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九章 雙重突破口(一)

曹性現在基本上全部想起來了,這個張秀無疑就是張濟的侄兒,張濟被殺,他張秀要爲張濟報仇,也在情理之中。

至於說張秀本人,也有些許本事,在歷史上面曾經留下過一筆,三國演義中最著名的就是他設計埋伏曹操,把曹操的大兒子曹昂和典韋給弄死了。

因爲曹性的穿越,引起的一系列蝴蝶效應,這一世的典韋和曹昂並沒有死,不過張秀還是佔據宛城,曾經和曹操打了很長時間的仗,並且依靠他手下那支優秀的長槍兵,把曹操打得潰不成軍,差點死在了那裡,所以這個小將也算是夠出名的。

雖說張秀在兗州也做過和呂布同樣的事情抗擊曹操,但是話又說回來,曹操何許人也,那可是三國中著名的梟雄,再加上魏國的成立,以及魏國的日益強大,張秀一個小小的宛城,再也頂不住壓力,最終還是被曹操從兗州趕了出來。

至於說張秀爲什麼會來蜀國,那就跟張任有關了,據說張任和張秀是師兄弟的關係,張任這個作爲師兄的人,在蜀國已經混成了實權將軍,自然要照顧一下他這個小師弟,更何況張秀本來就有一支部隊在手,能力也不差,所以在張任的打點下,張秀順利的進入了蜀國,並且成爲了一名將領。

種種事情加在一起,也就形成了今日的局面,劉焉和張魯形成了聯手,而張秀在前面衝鋒陷陣,嚷嚷的要殺曹性,張任則在後面大力支持,反正就是這個局面,對於曹性來說,還是多多少少有一些壓力,畢竟他面對的都是利害人物,不過即便如此,曹性依舊沿用了原來的策略,那就是等,等待敵方犯錯誤。

所以說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曹性一直都在被動的防守,他所做的事情,就是把錦衣衛散播出去,利用收買內部人員,在漢中內部廣佈眼線,探聽消息。

當一個月過去之後,果然新的契機再度出現。

劉焉雖貴爲蜀王,但是這次他爲了抗擊曹性,做出了十足的誠意,不僅親臨前線,甚至還一味的對曹性猛攻猛打,打得曹性根本不能還手。

劉焉的表現如此突出,這似乎讓某些人感覺到了有一些自責,張魯覺得他是不是有一些誤會劉焉了,雖說以前他和劉焉的關係勢同水火,但這一次別人劉焉真心的想要幫助他擊退曹性,他竟然還有時間在這裡猜忌別人,實在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啊。

張魯有心想要放劉焉的軍隊進入關內,獲取一點補給,然而卻遭到了他手下的一致反對。其中一名叫做閻圃的謀士,向張魯說道,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不可無,雖說如今劉焉表現得很坦誠,但是誰都摸不清楚劉焉的真實想法,萬一劉焉在擊退曹性之後倒打一耙,張魯沒有及時的防禦住,那麼漢中就危險了。

張魯聞聽此言最終還是點了點頭,畢竟他作爲一個君主,最爲看重的就是手中的權力,絕不能讓他的漢中有半點損失。

不過雖說張魯是這樣定下來了,但是他心中多多少少還有些愧疚,別人劉焉在前面衝鋒陷陣,而他也就一直把手陽平關,什麼事情都不做,這是否有一些說不過去,張魯將他的這個問題說了出來。

而他手下的謀士聽了之後,也是陷入了一陣沉默,最終還是閻圃向張魯說道:“漢王想要擊退曹性,也未嘗不可能,只需派出萬員精壯騎兵,繞過主戰場,直達潼關之下,隨後做出一副要直取潼關的樣子,潼關現在的守將不足,曹性聽到潼關有危機,必定會方寸大亂,到時候只能回軍潼關,如此一來,我軍之危自解!”

張魯聞聽此言,眼神一亮,閻圃說的似乎非常有道理啊。

不過張魯還沒來得及說話,立刻就有人站出來反對閻圃的話,只見一個留着八字鬍的中年人,對着閻圃冷笑一聲,隨後說道。

“說得輕巧,萬餘騎兵,還要是精兵中的精兵,若是想臨時拼湊出來這樣一支部隊,不知道要花費我漢中的多少人力物力,並且一路上風雲難測,萬一遇到了曹性的主力,那麼我們這萬餘人豈不就此消耗掉了,如此一來便宜的人只能是曹性或者是劉焉,如今劉焉好不容易纔想幫我們當看門狗,既然他想當,就讓他繼續當好了,幫我們守好漢中的這道大門,我們完全可以坐在這裡高枕無憂,等他和曹性兩人內耗,無論是哪一方損失嚴重,對於我們來說,都是有百利而無一害啊!”

