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駙馬府陰謀羅織

靖恭坊的油灑地馬球場後方,是駙馬都尉楊洄的宅邸,有七進七出的院子,院中有池塘亭臺,也有三層以上的樓閣。

此刻楊洄就在主宅的頂樓待客,房間採光很好,靠後花園的整面做成了門窗,窗格子很大,用絲綢糊裱,後世日本的房間設計都採用這種風格。

房間裡鋪着大紅的波斯地毯,一對雙胞胎少女赤足在上面翩翩起舞,楊洄坐在主位上端着酒具,神情淡然地觀賞。分坐他兩邊的分別是京兆府戶曹參軍駱興常,金吾衛右翊府錄事鄭秀,萬年縣丞趙牧和萬年縣尉張洪。這四人都在七到八品之間,官階相差不大,但職位權力卻有明顯的差距。

楊洄面相俊美,風流倜儻,有其父楊慎交的風采,他仰頭把一盅酒灌進了肚子裡,低頭翻閱放在案几上的書頁,隨即合上書頁,對兩位跳舞的少女揮了揮手。

兩少女叉手後退下,走出外面廊臺,順手將格子門推拉嚴合。

楊洄把書頁在手中嘩啦啦地翻了一通,才頷首笑道:“來俊臣可謂善於玩弄權術的大才,一部羅織經,就把所有權勢場中人的軟肋和所欲全部剝離出來,就像把一個美人兒脫光那樣毫無顧忌。”

縣丞趙牧在右方撫掌拍馬:“駙馬都尉這些日子來的謀劃,也堪稱羅織罪名的高手了。”

楊駙馬很是受用,把書冊反扣在案几上笑道:“那裡,那裡,我這點兒腦瓜,怎麼能比得上來俊臣,不過是爲了完成母妃的囑託殫精竭慮罷了。如今長安城的官面上都知道,東宮的蓮花池裡出現了異象,開出一朵奇大無比的蓮花。本來這不算什麼,也夠不上祥瑞,不過竟然能和百里之外醴泉縣妖人所信奉的天蓮暗合,這纔是扳倒太子的天賜良機。”

他扭頭問身邊的駱興常:“駱參軍,一切可都安排好了?妖人劉耿三受了重刑之後,神志有些失常,誰知道他到了關鍵時候,會不會突然翻供,此事容不得有半點的含糊。”

駱興常神色鄭重地叉手說道:“請駙馬都尉放心,所有需要讓他供述的內容,劉耿三都背了個滾瓜爛熟。他的兒子在我們手裡,這是妖人的軟肋,屬下許以誘餌,以其子的性命作保,晾他也不敢反悔。”

這幫人把《羅織經》奉爲經典,把陰謀論掛在嘴上,的確是把羅織罪名的能耐給活學活用了。百里之外的醴泉縣妖人以聖蓮轉生之名來作亂,恰巧太子的東宮就長出了神異碩蓮,這兩個似是而非的巧合正好可以用來大做文章。

當初駙馬楊洄得到這個消息後狂喜不已,立刻派駱興常等黨羽騎快馬出長安,當時妖人頭目劉志誠已被咸陽縣令斬首,幾個黨徒也即將人頭落地,幸虧駱興常趕到及時,保下了最後一家三口,並在咸陽令手中得到了此案的卷宗。

他們把卷宗進行了大改動,那首劉志誠最後留下的讖語,也是出於駱興常的憑空杜撰。駱興常帶着修改後的卷宗,押着劉耿三一家三口前往長安。

誰料來到長安的途中,駱興常立功心切,竟提前把陰謀構陷太子的臺詞灌輸給劉耿三,把此人嚇得六神無主,也產生了脫逃的想法。

這劉耿三雖出身戶丁,但學過一些粗淺的槍棒手段。當時駱興常暗中押送着他一家三口從延興門剛進入長安城,劉耿三突然發作,夥同妻、子打傷了幾名官差,一路逃到了靖恭坊的祆祠之中,當着信徒的面劫持了正在宣教的薩寶。

