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時候快要到了!”
長江邊上,就當劉備望着長江發呆的時候,他的軍師諸葛亮已經悄無聲息得來到了他的身邊。
“我真的需要稱帝嗎?”劉備並沒有回頭,而是繼續看着江水向諸葛亮問道。
“秦誼謀朝篡位,終結了大漢江山,玄德你身爲漢室貴胄,理應扛起漢室這面大旗,凝聚起天下漢室忠臣來,討伐秦誼這個逆賊!”不過說話的不是諸葛亮,而是和諸葛亮一起過來尋找劉備,被秦誼派到長沙的長沙太守孔融。
秦誼實在太膈應孔融了,曾經任命他到曹操佔據的沛國當國相,但是這傢伙明顯比他的好爸爸禰衡聰明,直接辭官不做就是不上任。
後來又在雒陽城中散佈反秦言論,於是秦誼又給他任命了長沙太守一職,這長沙可是在他老朋友劉備手裡,看着秦誼不順眼的孔融便過來投靠劉備,順帶着去了一趟江夏,把他的好爸爸禰衡的屍骨給收斂下來,後者已經像歷史上一樣被黃祖給幹掉。
作爲耷吹第一人孔融,劉備自然不敢怠慢孔融,好吃好喝的伺候着,而就在這段時間武陵這邊又傳來秦誼謀朝篡位的消息後,孔融更是不淡定了,他對秦誼的厭惡,一方面來自於秦誼的師承,另外一方面便是秦誼做了大漢的權臣後狼子野心的一些行爲。
現在秦誼終於走上謀朝篡位的這一步,自認爲是大漢忠臣的孔融,自然是對秦誼的憎恨又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在孔融看來,劉備是非常有必要站出來稱帝的,劉備要是不站出來,大漢就真得亡了。
“可是我總覺得秦文合不會這麼着急!他甚至連一些微小到都不能算是機會的機會都能把握住,不是一個犯蠢的人!”
說起來劉備也是秦誼的老熟人了,回憶起秦誼這麼一個小吏的崛起過程,劉備總覺得有些不可思議,幾乎抓住了所有可以利用的機會,一步一個腳印的削弱敵人壯大自己。劉備已經混了四十來年,只有諸葛亮來到自己身邊的這兩年,才讓他有這種感覺。
“皇位擺在眼前,由不得秦誼這個逆賊不心動,即便是他不想做,他的親眷,還有他手下的人,肯定也會推着他走這一步的!說不準就是秦誼在雒陽的時候還能壓得住那些人,等他出門在外,那些人就敢對天子下手了!只有秦誼做了皇帝,這羣傢伙才能升官發財!”
“要一個人永遠保持理性,那是一種奢求。利令智昏下,即便是再聰明的人也可能會決策失誤!”就在孔融說完後,劉備的謀主諸葛亮也是開口道。
“也是!我就不能一直保持理性,有時候我也會回想自己經歷的事情,如果當時我在安喜縣做縣尉的時候沒有鞭打督郵,而是弄點兒錢財賄賂他一下,會不會有不一樣的人生。不過依我的脾氣,我可能還會抽這個王八蛋一頓。至於以後,我也得努力剋制住自己不要感情用事!”
“臣定當會幫助主公!”諸葛亮也是朝着劉備再次施了一個禮,自從隆中一見,諸葛亮也是認定了劉備,這個距離自己理想中的完美主公只差一點兒的人,就是太過意氣用事,諸葛亮有時候真得很害怕自己這個主公頭腦一發熱做出什麼傻事,來個衝動的懲罰。
聽了諸葛亮的話之後,劉備也是點了一下頭,準備和他們繼續商量登基之事。只是走出幾步之後,又向諸葛亮問了一句:“真得確認秦文合謀朝篡位了嗎?”
“前段時間他派來的使節,您也見到了,還帶來了一封秦誼寫給您的詔書!這個賊子竟然自稱是大晉皇帝,真是可惜!另外秦誼還給自己在荊州的兩名心腹大將陳叔至和趙子龍都封了官,一個徵西將軍一個徵南將軍,還有荊州刺史董公仁,也冊封了一個右鄉侯的爵位!想來應該是沒錯的!不是還有金德偉嘛,他可是從雒陽逃過來的,他的話肯定是沒有錯的!”
這段時間,因爲新上任的荊州刺史董昭的刻意封鎖,再加上還隔着一條長江,荊南四郡和北面三郡的交流也是多有不便。而劉備派出去的探子,也是從荊州方面得到秦誼稱帝的消息,留在荊州的三位秦誼手下的忠臣都跟着升了職。
最重要的是有一個從雒陽跑過來的大漢忠臣金禕,也是帶來了秦誼稱帝的確切消息。金氏父子曾經在雒陽住過一段時間,荊州認識金禕的人不在少數,他的身份總是沒有假的。
而金氏父子,可是大漢的忠臣,勇敢得在雒陽城向秦誼這個篡漢逆賊舉起刀劍勇敢戰鬥,最終落得一個舉族而亡的下場。
本來金禕也是要死的,可是卻是遇到一位義士楊偉,這位義士憐憫金氏父子的忠義,捨命將金禕從監牢之中救了出來,並保着他一路逃到荊州,如果不是在渡過長江的時候,爲了掩護金禕而斷後,也就跟着金禕撤到荊南四郡,而不是像現在一樣生死未卜。
有金禕這樣爲了大漢江山將整個家族都奉獻出去的忠臣做背書,漢室江山被秦誼這個逆賊篡奪的事情,可以說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可是劉備總覺得有點兒詭異,這是他那種敏銳的第六感覺帶給他的警惕。靠着這種說不出來的感覺,劉備多次與死神擦肩而過,成功活到現在。
“只可惜護着金禕的那個義士沒能過江,否則的話定可以從他口中問出很多情況來解答我自己的疑問!”劉備最終搖了一下頭,準備和諸葛亮去面見羣臣,商量接下來稱帝的事情,這件事絕對不能馬虎的。
只是就在跟隨諸葛亮等人離開江邊之後,劉備又長長得嘆了一口氣,自嘲似得有嘟囔了一句:“我這個皇帝,只有半個荊州和半個益州,沒有一道完整的防線,也不知道什麼就被人給滅了!”
——我是真不想當皇帝的分界線——
“或傳聞天子見害,備乃發喪制服,追諡曰孝愍皇帝。”——《季漢書·劉備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