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江城疫情頻發,意味着,上江城投資環境不佳,更意味着,上江城主要領導工作的工作不到位。不僅不到位,與其他城市相比,更是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其實,所有的城市都是疫情頻發,上江城的經濟建設與其他城市相比,或許有差距,但傳染病流行狀況,與其他城市並無明顯差異。中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基礎衛生設施薄弱,尤其是在城鄉結合部,環境問題十分突出,環境問題不解決,傳染病就不可能消除。只是,在其他城市,疫情報告紀律得到了嚴格執行,記者們削尖腦袋也摸不着絲毫線索。
而在上江城,纖纖消殺公司裡有包大成這樣一位兢兢業業的臥底!
這是上江城“疫情頻發”的真正原因。
在兩個文明齊抓並進的新時代,在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今天,上江城頻發的疫情,無疑是與主弦律不和諧的。
到這個時候,就是傻瓜也知道,上江城絕對出了內鬼。
這個內鬼應該出在與疫情處理有關的三個單位:疾控中心、衛生局、纖纖消殺公司。
以孔局長爲代表的有關領導經過嚴密分析,首先否定了纖纖消殺公司。
前文已經說過了,纖纖消殺公司負責消殺藥械的供應,按常理,它只能接觸到傳染病疫情,只有傳染病疫情才需要消殺藥械。而《上江晚報》報道的十二起疫情中,有四起是化學中毒,一起是疫苗異常反應,與消殺藥械毫無關係,與纖纖消殺毫無瓜葛。所以,這些報道的來源不可能是纖纖消殺公司。
接着,孔局長排除了衛生局。無論方主任如何試圖把懷疑的矛頭引向衛生局,也無法否認這樣一個事實:媒體報道的十二起事件,全是疾控中心的本職工作,而不是衛生局的本職工作。
這十二起事件,分別涉及傳染病、職業中毒、地方病、艾滋病等四個領域,這四個領域,是由衛生局四個處室分別負責的。
如果這個內鬼在衛生局,他不可能對四個處室的工作都如此瞭解。要知道,按照組織原則,四個處的工作條塊清楚,人人自掃門前雪,互不往來。
如果那些報道中出現了專業技術上的錯誤,或者是專業術語的使用不當,倒還能夠理解,任何一個內鬼都只能精通自己熟悉的領域。
最後,排除了纖纖消殺和衛生局,孔局長把嫌疑人定在了疾控中心。
孔局長髮現,所有的報道,術語科學規範,描述精確到位,語言極爲專業,看得出來,這位敬業的內鬼,乃是出自一位對疾控事業異常精通的集大成者,應該說,是一位富有深厚經驗和技術成就的頂級專家人物。否則,他不可能把四個領域的工作全部描述得如此精準。打個比方說,他應該是傳說中的“中神通”,集東邪西毒南帝北丐爲一身的絕世高手,他是疾控事業的東方不敗。
按照這個邏輯,以孔局長爲首的廣大幹部羣衆的目光聚焦在了一個人身上,不是別人,正是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方主任!
得出這樣的結論,是有其科學依據的。
首先,在上江城疾控領域中,方主任絕對是一位“中神通”式的人物。此君畢業於著名醫科大學,和包大成同志畢業時的狼狽不堪形成鮮明對照的是,作爲文.革後首批大學生,方主任是以優異成績光芒四射地新鮮出爐,是個地地道道學有所成報效故鄉的天之驕子。方主任在疾控系統摸爬滾打了三十年,疾控中心各個工作領域,均有其戰鬥的足跡,對於傳染病、地方病、慢性病、性病艾滋病、勞動衛生、環境衛生、食品衛生,全部瞭如指掌,門生故吏滿天下。就算方主任年老體衰,對於各領域的熟悉程度有所下降,可他是疾控中心的主任,所有那十二起事件的報告,也要先經過他的手,才能向衛生局報告。也就是說,能夠同時掌握所有那十二起事件核心機密的人,只能是方主任一人。
羣衆的眼睛是雪亮的,領導的眼睛也不是用來吃乾飯了。對於方主任的懷疑,上至衛生局下至疾控中心普通一員,都是板上釘釘言之鑿鑿。所差的,只是方主任本人低頭認罪。
