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閃要快

郭淮想要知道的事情,其實也簡單,在馬岱和步度根交戰的過程中,郭淮自然更爲注意的還是夏侯淵這邊,儘管曹魏和步度根這個鮮卑人中的大人如今是爲一體的,不過他們終究還是在郭淮的心中有着輕重之別的。

對面的馬岱所統領的當然是新兵,可是這些新兵雖然是新兵,可是他們並不是完全沒有經驗的一幫子人。荊州方面所實行的這個預備役的制度,自然是將當年爲了發展荊州所管轄的各個州郡的農業以及其他產業,在將包括荊州,交州,益州,雍州和涼州的佈防事宜通盤考慮之後,將原先的可能一時之間還用不上的兵士先行驅退了一部分,而這一部分人中自然也有那些個打過仗,上過陣的老兵,卻是因爲荊州的精銳正規軍所需要的乃是優中選優,而那些一時間還達不到標準的兵士,卻也只能先回歸平民,當然這些人自然而然的也是預備役的成員了。

當然預備役中當然還有着不少的新鮮血脈的,畢竟如今的戰事卻是要決定荊州乃至漢寧王下轄所有地域的命運的,征戰令一下,當然會影響到全部的地盤以及這些地盤上生活的老百姓的,當然他們中適齡於當兵的,卻也在征戰之列的。

這些人才是正兒八經的純純的新兵的。

而在征戰令下放之後,荊州方面卻是沒有將這些預備役的兵士立馬的拉上戰場,所爲者何也?

兵法有云,兵貴精而不在多。荊州所需要的是能夠召之即來,來則能戰的兵士,而不是要將治下的百姓重做戰事中的炮灰來消耗敵方勢力的兵力的。畢竟那樣的戰事打出來的結果卻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

要知道經歷了黃巾之亂的劉備,荀彧,等等等荊州的一干高層人物,自然也是很爲大漢元氣的流失而感到心痛的,而今他們所要做的事情乃是爲了大漢的重新復興,卻是不希望經過一場又一場的戰事之後,打出來的江山是一片的廢墟以及千里無人煙的殘破之境。

有了這麼多的限制,加上這麼多的顧慮,這纔有了征戰令下達以後的半年多以來,荊州方面出動的兵力仍然只有那麼有限的一些個精銳之士,卻是憑藉着有利的地理形勢和精銳將士們超過敵方的超強戰力以及裝備上的一些個優勢在抵抗着曹魏和江東方面的攻勢。

而今確實在認可了這些預備役的將士已經擁有了一定的戰力之後,才終於讓這些所謂的新兵開上了戰場,而爲了更好的讓這些兵士能夠儘快的適應了戰場上生死交鋒,也爲了在那些限惡的情勢下,能夠更好的保護這些兵士的xìng命,而荊州上下對於這些兵士的裝備卻也是做了相當嚴密的防護的。

就以此時鄧芝領到安定的兵士來說,此時的涼州騎兵當然多數都是涼州本地人爲多,這些人平日裡當然可以接觸到坐騎,完全可以靠着從小就熟悉的馬xìng,自如的乘騎在馬上作戰。而那些個漢中的預備役將士,自然不可能完全的做到這些的,故而在漢中的訓練中便已經爲這些將士的坐騎都安裝了時下最爲精良的馬鐙和馬鞍以及馬蹄鐵這些戰馬必需的裝備。當然之前的荊州騎兵中,卻也只有爲數不多的精銳是如此裝備的,像趙雲的白馬義從,以及張飛那人數不過千的幽燕騎兵,至於馬超等人的部隊,卻是沒有如此裝備的,卻是爲了更好的對塞外的異族之人,還有曹魏方面保密之用。

而今爲了保護這些新兵,卻是不再做保密的事情了,當然卻也是不怎麼需要了,畢竟這些東西,其構造都不怎麼複雜,而且畢竟隨着荊州地盤的擴展,總是有一些個早就潛伏下來的或是曹魏,或是遼東,又或者是其他任何一方勢力的探子,即便對於荊州的事情沒有完全的清楚,也會對一些個比較新奇的物事多加關注的。

故而到了如今,在中司馬府的查探中,卻也知道已經在曹的許都,還有江東的建業城中發現了一些個類似的模具,當然之前荊州方面爲了迷惑那些個探子,對於這樣的物事的用處,還是沒有明確的應用的。而多數都是生產是在一個敵方,而在別的敵方卻也是另外的一個樣子來組裝的。

