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九章 平定遼東

李嗣業與這三人面對面坐在銅爐前,從他們口中詢問出事情的始末,心中暗喜表面卻惆悵地感嘆道:“想不到張忠志戎馬半生,竟沒能防住這樣的陰謀詭計,英雄早逝,實在是令人扼腕嘆息。你們且放心回去告知王武俊,進入榆關後我定不會虧待城中將士。我這就在長安請下旨意,封王武俊爲盧龍節度使,等入關之後一併將旌節賞賜過去。

這三人說道:“大王,入榆關刻不容緩,史朝義很快就會派人來接手,只有趕到他們前面,榆關才能夠唾手而得。”

“既然如此,我明日便起大軍前往榆關,請三位兄弟在前面爲我大軍做引路。”

這個時候出兵大雪紛飛,路上的積雪都能夠淹沒膝蓋,李嗣業披甲親自帶兵出發,頂着鵝毛大雪前行,馬蹄踢着紛飛的雪花前行,深一腳淺一腳在北國的萬里雪花中迤邐前行。

史朝義本欲親自率兵前去接管榆關,但燕山地區雪下得太大,只得先派信任的宰相薛嵩前往榆關,但是出行之初便耽擱了許多時日。

李嗣業趁着大雪來到關前,守關將領由於天降大雪放鬆了警惕,使得牙兵營趁機來到城門口,他們推舉的主將王武俊趁機將張忠志的魚符和印信舉在手中,高聲喊道:“張將軍魚符印信在此,他遭受惡賊史朝義暗算,特命我等開城迎雍王大軍入城相助。”

“胡扯,張將軍怎麼會下這樣的命令,爾等叛逆速速退下!”出言訓斥王武俊的是一名中郎將。

將帥牙兵在幽燕軍中是特殊的存在,他們平素裝備精良,眼高於頂,一般的校尉參將都不敢對他們指手畫腳,此刻這位發飆的中郎將的確算得上一位勇士了。

王武俊從背上解下角弓,對準這中郎將一箭射去,正中他的眼窩。郎將雙手捂着眼慘叫出聲從城牆上掉落下來。一幫子牙兵簇擁上去,亂刀將他斬殺,擡開了拓關門擋,打開城門將李嗣業大軍放了進來。

留守榆關的大將乃是張忠志留下來的部下,知道河西軍已經進城,他也只好前去李嗣業面前投降。

至此,李嗣業曾經耗時兩個多月,耗費無數炮彈沒有攻下來的榆關,一天之內被他拿到了手中。同時得到的還有退守榆關的四萬多幽燕軍。

李嗣業任命王俊武爲平盧節度使,降將張繼堯爲節度副使,他率軍進入榆關後並未停止進攻的腳步,直接以王俊武的榆關軍爲前鋒,朝着營州方向而去。

遼東地區的雪下得更大,行軍兵卒們的腿深一腳淺一腳地在雪中前進,史朝義派出來接手榆關的官員隊伍也在這條道路上,他們行進中發現了河西軍的蹤跡,立刻嗅覺敏銳地撤逃了回去。

宰相薛嵩回去之後並未去找史朝義,而是去見了田承嗣,兩人在暗室內不知秘密談了些什麼,田承嗣和薛嵩又聯合去見史朝義。

薛嵩見到史朝義後,立刻痛心扼腕地開口道:“陛下,榆關牙兵們聯合留守將領張繼堯投降了李嗣業,李軍此刻正行進在殺來營州的路上。”

史朝義一聽徹底慌了,連忙求問薛嵩和田承嗣:“薛公,田公,我們眼下該怎麼辦?”

