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 成

“主公,袁術稱帝,天下共伐,而我們也應該趁此時機出兵汝南,攻擊袁術!”

曹性看着這一封又一封的書信,他都是無奈的將這些全部扔在了一旁,這裡面有法正寫的尤奉雲寫的,但是大家無一例外的都表明了一個意思,那就是袁術這傢伙竟然敢稱帝,那麼我們就去攻打他吧。

這是一個很注重名望的年代,袁術無才無德,竟然敢貿然稱帝,似乎已經引起了很多人的不爽,所以說像法正這種好戰分子,第一個站出來請求曹性發兵汝南攻打袁術。

若只是法正這一個好戰分子在那裡說這些也就算了,但關鍵是他還把奉雲陳虎等人全部拉上了,大家都表明了一個意思。

因爲人數實在是太多了,所以曹性也是召集羣臣,詢問大家的意見,曹性提出了一個很關鍵的問題。

他所在的幷州並不和袁術的汝南接壤,若是要前往古來,搞不好要從曹操的地盤借過。

或許因爲這件事鬧得天下沸沸揚揚,曹操迫於壓力也會給曹進行一個方便,但關鍵的問題就是,曹性若是出兵去攻打汝南,即便把袁術滅了,但是到頭來什麼好都討不到,畢竟幷州和汝南不接壤,曹性不可能在那裡安排自己的地盤。

曹性可不是什麼善男信女,那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情曹性絕對不會去做,這本來就是一個亂世,是一個大爭之世,曹性若不爲自己謀利,像什麼曹操袁紹等人,也會爲自己謀利,若是等他們強大起來,而曹性卻沒有一點作爲,那麼倒黴的人終究會是曹性,這種賠本的買賣,曹性可不想去做。

面對曹性的這個問題,衆人都有些沉默,最終一致認爲,若是將汝南那塊地方打下來之後,或許最大的一個契機就是將錦衣衛安插進去,想要攻城略地,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本來曹性以爲既然大家都拿不出一個辦法,那麼此事就應該作罷,然而讓他未曾料到的是一直沉默不開口的賈詡,竟然在最後關口也發表了自己的意見,他只告訴了曹性他心中所想的結果,那就是這次一定要出兵。

至於說爲何,賈詡也給出了一個理由,就當是展現一次武力威懾吧。雖說這個理由聽起來有那麼一些牽強,但是賈詡也再度補充到,這件事可是天下共同響應的,曹性不應該做那個不合羣的人,對此曹性苦思冥想了半晌的時間,最終還是對他點了點頭。

也正如法正所預料的那樣,曹性派遣奉雲前往兗州,就相當於這次的外交官,就只有一個目的,要求曹操給曹性放行,曹性也要帶兵前往汝南,曹操聞言一口答應了下來,並且也沒有提任何要求,就這樣,僅僅半月的時間,曹性便帶着大軍從上棠出發。

雖說是大軍,但是若是仔細數一下會發現,曹性其實這次也沒有帶多少人,從兵力加起來也就是一萬有餘,這一次屬於遠征,曹性不會拿出太多的家底。

曹性就這樣帶着一萬餘人,行駛了半個月的時間,穿越了兗州境地,終於抵達瞭如汝南。

不過看樣子,汝南這裡已經發生了激烈的交火,曹性他們算是晚來的了。

曹性先命令自己的士兵安營紮寨,剛到夜晚時分,曹性着急召集終將,而車武也是匆匆的從外面跑了回來,曹性點頭示意,車武也是心領神會,立刻站了起來,將他這幾日所收集到的情報,向大家敘說了出來。

在這個注重儒家立法的時代,稱王稱帝,這可是一件天大的事情,袁術這個傢伙無德無能,竟然就敢貿然稱帝。這已經犯了天下之忌諱,天下之人共同對袁術聲討不已。

就比如說益州的劉焉,荊州的劉表,還有江東的劉瑤,冀州的劉虞等人,紛紛對袁術的這種做法感覺到不齒,雖說這些人是漢室宗親,但是有實力的人只是隨便打兩句口號,絕對不會輕易出兵,就好比荊州的劉表一般,那些想要一心復漢的人。手中又無兵無權,所以最後不能來此助陣。

結果到頭來真正對袁術發動攻擊的也就只有寥寥幾人而已,除了曹性的軍隊外。還有曹操的軍隊,曹操畢竟佔據兗州,離汝南是比較近的。所以他率先帶着大軍,對袁術開展了猛烈的進攻,袁術也是派着他的大將紀靈,帶兵來迎戰曹操,雙方已經交戰了好幾日的時間,互有勝負,不過總的來說曹操這邊還是佔據很大的優勢。