爲此,市衛生局孔局長、柯書記多次找方主任談話,從黨的政策紀律到人生觀、世界觀,從歷史唯物主義到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從實事求是到誠信做人,從滿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到新中國建立的偉大成就,從閉關鎖國到改革開放,從社會主義建設的日新月異到國際形式的風雲突變,從海灣戰爭到阿富汗,從諄諄教導到威逼利誘,談話甚至超出了和諧社會之基本框架,發展到了帶有虐俘色彩之關卡那摩特色。
然而,方主任在年少時期就讀過《紅巖》、《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一系列紅色經典,是一位特殊材料鑄就的黨員,在廣大幹部羣衆的巨大壓力下,可敬的方主任咬緊牙關,一聲不吭,大有對抗到底之氣慨。這把孔局長和柯書記逼得幾乎要跳上辦公桌。
要知道,市裡已經發出了嚴查內鬼的指令,當然這一條指令的發出是隱晦的,因爲,非典過後,中央已經確定了疫情“公開透明”的基本政策,只是,這一政策的具體貫徹實施,在全國各地還是有差別的,或者說,各地對於中央的這一政策,是有牴觸情緒的,所以,上江城要嚴查內鬼,卻也不敢大張旗鼓。
汪市長對於衛生局的行動速度大爲不滿。當然,市裡對這所謂“內鬼”的定性,還是界定在了人民內部矛盾這一範疇。因此,不能讓公檢法等專政機構介入。調查基調還是希望這位內鬼,能夠在黨和人民的感召下,主動站出來交待問題,回到黨和政府溫暖的懷抱中。
正當市衛生局對方主任的正面進攻毫無進展的時候,市裡主要領導暗渡陳倉,開闢了第二戰場。
市裡主要領導將清查內鬼的戰場拉到了陳思思所在的《上江晚報》。
按照組織原則,《上江晚報》是上江城政府的喉舌,受宣傳部直接管轄,按理說,要挖出給《上江晚報》提供疫情線索的線人,只要通過組織程序,命令記者陳思思交出線人的名子就行了,程序應該很簡單。
但是,這裡面的關係十分微妙,市政府在這件事上,不敢大動干戈。
原因是,自從非典發生後,中央對於疫情欣喜的基調是“公開透明”,按照這一基調,任何人不得扣壓瞞報疫情信息,各級政府應及時準確向公衆發佈疫情信息。所以,《上江晚報》報道疫情,是符合“公開透明”這一準則的,是無可厚非的,上江政府不能以組織程序要求《上江晚報》交出線人,更不能處理記者陳思思。
政府的策略是,希望《上江晚報》主動交出線人或者內鬼,阻斷《上江晚報》的疫情信息渠道,然後,再找一個藉口,以其它方式處理這位隱藏在疾控中心內部的內鬼。當然,這種處理絕不會是“公開透明”。
按照這一策略,政府不便直接通過組織程序向《上江晚報》發出揪出線人的命令,而是通過非組織程序,向《上江晚報》發出暗示。
這個暗示,來自熊勝利的父親,上江城前市委書記,目前已經退休在家的熊老。
熊老是向《上江晚報》發出暗示的最好人選。市裡的所有領導都不適合出面,因爲,他們是現任領導,領導出面,不管怎麼說,都帶有官方色彩,說起來,就算是政府幹涉新聞自由。而熊老賦閒在家,沒有官職,他出面只能代表個人意見,而以他的地位和威望,他的個人意見,又帶有領導色彩,《上江晚報》必須高度重視。
熊老站得高看得遠,思想深邃,目光敏銳,經驗豐富,政治覺悟強,思想境界高,按通行說法,是黨和人民的精神財富之一。
熊老認爲,新時期上江城的經濟建設是卓有成效的,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兩個文明建設快速發展,但是機遇與挑戰並存,問題與成就同在,關鍵是,成績是主流,而所存在的問題,要在發展這個大*下,一分爲二地看待。對於上江城,乃至全國各地出現的各種疫情,應該從這樣一個高度加以認識。
常言道,瑕不掩瑜。新聞媒體作爲黨的喉舌,應該大書特書新時期下黨和政府所取得的輝煌成就,而對於一些不和諧音,應該有所保留,而不能和盤托出。否則,就是以偏概全,就是否定改革開放,就是製造恐慌情緒,就是破壞投資環境,就是與人民羣衆的根本利益相矛盾,就不能代表先進的生產力和思想。
這種報道是絕對錯誤的!
既然的是錯誤的,就要堅決予以糾正!有關人員,要堅決予以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