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九章 都爲寶物

曹性之前可是立了軍令狀的,若是不能破敵,甘願受死,但是他也和曹操早就把條件說好了,只要曹性有什麼要求儘管提便可。現在曹性已經將顏良文丑兩人的大軍全部擊潰,那麼他曹性也該是時候實現諾言了。

顏良文丑敗走,看着曹性的軍隊如風一般的衝入了顏良文丑建立起來的軍帳,曹操一開始沒看懂,但猛然間一拍腦袋,他似乎意料到了什麼不可思議的事情。

“糟了!”曹操猛然一驚,轉身向後大聲喝道:“許褚,許褚!”

然而曹操的聲音並沒有得到任何迴應,曹操正要發火。旁邊的謀士戲志才走出來,無奈的嘆氣一聲:“主公,你難道忘了你之前與曹性的約定!”

戲志才這麼一說,曹操猛然間才反應過來,他當時詢問曹性有什麼要求,曹性直接說他要五里地的距離,曹操一開始沒弄懂什麼意思,曹性一番解釋之後他才聽懂。

曹性說他要爲大家表演一場精彩絕倫的戰鬥,不過有一個要求就是,在場的人不能太多,曹操劉備孫堅他們需將他們的主力兵馬,向後撤五里地的距離。

曹操一開始聽到這個要求知識,還有些不解他曹性想要幹什麼,讓各大諸侯將自己的士兵調離自己身邊,這也是諸侯心中的一種大忌,莫不是曹性想趁着曹操身邊沒人之時,把曹操幹掉,不過轉念一想,又覺得不是這麼一回事。

如今正是共同討賊的時候,他曹性有何勇氣,敢做出如此大力不逆之事,所以說曹操沉吟片刻,便同意了曹性的要求,然而如今他才意識到,這曹性的真正意圖。

現在的曹性自然是不會帶着兵去殺什麼曹操劉備的,若是將他們殺了,在大義上受到譴責的是他曹性,並且最爲高興的人,應該是袁術等人,畢竟曹性爲他們剪除一個勁敵。

曹性的目標只有顏良文丑軍中的袁術,如今曹性已經衝到了顏良文丑的軍營中,準備將袁術提出來,袁術的手中可有傳國玉璽,也就說抓到袁術就等於抓到了傳國玉璽,曹操想派人也趕緊跑進去,絕不能讓曹性先一步找到袁術,只是這可能嗎?因爲他們身邊沒有大軍可用啊。

看着曹性就這樣堂而皇之的衝入了軍營之中,曹操站在城樓上無奈的嘆息一口,重重地捶了一下城牆,嘆息道:“真的是可惜,什麼便宜都拿給他撿了去!”

然而旁邊的劉備也是無奈的嘆息,一口表示非常惋惜,甚至他的眼中閃過一絲失落之處,之前曹性提出這個要求之時,他也沒有多想,直接把關羽和他的大軍後撤無敵,現在他的身邊就只有一個張飛和數千親兵,即便張飛衝進去了,帶着一千多人,打得贏別人的鐵浮屠嗎?

劉備在心中不由得暗自感嘆一句:“玉璽這東西又要落入他曹性的手中,大漢江山……”

在這三人中,唯有孫堅最後是笑了笑:“這曹性雖說心中的鬼主意倒是挺多的,不過話又說回來,他的那一隻鐵軍,竟然能以摧枯拉朽之勢擊敗顏良文丑二人,這點纔是最主要的,如若他不能擊潰,我們後撤五里又有什麼意義呢,所以這也是憑別人本事掙來的!”

孫堅所說的是實情,最終曹操和劉備都只有認了,隨後他們三人也召回了自己的大軍,沒過多久之後,曹性便帶着人將袁術,從顏良文丑的軍營中提了出來,時刻的袁術惶惶如喪家之犬一般,在地上不斷的打哆嗦,一邊被人提着走,還一邊在那裡懇求曹性。讓曹性放了他,畢竟這個玉璽,之前就是他曹性賣給袁術的,若是曹性現在喜歡拿去就是了,只求饒了他袁術一命。

然而對於袁術的求饒,曹性只能呵呵一笑,他也是有心無力,袁術的下場究竟如何,曹性覺得他不能一個人決斷。

最終曹操曹性劉備孫堅四路諸侯共同商討,先是回到了壽春城,壽春城在這半個月的治理中,已經再度變得井然有序起來,曹操發佈檄文昭告天下,直接將袁術提到了菜市口,將其人頭懸掛於高牆之上,天下之人共睹。

百姓看着袁術受到了應有的懲罰,無不拍手叫絕,心裡稱快,畢竟袁術在位之時,只知道搜刮民脂民膏,而無半點貢獻,這樣的人有什麼資格成爲他們的皇帝?

