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章 悶熱的相府

這次參與進京敘功的將領共有五人,田仁琬、夫蒙、高仙芝、李嗣業和馬磷。高仙芝等於是夫蒙靈察的嫡系,田仁琬執意把馬磷叫上,也有他的道理。唯有李嗣業,既有人情在裡面,也有功勳在其中,他兩邊都能夠吃得開,似乎是這支有矛盾團隊的調和劑。

二月底,他們到達京師長安,先在都亭驛落腳,然後住進平康坊的安西留後院。

到達長安的這日清晨,天空中起了淡淡的薄霧,城樓的瓦脊都沉在朦朧的霧氣中,給帝都長安增添了幾分虛幻和神秘。恰巧今年也是老子被神化最嚴重的一年,連大街上的吃瓜羣衆都在談論太上玄元皇帝的神異現象。

通化坊的都亭驛依舊熱鬧,各地進呈的貢品在這裡集中,再由進貢的各家人馬取走。節度使們的儀仗也都在此處收攏,旌節纛旗儀刀長戟等武器都各自入庫,等他們離開時纔來取走。

他們這支隊伍近三百人,由節度使儀仗團和都護的親兵旅組成,平康坊的留後院完全能住得下,況且田仁琬和夫蒙靈察在長安有宅邸,高仙芝和馬磷或許也是有的。

把隊伍所有人安置在留後院,他們這些人要先去拜訪右相李林甫。這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先不扯什麼拜碼頭,套關係,就說工作上也應該先拜會中書令,先聽聽朝廷的安排,大朝會的禮儀問題啊,在哪兒舉行啊,參加時的排位站次啦。

還有安西這方面管理的羈縻小國使節排位問題,哪國的使節應該站在前面,誰應該站在後面,哪個小國不聽話,應該先晾晾他給個下馬威,這都需要參考邊鎮節度使的意見。

大朝會的籌備期,禮部是最頭疼的部門,禮部右侍郎恨不得整天都呆在李林甫家中,聽取指示然後更改計劃。一次大朝會參加的人數有幾千,這中間的禮儀籌備項目繁多事無鉅細,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造成大烏龍。由於朝會有大量外國使節參加,出差錯不僅是失儀這麼簡單,更是丟了朝廷的顏面。

據說就有這麼一次,突騎施使臣和十姓突厥使臣因爲在朝會中的站位問題發生過爭吵,雙方在如此莊嚴的場合中大吵大鬧,連玄宗李隆基也被驚動,下場當起了裁判。由於當時十姓突厥在實力上處於弱勢,矛盾最後以突騎施使節站位靠前而告終,負責此事的禮部侍郎自然倒了黴遭受貶遷。

要說全長安城數誰最忙,當然是右相李林甫,可真正算得上日理萬機,不得偷閒。話說朝中不是還有左相嗎,但此時的左相是牛仙客,牛唯唯諾諾,不敢做主,任憑李林甫一家獨大。

李相的府邸他們已來過一次,這次的情況與上次相同,相府門前如菜市場般來往如梭,遞了拜帖之後還有漫長等待。

他們等了足足有一個時辰,才由相府管事引着往李林甫府邸的內堂而去,一路上七拐八繞,要走迷宮式的穿廊,等快接近內堂時,空氣逐漸溫熱起來,明處暗處不知道放了多少木炭爐。

由於春寒料峭,他們身上除去官袍還套了大氅,進了內堂便感覺潮熱了。但這個時候誰敢脫衣服,這可在李相的府上,隨便穿脫衣服便是失禮。

衆人向李林甫躬身叉手:“安西節度使田仁琬率諸將參見右相。”

他們又朝坐在李林甫右下側的官員叉手,但是叫不出名字,李林甫指着對方道:“這是禮部右侍郎張景升。“

李林甫穿着半臂盤坐在榻上,自然是輕鬆又涼快,揮手對衆人道:“你們也坐吧。”

