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中央化

“司馬懿就不打擾大將軍處理公務了!”

拿到了姦夫孫峻的人頭,也算是給兒子出了一口氣,司馬懿又和秦誼寒暄了幾句之後,也是轉身告辭。

而秦誼也是很有風度的將司馬懿送到了屋門外,只是就在剛到屋門外之後,卻是碰到了另外一個在那裡等候秦誼接見年紀輕輕的士人。

這個士人雖然看上去並不是非常英俊瀟灑,但是卻也目光敏銳,神情堅毅,看上去便不是凡品。

一時之間司馬懿也是有些好奇,忍不住便向秦誼問道:“這位青年才俊不知道該如何稱呼?”

見到司馬懿詢問自己,這青年也是恭敬得向秦誼和司馬懿行了一個禮,自我介紹道:“吳郡陸凱,見過大將軍,見過司馬侍郎!”

“吳郡?可是陸伯言的同族?”當聽了陸凱的話之後,司馬懿也是微微皺起眉頭來。

現在朝廷雖然名叫大漢,但是已經前漢和後漢都是兩回事,別的不說這官職自從天子親政以來便是大變樣,三公九卿逐漸成了擺設性的位置,實權被新設的三省六部所掌握,而在三省六部之上,更是有了一個內閣來直接對皇帝負責。

現在的內閣首輔,自然是大將軍秦誼,這個位置秦誼不來做,誰也不敢坐啊。而且秦誼這個內閣首輔的權利之大,已經超過首輔明確規定的權力,現在的大漢纔是真正的二元君主制,誰也不知道秦誼和劉成之間最終該如何恢復正常權力結構。

在秦誼之後,次輔是由劉成任命的荀彧。之前因爲荀彧的忠漢屬性,一直被秦誼打壓,就在劉成繼位後,荀彧的好日子纔來了,成了劉成的心腹重臣,前些年終於在他的侄子荀攸病逝之後進入內閣。

而在荀彧入閣之後,他的女婿陳羣則是主動從內閣之中退了出去,做了光祿大夫的閒置。畢竟翁婿都在內閣之中,實在需要避嫌。而且陳羣也是知道,自己並不是很得天子和大將軍的喜歡,這兩人都像防賊一樣防着自己。作爲大漢三興的二號功臣(頭號自然是秦誼),這個結局不是很好。

排在第三位的是王澤,作爲秦誼事業最早的支持者,太原世家的代表人物,他要是在新朝沒有一個顯赫的地位,實在對不起支持秦誼立業的太原士族們。

排在第四位的是鍾繇,之前作爲司隸校尉的他,德高望重,在秦誼一統天下時穩住了關中的形勢,甚至還把馬騰拉攏過來幫着秦誼平叛,也是立下大功的。

排在第五位是老當益壯的賈詡,他的存在主要是爲了裝點一下門面,前四位被太原和潁川士族們給瓜分了,不找一些其他籍貫的士人來點綴一下,實在讓不少人寒心。

排在最後一位的本來是董昭,不過因爲前段時間大疫,董昭到益州做刺史,也就退了下來,現在是由徐庶補上。

至於法正、司馬懿這些年輕一輩的,暫時還沒能進入內閣的大名單中,不過司馬懿已經瞄準了內閣輔臣這個新朝最爲顯赫的位置。

其中法正,司馬懿是想都不敢想,雖然司馬懿和秦誼的關係非常好,但是也沒能接近法正和秦誼的關係。

司馬懿已經不準備和法正競爭,而是把目光瞄向了其他和自己年紀相仿的年輕一代。

首先是幷州人中的王凌、王昶和溫恢,這幾個人都是太原士族的代表人物,根紅苗正,很早便站出來支持秦誼打天下,這些人中是必然有人成爲司馬懿前進路上勁敵的。

另外幾個對司馬懿威脅很大的,就是潁川的郭嘉郭奉孝和吳郡的陸遜陸伯言。

前者郭嘉之前一直默默無聞,直到十年前爆發的平遼之戰中突然間一鳴驚人,協助現任的衛將軍趙雲,聲東擊西,百日平遼東,從此開始平步青雲。雖然郭嘉的行政能力比較低,但是在大局之上無人能及,已經讓司馬懿感受到了深深的忌憚。

