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〇一章 淹南鄭逼降張魯

bookmark

不是張魯他承受不了打擊,而是馬超這個親筆信給他的打擊太大了,也實在是太打擊人了。

馬超的信中說得很明白,在信射到城門後開始,一個時辰之內,張魯他如果不開城投降,那麼他便馬上就下令水淹南鄭,到時你張魯就算再開城投降也已經晚了。而這就是馬超信中的意思,所以張魯他看過之後,能不受打擊嗎。所以一個時辰之內,就要決定是開城投降,還是說要被水淹了。

張魯可不認爲馬超所說的是玩笑,哪有這時候還開這玩笑的。而且這幾日下大雨他又不是不知道,只是卻是大意了啊。所以馬超放水淹南鄭根本就是很可能的,關鍵是馬孟起涼州軍如此動作,自己這邊兒居然是不得而知啊。如今就剩下不到一個時辰了,而一個時辰能頂什麼用啊,還能做什麼?再說,就算是退一萬步說,守城士卒都能躲過,可是南鄭的百姓呢,他們能好得了嗎。

行,再退幾十萬步說,就算百姓人都沒事兒,可百姓的那些財物怎麼辦,大水一淹,損失可就大了,自己就要對不起南鄭的百姓了。張魯趕緊是召集了所有人,大家商討到底是如何,其實他已經想開城投降了,但是卻還得和屬下們商議一下。

--------------------------------------------------

馬超大營,如今馬超的所有人馬都已經撤到了漢水西岸。此時那就看張魯是怎麼抉擇了。

而之前賈詡的計就是水淹南鄭,而馬超軍中別人不清楚,但是他賈詡對漢中那卻是清楚得很。就是他說得那樣兒,他年輕的時候曾經來到過漢中。而且漢中郡他賈詡當然也知道,那是特別重要的一個軍事重鎮。所以他特意在這兒待了一個月還多,那時候他就和當地的農戶閒聊,結果人家特意告訴他,還好他來得早點兒,要不到了六月,趕上漢中的雨季的話,那可就要狼狽多了。

結果賈詡一下就來了興趣,就特意請教了人家,於是人家就給他講了不少。反正每年的六月。都是漢中的雨季。就算前幾天不下大雨。那麼十日內也必下大雨。然後整個六月都斷斷續續地下雨,就這樣兒。而賈詡雖然不懂太多什麼氣象方面的東西,但是他卻記住這個了。六月,漢中雨季,下大雨,而且斷斷續續要一直下。

於是賈詡之前就把他的想法和馬超都說了,而馬超他雖然也不太懂氣象方面的東西,但是好歹多了兩千年的見識,所以他雖然不知道二十一世紀漢中是什麼氣候,但是這公元一九二年的這個時候,漢中就是這個氣候,六月份雨季。然後大雨。所以他馬上就拍了板兒,做了決定,就等着到時水淹南鄭。

所以馬超派人在漢水和褒水的交匯處,讓近百人忙活了好幾個晚上,最後纔算整好。如今蓄水量足夠把南鄭給淹一遍的。要說賈詡說得這個地方確實是最好的地方,南鄭挨着兩條河,這第一條自然就是漢水,南鄭在漢水的東北方向。而這第二條便是褒水了,褒水和漢水交匯的地方,卻也距離漢中不遠,距離馬超所駐紮的地方那更是近了。

結果馬超讓人忙活幾日,張魯卻也沒有發現,畢竟距離他們相比距離馬超來說,確實是遠了點兒。而本來以賈詡他的意思,其實直接就放水淹了南鄭就完事兒,而之後張魯漢中軍殘了,他也就不得不投降或者怎麼樣兒了。但是馬超可不這麼想,因爲在他看來,能不放水淹南鄭,那就儘量別放水淹。畢竟百姓可是根基啊,而且放水淹城怎麼都是下下策,那是迫不得已才幹得事兒。

而對馬超這個主公的決定,賈詡至少他到現在都是從來沒有反駁過的,這時候一樣是如此。其實他也知道,自己主公做事有他自己的想法,而一般人還真就很難改變他的決定。不過這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賈詡他這人的性格,就是這樣兒,他要是能去反駁,據理力爭的話,那他就不是那個擅於自保的武威賈詡賈文和了。不過賈詡其實也覺得自己主公做得沒錯,只是就是還得等着張魯的最後決定。

其實馬超爲什麼做出了這麼個決定呢,主要還是兩個原因。這第一,當然就是漢中,還有漢中的百姓。因爲漢中是自己必得之地,而以後佔據了之後,那是要歸到自己所管轄的。那麼今日你讓南鄭的百姓損失了,那麼以後統治其地的時候,難免會失去一些民心。當然了,這個民心是能補回來,不過百姓卻回不來了。