兩人暗中早已商議好的對策,對史朝義說道:“營州實在不是久留之地,還請陛下快快移駕遼東城,我與田承嗣大將軍留下來共同守衛營州城。”

史朝義心中畏懼李嗣業率軍攻城,卻又不得不展現出領導者的硬氣,毅然說道:“身爲主君,豈能臨陣脫逃,我欲與二公以及大燕的三萬將士一同守禦城池。”

“萬萬不可呀,陛下。”田承嗣演得跟真事兒一樣,搶在地上激動地說道:“君主乃是國之根本,切不可以身犯險,如今遼東緊急,前方後方俱爲一體。我們手中這些兵馬或許能守營州十幾日。但若要解營州之圍,還需陛下前往遼東城,命李懷仙率兵前來合力驅敵。”

史朝義終於放棄留守,握着兩位老將的手說道:“兩位將軍且在城中堅守等待,我史朝義一定會帶兵回來救援營州驅走李嗣業。”

他帶着自己組建的親衛營前往遼東城,前腳剛剛離開營州一日,第二天田承嗣和薛嵩便打開城門,將營州獻給了李嗣業。

李嗣業進入營州後,請封田承嗣爲雁門郡王,封薛嵩爲平陽郡王。這兩位十分高興,沒想到李嗣業這麼夠意思,獻城投降竟然換來兩個郡王,可謂是一步到位,想必他要留在河北當節度使,估計也沒問題吧。

史朝義前往遼東的路上,聽聞薛嵩和田承嗣已經投降了李嗣業,氣得騎在馬上甩動馬鞭怒道:“兩個老賊誤我!”

他現在身邊無人可詢問,只好自己下決定,前往遼東城投靠李懷仙。

朝義率領親衛營日夜兼程行進,幾日後來到遼東城下時已經是又累又餓,沙啞着嗓子朝着城頭上高喊:“懷仙公,快開城門放我入內!”

城門上毫無動靜,手挽強弓的兵卒們低頭面色冰冷地望着他。

史朝義心中發慌,再次高聲喊道:“我是你們的陛下,快開城門讓我入內!”

李懷仙麾下的一名裨將站在城樓門楹的牆垛後,雙手叉腰大聲道:“史朝義弒君殺父,敗壞人倫,其罪當誅。我家將軍不願讓你們史家絕後,才饒你性命,但也絕不可能與你爲伍!速速離去,否則弓弩伺候。”

“咄!小小裨將,有何資格與我喊話,把李懷仙叫出來,我要與他面談!”

這裨將自然不願意再喊話第二遍,揮手道:“給我放箭!”

一時間城樓上箭矢如雨飛下,史朝義慌忙帶着親兵營撤逃,向北跑了一段距離後才停下來,擡頭望着茫茫蒼天悲聲說道:“天下之大竟無我容身之地嗎?”

親衛營的將軍走到他身邊勸說道:“雄武皇帝曾經把長女嫁給室韋可汗,您如今就是可汗的大舅子,何不去投奔室韋,等日後時來運轉再借助室韋的兵馬南下,恢復大燕社稷。”

恢復大燕社稷他不敢去想了,但在室韋那雪山苦寒之地找一個容身之所,還是可以的。

聽聞史朝義要去室韋那種苦寒之地,他麾下的親兵營兵卒們也開始動了心思,趁着夜裡宿營的時候不斷有人逃跑,等他們到達室韋邊境時,兩千人的親兵只剩下三百。

元朔五年,也是李豫寶應元年二月,李懷仙派人向李嗣業送去投降書,換來了武威郡王的封號。四月,李嗣業率大軍抵達室韋和黑水靺鞨邊境,室韋可汗帶着史朝義的頭顱前來投降。

李嗣業加封室韋可汗爲北滿郡王,命他繼續管轄遼東以北的廣袤原始森林,黑水靺鞨和渤海國王也分別派使者前來投降,李嗣業依次加封了他們。至此,整個幽燕和遼東都落入李嗣業的手上,如今只剩下他與南方朝廷的較量。

