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9章 訪華

一面面垂於兩側路燈燈柱上的國旗在沿着中山路飄揚着,在寬達80米的中山路上,由多輛金鹿轎車組成的車隊疾速行使,領頭的衛隊騎着長江摩托車開道。

在其中一輛懸掛着中國與蘇聯國旗的中華牌高級汽車上,莫託洛夫與孫科熱情的交談着,而坐在兩者前方的翻譯,則不斷的爲兩人作着翻譯,此時這車廂裡的熱情似乎會讓人們忘記,忘記中蘇兩國之間所有的不愉快,更不會有人想起在北方,中國佔領着大片的蘇聯國土。

“……這幾年,南京的變化可真大啊!”

時而將視線投向窗外,望着繁華的街道,莫託洛夫不時的感嘆道,恰如同曾經許多人前往蘇聯時,驚訝於蘇聯的建設與變化之快一般,任何一個來到中國的外國人,同樣會驚訝於這片古老的國家所煥發勃勃生機。

“聽說,今年中國的鋼鐵產量將超過4200萬噸,相較去年增產1700萬噸,實要是太讓人驚訝了!”

在這個鋼鐵就是力量的時代,即便是莫託洛夫也驚訝於中國所擁有的鋼鐵產能,不過對於北方地區1500萬噸的鋼鐵產量,他則直接選擇性的忽視了。

“那是得益於我們在東北的鞍山鋼鐵公司,還有從日本拆解回來的設備,這兩年中國的工業產值會有所突破,除去30億美元的美國工業貸款外,最重要的還是從日本拆解的設備……”

作爲國內有名的親蘇派,對於莫託洛夫所代表的蘇俄政府,孫科一直心懷濃濃的愧疚感,他甚至曾在報紙上公開指責北方當局的背信棄義,令中國的國際聲譽一落千丈,更指責中國出面媾和,是對正義事業“毀滅性”的打擊。

儘管如此,特殊的身份使得無論南北皆對其無能爲力,只能聽任他的指責,而藉着中央政府改組的機會,現在,孫科終於被“趕”出了中央委員之列,但是這依然不妨礙在政府需要的時候,把他拉出來作一面旗,比如,這次莫託洛夫的訪華。

“孫先生,您是知道的,在蘇聯政府流亡之後,我們幾乎失去了一切……”

孫科臉上流露出來的愧色,讓莫託洛夫的心底冷冷一笑。

“現在,我們的技術人員在印度發現了一座在型鐵礦,印度人民政府計劃在那裡建立一座鍊鋼廠,以滿足基本的需要,可是,因爲南亞次大陸的解放問題,我們同英國以及美國產生了許多誤會,所以……”

莫託洛夫把話題一轉,提到了一個很簡單的問題上——爲印度爭取日本的戰爭賠款。

“……根據分配額,印度理應獲得3。5億美元的戰爭賠償,我們認爲,戰爭賠償是賠償給印度人民的,而不是英國殖民者,而根本分配原則,印度有權獲得150萬噸鋼鐵產能的設備,以及價值3億美元的機器設備、商船……”

莫託洛夫之所以會提及日本對印度賠款,實際上是在試探中國的態度,現在,中國已經拒絕向印度運送拆解設備,在這一情況下,如果中國同意將賠償轉交人民政府,無疑將向世界表明中國對發生在南亞次大陸變革的認可。

“這個……”

面對莫託洛夫的請求,孫科不由的沉默了下來,或許,他已不再是中央委員,但並不意味着他遠離了政治,對於南亞次大陸的劇變,現在南京依然在爭執不下,在情感上,中國當然希望印度獲得獨立,但是在理智上,印度獨立戰爭背後的蘇聯影響卻又是不容忽視的,只要中國還佔領着中亞以及西伯利亞,中國就不可能同蘇俄流亡政府或者說未來的“印度政府”實現關係正常化,出於這一考慮,人們自然希望流亡政府最好成爲“歷史”。

而且更爲重要的是,中國同樣擔心俄國人或者俄國控制下的印度,如同蘇聯一般繼續充當“世界革命”的中心,從而影響到中國在東南亞的利益,將革命輸出到東南亞新獨立國家,甚至向中國輸出革命,或許,美國人可以無視革命的輸出,但是曾受到影響的中國,卻不得不加以警惕。

“莫託洛夫同志,我想,這個問題,你可以在與蔣主席見面時,與其進行商談,但,希望您能夠理解,政府恐怕很難做出實質性的決定,駐日司令部之所以停止對印賠償問題,是鑑於當前的印度形勢,但如果印度局勢穩定下來的話,我想,賠償還是會立即重啓的!”

在兩人談話時,汽車已經駛進了國民政府,在汽車駛進國民政府的瞬間,莫託洛夫的內心突然涌出一個念頭——現在,他又一次踏入了這個國家的心臟,在接下來的會談中,他能夠達成所願嗎?

