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三十一章 內需導向經濟

這是一種人爲設立的社會分工帥選機制,通過這套教育體系,那麼一百個人裡頭選出來一個當官,一個當學者,幾個當商人高層管理高級技術人員,幾個當普通科員職員技術人員,而剩下的絕大部分都是去當農民、工人。

因此大唐帝國的教育體系,你想去那裡讀書就去那裡讀書,看似很公平,實際上並不公平,尤其是對於普通人而言。

類似的政策其實還有很多,也不僅僅侷限於教育體系裡。

就好比地方發展一樣,有些地方自然條件好,人文底蘊也比較好,因此發展的就會非常順利,並不會有太多的障礙,哪怕是官方不刻意去扶持就能夠發展的很好,比如說沿海的部分城市或者是資源重地。

當發展的好了,那麼各方面的條件也就更好了,比如說珠三角地區,鐵路非常密集,城市內的軌道馬車也是非常的密集,一些沒有軌道交通的地方,也會有普通的公共馬車通行。

如此也是建成了一整套的公共交通系統,再配上最近幾年纔出現的雙輪人力車、普通私人馬車等,足以讓社會各個階層的人都得到最適合的出行方式。

部分發達地區,很多人生活在城郊的中上階層的人們,早上乘坐火車班車到市區上班,晚上下班了早乘坐火車回家。

但是有些地方,自然條件不怎麼樣,經濟發展的不行,基礎設施自然也就不怎麼樣,很多地方甚至連鐵路都沒有呢。

尤其是幾個西南省份,基本沒有連接外省的鐵路,省內的鐵路也是非常少。

李軒搞出來的西南鐵路以及川漢鐵路計劃,某種程度上就是爲了扶持西南諸省的發展。

總不能說東部沿海幾個省份富得流油,其他地方窮的要死不是。

要扶持地方經濟,僅僅是鐵路也還是不夠的,還要有其他的一些政策跟上,比如說扶持當地發展一定的工商業。

尤其是能夠提供就業崗位的勞動密集產業。

西南這幾個省,都是缺乏耕地的地方,不可能和其他平原型地區一樣純粹依靠農業發展就能夠富裕,這些地方要想提升經濟,還是要靠工業來拉動。

扶持工商業發展,這也是需要資金的。

不過最近這幾年大唐帝國的財政收入逐年增加,雖然說花銷也是一年比一年多,但是想要做什麼湊錢的時候,還是要比以往容易的多。

進入到宣平三十六年,大唐帝國早已經是徹底擺脫了財政赤字的情況,中央財政方面也沒有欠債,每年搞得好還有盈餘呢。

而更重要的是,宣平三十六年裡,大唐帝國的中央財政收入再一次獲得了提高,達到了三億五千萬唐元。

這個數字可不低了!

夠大唐帝國幹很多事了。

作爲對比,後世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之交的日不落帝國大英帝國,其財政收入也不過一億英鎊上下。

唐元的含金量是六點五克,後世十九世紀的英鎊含金量約爲七點三二克,唐元雖然含金量比後世的英鎊少了點,但是也沒少太多。

而且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大唐其實和後世的英國有着巨大的差別,這種差別主要是人口和領土面積所帶來的差別。

由此導致大唐帝國和十九世紀末的英國經濟體系有着巨大的差別,並導致了稅收的巨大差距。

英國是嚴重依賴外貿的經濟體系,畢竟英國本土不過是一個小島國而已,當時的人口也不過幾千萬而已,英國的經濟體系是建立在利用強大的工業生產以及金融能力,控制他國以及殖民地的市場,掠奪原材料並進行工業品的傾銷,其稅收主要來源於關稅以及各種間接稅收。

而大唐帝國呢,雖然大唐的海外貿易規模也不小,但是關稅的規模其實很小,更多的稅收來之於其他工商業的稅收。

這也可以從大唐的企業家們更加註重本土市場裡看的出來!

對於任何一家有志於發展壯大的大唐企業而言,國內市場纔是最重要,也是最龐大的市場。

宣平三十五年裡,大唐帝國的總出口額只有大約一億唐元,嗯,這個總出口額包括了大陸本土、海外本土、局部本土以及海外領地所有大唐控制區,對土著控制區的出口額。

不管是從上海起運,然後販賣到印度的貨物,還是說北美洲新南港起運,然後販賣到歐洲的貨物都列入在內。

然而就算是這樣,也不過一億唐元而已!