只因爲汝南這塊地方雖說兵精糧足,但是在袁術的治理下卻是一天比一天糟糕,畢竟袁術雖然名聲很大,但是治國才能遠遠不行,只知道不斷的收刮民脂民膏供他享樂。

因此袁術的綜合實力當然不強,節節敗退也在情理之中。

除了曹操之外,徐州的陶謙也已出兵。

聽到這個消息之時,曹性的心中還有些詫異,歷史上陶謙給曹性的印象,陶謙似乎並不是一個強硬的諸侯,也並不喜歡戰亂,就在去年,曹操的父親死在了陶謙的地盤之上,曹操爲此大動干戈,直接帶兵來犯。

雖說到最後曹操依舊沒人打下徐州這塊地盤,但是曹操一次性殺了徐州十幾萬的百姓。這一件事情還讓陶謙膽戰心驚,每日都在誠惶誠恐中度過,據說就是因爲曹操的那事開始,陶謙落下了病根。

所以現在陶謙的身體應該是一日不如一日的那種,當時關鍵時期,他居然還有心情發兵打袁術,這似乎看起來有一些不同尋常,曹性再三詢問之下,也終於知道是怎麼一回事了。

據說陶謙本不想來摻合這件事情的。

但是他手下有人再三建議,最終陶謙還是點頭同意而建議他的人,諫言叫做劉備。

記得幾年前,曹性在冀州擾亂袁紹的後方,與劉備不期而遇,雖說劉備沒有直接對曹性發動進攻,但是他依然是配合袁紹,把曹性給陰了一把。

曹性大舉進攻劉備的平原縣,劉備倉皇而逃,結果劉備就逃到了徐州那個地盤。陶謙看着劉備,雖說本事平平,但他的兩個兄弟卻是有萬夫不擋之勇,最終還是點了點頭將劉備收下,不過陶謙並沒有給劉備太大的權力,只是給他了一個普通將軍的位置讓他去玩。

不過就在曹操大舉進犯徐州的時候,劉備挺身而出,雖說沒有打敗曹操,但是依然拖住了曹操進軍的步伐,再加上各種各樣的輿論壓力,曹操最終是退軍了。

所以自從那一仗打完之後,劉備在陶謙軍中的地位開始水漲船高,一路飆升,至少有一定的話語權呢,這一次進攻袁術,也是劉備的建議。

即便是陶謙不想摻合此事,但是在劉備的再三勸說下,他終究還是同意發兵,所以說劉備也從東邊對袁術發動了進攻。

不過據說劉備進攻之時,因爲兵力不足的原因,被袁術打敗,最終只能一路向西和曹操合兵一處,準備一舉進攻袁術,這就是全部的信息,曹性聽完之後點了點頭,雖說劉備的這一手看似沒有什麼不妥的,畢竟他劉備也是以漢室宗親的身份自居,如今有兵權在手,出兵討伐一下逆賊,似乎也沒有什麼不同,但是對此曹性只能呵呵一笑。

劉備此番帶兵出征,估計他在軍中的威望又要增加。畢竟曹性是知道的,袁術這一次是被打的相當之慘,也就是說再怎麼樣劉備也是勝利者,回去之後他在軍中的威望肯定是要增加的,曹性心中不得不感嘆一句,這個劉皇叔又準備出來搞事情了啊。

剩下的就是從南面進攻的孫堅,孫堅原本是袁術的手下,但是他們二人不和,這早已是人盡皆知的事情。

自從漢獻帝死了之後,孫堅回到江東,逐漸起了自己的班底,自稱吳郡太守,孫堅這種自封的行爲,引起了他老上司袁術的不滿,不過袁術不滿又能如何呢?當時袁術就沒有管這件事,袁術只是忙着稱帝。

結果他剛剛纔稱帝,孫堅就說袁術這是大逆不道,他要與袁術徹底的斷絕關係,從今天開始,他與袁術不再是上下級的關係,而是對立的關係,緊接着孫堅就直接派兵沿着水路向北進攻。

據說孫堅的水戰也是挺猛的,和袁術打仗那是一路上高歌猛進,如今已經登岸了。

不過登陸之後的孫堅,並沒有如一頭猛虎,一般繼續向前橫衝直撞,而是選擇了繞道而行,他行走的方向似乎也正是曹操的這個方向,孫堅也不傻,他現在再怎麼也算是一路割據勢力。

與其單打獨鬥,去與袁術拼一個你死我活,還不如靠近曹操,大家一起進攻,贏了之後一起瓜分地盤有何不好啊?

