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漢陽之聲

武漢,人們更多地稱它爲漢口。其實它是由漢口、武昌、漢陽三鎮隔江鼎立而成。長江無所顧忌地從城中穿流而過,把武昌孤零零地劃在了江南岸。這裡,機關樓堂、要員私宅雲集,景點古蹟遍地,在青翠的珞珈山、碧綠的東湖水和一片片優雅宜人的景區映襯下,透着一座省府之城的優美。而位於江北漢口,則以其繁華、喧鬧而名噪天下。作爲中國的大商埠,其名氣在沿江各商埠中幾乎僅在大上海之下,因而緊緊地吸引住南來北住過客的目光。

但無論是武昌也好,漢口也罷,論其知名度,在過去的幾間年,卻早已被龜山腳下的漢陽,相比於武昌或漢口,其即沒有前者的省府之名,亦沒有漢口的商埠之榮,但相比於這兩地它卻同樣的不同凡響。

無論是“”亦或是“”過去卻聚集了中國軍火工業的精華。“漢陽造”之名,更是名揚全國各地,當年抗戰軍興時,上百萬地方軍隊中更大都扛着“漢陽造走上戰場”,而漢陽鐵廠,這座曾經象徵着的“亞洲雄廠”,儘管早已隨漢冶萍而成爲昨日的黃花,而現在北方漢陽卻早已成爲名揚中外的大型鋼鐵廠,不僅如此,在漢陽鋼鐵公司周圍亦分佈着上百家現代重工業企業,成爲南業最爲密集之地。

如果說位於北方的邯鄲是北中國的工業中心,那麼的長江北岸、漢江口西岸的漢陽,則無疑就是南中國的工業中心,引領着這個國家逐步實現真正的工業化。

有“火爐”之喻的武漢,7月底正是熱浪蒸人的三伏之時。在近午時分,在陽光明媚之中,龜山腳下卻是一片彤雲密佈,從漢陽鋼鐵公司鍊鋼高爐噴吐出的煙霧似乎擋住了這,這座位於江畔的鋼鐵公司,是中國南方最大的鋼鐵公司,亦是中國第二鋼廠,佔地達13平方公里的廠區更是馬鞍山中央鋼鐵公司的2倍,數萬名職工在這裡工作,在過去的幾年間,漢鋼的產品從這裡源源不斷的運往沿江以及南方各省。

驕陽似火,但是鋼廠內卻顯得很是熱鬧,穿着一身軍裝的蔣介石在夫人的陪同下,又一次來到了這裡,上一次,他來這裡時,武漢還是中國實際上的“陪都”,而那一次,他之所以來到這裡,是因爲日軍的轟炸,炸燬了兩座高爐,而這一次來,卻是爲了參觀剛剛建成投產的3500立方高爐,那座世界上最大的高爐。

“這是不是1號和2號高爐的位置?”

站在如一座小山似的巨型高爐的下方,蔣介石向身邊的詢問道,如果他沒有記錯的話,當年日軍炸燬的高爐位置就在這裡。

“是的,蔣主席,7號高爐,就是在1、2號兩座的爐址上興建的!新建的7號高爐是目六前世界上最大的高爐,年產鐵超過200萬噸,可以說,僅此一座高爐,即超過當年漢鋼的全部年產量!”

的話聽在蔣介石的耳中,更是讓他那看似有些嚴肅的臉上露出了笑容,

“二十七年我們不惜一切,亦堅持停戰時,於當時看來是可謂是忍天下最難忍之事,而所謀所爲卻是爲實施國家建設,以增強國家實力,衛國祖國、衛我民族,過去三年間,我國於建設上所取得之成就,更是爲世人所矚,可謂是前所之未有,經過近三年艱苦建設,各界仁人卓越之工作,不僅令我國初步實現工業化,更令我國從一落後農業國發展爲現代工業國,這全賴舉國上下仁人志士,行以舉國一致、共謀建設之精神……”

在接下來的半個小時中,蔣介石先是高度讚揚了各界仁人志士的努力,進而又感慨着中國從南至北、自東往西各地所取得的實業成就,隨後他的話聲稍頓,神情嚴肅、語氣凝重的環視着身邊的各報社的記者們說道。

“今日目睹此寰宇第一高爐,中正感觸頗多,三年前,中正曾於此目睹高爐毀於倭寇之炸彈,目睹我優秀之工人死傷於爐前,但其是國家民族圖存之戰,吾輩亦有所犧牲,亦理願爲之……而今……”

一聲感嘆,蔣介石的話聲稍稍一沉。

“今時局變幻,想我昔日浴血衛國、肝膽相照之同志,今卻同室操戈,中正心傷所致,不禁淚涌!”

在陽光下,人們真的看到淚水從蔣介石的臉頰滑落,一時間衆人不禁譁然,而更多的記者卻是紛紛用照相機拍下這一幕,幾乎所有人的神色都隨之變得複雜起來。

“兄弟今日之淚,一爲,昔時袍澤同室操戈,此世間之痛,非常人所能承。二,卻爲國家建設,因戰火之亂而行以中斷,中正身爲國府主席,卻未能彌內戰於無形,實是上愧對國家、下羞對國民!”