第七十七章 楊洄上躥下跳第八百六十八章 太原險些易手第六百三十一章 權貴易傷人第八百二十章 蒲津渡大戰第二十章 聞染與李枚兒第七百一十四章 我期望李嗣業反第二百零三章 蘇祿命喪西域第四百五十四章 不欲攀扯第四百一十一章 爭鋒敵對 牧歌交織第八十八章 孤身截馬救玉環第二百八十九章 突騎施餘波第五百九十四章 我要宴請盟友第九百二十三章 忠烈殉國第三百七十一章 家事不問,諸事繁雜第四百九十六章 禮物各顯神通第三百七十章 視察屯田秋收第八百六十六章 夜襲同羅營第三百一十五章 尋找太上玄元皇帝第一百六十八章 武裝心靈第十四章 包圍突發現場第五百八十章 高仙芝欲徵羯師第九十九章 安西都護出行圖第四十三章 封大倫識破詭計第四百一十四章 撿來的孩子第五百六十一章 瑰寶如羽衣霓裳第六百零八章 戰爭的延續是政治第七十九章 酒宴上的交鋒第六百九十六章 千隴道上亂象第七十五章 賽場如商場第六百八十七章 臨鬆薤谷大盜第二百八十二章 第一條家規第六百二十五章 告祭太廟第三百六十章 上任疏勒鎮第八百五十三章 舍遠求近回長安第五百二十二章 扶持莫拿利王第六百二十六章 入朝敘功(一)第二百六十七章 右相李林甫第一百八十四章 故友遠至蔥嶺第二百一十九章 勞師遠征第三百五十五章 休整第二百五十四章 兄長的人生大事第二百五十章 君子愛財取之有策第七百三十五章 潼關陷落 玄宗出逃第七百三十三章 東都洛陽淪陷第十九章 駙馬府陰謀羅織第五百九十四章 我要宴請盟友第七十六章 行爲決定命運第八百六十章 踩着上級的血上位第五百一十九章 說服楊釗第一百章 慎重的匪徒第五十二章 秘密押送出獄第一百章 慎重的匪徒第二百二十九章 書生強悍,校尉善謀第一百八十四章 故友遠至蔥嶺第十九章 駙馬府陰謀羅織第六百五十八章 預謀伏擊戰第八百二十章 蒲津渡大戰第五百二十九章 與人才競爭第四百一十三章 戰後利益分配第九百三十一章 病虛忌憚大將第四百五十六章 人心比人心第四百六十八章 對峙,最好的結果第六百三十三章 景龍觀再次密會第七百五十七章 財貨惑人心第五百四十一章 進奏入長安第七百二十二章 兒女姿態 朝堂勢危第四百一十五章 可汗心思誰人知第四百六十二章 隴右李姑臧長房第五百五十五章 預備嗩吶曲憋大招第六百六十四章 初次追襲第二百九十章 上級矛盾分歧第一百四十八章 物資已經送達第一百四十五章 別跟都護談錢第九百三十章 李豫固守建康第三十章 香鋪中吃煎茶第四百零九章 渡河第一戰第八百三十七章 入長安主導大局第四章 成爲不良人第五百一十六章 血戰連雲堡(下)第二百八十九章 突騎施餘波第七百零八章 趙叢芳見錢眼開第三百五十三章 制勝第二百六十一章 感情非兒戲第五百零五章 繼承爭奪者躺贏第三百四十九章 困境之戰第六百五十七章 不懼怕神罰的軍隊第四十二章 太子長史,長安風聞第三百二十九章 夫蒙中丞初組班底第一百七十四章 宗呂賣身降唐第八百五十八章 錢財可通一切第三百三十八章 兩軍列隊出長安第四百一十二章 衝鋒與反衝鋒第一百二十七章 非暴力不合作第三百三十二章 美美的咥第五百五十二章 教導和樂器第三百四十章 安西龍武結怨第六百四十四章 官多不壓身第三百二十章 悶熱的相府第三百五十三章 制勝第五百三十七章 李佐國的滿月宴