這就是馬超更顧慮的了,因爲百姓就是根基。本來連年的戰亂,大漢的百姓是越來越少,馬超記得前世自己看過一組數據,要說劉宏那時候的百姓其實人數不少,但是從黃巾之亂開始一直到了三國末期,可真就是沒有多少了。可見戰爭讓多少百姓都這麼沒了,要不怎麼說和平可貴呢,而“亂世人不如太平犬”啊,不就是這麼回事兒嗎。而大漢的百姓少了,以後異族的人是越來越多,所以最後造成了更大的禍亂,這和戰爭讓百姓減少了是分不開的。

至於第二個,那就是馬超有把握,張魯張公祺他能投降於自己。別管他是真心,還是假意,反正馬超知道,張魯其實他還是個能爲百姓着想的人。因爲張魯他和一般人不同的是,他是個道士,是一個真正有信仰的人,而且還是這個最高層的人物。像這樣兒的人絕對不會置幾萬生靈於不顧的,這就是馬超所倚仗的東西。如今自己以南鄭的百姓來逼迫他投降,馬超有八成的把握他張魯就能投降。

而在馬超的印象中。張魯雖然不是說對百姓怎麼怎麼地好,但是卻也絕對不是個惡人,而且他對百姓其實還真不錯。尤其馬超記得在演義中看到過,當初曹操徵漢中之時。張魯最後是抵擋不住了,只能投降。結果他弟弟張衛就給他出主意,那意思就是把府庫都燒了吧,怎麼也不能留給曹孟德。

結果張魯是搖了搖頭,說道:“倉廩府庫,國家之有,不可廢也!”

之後他就直接讓人把府庫封存,然後便等曹操入城了。

從這兒馬超就覺得張魯其實還是個比較講原則的人,而他至少知道去保護府庫,誰也不能去動。那麼對於百姓。他當然也一定會去保護了。他可是個修道之人。雖然不一定說非得是悲天憫人。天天都去做什麼功德無量的事兒吧,但是張魯絕對不會有什麼太壞的心思就是了。這就是馬超認爲的,所以在幾萬百姓面前。張魯最終會選擇妥協,而他可不會去做那惡人。

其實他應該都明白,無非就是兩種結果。第一自己開城投降,保住了南鄭。第二就是被水淹了,然後最後還是被迫投降,或者是被殺或者怎麼樣兒,不就是如此嗎。所以張魯他還不知道如何選擇,那他可真就白當這個太守,白當這個五斗米教的天師了。

--------------------------------------------------

張魯召集了所有的屬下,把馬超的親筆信的內容一說。衆人大驚失色。爲什麼,一當然就是馬超出這麼狠得招讓自己等人投降,而二那就是自己這些人都讓人給騙了,而自己等人居然還都沒有察覺,難道這不汗顏嗎。

結果這時候有士卒來報,說馬超大軍已經全部退到了漢水西岸去了。

衆人知道,馬超這幾日都沒攻城,還都以爲他暫時就是整軍休戰了,然後等着休息得差不多了再說。結果他倒是偷偷派人蓄水呢,如今正準備決漢水和褒水來淹南鄭啊。

楊松趕緊說道:“師君,馬孟起就給我們一個時辰,這如果再不做打算,我們南鄭可就要毀了!”

雖然楊松說得可能有點兒誇張,但是漢水和褒水這麼一淹,南鄭肯定是要元氣大傷就是了。

張魯說道:“先生覺得如何?”

楊松一咬牙,說道:“師君,此時不如投降了吧!”

張魯喪氣地點點頭,沒再多說。

結果旁邊的閻圃則說道:“楊松,你這就是爲了你自己所以才讓師君投降!師君,屬下來看,投降可以,但是要把條件和馬孟起說好才行!”

閻圃知道自己大意了,雖然來漢中不久,但是卻也知道六月這氣候,這不一直在下雨嗎,可是自己居然沒有在意這個,所以如今卻讓涼州軍有機可乘,直接是逼迫師君投降啊。

張魯點點頭,不過自己都這樣兒了,還能和他馬孟起講什麼條件?張魯突然一下好像就老了好幾歲,他其實到現在終於覺得,自己一直以來的追求,其實並不算什麼。或者說那是個什麼,自己一直以來就是相稱王,但是就算稱王了之後又能如何?這真是自己想要的嗎,也許並不是。

張魯此時他想起了自己的先祖,大漢的留侯張良公,想自己先祖名震天下,但是卻也沒有自己這種稱王的心思。而且輔佐高祖奪取天下之後,功成身退,當了隱士了。要說張家之後再也沒人能和先祖比肩。不只是說本事,而且還有這境界。難道說以先祖之才,在天下中還能沒有一席之地嗎,但是先祖的選擇不是去爭霸天下,而是去輔佐明君。