幾人兜起大氅也盤坐在地上,臉上逐漸泛起紅暈——這是空氣潮熱給悶的。李嗣業下意識地朝內堂盡頭望去,那邊的窗扇下依然栽種着熱帶植物,幾個披着薄紗的侍女正在用小剪子修剪枝葉。

李林甫一開口便是開門見山:“我年前對你們點明的三件事,辦了幾件”

田仁琬叉手稟道:“突騎施的善後安撫,成了。”

李相擡起手臂制止道:“那件事是……,算,就算是你們辦成的。”

安撫突騎施黃姓莫賀達幹是蓋嘉運所爲,但這人現在已經被貶爲一介布衣,大唐的官場上再無他容身之地,索性就被當做人情送給了安西節度使。

田仁琬又開口道:“安西中道和于闐道共新建驛站五十五座,安西兩道完全達到了三十里一驛的標準。活躍在圖倫磧戈壁的沙匪也被清掃殆盡。此事是由副大都護夫蒙靈察及中郎將李嗣業親力促成。”

“此事倒是超出我的預期了,如此體量的工程能在一年之內完工,殊爲不易。”李林甫擡頭飲了一口茶。

田仁琬停頓了片刻,聲音稍稍沉了幾分開口道:“屬下於去年七月份,徵調安西四鎮兵力一萬九千餘人遠征小勃律,在婆勒川連雲堡城下受阻,攻城三個多月未能寸進。由於寒冬到來,不得不收兵撤回。”

李林甫提着茶盞的手停頓,目光在衆人的臉上一一掃過,才語調緩慢地說道:“田中丞一向在河東爲官,突然去了安西,恐是水土不服。此事也怪不得你,我自會向聖人說明緣由。”

坐在田仁琬下首處的夫蒙靈察稍稍低頭,被李林甫的話語刺中,他如何能不心虛。

李嗣業心中暗自佩服,李林甫的察言觀色的本事真是敏銳,僅從田仁琬略爲低沉不甘的聲音來分析,就能將遠征失敗的緣由猜個八九不離十。

“雖然安西四鎮的功勳差強人意,但正值聖人改元天寶,一切都要履新,也會有格外的恩賜,你們下去還是擬一個報功遷官的奏疏上來。”

“喏。”

說罷李林甫端起茶杯說道:“接下來你們和禮部張侍郎談一下大朝會排位站次,包括這突厥十部,昭武九國及其餘各羈縻州使節站次,我就不說話了。”

張侍郎溫文爾雅,與人說話都要帶敬稱,不厭其煩地稱田中丞、夫蒙都護或某某將軍,說話中從來不帶“你”。他安排事項還算有條理,其中難免會出錯,這時就會被李林甫的輕輕咳嗽聲重新校正。

李相還真是不說話,僅憑兩聲咳嗽就能左右他們交談的節奏,而張侍郎也不敢詢問,只能從咳嗽的聲音大小裡辨別該如何調整朝臣的站位。他就像邏輯電路里的與非門,不斷地衡量咳嗽和官階的並列條件,能在這種情況下反應敏銳,也是相當不容易了。

李林甫時而端起茶盞,從杯盞的蓋子縫隙中冷不丁地眯眼覷一下在場的某人,李嗣業感覺被他盯住的時候,就像被成了精的黃皮子掃視,皮上起一層雞皮疙瘩。

大朝會排位站次總算商議完成,大概遵循了同官階朝官高於京官,京官高於地方官的慣例,相反在文武官員的排位上,並不簡單是文高武低,朝中各衛的將軍,排位是在朝中文官之後,反而到了地方邊鎮,同階武官的排位是在文官之前的。之後恐怕還有一些變動,需要禮部臨時通知。

按照朝廷規定五品以上的散官就可以入朝參加朝會了,而且朝會的站次也是以散官的官階來排位。所以李嗣業這次也能入朝,但這站位應該排到八百名開外了,到時候恐怕連含元殿都進不去,只能排在殿外的龍首道上,遠遠望見坐在殿中高臺上身穿袞冕十二旒的皇帝,或只是一個火柴盒大小的黃影。