這個名不正言不順的皇帝,坐上皇位,纔不到一年的時間,便已身首異處,這也給天下諸侯提了一個醒,正所謂匹夫無罪,懷璧其罪,皇帝這個稱號是封建社會的最高統治者名稱,若是沒有絕對的實力,千萬不要坐上去啊。

解決完袁術之後,在壽春城之內依舊有曹操他們四大諸侯,本來這件事也應該到此結束,但是按照一般的規律,在結束了外敵之後就開始內鬥了,曹操等人也不例外,他們內鬥的方向很簡單,就是曹性手上的傳國玉璽。

首先是劉備發起了攻擊,他對曹性說的傳國玉璽那是天子的象徵,那是皇權的象徵。曹性應該當將其交出來,然而曹性卻是冷笑一聲對劉備說道,交出來之後,他曹性又該交給誰,交給劉備嗎?恐怕劉備還沒這個資格。

曹性毫不留情面的回嘴,直接把劉備罵得面紅耳赤,甚至據說劉備在回去之後直接大哭了一場,緊接着張飛直接提着刀來找曹性,說什麼曹性竟然不識他大哥的一番好意。

當曹性聽到這些話之時,整個人都有一些無語,這劉備忽悠人的本事倒還挺強的,或許在劉備的心中認爲,曹性將傳國玉璽交給他,讓他來當這個皇帝最爲正統吧,畢竟他也姓劉,一直以漢氏宗親的身份來自居。

不過這件事扯來扯去也不會有太大的作用,雖說如今曹性身在豫州,身邊就只有鐵浮屠車下虎士等一萬餘兵馬,不過曹性有這兩隻鐵軍足夠,所以說曹性直接仍然無不懼,目光灼灼地告訴曹操等人,若是曹操等人真有本事,就過來應搶吧,他曹性要走了。

留下這一番話之後,曹性根本沒有在意曹操等人的態度,直接一揮手,帶着車武等人搬師回朝,曹操等人就在後面看着,雖說劉備很想追擊,但又懼怕曹性手上的那兩隻強軍。

孫堅笑了笑,如今的他已是一方諸侯,對於傳國玉璽已經沒有那麼在意,所以他也不多說一些什麼,直接帶着孫策等人回到了他的江東,至於說曹操的態度,就顯得有那麼一些奇怪了,一開始曹操也是想強制留下曹性傳國玉璽,無論如何也不能落在曹性的手中,但是當他的謀士戲志才,到曹操的身邊說了一番話之後,曹操頓時恍然大悟如醍醐灌頂一般,對於曹性的離開直接不再理會。

就這樣,曹性最終是回到了上棠。

不過袁術之死這件事還在持續不斷的發酵,這個在亂世中,敢於第一個稱帝的人,他的下場讓衆多諸侯歷歷在目。正所謂槍打出頭鳥,要是誰跳的最兇,就很有可能被他人聯手所消滅,畢竟曹性他們滅掉袁術,也只是用了一年多的時間。

不過話又說回來,雖說這個假皇帝死了,但是也正如那句話所說的,國不可一日無君,雖說大漢王朝已經就此滅亡,但是話又說回來,不可能讓他一直這樣滅亡下去吧,總需要推薦出來一個君主,統領自己自下的子民吧,畢竟,在這片土地上,家天下的思想還是非常的濃郁的。

公元195年中旬,袁紹在謀士沮授和田豐的建議下,舉行了祭天儀式,並且宣佈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是他袁紹今日領冀。幽州還有青州三地,順應民心,當即王位,定國號爲趙。

當這個消息傳出知識,天下又是一片震驚,沒想到袁紹竟然稱王了,並且還稱之爲趙王。

王和帝這兩個稱號,似乎都代表了一種權威,一種象徵,但是經過封建社會的不斷髮展,有一些明顯的階級,已經被劃分了出來,稱王和稱帝完全是兩個概念。

就像春秋戰國時期,中原大地上,大大小小的諸侯國加起來有上百個之多,每一個諸侯國的國君,一開始是被稱爲公的。比如說秦孝公,晉文公齊桓公等等。

但是隨着各大諸侯國的不斷吞併,那些強大的諸侯國領地的不斷擴張,一個公的稱號已經不再滿足於那些君主的野心,所以他們就設置了王的稱號。稱王者就足以號令一個國家,他就是這個國家的最高統治者。

