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9章 何爲正義

沸騰!

從民31年10月21日,“密支那事變”爆發當天,中國就陷入一片沸騰之中,在過去的五年間,被抑制的抗敵的熱情再一次澎湃起來,幾乎是在從廣播中收聽到有關“密支那事變”的新聞後,在最初的震驚之餘,每一箇中國人的腦海中立即浮現出了“918事變”、“77事變”的記憶,慘痛的教訓告訴他們,應該怎麼做。

寧可戰死,絕不屈膝!

相比於六年前“77事變”爆發時,國內的情勢一分爲二。澎湃的抗日熱潮與平淡的市民反應奇特地混合在一起不同,當這一次事變爆發之後,無論是南方亦或是北方,數以千百萬計的市民一面遊行要求政府對日宣戰,一面數以百萬的青年紛紛前往各軍管區徵兵辦公室,要求從軍抗敵。

青年人不再像上一次戰爭中那樣,將愛國的熱情停留在“脣間”,而是將愛國的熱情化爲了實際的行動,他們不再是“慷慨”的抨擊時政,而是難得的團結在政府的周圍,對於中國而言,這或許就是歷行五年國家建設的成果。

“……華北四省三市計購買“愛國公債”74。8576萬萬元……截止今日,於四省三市徵兵辦公室主動完成徵兵登記之適齡青年達1345萬人……”

看着報紙上一個個簡單的數字,胡適的神情中閃動着說不盡的情緒,從民26年至今,他目睹着這個國家的變化。

“適之,你在想什麼?”

注意到胡適神情的變化,傅斯年笑着問道。

相比於民26年事變爆發時的緊張,現在他和許多人一樣,神情中反倒帶着一絲輕鬆,甚至還有些許解脫。

“我想民26年時,當時,我是反對開戰的!”

之所以反對開戰,是因爲他擔心開戰對尚未完成戰爭準備的中國不利。

“那現在呢?”

“我依然反對開戰!”

看着傅斯年,胡適苦笑了下。

“這是爲何?”

“因爲現在開戰,實際上是爲英美火中取粟,以我羸弱之國力,滔列強角之沙場,實非不智之舉!”

“那爲何你還要支持開戰呢?”

傅斯年看着面前的好友,現在,他似乎越來越難懂他了。

“因爲,忍耐五年之後,大家都要開戰!”

對於戰爭,胡適有着他自己的看法,或許,他並不贊同中國以羸弱之國力,滔列強角之沙場,但是當舉國皆言戰的時候,作爲一箇中國人,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戰爭中儘自己的全力,支持這個國家贏得最終的勝利,儘管他能做出的極爲有限。

“適之,你是否記得日本的福澤諭吉?”

望着神色複雜的好友,傅斯年反問道。

胡適當然知道福澤諭吉,他不僅是日本明治維新的“啓蒙導師”,同樣還是日本對外擴張、入侵中國的積極倡導者,對於此人,他又豈會不知。

“福澤諭吉曾說過,一個民族要崛起,要有三個方面的改變:第一是人心的改變,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變,第三是器物和經濟的改變。而其中最爲關鍵的則是人心的改變。而日本,正是按照這一路線,實施了明治維新,由此纔有了近代日本之崛起……”

在內心感嘆着日本明治維新的成功與中國洋務運動的失敗,傅斯年又接着說道。

“人心之改變,自鴉片戰爭國門洞開,我國曆經數次奇恥,百年來無數仁人志士一直在富強之路摸索着,但何爲富強之道?似乎所有的答案都在革命上,辛亥革命時,人們選擇了民族革命,以爲推翻了滿清,中國就一定會富強,而後又選擇國民革命,當然在這條道路上是存在分歧的,可是他們卻都忘記了一點,人心,是國家崛起中最關鍵的環節,在過去的幾十年間,我教育界人士,試圖通過教育國民以實現國家富強,但是,如何扭轉人心呢?”

在傅斯年的感嘆中,胡適默默的點了點頭,然後輕語道。

“最終,還是在民20年,日本人用了6年的步步進逼,“幫助”我們完成了人心的準備,激起了我們的民族情緒,由此,纔有了舉國上下的人心之變!”