不過想來在這些新兵屢次的應用之後,卻是會將這些物事快速的應用開來的。儘管這麼做的效果,可能會對草原上的那些個異族之人有利,不過事情總是有其兩面xìng的。

如今的漢人和那些鮮卑人相比來說,總是處於一個優勢的地步的,若是將來草原上真的出現了一股子強大的勢力的話,卻是可以讓漢人們也要時時警醒,畢竟聖人云,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

除了這些騎兵的坐騎的裝備加強了之後,可以讓普通的兵士迅速的熟悉了騎術,而在騎兵的兵士身上卻也有着不小的加強的。

這些年中,儘管荊州的財力比較充裕,不過漢中和上庸兩地的用於兵器裝備的研製作坊中,卻也不會無視成本而做一些好用但不實惠的東西的。

就說鎧甲,現在在荊州的騎兵中,有全是金鐵打造的鐵甲,也有以輕騎兵爲主要裝備對象的皮夾,還有近些時日才發明成功,通過對於羊毛等毛髮的編制而成的毛甲。當然這些物事中自然是各有各的用處的。

若非如此,要是全軍上下全都人人一副鐵架的話,卻是荊州再富有,也不是能夠承受的聊的。

此時這些出征的新兵,卻是胸前多配有板甲,這些人自是作爲前鋒用於大規模衝殺的先頭部隊來使用的,而胸前皮甲的,卻是輕騎遊騎,並可以配備給弓騎兵。

而鄧芝這支部隊,卻是作爲和騎兵對衝來用的,當然身前多是板甲爲多。和他們對面的鮮卑人來比較一些,自然這些個新兵在戰場上的存活能力那是相當的強的。

畢竟鮮卑人他們多是披着些皮具,夾着一些毛織物爲多,中間能夠披的上鐵甲的或者能夠稍微帶着些鐵質飾物的也多是鮮卑人中的高層人物。

在東面的馬超和夏侯淵們jī戰方酣的時候,這邊廂的步度根自然也領着他的鮮卑勇士對着馬岱的兵士們發起了衝鋒。

鮮卑人衝鋒的陣形卻是散開的,他們拿手的卻是飛射之技,在兩軍相逢還有一百多步的時候,鮮卑人的先頭部隊,卻是便開始張弓拉箭,待到了射程之內的時候,便是一陣箭雨射向了荊州的這夥子新兵。

不過這一陣箭雨射出之後,卻是沒有讓鮮卑人聽着悅耳的喊叫聲,只是因爲他們的箭矢多數射在了兵士們的鎧甲之上,僅僅打出了一陣陣叮叮的打鐵之聲,或是頭盔,或是身前的板甲,又或者是給戰馬所套的頭具上,總是把這些鮮卑人的箭矢都給彈了開去。

眼見得荊州人是如此的奢華,不僅是人身上,連帶着坐騎的關鍵敵方也有着相當嚴密的防護,自然是讓鮮卑人看的極爲眼熱。誰讓這些人一者缺少鐵料,二者更加缺少能夠打造出這麼耐用實用的鎧甲的鐵匠。

即便是領兵作戰此時還呆在後方的步度根,卻也是對着身邊擔着預備部隊的頭領吩咐着,要儘可能的繳獲荊州人的鎧甲以自用。

上有所好,下必行之,即便是步度根不做這般吩咐,其實這些鮮卑人也都對荊州兵士所擁有的裝備有着十分強烈的謀奪之心,而今他們所要做的當然便是擁將上去,好生的展現出他們鮮卑男兒的勇武,將這些沒有太多的本事,只是靠着身上的鎧甲保護他們怯懦的小體格的漢人們殺光,便是他們的勝利,而漢人們身上穿着的鎧甲自然便是他們的戰利品了。

鄧芝自是作爲這支新兵部隊的經受人,很是見證了這些人一路走來的訓練歷程,他們卻都是經歷了很嚴格的訓練纔有了現在的這種模樣,荊州爲了鼓勵這些兵士,卻是對於殺敵立功的人都有這很重的賞格的,在這一方面,卻是荊州的有關於軍事上的一些個成法,卻是借鑑了先秦時的商鞅變法的。

當然這些事情也是參考了荊州本身的實際情況的,然後漸漸在各地的實行過程中,因地制宜,最後才歸納而成的,至於這些事情當然還是有鄧瀚的提出,而諸葛亮慢慢的補充細化,倒是讓如今的諸葛亮卻是漸漸的擔了一個什麼法家傳人的名號。不過內中情況卻是隻有荊州的高層知道。