後者陸遜,則是深受大將軍秦誼器重,之前在益州差不多幹了有十年,隨着劉備入朝之後,也是終於得以進入中央,各方面都是做得滴水不露,軍政大事無一不精,各方面比起司馬懿來都是不遑多讓。

現在看到了競爭對手陸遜的家人,司馬懿心裡面有些不痛快,雖然他家的司馬六達親友團也已經上線了。

“伯言公的確是鄙人的叔父,但是鄙人自小到現在,還沒有見過伯言公。這次到雒陽來,也是直接來到大將軍府,還沒有時間去拜會叔父!”

就在陸凱出生的那一年,陸遜便離開吳郡,前往益州任職,接下來二十年間從來沒有回過吳郡。現在陸抗還沒有出生,陸凱這個做過東吳丞相的人,便是陸家年輕一代中的佼佼者。然後陸凱剛開始嶄露頭角,便被秦誼給掐尖了,提前招攬到雒陽來,準備給他一個更好的機會。

上一世的時候,秦誼曾經聽說過士族中央化的一個概念,用來對抗世家大族。

那就是隨着士族各支脈發展,士族中的某些人物,往往會隨着任官遷徙到各地或者入仕中央,主動或被迫向河洛聚集。遠隔數代的血緣關係業已極度稀疏,又遠離本郡,鄉土關係淡薄,逐漸喪失了宗族概念。

陸遜和陸凱便是秦誼對這個辦法的嘗試,陸凱到現在都沒見過陸遜,等陸遜的兒子陸抗出生並長大,恐怕對江東老家也沒什麼太大的感情,註定要在雒陽成長工作的陸抗,可能終其一生都不會回到江東老家,只會把雒陽當成自己的家鄉。

而看到陸凱,秦誼也是笑了一下:“敬風,我很看好你,覺得你有丞相之器,你可要好好努力,不要讓我失望啊!”

已經走出老遠的司馬懿,在聽了秦誼的話後,也不知道該高興還是不高興。雖然多了一個競爭對手,但是這吳郡陸家,可是和吳郡孫家那可是有着深仇大恨的,敵人的敵人,應該算是朋友吧!