“確實如此,……”

傅斯年肯定道。

“民27年,當蔣管兩君不記代價亦要停戰時,有許多人反對,甚至直至今天,依然有許多人反對,但在另一方面,在人心大變之時,戰爭,對於中國實際上並不重要了,對於中國而言,是應該在抓住時機,利用人心大變之機,謀求政治制度上的突破,同時尋求器物與經濟上的改變,則是必須要考慮的事情……”

“事實證明他們是正確的,在過去的五年間,我國在政治制度、工業經濟上都取得關鍵性的突破,六年前,中國除了華北以及武漢,幾乎沒有任何值得一提的工業,而現在,除去華北之外,武漢工業圈、株洲工業帶、京滬工業帶,五年前,中央甚至尚不能製造重炮,而現在卻可以製造軍艦、戰車以及飛機,且中央之統治較六年前更爲穩固,人心、政治、器物和經濟上的變化,已經……”

順着傅斯年的話慢慢分析的胡適話聲,突然一頓,擡頭看着傅斯年時他似乎明白了。

“中國已經完成了戰爭的準備,所以,現在與其說是爲列強滔火,倒不如說是在完成戰爭準備後的必然之舉,而之所以有爲列強滔火之嫌,實際上卻是,想賣個好價錢!”

賣個好價值,雖說傅斯年的話說的有些粗俗,但是胡適卻知道他所言非虛,在“密支那事變”爆發的第二天,美國總統羅斯福便宣佈向中國提供第三次租借法案援助,總額超過二十億美元。源源不斷的美援對中國最大的幫助,就是中國不需要負擔過多的軍費,即可實現自己的最終目標擊敗日本。

“但是,我現在唯一擔心的是……”

“沒有宣戰的戰爭,可能隨時會終止……”

話聲稍稍一頓,管明棠看着會客廳內坐着的幾十位來自華北學界的知名學者,在過去的幾年間,他倒是經常與這些知名學者們聯絡,在過去的五年間,他系統地找了一批頂尖的學者給自己講座,他曾像馮友蘭學習了新儒學,以加強自身對傳統文化承繼,亦曾和胡適在一起討論過教育,在自身學識提高的同時,他亦與這些人結下了較深的友誼。

而之所以會召集這些知名學者召開這場“座談會”,實際上是應南京的要求,遊說這些學者支持中央,儘管他們早就紛紛表態支持中央,但對於中央而言,依然會有些擔心。

“我知道,這是衆人擔心所在,大家擔心,這場沒有宣戰的戰爭,隨時可能會被中止!”

見管長官直白的道出了這句話,衆人只是微微一笑,或許,他們會全力支持政府作戰,但是在另一方面,他們卻不得不去擔心這個問題,畢竟上一次戰爭就停止於“一場大勝之後”,那麼這次事變呢?

“況且,現在南京亦正在與日本進行外交協調,”

“華北至今亦未進行動員……”

他人一句看似抱怨的話語,換來的是管明棠朗聲一笑,

“嗯。”

щщщ ◆тт kān ◆CO

笑罷,他看着說話的梅貽琦,在某種程度上,他亦是管明棠的“老師”之一。

“梅先生所言甚是!但……”

藉着點菸的空,管明棠稍作思索,吸了口煙後,纔看着他說道。

“華北至今之所以未進行動員,一是因爲,華北早已完成動員,二則是因爲,無需動員!”

管明棠的言語中透着濃濃的自信,現在的華北軍遠比過去更爲強大,儘管部隊的武備尚未完成,但是在他看來如果不記代價,收復東北完全沒有問題,但問題在於,他必須要考慮更多的事情。

“當然,更爲重要的是,現在中央亦無進一步動員之計劃!”

在衆人的不解中,管明棠又接着說道。

“如各位瞭解當前國際局勢的話,應該知道,我國之參戰,甚至已關乎世界之未來,在“密支那事變”前,無論於軸心國亦或是同盟國,都希望我國至少保持友好之中立,所有才有了一年來的諸國示好於我國……”

管明棠的一番話,只讓衆人紛紛點頭,對此他們倒是親眼目睹,自大戰爆發後,中國不僅取得衆多的外交突破,更重要的是獲得衆多的“實利”,比如割讓他國或爲他國竊戰失地的收回,其中既有中國主動採取行動,又有他國主動讓步。而歸根到底,都是因尚未參戰的中國在戰場中越發重要的地位有極大的關係。

“現在“密支那事變”後,於我國而言,所面臨的只剩下一個選擇,那就是加入同盟國,這似乎沒有任何懸念,但是,如果我國冒然加入同盟國,對日德意三國宣戰,那麼會導致什麼結果呢?”

現在,已經不需要管明棠再繼續說下去了,衆人已經從他的話中,聽出了他的意思。在衆人似恍然大悟時,管明棠卻是感嘆道。

“說實話,在國際事物中,我不知何爲正義,可爲非正義,明棠唯知,國與國間的交往中,唯利益至上,方爲國際事物之核心,而如何維持我國之利益,想來,便是南京首要之任!”

