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六章 勤政樓告刁狀

李嗣業感覺自己彷彿一瞬間被打通了任督二脈,亦無法掩飾自己內心的驚喜,這也太容易了吧。只是獻上了一柄叫做嗩吶的樂曲,獻上來一曲蕩氣迴腸看似交心的曲子,就能獲得如此多的官職。他爲何還要維持過往單純勇猛將軍的人設。

他參與了每一場磧西的遠征,每一次征戰從頭到腳鮮血淋漓,然而換來的升遷之路卻崎嶇坎坷,總有人背地裡使絆子。

眼下突然身兼十職,這些背地裡阻止他官途的人還有什麼可說的。

原來升官最好的途徑是戳中皇帝的G點,這要比殺敵立功的效果強個好幾倍,也比安西節度使要好上不少。隴右羣牧使掌握整個隴右道軍馬的供應後勤,掌管着河套,河西等數十個馬場,負責給隴右道所有邊鎮分配軍馬。首先這只是一個職位而不是官,沒有品級印信,只有皇帝的符節。

隴右募兵使和隴右採訪使也是如此,而且這兩個官職中的募兵使是皇帝創造出來的,說是敷衍也好,應付也罷。採訪使既然是監察整個隴右道所有州縣的刑獄和考課,募兵使就該是整個隴右道兵員的徵兆和分配。雖然他現在沒能全面執掌磧西,但這對於他和高仙芝來說,這是遲早的事情。

這一點實在是他難以理解的地方,皇帝爲何還要把高仙芝留在安西節度使的位置上,難道是對自己的全盤的軍事能力沒有信心,想讓高仙芝再領幾年,這樣想未免太自嗨了。

他立刻叩首拜伏道:“臣叩謝陛下隆恩!”

李林甫很快把震驚的情緒收斂,他想要反對這幾樁任命,但要他親自說出口來,不符合他從不懟皇帝的習慣。直言開口這種事情,自然有人替他站出來去說。

於是乎扮演黑臉的王鉷站了出來,上前叉手勸諫道:“陛下,萬萬不可,李嗣業未立新功,如何能夠連續加官升職。”

李隆基做出決定之前,早已有了應對之詞:“當然,正是因爲李嗣業未立新功,所以朕纔沒有加升他的散官和勳官,至於多加出來的這些官職,採訪使,募兵使,羣牧使這些只是差使,沒有品秩官職,兼任的三州刺史,也是在他北庭的管轄範圍之內。這些都代表了朕對他的信任。”

王鉷還藏着一個殺手鐗,正要當着李嗣業的面說出,卻被李林甫以眼色制止。這位老狐狸眯着笑眼轉身,面朝李嗣業拱手笑道:“林甫恭賀李中丞,不,李大夫,能得陛下的信任,你我日後也該要多多親近纔對。”

他說完這句違心的話之後,才叉手對皇帝說道:“王鉷近日在長安暗自查訪,又找到了一個意圖推舉太子,韋堅,皇甫惟明諸獠遺漏的同黨。”

皇帝聽到這樣一個敏感詞彙,雙目突然鋥亮了起來,對跪坐在地上的李嗣業說道:“李嗣業,你先回去吧,等着朕賜予你的符節。”

“微臣告退。”

李嗣業緩緩向後退卻,退至皇帝視線邊緣的柱子後面,同時猶疑地回過頭來,揣摩他們接下來準備如何捅刀子。

王鉷這個人他是知道的,如果李林甫的道德水平低劣的話,此人還要低三個李林甫的下限。李林甫最大的黑點無非是嫉賢妒能,排除異己,打擊報復。在用政方面盡心竭力,也不會盤剝百姓,所以他即使在朝堂上勾心鬥角,喋血官場,民間對他的評價並無不堪。

但王鉷就純粹是害民以肥己了,他除了擔當李林甫陷害大臣的幫兇,兼任戶口色役使期間,國家庫藏的絲絹布匹已經堆積如山,而宮廷所需的珠寶等“輕貨”則相對不足。於是王鉷指使有關官吏故意對各地方上繳的絲絹大加挑剔,以各種藉口將他們退回各地方州縣,轉而高價徵收錢幣,再用這筆錢在當地低價徵購珠寶等輕貨。如此反覆折騰,官府獲得了暴利,卻把民衆折騰的不行。

不止百姓受到王鉷的嚴重剝削,就連在外戍邊的士卒也不放過。按照制度,當兵的六年一換,不用繳租庸。但是戍邊的將領都以戰敗爲恥,對於戰死的士卒都不向官府申報,因此這次戰死的士卒並沒有註銷戶籍。這給王鉷抓到機會了,他將這些有戶籍但是沒有人的,統統按照逃稅處理。這樣一來,有的人甚至被一次徵了三十年的稅,而這些稅則平攤在貧苦百姓身上,百姓也沒處可以說理。他盤剝百姓敲詐錢財鉅億,一部分充入宮廷獻給皇帝,一部分肥了自己。不明真相的唐玄宗屢屢給他升官,殊不知已經無形中成了王鉷的幫兇。