最後再加上曹性,攻打袁術的總共也就四路諸侯,至於說冀州的袁紹,他肯定也對他這個弟弟袁術的稱帝多有不滿,但在關鍵時刻他還是回想起了他和袁術畢竟是兄弟。

如今袁術的稱帝已經引起了多方勢力的不滿,四大諸侯齊齊圍攻,若他再去插一腳的話,估計袁術真的死無葬身之地,所以他最終是沒有出兵。

將這些信息收集完了之後,曹性沉吟了片刻,彙總了一下大家的決定,最終還是拍板決定,他曹性不會標新立異,既然大家都向曹操那邊靠攏,那他曹性也一定要向曹操那邊靠攏。

所以說曹性,帶領衆將觀看了一下沙盤地圖,找準了曹操的位置,變相曹操的那個方向匯聚而去。

差不多又過了三日的時間,曹性他們行走到了一座比較大的郡城,這座郡城靠壽春城,也就是袁術的治所。

但是這句郡城,現在已被曹操全盤佔領,這也就間接的說明了一個問題,曹操的確非常厲害。他與袁術打仗,反正吃虧的是袁術。如今袁術的地盤在急劇的縮小,而他曹操則是在一路的冷靜,這就是最好的證明。

不過當曹性來到此處之時,他所遇見的人可不只有曹操,就連孫堅和劉備也全部來了。

當天曹操熱情的接待了所有人,大擺宴席,讓孫堅劉備還有曹性全部匯聚一處,曹操熱情洋溢的先說了一番開場白,大概也就是他們四個,全部都是一心向漢的大忠臣,此番集結於此,也都是有共同的志向,共同的目的,那就是消滅袁術這個亂成賊子,所以他們四個更應該齊心協力纔是。

對於這番話,立馬得到了許多人的贊同,而曹性也是跟着附和,畢竟這些場面上的事情還是要維持一下。

接下來曹操又開始詢問衆人究竟有何破敵之策?衆人都是紛紛發表自己的言論,首先是劉備站出來說道,他們有四方諸侯,可採取三面合圍之法,將袁術逼到一個角落裡,到時候滅亡袁術那是分分鐘的事情。

孫堅也說到它,此番帶來最多的東西就是船隻,袁術手下的人馬,有北方人也有南方人,但總的來說南方人的數量還是少於北方人,所以袁術的士兵大多不懂水,在若是江上絕戰的話,他有把握一戰定輸贏。

曹性這邊發言的正是法正,法正在酒宴上侃侃而談。發證的計策就是斷其糧草,袁軍可破。

雖說汝南是一個富庶之地,但是話又說回來,在袁紹的治理下,袁術只知道橫徵暴斂,而不懂發展,所以說如然表面上看似繁華,實則內地已經腐朽不堪,只要衆人齊心協力,讓他的糧草運輸困難,如此一來,想要擊敗袁術的難度便會降低許多。