駱興常雖然琢磨陰謀詭計是長項,處理突發事件抓人卻不行,他只好四處聯絡同夥,甚至連金吾衛巡街使都驚動了,所以纔有了張小敬和李嗣業翻牆進去抓人的那一幕。

此事已經成功了一半,但還需等待,爲了逼劉耿三背下那些構陷的供詞,楊駙馬的同黨們對他施展了些酷刑,如今正是長傷口的時候,他們儘量不會讓人在劉耿三身上找到屈打成招的痕跡。

至於劉耿三的兒子,這是他們留給劉耿三的念想,也是逼他就範的軟肋。楊洄和駱興常不惜承諾將其子改頭換面,編造爲長安城的戶籍,只需要他在最後關頭,把所有的污衊之詞都潑到太子的身上。

楊洄似乎還有些不放心,正在琢磨他們計劃中的最後幾步。

“聖人定然不會親自出馬來審問妖人,他若是重視,必然會派高力士前來審訊。高力士這個閹人不好糊弄,也不好左右,他似乎只忠心於聖人,對聖人的后妃以及皇子公主都一視同仁,絲毫不會有半點偏駁。”

右翊府錄事鄭秀在旁邊寬解:“駙馬都尉不必憂心,如今卷宗在我們手中,還有妖人的證詞,就算那高力士有懷疑,也找不出疑點來反駁我們。”

楊駙馬渾不客氣地嗤了一聲:“你懂什麼,高力士爲人最是謹慎,錦上添花的事情搶着做,得罪人的事情繞着走,況且他對太子還算不錯,絕不會輕易相信我等所說的話。”

駱參軍捏着酒盅思索了半響,終於試探着說道:“駙馬都尉,我倒是有個建議,正所謂衆口鑠金,又說孤證不立。僅靠劉耿三一人單獨開口,怕是會在高力士面前會露餡。我建議再拉兩個機敏之人下水,他們三人相互佐證,必能萬無一失。”

萬年縣丞趙牧總算找到了說話機會,挑起眼睛看了看楊洄,主動替他問:“醴泉縣的妖人同黨總共就剩下這麼三個,祆祠抓捕時死了一個,剩下劉耿三的子嗣用來當做脅迫,如何再找兩個知情之人衆口一詞咬死太子,有這樣的人嗎?”

“怎麼沒有?”駱興常嘴角露出一絲陰沉笑意:“記得那日上午在祆祠捉拿妖人,有兩位萬年縣的捕吏自告奮勇進去抓捕,可惜這二人立功心切,竟然提前在現場對妖人進行了審問,問出了不該問的東西,此二人如今就被關在京兆府的牢獄之中。”

此言一出,其餘人點頭贊同,倒讓縣尉張洪牙縫中滲出幾絲冷意。

“嘶。”

不等楊駙馬開口做出決定,張洪連忙搖頭道:“駱參軍,駙馬,萬萬不可,我對這兩人知根知底,均是魯莽之人,讓他們動手還尚可,若是讓他們動嘴,只怕會畫蛇添足,壞了駙馬的大事。”

駱參軍冷笑一聲:“若真是魯莽之人那倒好了,到時候高力士更容易相信他們的話,只怕這兩個人還頗有心機。他們對楊駙馬謀劃此事不說全部知曉,但也必然有所洞悉。屬下恐防他們多嘴,暫時關押在京兆府的牢房中,但將來如何,怕也說不準,倒不如干脆弄他們下水,當做詆譭太子的口舌。”

駙馬都尉楊洄聽得連連點頭,縣尉張洪內心卻深爲憂慮,他知道張小敬一旦參與進構陷太子的陰謀之中,最終難逃一個被滅口的下場。

一場顛覆太子的謀劃,捎帶幾個小魚小蝦是很正常的,新招募的不良人李什麼業死就死了,張小敬可不能死,找一個精明強幹的下屬可不容易,這張小敬在萬年縣上任不到半年,便已經鎮住了地面上大大小小的幫派與地痞團伙,得一個五尊閻羅的諢號豈是那麼容易的?斷掉張小敬就等於斷掉了他的手腳。