第七十七章 楊洄上躥下跳第八百六十八章 太原險些易手第六百三十一章 權貴易傷人第八百二十章 蒲津渡大戰第二十章 聞染與李枚兒第七百一十四章 我期望李嗣業反第二百零三章 蘇祿命喪西域第四百五十四章 不欲攀扯第四百一十一章 爭鋒敵對 牧歌交織第八十八章 孤身截馬救玉環第二百八十九章 突騎施餘波第五百九十四章 我要宴請盟友第九百二十三章 忠烈殉國第三百七十一章 家事不問,諸事繁雜第四百九十六章 禮物各顯神通第三百七十章 視察屯田秋收第八百六十六章 夜襲同羅營第三百一十五章 尋找太上玄元皇帝第一百六十八章 武裝心靈第十四章 包圍突發現場第五百八十章 高仙芝欲徵羯師第九十九章 安西都護出行圖第四十三章 封大倫識破詭計第四百一十四章 撿來的孩子第五百六十一章 瑰寶如羽衣霓裳第六百零八章 戰爭的延續是政治第七十九章 酒宴上的交鋒第六百九十六章 千隴道上亂象第七十五章 賽場如商場第六百八十七章 臨鬆薤谷大盜第二百八十二章 第一條家規第六百二十五章 告祭太廟第三百六十章 上任疏勒鎮第八百五十三章 舍遠求近回長安第五百二十二章 扶持莫拿利王第六百二十六章 入朝敘功(一)第二百六十七章 右相李林甫第一百八十四章 故友遠至蔥嶺第二百一十九章 勞師遠征第三百五十五章 休整第二百五十四章 兄長的人生大事第二百五十章 君子愛財取之有策第七百三十五章 潼關陷落 玄宗出逃第七百三十三章 東都洛陽淪陷第十九章 駙馬府陰謀羅織第五百九十四章 我要宴請盟友第七十六章 行爲決定命運第八百六十章 踩着上級的血上位第五百一十九章 說服楊釗第一百章 慎重的匪徒第五十二章 秘密押送出獄第一百章 慎重的匪徒第二百二十九章 書生強悍,校尉善謀第一百八十四章 故友遠至蔥嶺第十九章 駙馬府陰謀羅織第六百五十八章 預謀伏擊戰第八百二十章 蒲津渡大戰第五百二十九章 與人才競爭第四百一十三章 戰後利益分配第九百三十一章 病虛忌憚大將第四百五十六章 人心比人心第四百六十八章 對峙,最好的結果第六百三十三章 景龍觀再次密會第七百五十七章 財貨惑人心第五百四十一章 進奏入長安第七百二十二章 兒女姿態 朝堂勢危第四百一十五章 可汗心思誰人知第四百六十二章 隴右李姑臧長房第五百五十五章 預備嗩吶曲憋大招第六百六十四章 初次追襲第二百九十章 上級矛盾分歧第一百四十八章 物資已經送達第一百四十五章 別跟都護談錢第九百三十章 李豫固守建康第三十章 香鋪中吃煎茶第四百零九章 渡河第一戰第八百三十七章 入長安主導大局第四章 成爲不良人第五百一十六章 血戰連雲堡(下)第二百八十九章 突騎施餘波第七百零八章 趙叢芳見錢眼開第三百五十三章 制勝第二百六十一章 感情非兒戲第五百零五章 繼承爭奪者躺贏第三百四十九章 困境之戰第六百五十七章 不懼怕神罰的軍隊第四十二章 太子長史,長安風聞第三百二十九章 夫蒙中丞初組班底第一百七十四章 宗呂賣身降唐第八百五十八章 錢財可通一切第三百三十八章 兩軍列隊出長安第四百一十二章 衝鋒與反衝鋒第一百二十七章 非暴力不合作第三百三十二章 美美的咥第五百五十二章 教導和樂器第三百四十章 安西龍武結怨第六百四十四章 官多不壓身第三百二十章 悶熱的相府第三百五十三章 制勝第五百三十七章 李佐國的滿月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