也是每個人的選擇不同,但是張魯也不是完全就這麼認爲,他認爲這其中還有自己先祖的性格,而且先祖確實是大智慧的人,所追求的東西不是世俗的那些什麼金錢權利那些俗物。而先祖是個真正爲百姓的人,算是看透了很多很多的人。

可自己呢,卻是還是看不透啊,是啊,看不透名利。還一心想當王,有什麼用嗎。也許那不是適合自己的路,自己所做的,還應該是一心求道纔是啊,這個纔是自己應該去做的。

張衛一直都沒說什麼,他也知道,自己說什麼都沒有用了。他當然不想投降,但是看衆人的意思,倒是都想投降,那麼自己還有什麼說的。這也是他第一次沒隨大流,保持沉默。

不過張魯此時說了,“好了,就如此吧,開城,投降!”

衆人一聽,還有什麼辦法,如今也只能如此了。不過張魯說出來的話,就是用了很平淡的語氣,彷彿一切都與他無關。什麼漢中太守,什麼稱王,這些都已經不屬於他了,他以後要走的是另一條屬於他自己的路。

其實說到這兒,也許他應該還要感謝馬超,畢竟正因爲馬超的到來,讓他看透了很多東西,所以這漢中的一切算是沒了,但是對張魯來說,卻也並不是不好啊。

第七七四章 滿伯寧回返大營第七二九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六)第二一四章 涼州大戰函谷關(一)第八三二章 霍仲邈身死江陵第一六八章 陸伯言提醒馬超第二八〇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十五)第六一三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四十)第八〇一章 涼州軍兵臨安陸第一二七章 爲大計李儒入京第二六七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二)第一三三章 禺同山兩軍對決(續)第六六四章 再戰江陵終登城第二四八章 涼州軍戰弘農城(十)第三四三章 祝融夫人見帶來第五〇七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一六)第六十六章 涼州軍大戰番禺(二十一)第五八三章 呂奉先身死丹徒第七六二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三十八)第九四五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十九)第十八章 蘄春城二馬相商(續)第六九七章 戰江陵繼續受阻第八一八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四)第八三六章 兗州軍再攻襄陽(續)第二二四章 兗州軍接收兩郡(七)第一九六章 中軍帳再會楊鋒第五五六章 江東軍大戰江夏(十五)第四九六章 涼州軍一戰零陽第五〇八章 出計謀欲賺文聘第九九八章 涼州軍兵進交州(十三)第三一三章 帶來無奈掐戰馬第四十八章 王平帶兵退南陽第四四九章 馬超宴間說拜師(續)第七八七章 臨湘城有做內應(續)第八九八章 聯軍再戰蘄春城第七四四章 鏖兵樂成暫休戰第七十九章 曹孟德處置關羽第八十九章 馬超再說十八子第三九一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八十二)第二一四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五十三)第七一二章 曹操許都稱魏王(四)第六〇七章 關羽陣前斬顏良第八九二章 王子均領兵攻城第二六八章 南蠻軍使者到來(續)第八九三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四十四)第三七九章 張魯求援劉君郎第四五七章 神來一箭勝負定第九五一章 樊城夜戰兗州敗第八一一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三十三)第五五〇章 南郡襄陽援軍至第九七〇章 邾縣曹子孝求援(續)第二四〇章 漢軍大破叛賊(中)第九五八章 蔡孫劉相商合作(續)第八四四章 劉巴開城迎玄德第六六七章 夜襲烏巢燒軍糧(續)第七七三章 武將來主動請命第九〇六章 得知情報議下步第六八一章 馬延親赴真定城(續)第一七八章 爲屬下馬超見劉宏第七一八章 馬趙拜訪張飛燕第一三一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十七)第七三一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八)第六七八章 涼州軍繼戰江陵(續)第五九二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十九)第六章 涼州軍終破樊城(三)第五三五章 荊州戰事又復起第九九一章 涼州軍無奈退兵第九四二章 戰蘄春聯軍突破(續)第八四六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三十二)第九五〇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二十四)第九七五章 西陵出兵鬥李典第九十三章 騎兵渡河襲遼東(五)第六九四章 換將再戰臨湘城(續)第九十九章 涼州軍攻蒼梧郡(二十二)第三九二章 孟子敬罵陣引敵(完)第一九〇章 南蠻王帶兵折返第一六八章 陸伯言提醒馬超第二八一章 入雒陽探聽情報第八九二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四十三)第八九〇章 兗州軍人馬入城第六七八章 涼州軍收復兩地(十一)第一三六章 樸克得見曹孟德(二)第五四七章 敗將退走回辰陽第二七二章 帶來木鹿回銀坑(續)第五三六章 江東軍大戰江夏(一)第六四九章 馬超帳中教衆人第十六章 涼州軍進攻中宿(十五)第六三三章 涼州軍奪取耒陽(三)第四六五章 費文偉投靠馬超第四十章 涼州軍攻四會城(十四)第八八七章 房陵城內衆議事第三一六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七)第六八〇章 涼州軍收復兩地(十三)第五一四章 涼州計文聘入彀第三四九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四十)第六九二章 瞞謀士矇混過關第八六五章 樂文謙立軍令狀第九四四章 兗州軍樊城夜戰第九〇四章 楊任押糧赴房陵第六三二章 曹真押糧到羅縣(續)第三〇三章 三江城馬木對話
