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五章 身兼十職

“陛下,”李嗣業躬身叉手陳情道:“陛下可知如今大唐的軍事力量內輕外重,長安宿衛京師的部隊不過數萬,且不習戰陣紀律鬆弛。而范陽節度使有兵九萬人,平盧節度使有兵三萬五千人,萬一他們將矛頭對內,中原毫無屏障,關中何以禦敵?”

李隆基擡頭遙望遠處,扭過頭來深目凝視了李嗣業一眼,面無表情地問道:“連你也覺得他是胡人,不該受此殊榮,是胡人就一定會造反麼?”

皇帝的問題已經帶了自己的傾向,自覺地站在了對立面來維護某人。

“陛下,臣向你提起的防範只是針對外重內輕這一事實,並非針對任何一人,陛下對於臣子可以給予愛護與信任,但絕不是給予他妄想的機會。陛下也不必把天下的安危寄託在臣下的忠心之上。與其相信他忠心耿耿,倒不如相信制度完備使其不敢有虛妄之念,以此,陛下才能夠高枕無憂。”

李隆基難得地把頭腦從音樂中抽離出來,仔細地想了想其中的利弊,扭頭問道:“以你之見,應當怎麼做?”

“使,乃聖人欽差,代天子巡狩四方,既然是代天子巡狩,爲何會常駐在一個地方五六年甚至十年不挪地?”

“這,”皇帝微微張合着下巴,開口道:“治軍乃是上下同欲上下同心之道,一鎮節度使來到邊疆,爲了掌控軍心做到令行禁止,需要花費一定時間。等他與這支軍隊完全磨合,到時候再把他換掉用別人,這個過程豈不是要重新來一編,這樣做會不會削弱軍隊的作戰力?”

“陛下,”李嗣業誠懇地勸諫道:“大唐軍隊的最高一級統御者應該是軍使,而不該是節度使。一軍一萬人或兩萬人不等,軍使長久領軍,即使盤根錯結形成勢力,也因爲數量太少對朝廷無法形成威脅。而節度使本就該是流動的官員三年一任,手持符節有調兵指揮權而無治軍權,軍使只有治軍權而無調兵指揮權。爲了保證節度使對軍使的挾制,一切軍需糧秣及地方治理權由節度使掌握。這樣就形成了流動的節度使,鐵打的軍營,既保持了軍隊的戰鬥力,也能防止軍隊與節度使抱團以制朝廷。”

李隆基擡頭冥想,點點頭推導道:”范陽節度使麾下有九軍,各軍軍使均由朝廷任命,節度使由朝廷派遣,三年一任進行輪換,節度使負責協調指揮和糧秣和財餉。若是在三年之期的輪換中邊疆遇到了戰事,又該如何?”

“等到戰事結束,節度使回京敘功,再進行遷官輪換。陛下,李嗣業身爲北庭節度使,也深知節度使長久掌軍之弊端,特別是一任節度使執掌兩鎮大權,兵力強於京畿,實則遺禍無窮。只要使其不能根深蒂固,走馬輪換,勢必不能威脅到朝廷。”

李嗣業心中明白,他這樣說皇帝若真能頒佈實行下去,他自己長久鞏固磧西乃至隴右的計劃就失算了,不過這種操作叫極限一換一,若能換來安祿山的范陽平盧等老巢的瓦解,實是一件無需動手術就能完成的大好事。

他估計這事有點懸,首先安祿山在兩鎮經營多年,是絕對不會放棄的,其次對方暫時只有兩鎮的軍事力量,還沒那個實力造反,所以必然會糾集朝中一切能夠糾集的人,想辦法反對皇帝提出的節度使三年輪換制,並且使其流產。

他提出之後李林甫會有什麼反響,是唱反調還是支持按照李林甫所執行的極致利己主義,這事如果對他有壞處,他一定會極力反對。節度使三年輪換對他有什麼壞處?