新軍們看到鮮卑人的箭雨確實在一開始的時候,多少還是有些慌張的,不過看到了自家身上的裝備卻是給自己提供了很多的保護,自然心中升騰起的是更多的安穩。這些兵士中的那些出自除荊州以外地方的將士,卻也在這個時候更能夠體會到投身到荊州的那份好處。再想到如今除了這身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證自己身上的安全的裝備之外,在各自的家中,卻還有着更多的好處,由不得這些將士不努力的作戰以求的立功受賞。

在鄧芝領來的這五萬兵馬中,卻也不全都是單一的騎兵,還有弓騎兵以備不時之需。就像現在,鄧芝自是指揮衝鋒騎兵迎擊鮮卑人的攻襲,而馬岱卻在這個時候領着那夥子弓騎兵,遊走在戰場的兩旁向着鮮卑人不斷的釋放着冷箭。

鮮卑人的弓箭卻是不能夠對荊州的兵馬帶來多大的傷害,而荊州方面的弓箭卻是但有所處,總能夠給鮮卑人或多或少的傷害。

先期派出的鮮卑勇士卻是被鄧芝指揮的將士們給打住,而馬岱這裡卻是隻能出動預備部隊來爭鋒相對。畢竟要是不加理會的話,荊州的弓騎兵會像放風箏一樣的將鮮卑勇士加以玩弄。

只有當兩軍近身而戰的時候,卻是讓荊州弓騎兵的威力不能夠有效的發揮的。

之所以步度根並沒有在這裡選擇和荊州的新騎兵做武將的單挑,卻是因爲不管是馬超,龐德,還是在當前的馬岱,這些年中,在北疆的鮮卑人中已經是聲名赫赫了,當然馬岱的名聲更遠揚的西域各地,而日率推演這西部鮮卑的大人處,從當年武威城攻打不果之後,雖然稱雄西部依然,不過那種南下擴張的心思自然也是淡了許多,當然步度根也是有幸參加過當年的戰事的,對於那個時候的變故,他卻也清楚,故而像馬超,龐德,馬岱,甚至是當年的那個王雙,這一類人,步度根卻也不會選擇在和他們相遇的時候,提議什麼單挑的事情,畢竟那樣做的後果,不宜於自尋死路。

步度根和軻必能作爲深受漢化影響的兩個鮮卑族中的大人,卻也知道退一步海闊天空的道理。

而如今的他卻還隨着夏侯淵所部來到安定來,在他的心中所能期望的,還是更多的好處爲先的,儘管當初的時候,曹魏倒是答應供養他們不少的糧草和財物,不過那些物事,到了這個時候卻是不及他們眼前所見的荊州方面的鎧甲於萬一。

一同出來的軻必能如今卻是回去了,不過他卻是不僅損失了手中的數萬兵馬,還因爲被俘了之後,爲了自贖而花了自家不少的錢糧,如今雖然還是貴爲東部鮮卑的大人,卻是比之前,手中能夠掌握的力量大爲消弱了。相比較之下,步度根當然是有前車之鑑,他也會隨機應變的。

眼下夏侯淵自是在距他不遠處和馬超做着生死大戰,可是軻必能卻是更關心此時他們自己的安危,眼見得馬岱所領的弓騎兵不斷的射殺着他手下的將士們,若是不再做出些對策的話,步度根卻是要犧牲不少的勇士,故而他卻是不得不領兵向前去和那些弓騎兵相爭,以待整出一條活路。

兩軍此時自然都犬牙交錯在了一起。

而鮮卑人對於荊州兵身上的鎧甲的渴望之意,甚至勝過了對於對方xìng命的掠奪。不過不將對方殺死,他們卻也是不能夠得到這些鎧甲的,如此一來到時讓鮮卑人對於荊州將士的攻勢顯得很是凌厲。

而當時的郭淮看的卻是這一幕。

畢竟荊州的將士中許多都是沒有經過那種真正的戰事的,而此時的這些鮮卑人卻是已經做慣了強盜的,殺人越貨,放火搶掠卻是他們的家常便飯,尤其是他們掠奪起漢人來的時候,更是不知道做了多少了。