第七七四章 滿伯寧回返大營第七二九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六)第二一四章 涼州大戰函谷關(一)第八三二章 霍仲邈身死江陵第一六八章 陸伯言提醒馬超第二八〇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十五)第六一三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四十)第八〇一章 涼州軍兵臨安陸第一二七章 爲大計李儒入京第二六七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二)第一三三章 禺同山兩軍對決(續)第六六四章 再戰江陵終登城第二四八章 涼州軍戰弘農城(十)第三四三章 祝融夫人見帶來第五〇七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一六)第六十六章 涼州軍大戰番禺(二十一)第五八三章 呂奉先身死丹徒第七六二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三十八)第九四五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十九)第十八章 蘄春城二馬相商(續)第六九七章 戰江陵繼續受阻第八一八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四)第八三六章 兗州軍再攻襄陽(續)第二二四章 兗州軍接收兩郡(七)第一九六章 中軍帳再會楊鋒第五五六章 江東軍大戰江夏(十五)第四九六章 涼州軍一戰零陽第五〇八章 出計謀欲賺文聘第九九八章 涼州軍兵進交州(十三)第三一三章 帶來無奈掐戰馬第四十八章 王平帶兵退南陽第四四九章 馬超宴間說拜師(續)第七八七章 臨湘城有做內應(續)第八九八章 聯軍再戰蘄春城第七四四章 鏖兵樂成暫休戰第七十九章 曹孟德處置關羽第八十九章 馬超再說十八子第三九一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八十二)第二一四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五十三)第七一二章 曹操許都稱魏王(四)第六〇七章 關羽陣前斬顏良第八九二章 王子均領兵攻城第二六八章 南蠻軍使者到來(續)第八九三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四十四)第三七九章 張魯求援劉君郎第四五七章 神來一箭勝負定第九五一章 樊城夜戰兗州敗第八一一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三十三)第五五〇章 南郡襄陽援軍至第九七〇章 邾縣曹子孝求援(續)第二四〇章 漢軍大破叛賊(中)第九五八章 蔡孫劉相商合作(續)第八四四章 劉巴開城迎玄德第六六七章 夜襲烏巢燒軍糧(續)第七七三章 武將來主動請命第九〇六章 得知情報議下步第六八一章 馬延親赴真定城(續)第一七八章 爲屬下馬超見劉宏第七一八章 馬趙拜訪張飛燕第一三一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十七)第七三一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八)第六七八章 涼州軍繼戰江陵(續)第五九二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十九)第六章 涼州軍終破樊城(三)第五三五章 荊州戰事又復起第九九一章 涼州軍無奈退兵第九四二章 戰蘄春聯軍突破(續)第八四六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三十二)第九五〇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二十四)第九七五章 西陵出兵鬥李典第九十三章 騎兵渡河襲遼東(五)第六九四章 換將再戰臨湘城(續)第九十九章 涼州軍攻蒼梧郡(二十二)第三九二章 孟子敬罵陣引敵(完)第一九〇章 南蠻王帶兵折返第一六八章 陸伯言提醒馬超第二八一章 入雒陽探聽情報第八九二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四十三)第八九〇章 兗州軍人馬入城第六七八章 涼州軍收復兩地(十一)第一三六章 樸克得見曹孟德(二)第五四七章 敗將退走回辰陽第二七二章 帶來木鹿回銀坑(續)第五三六章 江東軍大戰江夏(一)第六四九章 馬超帳中教衆人第十六章 涼州軍進攻中宿(十五)第六三三章 涼州軍奪取耒陽(三)第四六五章 費文偉投靠馬超第四十章 涼州軍攻四會城(十四)第八八七章 房陵城內衆議事第三一六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七)第六八〇章 涼州軍收復兩地(十三)第五一四章 涼州計文聘入彀第三四九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四十)第六九二章 瞞謀士矇混過關第八六五章 樂文謙立軍令狀第九四四章 兗州軍樊城夜戰第九〇四章 楊任押糧赴房陵第六三二章 曹真押糧到羅縣(續)第三〇三章 三江城馬木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