第二十章 內遷第十四章 邏輯第四章 書市1第二十九章 拍板第七十四章 三國配角演義——劉備篇第五十六章 賭錢第三十五章 兄弟反目張公祺第六章 誠實可靠黃月英第四十章 牀弩第八章 剽竊第一章 劉邦?第九十六章 蓋棺定論第五章 高明廷第三十二章 三國林沖第三十一章 袁紹的任命第六章 小目標第六十五章 交接第四十五章 瞬息萬變第七十六章 李鬼遇到李逵第十九章 獻琴第三十五章 兄弟反目張公祺第八十四章 分歧第七十九章 大漢吳侯第九十六章 蓋棺定論第九章 後事第七十六章 人質第二章 防一手第四十四章 攻防第四十九章 攔路第七十章 先進生產力發展方向第七十九章 火攻第四十一章 二虎競食第六十七章 勝負之勢相易第十七章 進擊的孫十萬第十五章 羊毛第十六章 開學了第四十八章 做我兒子吧第三十七章 勸進第二十一章 求救第一百零一章 人心第三十八章 少年第三十一章 原平—廣武軸心第二十一章 名臣之風第四十八章 190年的第一場雪第一百二十章 跑官第十七章 商機第十八章 入朝第一百一十九章 蔡琰的請求第五十三章 貨比三家第十五章 徹查到底第四十二章 辛皇后第三十四章 逼宮第二十五章 生產事故第二十二章 蔡邕的朋友圈第四十六章 老婆都信不過了第三十五章 給袁紹的禮物第五十二章 叛徒第九十九章 搜牢第八十二章 袁氏的野望第七十七章 合肥第十三章 赴宴第七章 少輸當贏第十三章 伏兵第十三章 王匡的任命第五十八章 回孃家第二十四章 BOSS第十三章 荀利字趨之第十四章 立功心切第二章 劉秀?第九章 日心第三十七章 塵埃落定第三章 守江必守淮第五章 孔明,要老婆不要第五十一章 安置第五十三章 推演第九十三章 開戰第四十九章 沙龍第五十九章 打死友軍除內患第八十一章 轉進第三十八章 遍地狼煙第八十五章 天上掉下個蔡姐姐第八十四章 分歧第十章 賣國無門第四十章 菊花殘第六十三章 劉耷,你家祖墳被人考古了第五十二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第四十三章 傀儡的自我修養第三章 原平秦氏致敬我心目中第二好的三國文《覆漢》第十一章 降漢不降曹第十四章 立功心切第六十三章 腐儒第七十八章 文合遺書第三十九章 真名士第九十三章 內部矛盾第十九章 戰陽泉第七十章 結交牽招第四章 家裡的葡萄架倒了第六十一章 送瘟神第三十六章 常山國的抉擇
第二十章 內遷第十四章 邏輯第四章 書市1第二十九章 拍板第七十四章 三國配角演義——劉備篇第五十六章 賭錢第三十五章 兄弟反目張公祺第六章 誠實可靠黃月英第四十章 牀弩第八章 剽竊第一章 劉邦?第九十六章 蓋棺定論第五章 高明廷第三十二章 三國林沖第三十一章 袁紹的任命第六章 小目標第六十五章 交接第四十五章 瞬息萬變第七十六章 李鬼遇到李逵第十九章 獻琴第三十五章 兄弟反目張公祺第八十四章 分歧第七十九章 大漢吳侯第九十六章 蓋棺定論第九章 後事第七十六章 人質第二章 防一手第四十四章 攻防第四十九章 攔路第七十章 先進生產力發展方向第七十九章 火攻第四十一章 二虎競食第六十七章 勝負之勢相易第十七章 進擊的孫十萬第十五章 羊毛第十六章 開學了第四十八章 做我兒子吧第三十七章 勸進第二十一章 求救第一百零一章 人心第三十八章 少年第三十一章 原平—廣武軸心第二十一章 名臣之風第四十八章 190年的第一場雪第一百二十章 跑官第十七章 商機第十八章 入朝第一百一十九章 蔡琰的請求第五十三章 貨比三家第十五章 徹查到底第四十二章 辛皇后第三十四章 逼宮第二十五章 生產事故第二十二章 蔡邕的朋友圈第四十六章 老婆都信不過了第三十五章 給袁紹的禮物第五十二章 叛徒第九十九章 搜牢第八十二章 袁氏的野望第七十七章 合肥第十三章 赴宴第七章 少輸當贏第十三章 伏兵第十三章 王匡的任命第五十八章 回孃家第二十四章 BOSS第十三章 荀利字趨之第十四章 立功心切第二章 劉秀?第九章 日心第三十七章 塵埃落定第三章 守江必守淮第五章 孔明,要老婆不要第五十一章 安置第五十三章 推演第九十三章 開戰第四十九章 沙龍第五十九章 打死友軍除內患第八十一章 轉進第三十八章 遍地狼煙第八十五章 天上掉下個蔡姐姐第八十四章 分歧第十章 賣國無門第四十章 菊花殘第六十三章 劉耷,你家祖墳被人考古了第五十二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第四十三章 傀儡的自我修養第三章 原平秦氏致敬我心目中第二好的三國文《覆漢》第十一章 降漢不降曹第十四章 立功心切第六十三章 腐儒第七十八章 文合遺書第三十九章 真名士第九十三章 內部矛盾第十九章 戰陽泉第七十章 結交牽招第四章 家裡的葡萄架倒了第六十一章 送瘟神第三十六章 常山國的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