但是到了秦始皇這一帶,秦始皇雄才大略橫掃六國,最終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秦始皇認爲自己,德高三皇,功蓋五帝,所以他應該稱作爲皇帝,帝這個稱號也因此而由來,所以說,在統治階級的序列中,他們的排序應該是皇帝的名號最大,其次是王,再其次就是公。

自從大漢王朝建國以來,主要就是沿用皇帝這種稱號,至於說王者稱號雖然還有,但是那也只是一個榮譽稱號而已,並沒有太大的作用,分封的也大多數是一些皇室弟子,保證他們下半輩子衣食無憂,僅此而已。

但如今真正的大漢天子已經死掉,漢朝似乎已經到了滅亡的邊緣,因爲天下之人沒有人再推出一個姓劉的人來當皇帝,所以說,袁紹的謀士沮授田豐等人就建議袁紹,以祭天儀式爲由,給自己一個真正的名號,畢竟做什麼事情都要順理成章,師出有名。

袁紹就沒有他那個弟弟袁術這麼蠢了,急功近利,一下子將自己的名號提到了最高點,袁紹至少退而求其次,沒有直接稱帝,而改封王。

封建社會皇帝就只有一個,他就代表天,但是諸侯王卻可以有很多個,自從漢朝開始,各地大大小小就有不少諸侯王,比如說中山晉王,所以說當這個趙王的稱號出來之時,天下百姓還是可以接受的。

因爲沒有太多人反對,所以說袁紹就順理成章的坐上了這個位置,他們趙國就此成立,從今天開始,他袁紹便可以順理成章的打理趙國的一切軍陣事務。

反正他袁紹開了這麼一個頭,並且還成功了,自然會引起天下之人的紛紛效仿。許多有才之士都意識到,或許那些軍閥那些諸侯再也忍不住了,他們也即將封王,只是第二個昭告天下封王的人,讓衆人有些沒想到,竟然是遠在益州的劉焉。

劉焉這個人似乎有些低調,雖說以前在洛陽爲官之時,也曾經親自參與過平息黃巾之亂的戰爭中,不過功績並不是很耀眼。

後來又向漢靈帝提出廢史立牧的想法,隨後他就選了益州這麼一塊天府之地,自己搬了進去,當上了益州的州牧,集軍權與政權於一手,但是自從劉焉到了益州之後,再也沒有發出半點聲響,劉焉所做之事也就是更換益州的官僚,穩定益州的局勢,不去招惹其他的諸侯,也不會去參與其他諸侯間的戰爭,就這樣守着益州的那塊地。一動不動。

但如今劉焉再度發聲,他所說的話其實和袁紹也差不多,反正也就是大吹特吹,說他在益州治國有方,百姓安居樂業,如今順意天意,自封爲蜀王。畢竟益州那塊地方也可以稱作爲蜀。