第五百四十六章 岑參參謀良策第三百九十三章 隴右採訪使第一百九十一章 嗣業言好事(感謝月息是我飄紅打賞)第八百零七章 走馬換將戰潼關第一百五十八章 守捉使的秘密第八百七十六章 輕取五丁關第七百七十四章 上皇遣使來第三百五十八章 禮遇封常清第六十章 朋友與鄰居第二百五十五章 花萼樓賜宴第七百二十七章 急報入長安第九百三十四章 不安定因素第六百零三章 節度使職責第七百零四章 拓石碑讖言第一百一十四章 巧遇大食商隊第四百五十九章 誰爲英雄,誅汝之心第八百五十章 人爲財瘋狂第五百二十四章 授北庭節度第七百三十一章 貴妃銜土陳情第三百二十九章 夫蒙中丞初組班底第三百二十四章 大食使者神助攻第五百零五章 十姓可汗大婚日第八百四十六章 新的遠程武器第五百四十二章 右相辦公流程第五百六十七章 爲私利而反對第五百九十章 高仙芝入朝敘功第三百七十五章 蔥嶺謀商第三百三十八章 兩軍列隊出長安第一百七十二章 百騎救場第六百四十四章 官多不壓身第一百一十三章 清點勝利果實第三百七十三章 合婚之日第七百六十四章 圍堵武關,激戰蒲津渡第五百八十二章 採訪使陪同遠征第七百二十一章 臨水亭設計緣分第六百八十三章 米查幹開誠佈公第二百八十七章 士別三日當裂目第八百三十九章 陰間登基大典第六十九章 李嗣業獻策第三百九十章 不想走的緣由第二百九十章 上級矛盾分歧第二百五十九章 給朋友師父的禮物第七百七十六章 陝郡大戰崔乾佑第七百二十九章 安祿山渡河破陳留第七百二十一章 臨水亭設計緣分第八百一十三章 會戰河東攻上黨第三十七章 永安渠溺沉衆賊第八百三十九章 陰間登基大典第七百二十章 陛下愛聽真假話第五百零三章 虢國夫人營造新府第一百五十五章 來曜許諾第六百八十七章 臨鬆薤谷大盜第二百八十五章 蔥嶺行商知遇第三十八章 封大倫與廢物點心第二百零七章 財帛動人心(感謝king-kang飄紅打賞)第三章 一招制敵是常態第五百八十四章 羯師國投降第三百六十九章 原來是化學道士第八百六十一章 心事重重第四百六十四章 我是隴西李氏旁支?第一百五十八章 守捉使的秘密第五百二十二章 扶持莫拿利王第二百四十九章 打你毫無壓力第三百六十一章 一鎮佈防圖第八百一十二章 三寸不爛之舌第四百二十章 即將動身入長安第五百七十二章 節省開支巡視商路第八百八十六章 可汗要做老丈人第二百零三章 蘇祿命喪西域第六百八十六章 上差入河西第七百七十九章 含嘉倉獎賞士卒第五百章 太子送婢女第二百三十九章 夜亂第五百零六章 內斂的情與卑微的人第五十八章 徒手相搏第六百八十三章 米查幹開誠佈公第二百五十八章 在官言商第二百六十二章 恩公請留步第四百六十二章 隴右李姑臧長房第五百九十八章 渴塞城之戰開幕第五十五章 追逐與反追逐第八百一十五章 孺子初試牛刀第七百三十二章 李嗣業平賊策論第八百三十六章 郭晞被俘第七百七十七章 活人變糉子第二章 不良帥張小敬第四百六十八章 對峙,最好的結果第六百二十八章 酒宴授勳獎賞第八百一十六章 火燒美良溝第六百五十九章 攻克曲女城第三百三十四章 取中庸之道第二百一十四章 蓋中丞整軍備戰第八百七十八章 收買崔寧第六百七十二章 離開長安第四百三十二章 所謂奸相第六百八十二章 有備無患第五百二十三章 道柔忽歸來第七百三十九章 玉環香消玉殞第二百六十四章 尷尬的信使第七百零五章 皇帝真實想法
