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3章 暗流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的位置無疑是極爲微妙的,一方面,他同軸心國成員——德國保持着極爲親密的軍事、經濟以及政治合作關係,但同時卻與日本處於未宣戰的戰爭狀態;而另一方面,又同美英同盟國,尤其是美國保持軍事合作關係,通過租借法案從美國獲得近百億美元的物資、貸款,以用於同日本的作戰。在爲盟國而戰時,卻同德國媚來眼去,同日本作戰時,日本的大使、領事們卻在中國活動頻頻……”

《中國:二戰中的騎牆政策》查爾斯?格拉斯

因爲中國國家元首在開普敦開會的原因,所以儘管德國答應出面斡旋,並且德國外長多次於柏林約見中國駐德大使,但是這場由日本政府自身發起的,由德國出面斡旋的談判,在中國卻根本沒有人予以理會。

幾天過去後,因爲南京方面還未對德國從中斡旋“中日衝突”的提議做出回答。而生怕錯過機會的裕仁天皇這回卻按捺不住了,於是立即召見了東條英機,通過安藤他已經瞭解到東條的想法。

“切勿錯過探索中國真正意圖的時機,”

裕仁直截了當的說道。

“陛下,不能直截了當地同中國進行談判嗎?爲什麼不能派一名特使,帶上天皇的親筆信去中國呢?或許蔣介石不在中國,但是汪精衛、管明棠都在中國,現在蔣介石不在中國,也許,更有利於同中國進行直接談判!”

面對天皇的詢問,東條英機直接拋出了一個他思索很久的方案,他知道對於天皇來說,天皇或許不會錯過這一機會,但他之所以提出這一建議,卻是因爲他深知在天皇心目中執行這一任務的人選是近衛。當天,正如東條英機意料中的一樣,近衛文麿被從他在輕井澤的避暑別墅召到東京。現在的近衛文麿已經不見了過去的滿面貴族氣質,而是一副平民打扮,身穿普通的卡嘰裝——國家文職人員的制服,百感交集地在御文庫等候天皇從地下辦公室上來。

時隔年餘,又一次見到天皇陛下的近衛文麿,第一眼便看出來天皇此時心緒不安——他臉色蒼白,疲乏不堪,甚至衣着有些不整。兩人免去宮中的禮儀,私下交談,沒有他人在場。這是因爲裕仁希望這樣做會使近衛直率講話。而近衛對問題的回答,證實了這點。

面對着自幼便與自己親近的近衛文麿,裕仁直截了當的問道。

“作爲前首相,你對戰爭一事是怎樣想的?”

“國民厭戰,”

近衛文麿直言不諱地回答道。

“他們都希望陛下能屈尊代表他們,採取行動,想法把他們從苦境中解救出來。有人甚至說陛下應該負責。必須儘快結束戰爭。”

“結束戰爭……”

沉吟着,裕仁盯視着近衛文麿再次發問道。

“那麼現在還有結束戰爭的可能嗎?”

“現在還有機會!體面的結束,如果再拖下去的話……”

輕輕鞠首,近衛文麿沉默了下來,他不再繼續說下去了,實際上已經不需要再說了。在過去的幾個月間,他的身邊已經聚集起了許多人,他們唯一的要求就是推翻東條內閣,結束這場戰爭。

“哦!”

點了點頭,既然近衛也這麼看,看來,是應該結束了!

“既然如此,那……”

盯視着近衛文麿,裕仁將內閣計劃由德國出面,但是因爲中國的蔣介石身在開普敦的關係,談判一直無法展開,所以,他希望派出特使,由其帶上他的親筆信,同汪精衛,甚至同管明棠進行直接談判,從而結束這場中日衝突。

“……如果太平洋各國民族能取得獨立,日本將放棄其佔領權,放棄對所有佔領地區的領導權。日本將主動撤出在這些地區的日本武裝力量……”

在道出這句話的時候,裕仁盯視着近衛文麿,實際上,這已經是授權於他,可以做出一切讓步,當然,近衛同樣知道在什麼問題上不能做出讓步。

“所以,我希望由您帶上我的親筆信去南京,同時汪精衛進行直接會談!”

雖說早有天皇會找到自己以收拾東條英機的爛攤子的心理準備,但近衛文麿還是被天皇讓他去中國的建議給驚呆了,儘管現在中日兩國處於戰爭之中,但是因爲並未宣戰的關係,兩國依然有定期的外交航班正常飛行,雖然近衛心知此去困難重重,但是卻又願意採取任何步驟改正自己過去的錯誤。他深深鞠躬道。

“陛下,在簽訂軸心條約時,陛下曾警告這個步驟將最終導致與英美開戰……那個時候,”

深鞠躬的近衛繼續說道。

“承蒙陛下告訴我,不管後果是好是壞,我必須與陛下共同分擔。現在,如果皇上有令……”

提及此,近衛文麿甚至感情衝動地哽咽起來。

“我願爲陛下效勞,萬死不辭。”

“那,辛苦愛卿了!”