一番自責之後,蔣介石的語氣變得凝重,那神情中更是帶着悲色,似乎正如他個人所說一般,現在的他既愧對國家,亦羞對國民,而他這神情的悲傷之狀,只讓衆人無不是一陣啞然,

“今日置身武漢,兄弟不禁想起當年抗戰軍興之時,當時面臨強敵入侵,國土地淪喪,兄弟卻蒙國內各信任,於武漢勉力維持國家,國家雖難,然兄弟與國人從未喪失必勝之信念,憶當時之局,雖時局舉步維艱、然後地方與中央卻日益親近,且信任日增,兄弟實是感慨良多。反思今日之局面,其間即有中央之偏頗,亦有地方之失責,然中正身爲國府主席,無論中央之偏頗亦或地方之失責,都當負領導之責任……”

話聲稍頓,又是自責、又是反思的蔣介石卻將視線投向那座世界第一高爐,隨後他的脖頸卻是微微下垂,似欣慰又似反思,片刻後,他又再次擡首,環視滿面皆驚的衆人,用頗爲沉重的語氣說道。

“當前南北時局日緊,內戰煙雲日濃,於此之局,惟國家將來計,惟民族希望計,自己惟有引咎辭職,以免內戰之起,以謝四萬萬國人,望北方諸將領以國家、民族計,開啓南北談判,協商解決南北之爭執,無使中國重現他日之軍閥混戰的之境……”

似驚雷般的悄息在下午時的從漢陽鋼鐵公司傳出,先是在漢陽,而後又在漢口、武昌傳播着着,這一消息只震的衆人瞠目結舌、一時不知如何,而更多的人卻是在內心裡涌起了對蔣介石的同情,這看似“很失政府體統的一招”,卻贏得了幾乎所有人的讚譽。

“……這次委員長突然辭職,實在是令人費解,實是頗難讓人猜出他之用意……”

在廬山,陳公博的眉頭緊鎖着,蔣介石的辭職完全出乎他的意料。

“汪先生,這會不會是委員長的以退爲進,試圖……”

聽着聽着,汪精衛眉頭蹙成一團。

“公博,你可記得民二十一年,我以辭職逼張抗日一事!”

“先生,我當然記得,當時您和委員長就對日本問題,定下的是“一面抵抗、一面交涉”之策略。”

提及當年的舊事,汪精衛則顯得有些感嘆。

“一面抵抗,一面交涉,同時進行。軍事上要抵抗,外交上要交涉,不失領土,不喪主權。在最低限度之下不退讓,最低限度之上不唱高調,這便是我們共赴國難的方法。”

“只可恨,張漢卿此子,雖承其父之軍,越全無其父之勇,更無其父之謀,棄守錦州於先,不撤湯老堊虎於中,不援熱河於後,這纔有了民二十二年的熱河淪陷,纔有了華北局勢崩潰之局。”

提及張漢卿,陳公博的語氣中依然帶着恨恨之意,這種恨意卻是全發自公心,而最根本的恨意卻是熱河抗戰的失敗。

“當時,張漢卿屢不聽命,因此我遂生換將之念,欲驅除張漢卿,但手頭無錢無槍,終究一籌莫展。屢次發電指示張漢卿出兵抵抗,而張漢卿回以糧餉俱無保障,甚至在電文中暗示我無權指揮華北軍事。最後爲挽回華北之局,我只能使出最後一招,以自己的辭職,逼迫張學良辭職,?但……”

一聲感嘆之後,汪精衛半閉上了眼睛,似回憶、似感嘆。

“當年先生的電報一出,立即引來國人對汪的同情和對張的譴責。張學良更是在北平發表談話,聲淚俱下,表示要辭職。先生你又再發電責張,請中央允許張辭職,以爲打破軍人割據局面之發韌。若是……”

擺擺手,汪精衛說道。

“可那場衝突的最後結果竟是我去張留,也正是從那時起……”

說着,汪精衛連連搖頭,在心間嘆息着,也正是從那時起,他纔會認爲中國軍人不足恃,甚至蒙生戰則必敗之心,從一改過去積極抵抗之志。

“那,這次委員長辭職……”

想到身爲全黨、全國的領袖的委員長以當年汪先生的手段對付華北,陳公博心思不由一緊,這次怕更難收場了,這兩位可都是掌兵掌權的主。

“汪先生,看來……這次委員長怕失策了!”

搖了搖頭,汪精衛的視線北投,然後感嘆道。

“公博,管明棠……不是張漢卿!”

喟然一聲長嘆之後,汪精衛的心底卻還有一句話未說出來,蔣中正也同樣不是他汪兆銘!