第五百四十六章 岑參參謀良策第三百九十三章 隴右採訪使第一百九十一章 嗣業言好事(感謝月息是我飄紅打賞)第八百零七章 走馬換將戰潼關第一百五十八章 守捉使的秘密第八百七十六章 輕取五丁關第七百七十四章 上皇遣使來第三百五十八章 禮遇封常清第六十章 朋友與鄰居第二百五十五章 花萼樓賜宴第七百二十七章 急報入長安第九百三十四章 不安定因素第六百零三章 節度使職責第七百零四章 拓石碑讖言第一百一十四章 巧遇大食商隊第四百五十九章 誰爲英雄,誅汝之心第八百五十章 人爲財瘋狂第五百二十四章 授北庭節度第七百三十一章 貴妃銜土陳情第三百二十九章 夫蒙中丞初組班底第三百二十四章 大食使者神助攻第五百零五章 十姓可汗大婚日第八百四十六章 新的遠程武器第五百四十二章 右相辦公流程第五百六十七章 爲私利而反對第五百九十章 高仙芝入朝敘功第三百七十五章 蔥嶺謀商第三百三十八章 兩軍列隊出長安第一百七十二章 百騎救場第六百四十四章 官多不壓身第一百一十三章 清點勝利果實第三百七十三章 合婚之日第七百六十四章 圍堵武關,激戰蒲津渡第五百八十二章 採訪使陪同遠征第七百二十一章 臨水亭設計緣分第六百八十三章 米查幹開誠佈公第二百八十七章 士別三日當裂目第八百三十九章 陰間登基大典第六十九章 李嗣業獻策第三百九十章 不想走的緣由第二百九十章 上級矛盾分歧第二百五十九章 給朋友師父的禮物第七百七十六章 陝郡大戰崔乾佑第七百二十九章 安祿山渡河破陳留第七百二十一章 臨水亭設計緣分第八百一十三章 會戰河東攻上黨第三十七章 永安渠溺沉衆賊第八百三十九章 陰間登基大典第七百二十章 陛下愛聽真假話第五百零三章 虢國夫人營造新府第一百五十五章 來曜許諾第六百八十七章 臨鬆薤谷大盜第二百八十五章 蔥嶺行商知遇第三十八章 封大倫與廢物點心第二百零七章 財帛動人心(感謝king-kang飄紅打賞)第三章 一招制敵是常態第五百八十四章 羯師國投降第三百六十九章 原來是化學道士第八百六十一章 心事重重第四百六十四章 我是隴西李氏旁支?第一百五十八章 守捉使的秘密第五百二十二章 扶持莫拿利王第二百四十九章 打你毫無壓力第三百六十一章 一鎮佈防圖第八百一十二章 三寸不爛之舌第四百二十章 即將動身入長安第五百七十二章 節省開支巡視商路第八百八十六章 可汗要做老丈人第二百零三章 蘇祿命喪西域第六百八十六章 上差入河西第七百七十九章 含嘉倉獎賞士卒第五百章 太子送婢女第二百三十九章 夜亂第五百零六章 內斂的情與卑微的人第五十八章 徒手相搏第六百八十三章 米查幹開誠佈公第二百五十八章 在官言商第二百六十二章 恩公請留步第四百六十二章 隴右李姑臧長房第五百九十八章 渴塞城之戰開幕第五十五章 追逐與反追逐第八百一十五章 孺子初試牛刀第七百三十二章 李嗣業平賊策論第八百三十六章 郭晞被俘第七百七十七章 活人變糉子第二章 不良帥張小敬第四百六十八章 對峙,最好的結果第六百二十八章 酒宴授勳獎賞第八百一十六章 火燒美良溝第六百五十九章 攻克曲女城第三百三十四章 取中庸之道第二百一十四章 蓋中丞整軍備戰第八百七十八章 收買崔寧第六百七十二章 離開長安第四百三十二章 所謂奸相第六百八十二章 有備無患第五百二十三章 道柔忽歸來第七百三十九章 玉環香消玉殞第二百六十四章 尷尬的信使第七百零五章 皇帝真實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