這樣的橫徵暴斂,直接導致在整個天寶年間大量的農民逃亡。社會發生巨大的反轉。

當然,王鉷這樣瘋狂斂財得益最大的還是玄宗本人。此時的玄宗用度日益奢侈,後宮賞賜沒有節制,皇室內庫(大盈庫)這點庫存完全跟不上他的節奏,又不能隨心所欲到左、右庫藏中去取。

王鉷知道後,每年都額外上貢一百億貫給大盈庫,以供玄宗揮霍,並且說這是租庸調以外的額外收入,與國家經費沒有關係。自此,玄宗更是“蕩心侈欲”,認爲王鉷理財有道,能夠富國,更加寵愛萬分。

短短十餘年光陰,玄宗竟是將其親手打造的最富強的大唐帝國揮霍殆盡,將其前三十年的努力付之一炬。藩鎮割據,百姓流離,社會動盪不安。王鉷在其中可以說是擔當了最佳助攻。

既然如此,將來王鉷兄弟謀反的時候,他絕對要填一把火,把這倆兄弟作死的路加寬,讓他們迅速地燒到地獄裡去

……

剛纔李嗣業站在殿中,王鉷有些話還說不出口,現在得了機會,自然要加大輸出功率。

“王鉷,你說,誰是韋堅,皇甫惟明在長安的同黨。”

他恭謹地低下頭,嘴角溢出一抹尖刻笑容:“陛下,這個人不是別人,就是剛剛離去的李嗣業。”

李隆基的眉頭顰起,擡手用力地揪住自己的鬍鬚,神情嚴峻地問道:“你這麼說,可有憑證?”

“當然有憑證。陛下,舊曆二十五年,原安西都護來曜曾經造訪忠王府邸,李嗣業正是在昔日忠王,今日太子的推薦下,跟隨來曜前往安西授官。他早就是太子的心腹,也參加了韋堅和皇甫惟明之間的所有密謀!”