好像有相當明顯的壞處,節度使一旦開始輪換,安祿山,安思順,哥舒翰等人會失去盤踞經營的動力。但人的慾望是不斷向上的,如果奪取他們模擬經營的權限,他們就會玩另一種升官遊戲,爭先恐後入長安拜相做六部九卿,想必這是李林甫不願意見到的。

如果皇帝真能實施這個制度,帝國上下的問題的根源就得到了解決嗎?當然不會解決,但會給有朝氣的後來者改變現狀的機會,只要矛盾不在玄宗朝激發崩裂,能夠爭取到改善的時間總是好的吧。

他雖然對此不抱多大希望,但至少自己提出過,沒有留下遺憾就對了。至於說得罪李林甫,安祿山等人,他從一開始就不間斷地受到過這些人的敵對暗中下絆子。就算什麼都不做,他的待遇也不會得到改善。

老皇帝揉了揉自己的額頭,口氣含糊地說:“此事再容我下去考慮一下。朕知道你一片赤誠,明日到興慶宮勤政樓裡來,朕有好消息要告訴你。”

李嗣業躬身叉手:“喏,陛下。”

他猶豫着退下去,對於明天的到來竟有了幾分期待,在這局勢晦暗未明的情況下,誰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事情。

……

第二日,勤政務本樓上空豔陽高照,是個開壇作妖法,宣佈結果的好日子,也是深秋長安城中爲數不多的好天氣,李嗣業眯着眼睛擡頭望望豔陽,似乎預示着今天會有一個好兆頭。

他得到了皇帝的准許,不需要再靠楊家的人引薦,就可以直入南內。

穿過勤政樓的門洞,他在前面宦官的帶領下進入側殿,沿着大臣通道的專用樓梯,來到了二樓的正殿中。

皇帝還沒有到來,他安之若素地站在御階下,稍稍等了一會。沒有等到李隆基,卻等來了李林甫和王鉷。

他身爲外臣,自然要在京城的一畝三分地上給足兩位大佬面子,連忙上前主動向李林甫叉手拜見:“屬下參見右相。”

“嗣業,很好啊,某一直都很看好你,我大唐邊鎮中就需要你這樣多才多藝的人。”

雖是右相滿臉笑容,還是嗅到了一股諷刺的意味,他身體稍稍一頓,又轉向了王鉷:“王中丞,多日不見別來無恙。”

王鉷卻表情陰冷的哼了一聲,那架勢就像是李嗣業欠他錢的老賴一般。李嗣業自然也不會拿熱臉去貼冷屁股,轉身站正面朝御階等待。心中卻猜想這二人一個唱白臉,一個唱黑臉,難道又要針對自己搞什麼東東?

不管他們有什麼陰謀,只管來就是,咱雖然不惹事,但也不怕事。

“聖人駕到!”

高力士手執拂塵在前面引路,李隆基大步從後殿中走出,兩名掌扇宮女擎着兩把綠孔雀屏扇跟在身後。他緩緩走上御階,他一屁股坐在了檀木胡牀上,乾枯有力的大手撫摸着扶手。

三人同時向皇帝躬身叉手:“臣等參見陛下。”

“都坐吧。”

殿內當然沒有坐具,連蒲團都沒得一個,三人只能跪坐在冰涼的地磚上。皇帝念在李林甫身爲右相,年紀又大的份上,命宮女取出一個蒲團,讓他能夠跪得舒服一些。

皇帝直接了當說出沒有任何語氣助詞的開場白:“李嗣業才具出衆,忠心耿耿,朕欲使他爲隴右廄牧使,隴右募兵使,隴右採訪使兼任北庭大都護,北庭節度使,安西副大都護,伊州刺史,庭州刺史,交河郡太守,拔擢御史中丞爲御史大夫。由於他暫時沒有戰功,散官和勳官就暫時不往起擢升了。”

李林甫霎時倒吸了一口涼氣,竟然身兼了十職!這要是高仙芝在場,他的心理陰影面積該有多大?遠征小勃律都沒有得到這樣的榮寵,不過區區作了一首曲子,有誰敢相信

(ps:感謝活在夢中間飄紅打賞。)

