在面對自己的幼子和侄女時,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會選擇救自己的兒子。但是妙才在荒年卻是捨棄自己的幼子,救活了已故弟弟的女兒。”

說起這事來,秦誼也是頗多感慨,作爲從演義入手的蜀漢黨,秦誼一直以來都把夏侯淵當成一個反派人物來看待。

後來讀的書多了,這才發現敵對的曹營之中,也是有着不少有血有肉的好漢,夏侯淵便是秦誼所敬重的一人。反正換成秦誼來,他是做不到夏侯淵所做的這件事。

聽了秦誼的話後,夏侯惇的眼淚淌得更加厲害,差不多便泣不成聲。

“我們兩家之間已經流了太多的血,我希望今天能夠徹底把這一頁徹底掀過去,讓我們秦家,與曹家和夏侯家成爲一家人,再也不要發生讓妙才這樣的義士慘死的事情!”

三國的確是出現了很多頂天立地的英雄,但是這很多的英雄,卻是在這無休的內鬥之中消耗掉,如果這些英雄豪傑勝在東晉亂世,絕對能夠把那些入侵的異族給打出翔來的。

現在秦誼所需要做的便是儘快一統天下,結束戰亂,爲接下來的異族南下爲漢人多保存一些元氣——氣候的急劇惡化,逼迫北方的胡人南下討生活,可是無法避免的。

“文合的心胸實在寬廣,讓夏侯惇汗顏!”聽了秦誼的話之後,夏侯惇也是點頭道。他已經聽出來了,秦誼的意思是想要和曹家聯姻,來爲之間的一些仇怨畫上句號,這對曹家和夏侯家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至少讓他們在新朝的地位穩固,只是卻不知道秦誼如何來選擇這個聯姻。

“我想聘妙才犧牲掉幼子才養大的侄女爲妾,不知道元讓能夠答應?我知道,讓夏侯家的小姐來給我做妾,的確是有些過分。但我對妙才的死真得非常難過,希望能夠替妙才照顧好這個他用親兒子換下來的侄女,代替妙才來照顧她,希望元讓您務必成全!”

就在剛纔發現曹老闆的遺孀都落在自己手中之後,秦誼忍不住產生了給歷史上的秦宜祿報仇的想法,給秦宜祿戴綠帽子的呂布、曹操,還有最終殺掉秦宜祿的張飛,這三個人都在秦誼的報復名單上。

而巧的很,眼前的諸夏侯曹的親眷之中,除了有曹操的老婆外,還有着張飛這個yan人明媒正娶的老婆,秦誼索性便準備送張飛一頂帽子,來報秦宜祿被殺之仇。

秦誼這麼一說,夏侯惇也是有所遲疑,不過聯誼這種事情真得是不講道理的,比如說曹操都嫁給了劉協自己的三個女兒,完全就是把女兒當成政治工具。對夏侯惇來說,嫁出去一個沒了父親和伯父的孤女,卻能換來和秦家的密切關係,對整個家族也是不錯的,對這個孤女也可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阿涓,你出來吧!”

隨着夏侯惇的一句話,在曹操的家屬團中,也是站出來了一個十歲左右的小姑娘,朝着夏侯惇行了一個禮,然後站在那邊不說話了。

這才十歲啊!可是犯法的!

一時間秦誼也是有些鬱悶,不過仔細想想好像也沒錯,歷史上被張飛強納的夏后氏也不過十三四歲,這事發生在四年之後,現在可不就十歲的小姑娘嘛!

看着秦誼臉上一副有些尷尬的表情,夏侯惇心裡也是稍微舒服了一些,至少秦誼看起來也不像蓄意圖謀的,也是正色道:“阿涓現在年紀尚小,恐怕還需要養幾年才能送到文閤府上!”

“是!是!是!不管怎麼說,我們三家人,從今以後便成了一家人,應該和衷共濟,共同面對接下來的挑戰!”

秦誼也是趕緊點頭,額頭上的汗差點兒都淌了下來,同時一把握住了夏侯惇的手。

隨着秦誼和夏侯家的聯姻談成,諸夏侯曹這些秦誼的俘虜,還有之前曹操軍的手下也是徹底放下心來,他們已經成一家人了。

就在秦誼在這裡商量與夏侯家聯姻的事時,帶着自己手下幾百騎部曲的劉耷,卻是和手下們騎馬南下。

接到種輯衣帶詔的劉耷,終究是不敢前往雒陽做自己的宗正,又不願意北上投奔袁紹這個準反賊,索性便南下荊州投靠和他同爲宗室的劉表,看看這位長袖善舞的荊州牧要在這個亂世中做出什麼選擇。

只是隨着越往南走,天上的雨水卻是越來越多,梅雨時節,一行人也是在連綿不絕的細雨之中緩慢行走。

“X的!這雨水也真多!”抹了一把臉上的雨水之後,張飛也是罵罵咧咧得說道。

“益德!你把我的帽子戴上吧!”看着張飛那被打溼了的頭髮,總是穿一身綠袍的關羽也是把自己那個配套的綠色帽子摘了下來,隨手遞給了張飛。

元朝的《元典章》規定:娼妓之家長和親屬男子要裹青頭巾,由於青、綠二色比較接近,又同屬賤色,人們習慣於說“綠頭巾”,最終演化成“綠帽子”。作爲大漢好男兒的關二爺,自然沒這個忌諱,一直都戴着綠帽子。

“謝謝二哥!話說二哥這頂帽子還是非常好看的,改天我也要做上一頂一樣顏色的,天天戴着!”他們兄弟之間可沒有客套一說,張飛也是毫不遲疑得便接過了關羽的帽子,戴在了自己頭上,一邊還在那裡讚不絕口。