李隆基的眉頭卻突然舒展了起來,臉上帶着幾許諷刺與輕快。

第二百一十九章 勞師遠征第二百三十二章 喬裝改換入城第五十四章 各方反應強烈第五百零七章 自古舔狗最廉價第六百三十七章 杜子美入幕爲賓第五百二十二章 扶持莫拿利王第二百一十章 恩義不可負第一百一十八章 考量朝中態度第八百三十八章 扶植傀儡皇帝第四百八十八章 安西兵事第八百零四章 主動變爲被動第五百三十三章 右相的逆行巔峰第三百九十四章 探訪疏勒城第三十章 香鋪中吃煎茶第一百一十七章 有功當需賞第八百八十九章 誰野戰無敵第四百五十一章 與天子辯第七百四十一章 謀攻扶風郡第二百三十六章 城牆驚魂第二百九十六章 店大宰客第三百五十一章 強援第二百六十二章 恩公請留步第六百九十章 美人在側第三百一十六章 創造老子神像第一百零五章 大漠沙如雪,兵不厭詐第五百零七章 如何韜晦避耳目第八百九十七章 政權將亡於內耗第七百二十六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九百一十九章 賀蘭勝仗之後第四百九十章 耐旱植物與原材料第五百一十二章 高仙芝的二三事第九百三十章 李豫固守建康第一百零一章 知人知面不知心第三百零九章 聽風聲辨形勢第三百六十八章 趙正一求建道觀第八百九十章 存人失地 存地失人第六百七十五章 安祿山府邸定計第八百四十八章 進逼涼州勸降第五百七十四章 風月名利場第五百二十三章 道柔忽歸來第五百一十六章 挫折而立志第二百七十章 再見,長安第二百九十三章 羊腿它不香嗎第五百九十六章 善使軟刀子第七百章 酒宴上鬥嘴第八百九十五章 冀州攻與防第二百三十七章 煽動牧民第六百三十八章 驛站人情多消磨第九百二十三章 忠烈殉國第六十三章 護送太子入朝第四百四十章 安祿山這條魚第八百八十三章 怒火中燒失智第三百三十五章 阿史那家的福澤第二十章 聞染與李枚兒第三百八十九章 新十姓可汗第九百二十三章 忠烈殉國第二百零四章 城中會面高仙芝第四百九十四章 相繼入府拜會第五百二十章 美人引入南薰殿第二百四十一章 收公主可敦而還第一百六十九章 堅守不如反攻第八百八十七章 出兵伐燕第一百七十七章 強扭的瓜不甜第五百七十二章 節省開支巡視商路第五百四十三章 爲岑參跑動疏通第七百四十八章 才智多面手李泌第六百五十七章 不懼怕神罰的軍隊第七十四章 美女的好處第五百八十八章 鞭策邊令誠第七十三章 即將開幕第二百四十五章 隨隊遠行歸長安第九百零八章 蜀中變亂始末一第五百一十三章 三軍挺進婆勒川第二十三章 轉移案犯,駙馬奔走第四百九十五章 別跟前程開玩笑第三百一十六章 創造老子神像第四百八十八章 安西兵事第五百四十二章 右相辦公流程第二百九十七章 關門打狗vs甕中捉鱉第二百四十四章 冒雪搬師安西第八百三十二章 郭子儀心力交瘁第一百四十六章 棉被引發的舌戰第一百四十六章 棉被引發的舌戰第五百一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三百零八章 蔥嶺寶藏地第五百零五章 繼承爭奪者躺贏第五百四十一章 進奏入長安第四十五章 協會?幫會?第八百六十三章 燕軍攻太原第一百二十九章 守捉使要護送商隊第一百四十五章 別跟都護談錢第二百五十八章 在官言商第五百九十八章 渴塞城之戰開幕第二百九十一章 龜茲酒肆私會第六百一十六章 魚鱗陣騎兵戰法第八十八章 孤身截馬救玉環第八十五章 兄弟都是坑第四百六十一章 罪官可殺第三十三章 太子李瑛第五百零九章 品茶論戰
第二百一十九章 勞師遠征第二百三十二章 喬裝改換入城第五十四章 各方反應強烈第五百零七章 自古舔狗最廉價第六百三十七章 杜子美入幕爲賓第五百二十二章 扶持莫拿利王第二百一十章 恩義不可負第一百一十八章 考量朝中態度第八百三十八章 扶植傀儡皇帝第四百八十八章 安西兵事第八百零四章 主動變爲被動第五百三十三章 右相的逆行巔峰第三百九十四章 探訪疏勒城第三十章 香鋪中吃煎茶第一百一十七章 有功當需賞第八百八十九章 誰野戰無敵第四百五十一章 與天子辯第七百四十一章 謀攻扶風郡第二百三十六章 城牆驚魂第二百九十六章 店大宰客第三百五十一章 強援第二百六十二章 恩公請留步第六百九十章 美人在側第三百一十六章 創造老子神像第一百零五章 大漠沙如雪,兵不厭詐第五百零七章 如何韜晦避耳目第八百九十七章 政權將亡於內耗第七百二十六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九百一十九章 賀蘭勝仗之後第四百九十章 耐旱植物與原材料第五百一十二章 高仙芝的二三事第九百三十章 李豫固守建康第一百零一章 知人知面不知心第三百零九章 聽風聲辨形勢第三百六十八章 趙正一求建道觀第八百九十章 存人失地 存地失人第六百七十五章 安祿山府邸定計第八百四十八章 進逼涼州勸降第五百七十四章 風月名利場第五百二十三章 道柔忽歸來第五百一十六章 挫折而立志第二百七十章 再見,長安第二百九十三章 羊腿它不香嗎第五百九十六章 善使軟刀子第七百章 酒宴上鬥嘴第八百九十五章 冀州攻與防第二百三十七章 煽動牧民第六百三十八章 驛站人情多消磨第九百二十三章 忠烈殉國第六十三章 護送太子入朝第四百四十章 安祿山這條魚第八百八十三章 怒火中燒失智第三百三十五章 阿史那家的福澤第二十章 聞染與李枚兒第三百八十九章 新十姓可汗第九百二十三章 忠烈殉國第二百零四章 城中會面高仙芝第四百九十四章 相繼入府拜會第五百二十章 美人引入南薰殿第二百四十一章 收公主可敦而還第一百六十九章 堅守不如反攻第八百八十七章 出兵伐燕第一百七十七章 強扭的瓜不甜第五百七十二章 節省開支巡視商路第五百四十三章 爲岑參跑動疏通第七百四十八章 才智多面手李泌第六百五十七章 不懼怕神罰的軍隊第七十四章 美女的好處第五百八十八章 鞭策邊令誠第七十三章 即將開幕第二百四十五章 隨隊遠行歸長安第九百零八章 蜀中變亂始末一第五百一十三章 三軍挺進婆勒川第二十三章 轉移案犯,駙馬奔走第四百九十五章 別跟前程開玩笑第三百一十六章 創造老子神像第四百八十八章 安西兵事第五百四十二章 右相辦公流程第二百九十七章 關門打狗vs甕中捉鱉第二百四十四章 冒雪搬師安西第八百三十二章 郭子儀心力交瘁第一百四十六章 棉被引發的舌戰第一百四十六章 棉被引發的舌戰第五百一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三百零八章 蔥嶺寶藏地第五百零五章 繼承爭奪者躺贏第五百四十一章 進奏入長安第四十五章 協會?幫會?第八百六十三章 燕軍攻太原第一百二十九章 守捉使要護送商隊第一百四十五章 別跟都護談錢第二百五十八章 在官言商第五百九十八章 渴塞城之戰開幕第二百九十一章 龜茲酒肆私會第六百一十六章 魚鱗陣騎兵戰法第八十八章 孤身截馬救玉環第八十五章 兄弟都是坑第四百六十一章 罪官可殺第三十三章 太子李瑛第五百零九章 品茶論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