而且這還是大唐增加了多種具有極高競爭力,同時像海外輸出了大量軍火以及其他工業製品,並且大唐也是在擁有巨大的軍事和政治優勢,迫使他國開放市場的情況下才獲得的。

考慮到海外市場的人口以及他們的經濟實力,實際上已經是很難再大規模提高海外貿易總額了,因爲人家兜裡就這麼一點錢,再怎麼樣也是賺不了更多了。

區區一億唐元的海外市場,怎麼可能滿足大唐帝國如此龐大的工商業啊。

而相對的,大唐的國內市場就龐大的多了!

大唐的國內市場,其實不僅僅是指本土市場,而是指大陸本土、海外本土、海外領地等所有大唐實際控制的區域。

嗯,其實地方區域什麼的也不是重點,重點應該是說消費羣體。

大唐人自身的消費,可要比外國的土著強多了!

其他的不說,只說最近幾年非常紅火的石油行業。

如今的油價大約爲每桶七點五唐元左右,然而目前大唐帝國的石油產量已經是達到了千萬桶左右,這些石油所提煉出來的煤油以及潤滑油等各種製品,基本上都是在國內市場被消費掉了。

按照這麼一算的話,就會發現,僅僅是原油市場就達到了七千多萬唐元。

並且最重要的是,這個數字依舊遠遠無法滿足國內的龐大需求,皇家石油公司的預估是,以目前的油價計算,國內的石油市場最少也能夠達到一億元。

如果說油價持續降低的話以擴大消費羣體的話,那麼這個市場還能繼續擴大到兩億元甚至更多。

僅僅是一個新生的石油行業,其產值已經是足以比肩大唐的整個出口總額了,未來甚至還有可能更高。

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 經濟命脈-鐵路第六百八十四章 悲催的南澳島總兵第一千六百九十三章 土著勞工處第三百七十七章 命裡註定的對手第一百一十八章 奉天伐明第一千七百三十七章 造船業大爆發第二千一百六十章 陳立夫的全球偉業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唐屬印度戈河州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秦淮河花魁大賽第三百五十九章 龐大的軍費壓力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高麗四府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 消息滿天飛第七百五十二章 抓住未來第二千零四章 一個想要上岸一個想要下海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就算死也要死在大明的土地上第兩百四十六章 柳八苟出山第六百九十章 攻敵所必救第一千九百五十四章 人有失手炮有打錯第一千三百六十章 欽賜皇家教授學士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 肅州油田第九百一十四章 神帝李軒第二千三十八章 大唐的月亮比較圓第一千四百零四章 每一個殖民地安都是代表着一場戰爭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吏治爛透了的江北道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陳立夫當縣令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 聖駕返京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 跨行造船的馮氏公司第一百五十一章 此乃人禍而非天禍也第六百六十九章 大丈夫,當如此第一千九百二十七章 不是鄙夷只是怕死第六百九十七章 冒險誘敵第五百九十章 陸海之爭第八百一十六章 大唐第一艘戰列艦第九百一十九章 讓人羨慕的二九人第九百零九章 你確定這是商船?第六百四十二章 宋志文起復第六百九十六章 進退不得的第四混成團第一千六百零五章 千米海戰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 建設浪潮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陳立夫風波再起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 大唐暫住證第一千七百九十九章 鳥槍換炮的南越人第四百七十七章 招撫僞唐第六百零一章 開炮!第兩百八十六章 行蹤泄露第七百四十四章 劃江而治第四百八十六章 爲陛下效忠死戰的時候到了!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打掉韃靼人的囂張氣焰第一千七百六十四章 瀝青公路第九百九十章 罰款當面繳清,概不賒欠第一千九百二十五章 冊封第八十六章 能吃能用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 不滿足的宋丸子第九十四章 李軒你這個渣男第九百四十三章 皇家理工的妖孽們第五百八十章 廢墟激戰第一千九百八十八章 近衛軍纔是真土豪第一千九百五十八章 鐵路沿線局部本土化第八百二十章 慧塵長大了第一千六百九十四章 中亞設省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 士子們最喜歡的‘伴遊’第一千九百四十八章 埋葬了夢想的休達第兩百零一章 他們想要做什麼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 全國團結起來共渡難關第一百九十六章 收糧新思路第三百五十二章 混亂的黎平府第一千七百七十一章 第三次印度戰役第七百章 兩敗俱傷第一百二十九章 零傷亡作戰第九十七章 不許亂動第七百九十九章 以身噬虎爲民請命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 消失的韃靼主力第二千三十五章 松江爲官難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通車之日就是西征之時第一千九百一十七章 南洋交州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重合分封制第兩百五十三章 搶佔瀾江渡口第一千六百六十二章 白送更吃虧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 扁平化發展第一千九百三十四章 科研大佬第一百一十二章 偉大的無私奉獻精神第一千九百四十七章 天堂和地獄並存的城市第一千九百六十六章 天子駕十二第七百三十七章 萬古聖君李軒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 抄襲大唐的葡萄牙人第六百四十五章 自掘墳墓的僞唐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規模浩大的洪澤湖工程第二十七章 黃竹山的哀嚎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逼急了的韃靼人第七百五十六章 難道要當亡國之君?第一千七百七十六章 敗家子第一千六百六十一章 熱情好客的摩洛哥人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公子很滿意第一千九百零七章 這些土著太小氣了第二千零一章 普通人到了古代也能當科學家第二千一百八十九章 陳立夫致仕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放風箏戰術第一千九百六十九章 汽油自行車的轟動第九百八十二章 吞併就吞併,不服你咬我第四百八十六章 爲陛下效忠死戰的時候到了!