第二百二十一章 賀莫達幹竊以爲第五百五十七章 入長安獻樂第二百零六章 攔路劫財第九十六章 苟且的親王第三百七十章 視察屯田秋收第四百二十一章 與老兵同行第七百零四章 拓石碑讖言第六百八十三章 米查幹開誠佈公第八百五十三章 舍遠求近回長安第一百四十六章 棉被引發的舌戰第二百六十二章 恩公請留步第八百四十章 回望河西路第四百四十四章 前往溫泉宮第二百二十二章 有所謀,有所恃第四十一章 具有傳奇色彩的餅第五百零三章 虢國夫人營造新府第六百九十一章 威武不屈第九十八章 最後一句忠言第九百三十章 李豫固守建康第一百三十五章 伏擊、追殺第三十九章 押上性命搞宣傳第三百七十五章 蔥嶺謀商第七百三十八章 兵變馬嵬驛第九百零九章 利益之謀第二百三十一章 風吹草動殺人第四十一章 具有傳奇色彩的餅第八百三十七章 入長安主導大局第三百九十章 不想走的緣由第六百六十七章 潰軍之將只剩勇第三百八十六章 上元安康日第五百二十一章 高力士與梨園春第六百八十四章 韋見素抱病推諉第八百八十章 兵不厭詐第七百三十五章 潼關陷落 玄宗出逃第四百六十四章 我是隴西李氏旁支?第一百三十七章 我要你們種棉花第六百三十九章 楊李鬥秋風第三百四十五章 行軍做兒戲第四百一十一章 爭鋒敵對 牧歌交織第八百五十一章 金錢維繫聯軍第九十二章 月夜對酌最勾人第七十八章 驚動李隆基第二百五十四章 兄長的人生大事第四百六十二章 隴右李姑臧長房第二百二十五章 蓋世陽謀第八百九十五章 冀州攻與防第三百八十九章 新十姓可汗第七百七十一章 伺機而動第七百六十三章 白鹿原授首投誠第二百二十七章 活捉到舌頭第七十一章 東宮官員售票第一百二十二章 白頭守捉使第二百六十九章 娘子主動上門第三百八十一章 輿論引導第三百一十四章 相逢不相識第六百五十八章 預謀伏擊戰第四百三十八章 入得楊府拜會第七百零九章 天寶販奴事件第八百零七章 走馬換將戰潼關第七百九十七章 鄴城決勝時刻第十七章 讖語解密第七百一十章 圖讖激反志第三百五十四章 該生不生,該亡不亡第六百七十九章 楊國忠僞託查案第六百三十二章 三聖之作第六百零七章 撒馬爾罕之戰第三十七章 永安渠溺沉衆賊第一百零五章 大漠沙如雪,兵不厭詐第五百五十八章 輪流獻藝花萼樓第一百九十三章 接頭的具體細節第六百三十九章 楊李鬥秋風第二百章 校場整訓第六百六十四章 初次追襲第五百九十七章 戰爭的騙術第五百零三章 天寶歸仁軍第六百一十七章 猛火雷破陣第三百一十九章 天寶元年第五百一十七章 吐蕃軍特色第七十二章 馬球賽籌備第一百一十四章 巧遇大食商隊第七十九章 酒宴上的交鋒第六百七十四章 將相生矛盾第一百七十一章 識匿三百勇士(感謝欲仙飄紅打賞)第三百二十三章 平盧節度得上上第四百一十九章 偶得猛火雷第三百九十六章 眉眼看人高低第八百七十九章 成都告急第三百六十六章 趙將軍初回城第九百零九章 利益之謀第二百零二章 被埋沒的功勳第四百零四章 退據撥換城第二百五十六章 加官封賞第二百零二章 被埋沒的功勳第九百三十一章 病虛忌憚大將第七百四十九章 血腥洛陽第一百五十八章 守捉使的秘密第八百章 朝廷的反應第七百二十四章 最後的軍事籌備第三百三十七章 糾結如史昕第二百七十七章 提調段秀實