“……同爲受壓迫民族,我們自然對印度人民爭取獨立持以支持的立場!”

在辦公室中,面對着莫託洛夫,蔣介石總會在翻譯將他的話翻譯成俄語時,總會仔細斟酌自己的言語,在對待印度的問題上,中央並沒有達成統一意見,而莫託洛夫的訪問,對於持以某一立場上的委員們來說,則是一個契機。

蔣介石的回答讓莫洛托夫的臉上露出一絲喜色,斯大林之所以命令其訪問中國,就是因爲目前中國政府內部對於印度問題的爭執不下,這種爭執反而給予了他們一個機會,一個爭取讓中國置身事外的機會。

“當然,這一立場同樣也是我們的立場,帝國主義列強在印度的殖民統治是違背歷史潮流的,這也正是我們給予印度人民以支持的原因所在,但是,總有許多反對我們的人,或者說流連殖民統治的英國人,指責我們試圖在印度重建一個“新蘇聯”,但是,他們全然無視了印度人民對獨立、對解放的渴望!”

“嗯……”

默默的點下頭,蔣介石並沒有說什麼,但是他的心底卻在冷笑着,難道說卡拉奇沒有這方面的想法嗎?答案顯然是肯定的,軍統在印度的情報站發回多份情報證明所謂的印度民族起義,從一開始就有蘇俄情報機構的影子,是他們居中策劃了一切,在英國人發現之後,其更是撕破了最後一絲僞裝,大量派遣志願者直接參與起義,甚至將命令部隊直接給予其支持。

英國人怎麼也沒有想到,自己的一時心慈,換來的卻是引狼入室,也正因如此,在中央要求協助英國解決蘇俄威脅的聲音一直居高不下,而在另一方面,深知自身力量有限,更準確的來說,就他個人本意而言,他無意爲英國的殖民利益讓中國流出那怕一滴血,過去如此,現在同樣也是如此。

但不干涉必須要有所回報!

想到這句話,蔣介石的腦海中浮現出了另一個人來,管明棠,儘管將其視爲最強勁的對手,但在另一方面蔣介石卻深知,他是少有的幾個能夠真正體諒自己心思的人,他同樣無意干涉印度,但卻希望籍此爭取更多的利益。

“我們雖理解印度人民對獨立的渴求,但是,在另一方面,考慮到印度是一個人口大國,他的穩定關係到數億民衆的生活,因此,我們希望印度的獨立能夠以否種和平的方式進行交接,嗯,如果有可能應該由英國授予他們獨立!”

作爲外交人民委員,莫洛托夫享有極大的行動自由,而在來到中國之前,他已經在許多問題上得到了斯大林的授權,因此,在蔣介石說出他的建議後,他便開口說道。

“當然,我們也是持以這一立場,不過,我們認爲如果中國能夠站到印度人民的立場上,無疑能夠更快的促進的英國同意印度獨立,主席先生!”

此時莫託洛夫並沒有拋出他的底線——放棄對中亞以及西伯利亞游擊隊的指揮和支持,或許,更準確的來說,蘇俄願意以某種程度上的“犧牲”,換取中國對印度獨立的支持,現在,對於流亡政府而言,印度直接關係到流亡政府以及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命運,無產階級是沒有祖國的,或許,對於他們每一個人來說,解放蘇聯是他們的職責和使命,但是能否在印度建立新的“世界革命中心”,不僅關係到他們的生存,同樣關係到他們能否在未來解放蘇聯,把德國侵略者從蘇聯趕出去。

就像《佈列斯特條約》挽救了蘇聯一樣,現在斯大林並不介意簽署一個新的《佈列斯特條約》,放棄一些暫時不可收回的,從而尋求在印度開展新的突破。

“現在,英國之所以堅持他們的立場,是因爲,他們認爲,其在印度的殖民統治雖然已經虛弱不堪,但是主要強國卻支持他們繼續維持在印度的統治,假如作爲世界主要強國的中國能夠適當的表明這一立場,無疑將會對印度的解放起到意義重大的推動作用……”

在莫託洛夫懇求時,蔣介石突然有一些飄然,就在幾年前,中國還曾懇求過眼前的這個人所代表的國家的幫助,而現在,那個國家已經消失了,曾經的幫助者甚至懇請被幫助者的支持,這或許就是歷史發展的必然吧……