第150章 民心何定第444章 侍從官日記第1138章 孤島內的人們第262章 天降之兵第36章 北進!第73章 人生考驗第430章第235章 瘋狂第1137章 陸上孤島第351章 金剛石第83章 巧奪人財又何妨第835章 密林深處第92章 理想主義者第122章 出征第39章 不列顛的選擇(上)第224章 雙方第200章 一夫當關有何妨第75章 國之夢想脅他人第90章 小車乾坤誰人知第136章 昔時雄廠終復工第123章 平城暗戰驟然生第69章 殺人何需燕留行第178章 開封會議 !...第55章 徐聞熱帶農場第157章 緊鑼密鼓備戰忙 二...第763章 美國的反應第161章 覺悟還需他物撐第1160章 雄心第438章 學者之憂第210章 請神容易送神難第1125章 會師第1182章 反應第412章 開啓地獄之門第299章 交給我第53章 今日相逢不是福第255章 夏季攻勢(十八)第317章 韓少爺的假期第1149章 飢餓下的城市第216章 南京之戰(五)第1209章 蘇俄印度(下)第9章 步兵的變革第298章 揹負惡名第187章 血戰紅石嵐(五)第446章 北上第297章 創造機會第1264章 遊客第303章 寒區試驗第1173章 暗流第57章 東京灣第1260章 何去何從第1130章 治下的人們第1262章 正確的道路第1070章 疑惑第65章 蒼穹之眼第1050章 北方的視線第173章 濟南第190章 軍人當有所犧牲第837章 外交之變第195章 公司的未來第1056章 進攻與盡忠第1207章 中國的作用第131章 委員長的安排第102章 元老重臣心賞識第1121章 特使訪平第242章 各方激盪第5章 歌聲響亮震北平第182章 北方前線第776章 朱可夫的號角第233章 特效藥第55章 日人野心謀已定第442章 衝突第810章 未來的任務第171章 近衛的煩憂第1256章 學習者第126章 投降第44章 是天真或是真誠第437章 百姓之憂第286章 昭昭天命第402章 俱樂部第386章 峰迴路轉第1127章 帝國的遺產第221章 戰事無邊第216章 南京之戰(五)第140章 手段第1232章 關於日本第157章 寺內的決斷第63章 兄弟相爭言語和第319章 頂撞第421章 戰爭之神第47章 符拉迪沃斯託克的呻吟第296章 夢幻之中的陰暗第1114章 名古屋的末日第811章 新的工作第68章 國事私事誰人定第64章 小節不拘成大事第44章 是天真或是真誠第273章 歡迎第91章 北上第110章 回家團聚有所謀第1215章 佔領區
第150章 民心何定第444章 侍從官日記第1138章 孤島內的人們第262章 天降之兵第36章 北進!第73章 人生考驗第430章第235章 瘋狂第1137章 陸上孤島第351章 金剛石第83章 巧奪人財又何妨第835章 密林深處第92章 理想主義者第122章 出征第39章 不列顛的選擇(上)第224章 雙方第200章 一夫當關有何妨第75章 國之夢想脅他人第90章 小車乾坤誰人知第136章 昔時雄廠終復工第123章 平城暗戰驟然生第69章 殺人何需燕留行第178章 開封會議 !...第55章 徐聞熱帶農場第157章 緊鑼密鼓備戰忙 二...第763章 美國的反應第161章 覺悟還需他物撐第1160章 雄心第438章 學者之憂第210章 請神容易送神難第1125章 會師第1182章 反應第412章 開啓地獄之門第299章 交給我第53章 今日相逢不是福第255章 夏季攻勢(十八)第317章 韓少爺的假期第1149章 飢餓下的城市第216章 南京之戰(五)第1209章 蘇俄印度(下)第9章 步兵的變革第298章 揹負惡名第187章 血戰紅石嵐(五)第446章 北上第297章 創造機會第1264章 遊客第303章 寒區試驗第1173章 暗流第57章 東京灣第1260章 何去何從第1130章 治下的人們第1262章 正確的道路第1070章 疑惑第65章 蒼穹之眼第1050章 北方的視線第173章 濟南第190章 軍人當有所犧牲第837章 外交之變第195章 公司的未來第1056章 進攻與盡忠第1207章 中國的作用第131章 委員長的安排第102章 元老重臣心賞識第1121章 特使訪平第242章 各方激盪第5章 歌聲響亮震北平第182章 北方前線第776章 朱可夫的號角第233章 特效藥第55章 日人野心謀已定第442章 衝突第810章 未來的任務第171章 近衛的煩憂第1256章 學習者第126章 投降第44章 是天真或是真誠第437章 百姓之憂第286章 昭昭天命第402章 俱樂部第386章 峰迴路轉第1127章 帝國的遺產第221章 戰事無邊第216章 南京之戰(五)第140章 手段第1232章 關於日本第157章 寺內的決斷第63章 兄弟相爭言語和第319章 頂撞第421章 戰爭之神第47章 符拉迪沃斯託克的呻吟第296章 夢幻之中的陰暗第1114章 名古屋的末日第811章 新的工作第68章 國事私事誰人定第64章 小節不拘成大事第44章 是天真或是真誠第273章 歡迎第91章 北上第110章 回家團聚有所謀第1215章 佔領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