第二百二十一章 賀莫達幹竊以爲第五百五十七章 入長安獻樂第二百零六章 攔路劫財第九十六章 苟且的親王第三百七十章 視察屯田秋收第四百二十一章 與老兵同行第七百零四章 拓石碑讖言第六百八十三章 米查幹開誠佈公第八百五十三章 舍遠求近回長安第一百四十六章 棉被引發的舌戰第二百六十二章 恩公請留步第八百四十章 回望河西路第四百四十四章 前往溫泉宮第二百二十二章 有所謀,有所恃第四十一章 具有傳奇色彩的餅第五百零三章 虢國夫人營造新府第六百九十一章 威武不屈第九十八章 最後一句忠言第九百三十章 李豫固守建康第一百三十五章 伏擊、追殺第三十九章 押上性命搞宣傳第三百七十五章 蔥嶺謀商第七百三十八章 兵變馬嵬驛第九百零九章 利益之謀第二百三十一章 風吹草動殺人第四十一章 具有傳奇色彩的餅第八百三十七章 入長安主導大局第三百九十章 不想走的緣由第六百六十七章 潰軍之將只剩勇第三百八十六章 上元安康日第五百二十一章 高力士與梨園春第六百八十四章 韋見素抱病推諉第八百八十章 兵不厭詐第七百三十五章 潼關陷落 玄宗出逃第四百六十四章 我是隴西李氏旁支?第一百三十七章 我要你們種棉花第六百三十九章 楊李鬥秋風第三百四十五章 行軍做兒戲第四百一十一章 爭鋒敵對 牧歌交織第八百五十一章 金錢維繫聯軍第九十二章 月夜對酌最勾人第七十八章 驚動李隆基第二百五十四章 兄長的人生大事第四百六十二章 隴右李姑臧長房第二百二十五章 蓋世陽謀第八百九十五章 冀州攻與防第三百八十九章 新十姓可汗第七百七十一章 伺機而動第七百六十三章 白鹿原授首投誠第二百二十七章 活捉到舌頭第七十一章 東宮官員售票第一百二十二章 白頭守捉使第二百六十九章 娘子主動上門第三百八十一章 輿論引導第三百一十四章 相逢不相識第六百五十八章 預謀伏擊戰第四百三十八章 入得楊府拜會第七百零九章 天寶販奴事件第八百零七章 走馬換將戰潼關第七百九十七章 鄴城決勝時刻第十七章 讖語解密第七百一十章 圖讖激反志第三百五十四章 該生不生,該亡不亡第六百七十九章 楊國忠僞託查案第六百三十二章 三聖之作第六百零七章 撒馬爾罕之戰第三十七章 永安渠溺沉衆賊第一百零五章 大漠沙如雪,兵不厭詐第五百五十八章 輪流獻藝花萼樓第一百九十三章 接頭的具體細節第六百三十九章 楊李鬥秋風第二百章 校場整訓第六百六十四章 初次追襲第五百九十七章 戰爭的騙術第五百零三章 天寶歸仁軍第六百一十七章 猛火雷破陣第三百一十九章 天寶元年第五百一十七章 吐蕃軍特色第七十二章 馬球賽籌備第一百一十四章 巧遇大食商隊第七十九章 酒宴上的交鋒第六百七十四章 將相生矛盾第一百七十一章 識匿三百勇士(感謝欲仙飄紅打賞)第三百二十三章 平盧節度得上上第四百一十九章 偶得猛火雷第三百九十六章 眉眼看人高低第八百七十九章 成都告急第三百六十六章 趙將軍初回城第九百零九章 利益之謀第二百零二章 被埋沒的功勳第四百零四章 退據撥換城第二百五十六章 加官封賞第二百零二章 被埋沒的功勳第九百三十一章 病虛忌憚大將第七百四十九章 血腥洛陽第一百五十八章 守捉使的秘密第八百章 朝廷的反應第七百二十四章 最後的軍事籌備第三百三十七章 糾結如史昕第二百七十七章 提調段秀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