閻圃一看說話的人,此人不是別人,正是楊凇,對於楊凇的這番話,閻圃給予了激烈的反駁,首先他指出,如今張魯和劉豔正是合作的期間,既然是盟友,大家就應該坦誠相見,至少在曹性沒有敗退之前,不能存有坑害盟友的心思,這是最基本的一點,若是這點都做不到,聯盟就會在內部被瓦解。

其次,劉焉如今已經把大軍紮在了陽平關之外,甚至親臨前線對抗曹性,相比於劉焉來說,張魯這邊並沒有太大的損耗。如今只是讓組建萬餘員精壯騎兵,雖說有一些耗費錢財,但是和劉焉的損耗比起來,九牛一毛,不值一提。

然而楊凇在聽了這話之後,直接大罵荒謬,他們漢中和蜀國完全是兩個地方,即便現在大家暫時合作,將來也始終是敵對的,消耗敵人的力量,保存自己的有生力量,這纔是上上策之選。

如今正好是天賜良機,若是還損耗自己的力量,去幫助劉焉,那才真的是蠢蛋一枚。

閻圃對於楊凇的這番話,肯定又是不贊同,因此兩人就在大堂上開始了激烈的辯論,辯論的面紅耳赤,不過說到後面,閻圃逐漸的敗下陣來。

不是因爲閻圃的計策不夠好,也不是因爲他的口齒不夠伶俐,甚至閻圃在前期說的井井有條,思維穩而不亂,把楊凇說的都有一些啞口無言,不過到了後期楊凇直接打了一個眼色,坐在大堂中的人三五成羣的起鬨,只見坐在楊凇旁邊的楊昂站起來,在那裡指着閻圃不懷好心,隨後又有一個叫做楊懷的傢伙也同樣站起來說,閻圃的計策根本行不通,在之後又有一個姓楊的站起來……

這一回閻圃的處境就顯得有那麼一些尷尬了,他忘了一眼大堂上的人,雖然有很多將領與謀士,但此刻他才發現,在此其中除了張魯本家之外,勢力第二大的家族,似乎就是這個楊家了,所以楊凇一帶頭,他的族人紛紛附和,但偏偏他的這些族人,在張鬆這裡人人都是身居高位,看到這裡,閻圃無奈的嘆息一口,即便他有好的計策,優好的方略,但別人人多勢衆,他百口莫辯啊。

而張魯坐在主位上,看着兩邊爭來爭去,脣槍舌劍寸步不讓,他也感覺到一陣頭疼,但偏偏兩邊人都是做出一副忠心爲主的模樣,他也分不清,究竟是誰中誰奸。

看着閻圃那邊似乎已經快敗下陣來,張魯趕緊出手勸阻了兩邊,他讓兩邊的人先坐下,心平氣和的喝一杯茶,他招了招手,立刻就有僕人將茶水端了上來。

閻圃只是無奈的嘆了一口氣,坐了下來,雙眼有一些空洞的望着外面,從張魯的態度他也可以推斷出來,張魯估計不會採用他的計策,心中苦悶的他,沒有心情去喝什麼茶水。

而楊凇也是氣鼓鼓的坐了下來,雖說他們這邊人人多勢衆,但是楊凇有一個感覺,這個閻圃算個什麼東西,難道不知道,在漢中他們楊家的勢力頗大,竟然也敢跟他爭鋒相對,難道真是活膩了不成?

恰逢有一個宦官,此刻端着一杯茶水,來到了楊凇的面前,只是宦官的手似乎有一些抖,不小心將茶水灑了一點在桌子上,楊凇看到這裡直接拍桌子怒罵,把那個宦官嚇得哆哆嗦嗦,連忙跪下求饒。

而張魯看到這裡,則是擺了擺手說道:“楊愛卿,罷了罷了,下次不要動不動就發這麼大的脾氣,你看看都把下人給嚇到了!”