待近衛文麿一走,安藤又來見天皇。裕仁轉身滿意地對這位宮內大臣說道。

“這回他似乎很堅決。”

這一天,天空中陰雲密佈,日本駐南京大使谷正之就收到一封電報,通知他近衛公爵即將抵達:

“天皇陛下極其渴望儘早結束戰爭。如果敵對行動繼續延長,只能加深交戰國國內億萬無辜人民的無比痛苦。天皇對此深爲關切。然而,如英美堅持要求無條件投降,爲維護帝國名譽及祖國生存,日本將被迫全力戰鬥到底,這隻能引起繼續流血,使日本遺憾萬分。因此,帝國政府出於對人類幸福的真誠關懷,希望早日談判,使和平得以恢復。爲此,近衛公將攜陛下親筆信前往莫斯科,請蘇聯政府爲此行提供方便。”

對於使華三年的谷正之來說,他對中國人是深有了解的。他不相信這種行動能產生什麼好結果。除非中國能夠得到比他們在戰場上所能得到的更多好處,否則他們根本就不會想停戰,而在過去的幾年間,中國最大的變化,就是變得更加善於利用時局獲得取更多的利益。

現在,中國一方面同德國保持友好關係,一方面從美國那裡拿着鉅額援助,另一方面,還能接收日本流血奪取的東南亞以及遠東的佔領區,那麼爲什麼現在他們就會對結束“日中衝突”有興趣呢?

不過雖是如此,他當天還是按照東京的吩咐,給行政院打電話要求約見汪精衛時,他的估計得到了證實。因爲需要主持全國工作的關係,作爲行政院院長的汪精衛現在忙得很,根本沒有時間接見他,只是派出他的幕僚陶希聖與他進行會面。

在與陶希聖的會面中,谷正之發現,即便是像這位對日本還算友好的“朋友”,也一樣不肯合作。在整個會談之中,谷正之一直試圖讓他立刻同意近衛來訪,他卻彬彬有禮地避而不答。

“現在,我國政府蔣主席,正在開普敦與美英開會,若是在這時,我國同意近衛公訪問中國,那麼,無疑將會令我國外交陷入大不利之局!”

陶希聖直截了當的回答道。

“這實非陶某所能答應,不過,陶某保證,一定會將貴國的希望轉告與汪先生!”

因爲早年曾流亡日本的關係,對於日本人,陶希聖並不像許多人那樣一味的排斥,但是他能做的也僅僅只是做一個傳聲筒,在整個會談過程中最多也只是說,至少要幾天後才能答覆。

“陶先生,中日兩國畢竟是亞洲千年之鄰,還請陶先生念及往日之舊,物必幫忙!”

又一次,谷正之鄭重其事的請求道,他深作爲汪系中的重要成員,其對汪精衛有着極大的影響力,而瞭解中國政局的他同樣也知道,南京的政治局表面上是蔣汪合作,實際上卻又是蔣汪對抗。

“陶先生,請您相信我們的誠意,於目前而言,雖說中國軍隊於滿……”

脫出而出“滿洲”時,谷正之又急忙改口道。

“於東北,於南洋,雖說進展順利,但是,陶先生,最終科,軍隊在軍事上的勝利所成就的卻是將軍們的功勳,而世人誰又能看到那些幕後英雄們的勞苦功高呢?”

谷正之拋出的這麼一句話,果然讓陶希聖整個人陷入思緒之中,作爲汪系核心成員的他自然知道,汪先生現在已經開始爲戰後的事物着手準備了,與華北在某些方面的合作,也是基於戰後的安排。

恰恰正像谷正之所說的那樣,即便是****打到了東京,又能怎麼樣呢?無非只是將蔣先生的威望樹的更高,將管明棠的聲望推至極致,而對於汪先生來說,雖說汪先生於幕後做了太多的工作,但是人們只看到了兩位軍事統帥在軍事上的勝利,根本看不到,汪先生如何籌集戰費、維持國家的運行。

陶希聖的沉默看在谷正之的眼中,讓他心知對方被打動了,於是便又繼續加重籌碼道。

“陶先生,同屬亞洲民族的我們爲什麼要爲英美的利益而戰呢?假如,通過談判的方式可以得到的,那麼爲什麼還要繼續戰爭下去?現在,我國是真正希望結束與中國之間的衝突,並且相信除經之外別無他途了,陶先生……”