第27章 戰火燃燒前第1028章 海軍需要勝利第35章 時代的號角第232章 兄弟第77章 誰能置身之外第72章 爲俄羅斯的未來第228章 北支的憂慮第79章 避人入巷又巧遇第798章 政治的需要第186章 時代贈禮第132章 青幫第1058章 進攻第792章 焦慮的斯大林第157章 緊鑼密鼓備戰忙 二...第54章 銀業當爲百業母第220章 上海的爭執 ...第134章 民衆呼聲震長江第34章 如何收場第156章 緊鑼密鼓備戰忙 一...第1082章 奉天起義第150章 民心何定第1235章 在北方第77章 國人國事份內事第96章 邯彰記行第814章 混亂的中南第1263章 黃金時代第178章 支前道路路艱難第1031章 盟國的陰謀梁漱溟與鄒平鄉村建設第77章 誰能置身之外第34章 儘量避免第383章 石油第57章 東京灣第293章 人生的選擇第65章 蒼穹之眼第24章 日爾曼尼亞的夢想第290章 溫牀第1126章 戰士與將軍第286章 昭昭天命第51章 莫氏訪華第105章 誰料殘匪也猖狂第225章 古關爲證第1201章 幕後第94章 古老的新篇第272章 中央軍人監獄第1225章 抵抗第113章 羣英會第165章 木秀於林風摧之第1133章 帝國末日第87章 東方巴黎兄弟見第223章 內閣首相的決斷第788章 審訊第11章 小夜曲第184章 血戰紅石嵐(二)第804章 敵之所長第144章 對未來的投資第250章 東京的客人第809章 歸家之僑第1248章 商機第375章 局內局第1250章 關稅第1068章 另一個戰場第309章 硅晶時代第78章 一日揚名今日窘第254章 美廬之中第219章 誰是英雄?第99章 安然入睡第264章 奪城第1036章 進攻第320章 朱可夫的任務第422章 元首的決定第437章 百姓之憂第366章 飛天之夢第79章 找到他們第821章 空軍的未來第68章 國事私事誰人定第420章 空軍突擊總隊第301章 在北美第394章 傷別離第225章 古關爲證第28章 目標,俄羅斯第1139章 政治的延續第11章 喜事樂極又生憂第265章 財富第1018章 美國的希望第213章 制勝僅需一股氣第830章 暗戰第1118章 誰會關心第183章 歷史的改變第213章 戰臨沂(二)第436章 進駐第124章 廠業引人內亦憂第1078章 遼陽之戰(六)第232章 兄弟第102章 事變第1201章 幕後第70章 官門似海深無底第814章 混亂的中南第245章 大刀隊,衝鋒第14章 新的問題
第27章 戰火燃燒前第1028章 海軍需要勝利第35章 時代的號角第232章 兄弟第77章 誰能置身之外第72章 爲俄羅斯的未來第228章 北支的憂慮第79章 避人入巷又巧遇第798章 政治的需要第186章 時代贈禮第132章 青幫第1058章 進攻第792章 焦慮的斯大林第157章 緊鑼密鼓備戰忙 二...第54章 銀業當爲百業母第220章 上海的爭執 ...第134章 民衆呼聲震長江第34章 如何收場第156章 緊鑼密鼓備戰忙 一...第1082章 奉天起義第150章 民心何定第1235章 在北方第77章 國人國事份內事第96章 邯彰記行第814章 混亂的中南第1263章 黃金時代第178章 支前道路路艱難第1031章 盟國的陰謀梁漱溟與鄒平鄉村建設第77章 誰能置身之外第34章 儘量避免第383章 石油第57章 東京灣第293章 人生的選擇第65章 蒼穹之眼第24章 日爾曼尼亞的夢想第290章 溫牀第1126章 戰士與將軍第286章 昭昭天命第51章 莫氏訪華第105章 誰料殘匪也猖狂第225章 古關爲證第1201章 幕後第94章 古老的新篇第272章 中央軍人監獄第1225章 抵抗第113章 羣英會第165章 木秀於林風摧之第1133章 帝國末日第87章 東方巴黎兄弟見第223章 內閣首相的決斷第788章 審訊第11章 小夜曲第184章 血戰紅石嵐(二)第804章 敵之所長第144章 對未來的投資第250章 東京的客人第809章 歸家之僑第1248章 商機第375章 局內局第1250章 關稅第1068章 另一個戰場第309章 硅晶時代第78章 一日揚名今日窘第254章 美廬之中第219章 誰是英雄?第99章 安然入睡第264章 奪城第1036章 進攻第320章 朱可夫的任務第422章 元首的決定第437章 百姓之憂第366章 飛天之夢第79章 找到他們第821章 空軍的未來第68章 國事私事誰人定第420章 空軍突擊總隊第301章 在北美第394章 傷別離第225章 古關爲證第28章 目標,俄羅斯第1139章 政治的延續第11章 喜事樂極又生憂第265章 財富第1018章 美國的希望第213章 制勝僅需一股氣第830章 暗戰第1118章 誰會關心第183章 歷史的改變第213章 戰臨沂(二)第436章 進駐第124章 廠業引人內亦憂第1078章 遼陽之戰(六)第232章 兄弟第102章 事變第1201章 幕後第70章 官門似海深無底第814章 混亂的中南第245章 大刀隊,衝鋒第14章 新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