劉焉跟着封王之後,僅僅過了兩個月,又有一個人跳出來,爆出了自己國家的名號,這個人衆人那事更未想到,居然是韓遂。

韓遂在涼州那塊地,已經建立起了屬於自己的涼國。這一回天下之人更是震驚莫名,這兩個平時不出氣不吭聲的傢伙,沒想到居然第一時間,就建立起了屬於自己的諸侯國。

雖說有很多人心中有一些不解,但是曹性聽到這兩則消息之時,卻只是笑了笑,沒有說話,這兩個傢伙今跟袁紹之後,這似乎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第三百一十五章 成長第六十五章 擊退第三百五十章 七雄再現第二百五十三章 擴張第一百三十五章 窮且益堅第二百零六章 交易第二百三十五章 提前第一百五十七章 再見呂布第一百九十章 截殺第八十三章 驕兵悍將第一百九十二章 閉月羞花第一百一十四章 挑釁第八十七章 實力上的對決第二百二十五章 戲耍第四百零七章 不可思議(二)第二十七章 靈巧姑娘第一百七十九章 告狀第二百四十四章 使命第九十章 攻城器第三百六十四章 等!第三十八章 太年輕了第七十一章 沒事找事第三百八十五章 鬼才之邀第三百四十六章 微妙第二百五十三章 擴張第四十三章 第一位名將第一百七十五章 怒火第四十七章 決定第三百二十八章 挺身而出第三百一十一章 談判第一百八十八章 最危險之地第八十七章 實力上的對決第二百五十六章 西進(二)第三百七十九章 雙重突破口(一)第三百零三章 名將的驕傲第二百一十一章 造紙與印刷第五十二章 人生第三百五十四章 熱兵器第九十章 攻城器第四十四章 殺回去!第一百二十三章 小曼第一百二十八章 軒門第三十九章 背景第一百零二章 聖旨到第三百二十七章 究其原因第二章 蒸餾第五十五章 三把火第四十六章 怒殺!第一百九十九章 聲討(二)第一百零七章 拔刀相助第二百八十章 投誠第一百五十三章 行刺第二百三十三章 最後一搏(一)第三百一十三章 秘史第五十七章 世家的反擊第二百四十六章 來犯(一)第四百零一章 強攻!第五十八章 自給自足第二百六十章 資本(一)第一百四十四章 道德綁架第七十五章 不一樣的援軍(一)第一百四十二章 董卓入京第一百七十章 狐仙第五十二章 人生第三百五十六章 屈辱第二十二章 曲轅犁第二百三十章 巧取豪奪第一百一十一章 勾心鬥角第三百七十八章 仇人第四百零三章 南北之商第四章 起家(二)第三百五十一章 秦第二百八十三章 功虧一簣第一百九十二章 閉月羞花第三百九十四章 烏巢第二百六十三章 狂傲少年(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背景第三百二十二章 書信(二)第一百二十二章 攻克第四百一十章 赤壁之戰第三百六十七章 風口浪尖第一百六十章 瘋子第三百四十七章 河北四挺柱第一百五十四章 審案第四百零三章 南北之商第四十七章 決定第四十一章 居安思危第五十章 百兵之首第三十一章 還錢!第二百二十三章 玉璽第三十二章 反擊(一)第一百七十四章 騙局第三百六十九章 再戰下邳第三百二十四章 執法如山第四十章 黑鋼山第一百九十八章 聲討(一)第六十七章 對峙第二百七十七章 崩塌的痛苦第七十八章 惡人先告狀
第三百一十五章 成長第六十五章 擊退第三百五十章 七雄再現第二百五十三章 擴張第一百三十五章 窮且益堅第二百零六章 交易第二百三十五章 提前第一百五十七章 再見呂布第一百九十章 截殺第八十三章 驕兵悍將第一百九十二章 閉月羞花第一百一十四章 挑釁第八十七章 實力上的對決第二百二十五章 戲耍第四百零七章 不可思議(二)第二十七章 靈巧姑娘第一百七十九章 告狀第二百四十四章 使命第九十章 攻城器第三百六十四章 等!第三十八章 太年輕了第七十一章 沒事找事第三百八十五章 鬼才之邀第三百四十六章 微妙第二百五十三章 擴張第四十三章 第一位名將第一百七十五章 怒火第四十七章 決定第三百二十八章 挺身而出第三百一十一章 談判第一百八十八章 最危險之地第八十七章 實力上的對決第二百五十六章 西進(二)第三百七十九章 雙重突破口(一)第三百零三章 名將的驕傲第二百一十一章 造紙與印刷第五十二章 人生第三百五十四章 熱兵器第九十章 攻城器第四十四章 殺回去!第一百二十三章 小曼第一百二十八章 軒門第三十九章 背景第一百零二章 聖旨到第三百二十七章 究其原因第二章 蒸餾第五十五章 三把火第四十六章 怒殺!第一百九十九章 聲討(二)第一百零七章 拔刀相助第二百八十章 投誠第一百五十三章 行刺第二百三十三章 最後一搏(一)第三百一十三章 秘史第五十七章 世家的反擊第二百四十六章 來犯(一)第四百零一章 強攻!第五十八章 自給自足第二百六十章 資本(一)第一百四十四章 道德綁架第七十五章 不一樣的援軍(一)第一百四十二章 董卓入京第一百七十章 狐仙第五十二章 人生第三百五十六章 屈辱第二十二章 曲轅犁第二百三十章 巧取豪奪第一百一十一章 勾心鬥角第三百七十八章 仇人第四百零三章 南北之商第四章 起家(二)第三百五十一章 秦第二百八十三章 功虧一簣第一百九十二章 閉月羞花第三百九十四章 烏巢第二百六十三章 狂傲少年(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背景第三百二十二章 書信(二)第一百二十二章 攻克第四百一十章 赤壁之戰第三百六十七章 風口浪尖第一百六十章 瘋子第三百四十七章 河北四挺柱第一百五十四章 審案第四百零三章 南北之商第四十七章 決定第四十一章 居安思危第五十章 百兵之首第三十一章 還錢!第二百二十三章 玉璽第三十二章 反擊(一)第一百七十四章 騙局第三百六十九章 再戰下邳第三百二十四章 執法如山第四十章 黑鋼山第一百九十八章 聲討(一)第六十七章 對峙第二百七十七章 崩塌的痛苦第七十八章 惡人先告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