張魯都發話了,楊凇不能不給面子,他最終是坐了下來,不過還是惡狠狠的瞪了那名宦官一眼,大吼一聲,讓那名宦官滾蛋,宦官連忙收拾好茶具,哆哆嗦嗦的退下來,如此一來,楊凇方纔罷休,不過楊凇沒有看見的是,當那名宦官退下去之時,他那顫抖的身體,卻是突然停止了,他看向楊凇的眼眸中,充滿了一抹狠力之色。

當天夜晚,夜半三更十分,那名宦官來到了宮殿的一處僻靜處,他忘了望這裡,四處無人,直接從懷中拿出了一張小紙條,隨後塞到一棵樹下用石頭壓着。之後就是慌忙的走了。

過了沒多久,一陣微風吹過,這片葉還是一如既往的漆黑,不過有一個身着夜行衣的人,悄悄摸摸的來到了這棵大樹之下,伸手一取,取走了那張紙條。

僅僅兩個時辰的時間,天色剛剛矇矇亮,曹性一起來就看見這封字條了,當曹性看着閻圃的計策之時,他心中都是有一些吃驚。

曹性此次發動的戰役,乃是曹性目前有生以來,發動的最大一場出兵,不說動用了秦國的全部力量,但至少也是動用了三分之二的力量。剩餘的三分之一的兵力剛剛夠防守用。

所以說時刻在潼關駐守的兵馬,也就是不到一萬餘人,駐守的將領,也只不過是魏延的一個副將而已,能力怎麼樣,曹性不知道,但是十有八九估計都是一般般水平的那種。

若張魯真的採取了楊凇的說法,不說派出一萬餘精壯騎兵,就算是派出一萬餘步兵,按照他們規劃的地圖,迅速的繞過戰場,來到潼關之下,還真的可以把曹性打一個措手不及,畢竟潼關若是失守的話,曹性就真的危險了,他沒有辦法從戰場上退回長安,與長安失聯,那麼事情就大了,很有可能就會導致曹性這邊軍心不穩。

曹性看到這裡之時,他的背上都是出了一身冷汗,不過好在當曹性繼續往下看之時,看見張魯沒有采用閻圃的計策,既然沒有采用閻圃的計策,那麼說明張魯還是更偏向於那個叫做楊凇的人,看見楊凇這個人的名字,曹性不由自主的皺起了眉頭,片刻時間,曹性終於回想起來了。

這個傢伙在三國演義中,似乎還有過那麼幾場戲。雖說有幾場戲算得上是三國演義中的一個配角,不過這個配角卻不怎樣光彩,甚至可以說是丑角吧。

三國演義中有一場打戲,也可謂是非常精彩,那就是張飛戰馬超,兩人白天打了三百個回合,不分勝負,夜晚還點起火把,又打了三百個回合,不分勝負。馬超的成名戰,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來源於那場戰鬥。畢竟能夠單挑張飛,這就是一種榮譽。

話說劉備第一次入主西川,是應了劉章的邀請,幫劉璋防守張魯,於是乎,劉備手在霞萌關,等待張魯來打他。

結果張魯就派出了馬超,劉備那邊也派出了張飛,劉備見馬超乃是一員白袍小將,又與張飛打個不分上下,心中對馬超有一些喜愛,於是就起了收服之心。

於是諸葛亮給劉備出了一個計策,那就是離間馬超和張魯。其實諸葛亮使用的這個計策也非常的簡陋,按照三國演義中的記載就是,諸葛亮直接派出使者找到了這個楊凇,給予了他大量的金錢,楊凇高興之下,就去張魯的面前說馬超的壞話。