——我是你的益達的分界線——

“夏侯夫人,……時兗、豫大亂,淵以飢乏,棄其幼子,而活亡弟孤女。”——《季漢書·秦誼傳》

第一百零三章 退路第六十二章 來去匆匆第四十二章 平輿一日遊第三十七章 託孤第六十八章 你也配姓劉第八章 不約而同第三十二章 活菩薩第十五章 徹查到底第一章 劉邦?第四十六章 司馬仲謀第十九章 商曜必須死2第七十五章 石勒之死第二十章 內遷第五十一章 背水一戰第五十三章 推演第十三章 西遊第四十八章 做我兒子吧第十二章 呂布和項羽第六十四章 中央化第五十五章 埋釘子第八十三章 勇氣第七十七章 我還是太年輕了第五十八章 汝妻子吾養之第三十三章 we are伐木累第三十四章 世家的心思不你別猜第七十六章 李鬼遇到李逵第二十六章 王粲服了第四十七章 好就好在投降第八十章 投鼠忌器第十三章 赴宴第三十三章 滿數十第四十四章 人畜無害劉玄德第七十九章 大漢吳侯第二十九章 秦太尉亂點鴛鴦譜第四十二章 借汝頭一用第二十八章 媽媽,我想回家第一百章 自衛第四十四章 人畜無害劉玄德第五十三章 貨比三家第一百一十一章 路見不平看熱鬧第四章 戰常山第三十五章 坐山觀虎鬥第二十六章 越人永不爲奴第三十一章 袁紹的任命第六十章 我太難了第三十七章 塵埃落定第四十四章 秘密第四十九章 沙龍第四十一章 價碼第五十五章 做好事要留名第五十八章 回孃家第四十九章 攔路第七十二章 四面楚歌第二十五章 不動如山第五十章 帶節奏第十六章 詐城第二十章 大陵鐵礦第五章 馬上對2第四章 書市1第二十四章 統一戰線3第四十七章 棄暗投明第二十一章 託付第三十章 對峙第十五章 舔狗第一百一十四章 好人卡第六十八章 決戰第三十七章 義士第一百零五章 這不是搜牢第二十一章 名臣之風第四十五章 議和第十一章 降漢不降曹第四十一章 陌路第二十六章 董軍異動第八十五章 四天王變三巨頭第八十五章 深入不毛第九十章 尚書檯第三十一章 積德第三十二章 宗賊第九十二章 羣英會第八十四章 老領導第三十三章 we are伐木累第五十一章 安置第三十三章 寡婦第七十八章 家門不幸第二十五章 不動如山第五十五章 做好事要留名第五十二章 重中之重第二十三章 夫人外交第四十七章 醫佛的誕生第八十二章 袁氏的野望第三十六章 鹽價第三十六章 梟雄喪志第五十二章 潁川四長第十章 殺全家第三十一章 戰藺縣第五十四章 埋毒牙第二十三章 義陽王,你怎麼死了?第五章 戰滎陽第四章 自己人第二十九章 衆望所歸
第一百零三章 退路第六十二章 來去匆匆第四十二章 平輿一日遊第三十七章 託孤第六十八章 你也配姓劉第八章 不約而同第三十二章 活菩薩第十五章 徹查到底第一章 劉邦?第四十六章 司馬仲謀第十九章 商曜必須死2第七十五章 石勒之死第二十章 內遷第五十一章 背水一戰第五十三章 推演第十三章 西遊第四十八章 做我兒子吧第十二章 呂布和項羽第六十四章 中央化第五十五章 埋釘子第八十三章 勇氣第七十七章 我還是太年輕了第五十八章 汝妻子吾養之第三十三章 we are伐木累第三十四章 世家的心思不你別猜第七十六章 李鬼遇到李逵第二十六章 王粲服了第四十七章 好就好在投降第八十章 投鼠忌器第十三章 赴宴第三十三章 滿數十第四十四章 人畜無害劉玄德第七十九章 大漢吳侯第二十九章 秦太尉亂點鴛鴦譜第四十二章 借汝頭一用第二十八章 媽媽,我想回家第一百章 自衛第四十四章 人畜無害劉玄德第五十三章 貨比三家第一百一十一章 路見不平看熱鬧第四章 戰常山第三十五章 坐山觀虎鬥第二十六章 越人永不爲奴第三十一章 袁紹的任命第六十章 我太難了第三十七章 塵埃落定第四十四章 秘密第四十九章 沙龍第四十一章 價碼第五十五章 做好事要留名第五十八章 回孃家第四十九章 攔路第七十二章 四面楚歌第二十五章 不動如山第五十章 帶節奏第十六章 詐城第二十章 大陵鐵礦第五章 馬上對2第四章 書市1第二十四章 統一戰線3第四十七章 棄暗投明第二十一章 託付第三十章 對峙第十五章 舔狗第一百一十四章 好人卡第六十八章 決戰第三十七章 義士第一百零五章 這不是搜牢第二十一章 名臣之風第四十五章 議和第十一章 降漢不降曹第四十一章 陌路第二十六章 董軍異動第八十五章 四天王變三巨頭第八十五章 深入不毛第九十章 尚書檯第三十一章 積德第三十二章 宗賊第九十二章 羣英會第八十四章 老領導第三十三章 we are伐木累第五十一章 安置第三十三章 寡婦第七十八章 家門不幸第二十五章 不動如山第五十五章 做好事要留名第五十二章 重中之重第二十三章 夫人外交第四十七章 醫佛的誕生第八十二章 袁氏的野望第三十六章 鹽價第三十六章 梟雄喪志第五十二章 潁川四長第十章 殺全家第三十一章 戰藺縣第五十四章 埋毒牙第二十三章 義陽王,你怎麼死了?第五章 戰滎陽第四章 自己人第二十九章 衆望所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