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 經濟命脈-鐵路第六百八十四章 悲催的南澳島總兵第一千六百九十三章 土著勞工處第三百七十七章 命裡註定的對手第一百一十八章 奉天伐明第一千七百三十七章 造船業大爆發第二千一百六十章 陳立夫的全球偉業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唐屬印度戈河州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秦淮河花魁大賽第三百五十九章 龐大的軍費壓力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高麗四府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 消息滿天飛第七百五十二章 抓住未來第二千零四章 一個想要上岸一個想要下海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就算死也要死在大明的土地上第兩百四十六章 柳八苟出山第六百九十章 攻敵所必救第一千九百五十四章 人有失手炮有打錯第一千三百六十章 欽賜皇家教授學士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 肅州油田第九百一十四章 神帝李軒第二千三十八章 大唐的月亮比較圓第一千四百零四章 每一個殖民地安都是代表着一場戰爭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吏治爛透了的江北道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陳立夫當縣令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 聖駕返京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 跨行造船的馮氏公司第一百五十一章 此乃人禍而非天禍也第六百六十九章 大丈夫,當如此第一千九百二十七章 不是鄙夷只是怕死第六百九十七章 冒險誘敵第五百九十章 陸海之爭第八百一十六章 大唐第一艘戰列艦第九百一十九章 讓人羨慕的二九人第九百零九章 你確定這是商船?第六百四十二章 宋志文起復第六百九十六章 進退不得的第四混成團第一千六百零五章 千米海戰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 建設浪潮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陳立夫風波再起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 大唐暫住證第一千七百九十九章 鳥槍換炮的南越人第四百七十七章 招撫僞唐第六百零一章 開炮!第兩百八十六章 行蹤泄露第七百四十四章 劃江而治第四百八十六章 爲陛下效忠死戰的時候到了!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打掉韃靼人的囂張氣焰第一千七百六十四章 瀝青公路第九百九十章 罰款當面繳清,概不賒欠第一千九百二十五章 冊封第八十六章 能吃能用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 不滿足的宋丸子第九十四章 李軒你這個渣男第九百四十三章 皇家理工的妖孽們第五百八十章 廢墟激戰第一千九百八十八章 近衛軍纔是真土豪第一千九百五十八章 鐵路沿線局部本土化第八百二十章 慧塵長大了第一千六百九十四章 中亞設省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 士子們最喜歡的‘伴遊’第一千九百四十八章 埋葬了夢想的休達第兩百零一章 他們想要做什麼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 全國團結起來共渡難關第一百九十六章 收糧新思路第三百五十二章 混亂的黎平府第一千七百七十一章 第三次印度戰役第七百章 兩敗俱傷第一百二十九章 零傷亡作戰第九十七章 不許亂動第七百九十九章 以身噬虎爲民請命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 消失的韃靼主力第二千三十五章 松江爲官難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通車之日就是西征之時第一千九百一十七章 南洋交州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重合分封制第兩百五十三章 搶佔瀾江渡口第一千六百六十二章 白送更吃虧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 扁平化發展第一千九百三十四章 科研大佬第一百一十二章 偉大的無私奉獻精神第一千九百四十七章 天堂和地獄並存的城市第一千九百六十六章 天子駕十二第七百三十七章 萬古聖君李軒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 抄襲大唐的葡萄牙人第六百四十五章 自掘墳墓的僞唐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規模浩大的洪澤湖工程第二十七章 黃竹山的哀嚎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逼急了的韃靼人第七百五十六章 難道要當亡國之君?第一千七百七十六章 敗家子第一千六百六十一章 熱情好客的摩洛哥人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公子很滿意第一千九百零七章 這些土著太小氣了第二千零一章 普通人到了古代也能當科學家第二千一百八十九章 陳立夫致仕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放風箏戰術第一千九百六十九章 汽油自行車的轟動第九百八十二章 吞併就吞併,不服你咬我第四百八十六章 爲陛下效忠死戰的時候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