故而這些人的架勢中卻是天生的帶有那種讓膽小之人驚恐的貪鄙之意,一時的猖狂當然會在開戰之處,驚嚇到一些個荊州的新兵,不過這些人很快的就會發現,這些荊州的兵士,雖然還有些猶疑,可是經過了好長時間的訓練,又有着心中的羈絆,以及對於殺敵立功求賞格的慾望,加上對於身上裝備的信任,總是使得這些人不是那麼好被鮮卑人搞死的。

因而漸漸的穩下來自己心思的荊州兵士,卻是會發現,他們或者能夠承受住對面鮮卑人的攻擊,而他們自己偶爾的反擊,卻是會給這些人造成更大的傷害,如此以來,漸漸的心思安定之後,卻是讓着將士的心中便會對鮮卑人的猙獰面孔,看淡,因而他們長久以來所受到的訓練的技巧,已經深入到了他們的身體內,心思穩定,便能夠發揮出他們往日的水準。

或許有的是被鮮卑人殺伐的絕望的時候,做出了奮力一擊之時,發現了自己的能力,或許有的是因爲看到了袍澤的凌厲,纔有了和鮮卑人一較短長的勇氣,又或者是那些本來就特大膽的傢伙,渾然沒有將鮮卑人當作一回事,總之,在對峙了一段時間後,猙獰的鮮卑人總是會覺得他們所能給予荊州兵士的傷害,卻是如此之微弱,而荊州人每有反擊之時,總是會讓他們很受傷。這當然是因爲那些鎧甲防護之力,可是這樣的事情總是讓鮮卑人無奈。

步度根自然也能夠察覺到這樣的情況,對於讓自己的人馬全都葬送在涼州地界上,他當然沒有這樣的想法的,對於荊州兵士們身上穿戴的鎧甲,那些東西自然是好,可是再好也得有xìng命留下,才能穿的上啊。

本就沒有陪着夏侯淵他們一同生死的步度根,自然會對於己方所能承受的損失會有一個底線的。如今的鮮卑族中,軻必能可是剛剛損失了手中的數萬精兵的,而他要是也在這裡將他手上的兵力折損過多,想來這個時候在西海郡的日率推演並不會介意來到彈汗山,將他和軻必能兩個人請到一起好生的坐一坐的。畢竟之前他們兩個卻是藉着曹魏的勢力也將那老頭子強拉在彈汗山做了一些事情的。

看着將來可能發生的事情,軻必能當然不會無動於衷。

而他的目光自然是勢衆都在看着手下將士們的情況的,對於眼前的這夥子荊州兵,雖然從他們的動作中,步度根能夠看出有不少的新兵,可是對於他們來說,這新兵也是塊鐵板啊

“撤”一聲令下,自是就要遠走他鄉

欺軟怕硬卻是強盜本sè

請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切記分享越多更新就越快哦!!!

小提示:

第134章 本道柳暗花明(九)第208章 天下安(八)第89章 制限(二)第49章 愁苦第27章 攬雀尾第118章 雍涼風雲(六十一)第122章 鬧劇第101章 雖無長阪坡第17章 人得有自知之明,索瑞第12章 月下美人和文弱書生(下)第113章 再戰衡陽城(三)第七十八 掌神威上第66章 雖是同牀卻有異夢(一)第146章 君君臣臣(上)第16章 坐論第31章 擾敵第100章 雍涼風雲(四十三)第4章 薦諸葛第22章 西北望第172章 茫然第56章 東西南北事,事事誰由之第19章 不要迷戀第135章 本道柳暗花明(十)第52章 在家千般好,閒適自在話東西第37章 跟屁蟲第2章 庸人我可擾第116章 再戰衡陽城(六)第29章 武無第二,兵法無敵第103章 張飛的野望(上)第109章 曹翁失糧第21章 揣測第39章 天下熙熙第107章 相敬如冰第172章 茫然第79章 西邊溫和,東邊凌人第117章 城破人亡第195章 任憑風浪,我自不動(十八)第169章 歸去來辭第104章 雖無長阪坡第20章 前程自有,只等錦繡第15章 拜會第31章 變化第128章 本道柳暗花明(三)第95章 周瑜的籌謀第96章 雍涼風雲(三十九)第23章 閻行的心事第204章 天下安(四)第31章 西行漫記(四)第147章 亂世人得厚臉皮第28章 姻緣千里牽,拳腳刀槍劍第29章 西行漫記(二)第57章 前言有期,待時未濟第154章 江夏結局(上)第151章 擾亂第91章 雍涼風雲(三十四)第76章 疾(下)第192章 任憑風浪,我自不動(十五)第153章 兩個賊人(下)第28章 姻緣千里牽,拳腳刀槍劍第18章 動靜第8章 建安五年第75章 雍涼風雲(二十二)第8章 宗親第95章 雍涼風雲(三十八)第107章 相敬如冰第45章 家事第117章 城破人亡第81章 雍涼風雲之話外篇(下)第28章 縱第41章 北南第86章 天下博弈第67章 雖是同牀卻有異夢(二)第49章 將無將(二)第197章 任憑風浪,我自不動(二十)第99章 強客也要隨主便第59章 林花謝了春紅,公不枉思第40章 期待第129章 本道柳暗花明(四)第4章 聲威悠遠第45章 醫不易第117章 城破人亡第29章 西行漫記(二)第96章 雖無長阪坡第21章 揣測第37章 郎有情妾無意,言談相試第101章 雖無長阪坡第112章 山雨欲來(三)第48章 傷寒第1章 瀚兒,憨兒第20章 前程自有,只等錦繡第61章 半圭爲璋,心內惶惶第21章 思歸水鏡莊第151章 大姑娘上轎第57章 前言有期,待時未濟第59章 雍涼風雲(六)第133章 何處可往(下)第130章 人來了第37章 野火第164章 自有老匹夫
第134章 本道柳暗花明(九)第208章 天下安(八)第89章 制限(二)第49章 愁苦第27章 攬雀尾第118章 雍涼風雲(六十一)第122章 鬧劇第101章 雖無長阪坡第17章 人得有自知之明,索瑞第12章 月下美人和文弱書生(下)第113章 再戰衡陽城(三)第七十八 掌神威上第66章 雖是同牀卻有異夢(一)第146章 君君臣臣(上)第16章 坐論第31章 擾敵第100章 雍涼風雲(四十三)第4章 薦諸葛第22章 西北望第172章 茫然第56章 東西南北事,事事誰由之第19章 不要迷戀第135章 本道柳暗花明(十)第52章 在家千般好,閒適自在話東西第37章 跟屁蟲第2章 庸人我可擾第116章 再戰衡陽城(六)第29章 武無第二,兵法無敵第103章 張飛的野望(上)第109章 曹翁失糧第21章 揣測第39章 天下熙熙第107章 相敬如冰第172章 茫然第79章 西邊溫和,東邊凌人第117章 城破人亡第195章 任憑風浪,我自不動(十八)第169章 歸去來辭第104章 雖無長阪坡第20章 前程自有,只等錦繡第15章 拜會第31章 變化第128章 本道柳暗花明(三)第95章 周瑜的籌謀第96章 雍涼風雲(三十九)第23章 閻行的心事第204章 天下安(四)第31章 西行漫記(四)第147章 亂世人得厚臉皮第28章 姻緣千里牽,拳腳刀槍劍第29章 西行漫記(二)第57章 前言有期,待時未濟第154章 江夏結局(上)第151章 擾亂第91章 雍涼風雲(三十四)第76章 疾(下)第192章 任憑風浪,我自不動(十五)第153章 兩個賊人(下)第28章 姻緣千里牽,拳腳刀槍劍第18章 動靜第8章 建安五年第75章 雍涼風雲(二十二)第8章 宗親第95章 雍涼風雲(三十八)第107章 相敬如冰第45章 家事第117章 城破人亡第81章 雍涼風雲之話外篇(下)第28章 縱第41章 北南第86章 天下博弈第67章 雖是同牀卻有異夢(二)第49章 將無將(二)第197章 任憑風浪,我自不動(二十)第99章 強客也要隨主便第59章 林花謝了春紅,公不枉思第40章 期待第129章 本道柳暗花明(四)第4章 聲威悠遠第45章 醫不易第117章 城破人亡第29章 西行漫記(二)第96章 雖無長阪坡第21章 揣測第37章 郎有情妾無意,言談相試第101章 雖無長阪坡第112章 山雨欲來(三)第48章 傷寒第1章 瀚兒,憨兒第20章 前程自有,只等錦繡第61章 半圭爲璋,心內惶惶第21章 思歸水鏡莊第151章 大姑娘上轎第57章 前言有期,待時未濟第59章 雍涼風雲(六)第133章 何處可往(下)第130章 人來了第37章 野火第164章 自有老匹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