至於說說些什麼,估計也就是馬超有投敵叛變之心,勸張魯要早做打算,張魯聽信了這番話,直接斷了馬超的糧食,這一回馬超大軍不攻自潰,最終被迫投靠劉備。

想到這裡,曹性露出了一個笑容,他已經想到了破敵之策,並且這一回,不僅僅是破張魯,曹性還要把劉焉抓起來,一起收拾一頓。

第三百三十章 天下共睹(二)第三百五十五章 大亂第二百一十章 九原郡第八十章 人物第三百八十一章 雙重突破口(三)第一百九十九章 聲討(二)第二百零九章 解圍第一百五十九章 殺良冒功第三百七十二章 消失第七十七章 戰後第一百一十六章 初戰告捷(二)第一百二十四章 寶庫第六十二章 新的局勢第四百零五章 蠢蠢欲動(二)第五十四章 上任第一百二十四章 寶庫第三百九十四章 烏巢第一百三十七章 勢第三百七十六章 小霸王第三百三十五章 線路第一百八十三章 城門風波第二十五章 部署第二百六十一章 資本(二)第三百三十三章 一起熱鬧第二百六十三章 狂傲少年(二)第三百八十章 雙重突破口(二)第九十四章 會天大雨第二百三十一章 大破大立第五十一章 官職第二百五十一章 一戰成名(二)第二百三十八章 假的第七十五章 不一樣的援軍(一)第二百三十八章 假的第一百三十八章 苦練第一百零二章 聖旨到第一百九十二章 閉月羞花第二百七十六章 合兵?第八十二章 組織第一百五十四章 審案第一百八十六章 圍追堵截第六十五章 擊退第二百七十六章 合兵?第三百五十五章 大亂第二百一十一章 造紙與印刷第十七章 出事(一)第四百一十二章 滅涼第二百四十九章 來犯(四)第一百一十章 九曲黃河第三百八十九章 司馬家族(四)第一百六十五章 信第三百零九章 水戰(一)第一百七十六章 蒼天饒過誰第一百三十四章 混文憑第一百零二章 聖旨到第一百四十八章 怕過誰第四百零七章 不可思議(二)第三百零九章 水戰(一)第二百三十一章 大破大立第一百四十二章 董卓入京第二百九十四章 民心(一)第二百六十六章 磨鍊第三十三章 反擊(二)第三百一十七章 戰場之神第二百一十六章 名聲鵲起第二百六十九章 終身第二百五十三章 擴張第三百二十一章 書信(一)第一百九十五章 立信第五十五章 三把火第一百二十七章 歷史提前第一百一十九章 畢其功於一役第二百零二章 矛盾第二百八十八章 界橋第一百七十二章 和解?第一百四十九章 平亂第一百二十九章 背景第一百三十七章 勢第四百零三章 南北之商第五十章 百兵之首第一百一十章 九曲黃河第一百七十九章 告狀第二百五十六章 西進(二)第一百二十一章 登山渡河第一百八十五章 交換第五十章 百兵之首第一百一十四章 挑釁第一百零一章 態度第三百九十九章 陷陣死士第二百八十六章 勸和第二百七十六章 合兵?第二百五十四章 角逐開始第四十一章 居安思危第六十四章 神箭第三百二十章 打破第二百九十二章 禍不單行(一)第三百九十四章 烏巢第一百零九章 叛逆第三百二十三章 滿黑子第三十一章 還錢!
第三百三十章 天下共睹(二)第三百五十五章 大亂第二百一十章 九原郡第八十章 人物第三百八十一章 雙重突破口(三)第一百九十九章 聲討(二)第二百零九章 解圍第一百五十九章 殺良冒功第三百七十二章 消失第七十七章 戰後第一百一十六章 初戰告捷(二)第一百二十四章 寶庫第六十二章 新的局勢第四百零五章 蠢蠢欲動(二)第五十四章 上任第一百二十四章 寶庫第三百九十四章 烏巢第一百三十七章 勢第三百七十六章 小霸王第三百三十五章 線路第一百八十三章 城門風波第二十五章 部署第二百六十一章 資本(二)第三百三十三章 一起熱鬧第二百六十三章 狂傲少年(二)第三百八十章 雙重突破口(二)第九十四章 會天大雨第二百三十一章 大破大立第五十一章 官職第二百五十一章 一戰成名(二)第二百三十八章 假的第七十五章 不一樣的援軍(一)第二百三十八章 假的第一百三十八章 苦練第一百零二章 聖旨到第一百九十二章 閉月羞花第二百七十六章 合兵?第八十二章 組織第一百五十四章 審案第一百八十六章 圍追堵截第六十五章 擊退第二百七十六章 合兵?第三百五十五章 大亂第二百一十一章 造紙與印刷第十七章 出事(一)第四百一十二章 滅涼第二百四十九章 來犯(四)第一百一十章 九曲黃河第三百八十九章 司馬家族(四)第一百六十五章 信第三百零九章 水戰(一)第一百七十六章 蒼天饒過誰第一百三十四章 混文憑第一百零二章 聖旨到第一百四十八章 怕過誰第四百零七章 不可思議(二)第三百零九章 水戰(一)第二百三十一章 大破大立第一百四十二章 董卓入京第二百九十四章 民心(一)第二百六十六章 磨鍊第三十三章 反擊(二)第三百一十七章 戰場之神第二百一十六章 名聲鵲起第二百六十九章 終身第二百五十三章 擴張第三百二十一章 書信(一)第一百九十五章 立信第五十五章 三把火第一百二十七章 歷史提前第一百一十九章 畢其功於一役第二百零二章 矛盾第二百八十八章 界橋第一百七十二章 和解?第一百四十九章 平亂第一百二十九章 背景第一百三十七章 勢第四百零三章 南北之商第五十章 百兵之首第一百一十章 九曲黃河第一百七十九章 告狀第二百五十六章 西進(二)第一百二十一章 登山渡河第一百八十五章 交換第五十章 百兵之首第一百一十四章 挑釁第一百零一章 態度第三百九十九章 陷陣死士第二百八十六章 勸和第二百七十六章 合兵?第二百五十四章 角逐開始第四十一章 居安思危第六十四章 神箭第三百二十章 打破第二百九十二章 禍不單行(一)第三百九十四章 烏巢第一百零九章 叛逆第三百二十三章 滿黑子第三十一章 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