第1256章 學習者第134章 民衆呼聲震長江第316章 返鄉的韓少爺第71章 危機四伏人難安第32章 大師身後黃雀蹤第1211章 加法第23章 戰爭風雲第51章 大師也爲稻糧謀第129章 拓財謀新專家談第150章 他人陰謀奈我何第47章 作何選擇第10章 換裝第185章 飲鴆止渴第810章 未來的任務第1020章 白星籠罩東京第267章 決擇難擇第791章 情報第77章 誰能置身之外第286章 潛伏的難題第280章 國之根本第321章 變革第185章 血戰紅石嵐(三)第321章 變革第147章 赤子熱血遭冷遇第273章 歡迎第29章 千里迢迢只爲財第302章 叮囑第211章 決定第1073章 遼陽之戰(三)第1087章 東條的決定第1111章 落日之翼第380章 愛就愛的狂熱第295章 現實第1042章 雪竇山第42章 漢陽之聲第74章 譏諷是嘲又爲動第162章 潰敗第186章 時代贈禮第56章 他人求助婉言拒第89章 鄉變第1209章 蘇俄印度(下)第239章 夏季攻勢(八)第221章 武漢第105章 廬山談話第123章 平城暗戰驟然生第1045章 雨林之戰第1032章 槍聲響起第1126章 戰士與將軍第246章 夏季攻勢(十五)第103章 華盛頓的選擇第302章 叮囑第1077章 遼陽之戰(五)第787章 屏斷第397章 愁添新憂第104章 西南國際鐵路第63章 兄弟相爭言語和第100章 是梟是雄誰人知第233章 夏季攻勢(一)第228章 北支的憂慮第1081章 槍聲第248章 辭職第795章 絕望第355章 何爲根本第139章 元老顯要心不同第431章 質疑第303章 寒區試驗第126章 投降第14章 風雲際會第784章 反攻第124章 請戰第424章 在嶺南第289章 犧牲第295章 現實第203章 新一軍,出發第201章 一夫當關全身退第126章 首戰第422章 元首的決定第1162章 向世界宣告第106章 反應第772章 檢閱第303章 目標第136章 血肉第171章 遊說第186章 時代贈禮第46章 小心無錯錯失機第305章 另一面第37章 符拉迪沃斯託克的清晨第244章 衝鋒第114章 掃盲政治兩不誤第48章 落難鳳凰不如雞第55章 逐其心願第1178章 天神的懲罰第337章 槍會第219章 南京之戰(七)第303章 寒區試驗第806章 最後的決定第82章 昔日雄廠今心動第13章 研究所內的爭執第1233章 建設新日本第72章 審訊
第1256章 學習者第134章 民衆呼聲震長江第316章 返鄉的韓少爺第71章 危機四伏人難安第32章 大師身後黃雀蹤第1211章 加法第23章 戰爭風雲第51章 大師也爲稻糧謀第129章 拓財謀新專家談第150章 他人陰謀奈我何第47章 作何選擇第10章 換裝第185章 飲鴆止渴第810章 未來的任務第1020章 白星籠罩東京第267章 決擇難擇第791章 情報第77章 誰能置身之外第286章 潛伏的難題第280章 國之根本第321章 變革第185章 血戰紅石嵐(三)第321章 變革第147章 赤子熱血遭冷遇第273章 歡迎第29章 千里迢迢只爲財第302章 叮囑第211章 決定第1073章 遼陽之戰(三)第1087章 東條的決定第1111章 落日之翼第380章 愛就愛的狂熱第295章 現實第1042章 雪竇山第42章 漢陽之聲第74章 譏諷是嘲又爲動第162章 潰敗第186章 時代贈禮第56章 他人求助婉言拒第89章 鄉變第1209章 蘇俄印度(下)第239章 夏季攻勢(八)第221章 武漢第105章 廬山談話第123章 平城暗戰驟然生第1045章 雨林之戰第1032章 槍聲響起第1126章 戰士與將軍第246章 夏季攻勢(十五)第103章 華盛頓的選擇第302章 叮囑第1077章 遼陽之戰(五)第787章 屏斷第397章 愁添新憂第104章 西南國際鐵路第63章 兄弟相爭言語和第100章 是梟是雄誰人知第233章 夏季攻勢(一)第228章 北支的憂慮第1081章 槍聲第248章 辭職第795章 絕望第355章 何爲根本第139章 元老顯要心不同第431章 質疑第303章 寒區試驗第126章 投降第14章 風雲際會第784章 反攻第124章 請戰第424章 在嶺南第289章 犧牲第295章 現實第203章 新一軍,出發第201章 一夫當關全身退第126章 首戰第422章 元首的決定第1162章 向世界宣告第106章 反應第772章 檢閱第303章 目標第136章 血肉第171章 遊說第186章 時代贈禮第46章 小心無錯錯失機第305章 另一面第37章 符拉迪沃斯託克的清晨第244章 衝鋒第114章 掃盲政治兩不誤第48章 落難鳳凰不如雞第55章 逐其心願第1178章 天神的懲罰第337章 槍會第219章 南京之戰(七)第303章 寒區試驗第806章 最後的決定第82章 昔日雄廠今心動第13章 研究所內的爭執第1233章 建設新日本第72章 審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