第435章 蔣汪擇第339章 剿匪第122章 出征第164章 最後的強襲第15章 北海之歌第371章 豐收之喜第204章 南京城內第785章 太上皇第311章 新區新相第378章 徵兵第800章 棘手之事第382章 理論第439章 局內人第18章 時空不同境不同第1051章 我要去東北第129章 終是軍閥第220章 震撼之時亦感慨第1099章 固執的石井第264章 誘惑第260章 徵地第1090章 無法阻止第89章 鄉變第246章 夏季攻勢(十五)第1168章 臺灣第357章 新景第1090章 無法阻止第251章 政治還是軍事第1063章 另一面第102章 元老重臣心賞識第21章 信號第49章 濟南第43章 邯彰之變第1064章 進攻第1209章 蘇俄印度(下)第68章 唐山後裔第126章 投降第98章 邀英聚才赤子心第1112章 飢餓第287章 爭執的幕後第107章 生當此時第361章 問題根源第214章 南京之戰(三)第243章 幕後第326章 簡單第102章 事變第323章 “新京”第267章 暗潮動第278章 軍心第262章 希望所在第298章 北上之路第1036章 進攻第1104章 燃燒吧第1191章 接觸第232章 最後的會議第775章 交給敵人決定第118章 會議第246章 風雲際會第220章 震撼之時亦感慨第125章 八字橋第257章 事業的開始第430章第184章 莫斯科的禮物第61章 勝利進軍第434章 紛怒第212章 戰臨沂第225章 古關爲證第161章 夜襲第305章 新家第364章 新中汽車第207章 南京之戰(一)第1018章 美國的希望第288章 無處不在第768章 老營新丁第1197章 皇上的末日第76章 陪陪家人吧第143章 在邯彰第296章 夢幻之中的陰暗第317章 情報中心偶遇近代山陝地區基層水利管理體系探第784章 反攻第1185章 三巨頭的會面第20章 北平異動第91章 小車代馬益於國第147章 赤子熱血遭冷遇第42章 漢陽之聲第235章 東京的煩憂第232章 兄弟第250章 潛伏的第三方第822章 勃洛姆堡的軍教團第24章 動員第241章 夏季攻勢(十)第97章 邯鄲漫記第299章 屬於戰車的時代第236章 “乞丐”第1129章 和平的生活第1192章 北國第36章 北進!第1181章 地獄(下)第15章 軍人只願沙場行第378章 徵兵
第435章 蔣汪擇第339章 剿匪第122章 出征第164章 最後的強襲第15章 北海之歌第371章 豐收之喜第204章 南京城內第785章 太上皇第311章 新區新相第378章 徵兵第800章 棘手之事第382章 理論第439章 局內人第18章 時空不同境不同第1051章 我要去東北第129章 終是軍閥第220章 震撼之時亦感慨第1099章 固執的石井第264章 誘惑第260章 徵地第1090章 無法阻止第89章 鄉變第246章 夏季攻勢(十五)第1168章 臺灣第357章 新景第1090章 無法阻止第251章 政治還是軍事第1063章 另一面第102章 元老重臣心賞識第21章 信號第49章 濟南第43章 邯彰之變第1064章 進攻第1209章 蘇俄印度(下)第68章 唐山後裔第126章 投降第98章 邀英聚才赤子心第1112章 飢餓第287章 爭執的幕後第107章 生當此時第361章 問題根源第214章 南京之戰(三)第243章 幕後第326章 簡單第102章 事變第323章 “新京”第267章 暗潮動第278章 軍心第262章 希望所在第298章 北上之路第1036章 進攻第1104章 燃燒吧第1191章 接觸第232章 最後的會議第775章 交給敵人決定第118章 會議第246章 風雲際會第220章 震撼之時亦感慨第125章 八字橋第257章 事業的開始第430章第184章 莫斯科的禮物第61章 勝利進軍第434章 紛怒第212章 戰臨沂第225章 古關爲證第161章 夜襲第305章 新家第364章 新中汽車第207章 南京之戰(一)第1018章 美國的希望第288章 無處不在第768章 老營新丁第1197章 皇上的末日第76章 陪陪家人吧第143章 在邯彰第296章 夢幻之中的陰暗第317章 情報中心偶遇近代山陝地區基層水利管理體系探第784章 反攻第1185章 三巨頭的會面第20章 北平異動第91章 小車代馬益於國第147章 赤子熱血遭冷遇第42章 漢陽之聲第235章 東京的煩憂第232章 兄弟第250章 潛伏的第三方第822章 勃洛姆堡的軍教團第24章 動員第241章 夏季攻勢(十)第97章 邯鄲漫記第299章 屬於戰車的時代第236章 “乞丐”第1129章 和平的生活第1192章 北國第36章 北進!第1181章 地獄(下)第15章 軍人只願沙場行第378章 徵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