聽着法正的建議,曹操的眼睛一亮,不過他很快就收回了目光,點了點頭,他旁邊的戲志才見此,也是一臉和煦的站了起來。

戲志才也是將他那灼灼的目光忘了法正一眼,隨後又收了,回去之後便說出了他的建議,其實戲志才所說的,可以說是法正他們三位的綜合建議。

大概意思也就是兩面合圍,兩面合圍,孫堅在長江布控,然後斷其糧草。

當戲志才說出這番話之時,曹操立刻站出來拍手叫好。

第二百九十七章 穩固(二)第一百一十三章 不服第五十一章 官職第一百三十四章 混文憑第九十章 攻城器第二百五十六章 西進(二)第三百二十四章 執法如山第三百五十四章 熱兵器第十章 立威(二)第一百四十二章 董卓入京第九十五章 軍令狀第二百一十章 九原郡第四百章 完勝第八十三章 驕兵悍將第二十五章 部署第四百零三章 南北之商第二百三十三章 最後一搏(一)第一百八十九章 毒士第一百七十七章 誰的責任第三百八十八章 司馬家族(三)第二百五十九章 西進(五)第二百九十八章 變故第一百七十八章 巔峰對決第一百四十六章 本心第四百零一章 強攻!第二十二章 曲轅犁第三百四十一章 天下之毒第三百三十四章 各方動靜第二百七十二章 再見劉皇叔第二百六十五章 法正第二百八十六章 勸和第三百零八章 綁票風雲(四)第二百四十二章 亂武(一)第三百三十六章 針對第一百三十七章 勢第二百六十章 資本(一)第一百二十九章 背景第一百八十九章 毒士第二百二十九章 馬第八十八章 多災多難第十四章 武道(一)第七十三章 夜襲第三百八十二章 百米狙殺第二百五十二章 一戰成名(三)第一百九十一章 反殺第三百八十四章 武聖之刀第三百一十五章 成長第三百九十七章 瓜分第一百七十二章 和解?第十一章 寒天酒樓第三百七十一章 海邊第三百七十八章 仇人第一百五十八章 武道之心第十九章 暴怒第二百七十六章 合兵?第二百六十二章 狂傲少年(一)第三百四十二章 無聲之亂第十六章 拜訪第一百五十九章 殺良冒功第二百六十八章 盟友第一百七十三章 消息第一百零二章 聖旨到第七十二章 拼死不退第三百五十六章 屈辱第二百五十章 一戰成名(一)第三十一章 還錢!第四百零一章 強攻!第三百八十六章 司馬家族(一)第二百二十四章 走漏風聲第三百九十八章 制裁第一百五十五章 幕後黑手第一百七十六章 蒼天饒過誰第四十三章 第一位名將第二百七十九章 投誠(二)第一百零四章 經驗太淺第一百三十四章 混文憑第四十二章 弓弩第二百四十七章 來犯(二)第二百八十七章 不聽第八十五章 打賭第三百一十六章 失利第一百四十五章 威脅第三百七十五章 水戰激烈(二)第四十二章 弓弩第三百八十一章 雙重突破口(三)第一百零七章 拔刀相助第三百八十五章 鬼才之邀第一百一十二章 力大無窮第三十九章 背景第三十八章 太年輕了第二百三十六章 不按套路第三百六十二章 衝破第一百九十九章 聲討(二)第一百四十九章 平亂第二百七十章 先下手爲強第三百二十九章 天下共睹(一)第三百五十九章 呂布之危第一百四十五章 威脅第四章 起家(二)第四百章 完勝
第二百九十七章 穩固(二)第一百一十三章 不服第五十一章 官職第一百三十四章 混文憑第九十章 攻城器第二百五十六章 西進(二)第三百二十四章 執法如山第三百五十四章 熱兵器第十章 立威(二)第一百四十二章 董卓入京第九十五章 軍令狀第二百一十章 九原郡第四百章 完勝第八十三章 驕兵悍將第二十五章 部署第四百零三章 南北之商第二百三十三章 最後一搏(一)第一百八十九章 毒士第一百七十七章 誰的責任第三百八十八章 司馬家族(三)第二百五十九章 西進(五)第二百九十八章 變故第一百七十八章 巔峰對決第一百四十六章 本心第四百零一章 強攻!第二十二章 曲轅犁第三百四十一章 天下之毒第三百三十四章 各方動靜第二百七十二章 再見劉皇叔第二百六十五章 法正第二百八十六章 勸和第三百零八章 綁票風雲(四)第二百四十二章 亂武(一)第三百三十六章 針對第一百三十七章 勢第二百六十章 資本(一)第一百二十九章 背景第一百八十九章 毒士第二百二十九章 馬第八十八章 多災多難第十四章 武道(一)第七十三章 夜襲第三百八十二章 百米狙殺第二百五十二章 一戰成名(三)第一百九十一章 反殺第三百八十四章 武聖之刀第三百一十五章 成長第三百九十七章 瓜分第一百七十二章 和解?第十一章 寒天酒樓第三百七十一章 海邊第三百七十八章 仇人第一百五十八章 武道之心第十九章 暴怒第二百七十六章 合兵?第二百六十二章 狂傲少年(一)第三百四十二章 無聲之亂第十六章 拜訪第一百五十九章 殺良冒功第二百六十八章 盟友第一百七十三章 消息第一百零二章 聖旨到第七十二章 拼死不退第三百五十六章 屈辱第二百五十章 一戰成名(一)第三十一章 還錢!第四百零一章 強攻!第三百八十六章 司馬家族(一)第二百二十四章 走漏風聲第三百九十八章 制裁第一百五十五章 幕後黑手第一百七十六章 蒼天饒過誰第四十三章 第一位名將第二百七十九章 投誠(二)第一百零四章 經驗太淺第一百三十四章 混文憑第四十二章 弓弩第二百四十七章 來犯(二)第二百八十七章 不聽第八十五章 打賭第三百一十六章 失利第一百四十五章 威脅第三百七十五章 水戰激烈(二)第四十二章 弓弩第三百八十一章 雙重突破口(三)第一百零七章 拔刀相助第三百八十五章 鬼才之邀第一百一十二章 力大無窮第三十九章 背景第三十八章 太年輕了第二百三十六章 不按套路第三百六十二章 衝破第一百九十九章 聲討(二)第一百四十九章 平亂第二百七十章 先下手爲強第三百二十九章 天下共睹(一)第三百五十九章 呂布之危第一百四十五章 威脅第四章 起家(二)第四百章 完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