“駙馬,這個張小敬是個渾人,天不怕地不怕,拉這樣的人下水,卑職怕生出旁的事端。”

楊洄扭頭看着張洪,皺起了眉頭,但駱興常的冷笑聲又把他的注意力吸引了過去:“世上還沒有什麼都不怕的人!張洪,我知道你這是偏袒下屬,不過爲了駙馬的大事,張小敬他就算是再有用,你也要捨出去。”

駱興常的鼓動是有效果的,楊洄臉色果然變得青冷。他身上有楊氏的勳貴氣度,即使再不滿,說話依然沒有怒氣。

“張縣尉,這不是我楊洄一個人的事情,這關係着大唐的儲君,也關係着你我的身家前途。我不想因爲小小的疏漏是錯失良機,這兩人既然知道了整件事,那就把他們拖進來,替我們做事,同樣也是保全他們自己。”

她望向衆人只是微微頷首,又擡頭望向樓臺上的夫君,笑容甜蜜,卻又深懷憂慮。

……

第六百三十二章 三聖之作第九十四章 準備前往安西第一百六十章 伽延從求神燈第五十九章 太子內率千牛第七百六十章 當乘勝追擊第九百三十五章 兄弟鬩於牆第二百六十四章 尷尬的信使第三百六十一章 一鎮佈防圖第四百四十章 安祿山這條魚第一百三十四章 安西行旅奇遇第七百三十六章 西涼王備兵隴右第九百二十九章 長江水戰(下)第五百三十四章 赴任庭州城第六百九十一章 威武不屈第七百九十四章 三軍重聚魏州界第七百七十七章 活人變糉子第四百九十二章 獻給貴妃的賀禮第六百六十一章 在神廟前審問第七百三十五章 潼關陷落 玄宗出逃第二百六十章 太真觀訪客第一百三十章 蔥嶺守捉開始改變第八百九十五章 冀州攻與防第六十四章 何爲一刀流第七百四十六章 面聖往彭原第二百六十三章 愛得不惜此身第一百八十七章 輪臺送卿問生辰第一百六十六章 李十二孃舞劍器(二)第六百二十章 我方擬定條件第一百七十章 國主爲餡,將軍爲餌第七百五十八章 誘敵深入伏擊戰第八百四十八章 進逼涼州勸降第八百九十九章 平定遼東第二百七十六章 大石城宣調令第六百六十八章 莽就一個字第一百二十一章 用人需遠慮第二百六十五章 夫蒙囊中羞澀?第一百一十八章 考量朝中態度第六百一十八章 名將敗退有方第九百二十五章 炮轟漢口第五百八十八章 鞭策邊令誠第三百四十八章 俱蘭城下被圍第五百零六章 內斂的情與卑微的人第九百零四章 兵威赴襄陽第四百二十七章 追尋權力的方向第二百一十一章 兩旅帥晨起點卯第四百零九章 渡河第一戰第六百二十九章 議定龍朔永徽軍第五十二章 秘密押送出獄第六章 橫穿長安觀遍風土第三十一章 西市酒肆對飲第八百三十一章 皇帝準備南逃第七百二十一章 臨水亭設計緣分第六百四十六章 河西閱兵禮第四十二章 太子長史,長安風聞第二百五十二章 歸來第三百七十三章 合婚之日第四十九章 西市餅霸?第八百八十四章 嚴武兵敗身死第一百九十二章 酒醉入幕賓(感謝長江的盡頭飄紅打賞)第七百六十八章 提前安排任命第五百四十三章 爲岑參跑動疏通第五百一十二章 高仙芝的二三事第七百六十九章 入朝只爲權勢?第二百五十二章 歸來第四章 成爲不良人第二百八十一章 歸家之人第二百九十六章 店大宰客第四百二十一章 與老兵同行第三百四十章 安西龍武結怨第二百一十九章 勞師遠征第七百四十六章 面聖往彭原第六百八十二章 有備無患第四百二十六章 以牙還牙,百無禁忌第六百二十三章 控制吐火羅境第五百九十四章 我要宴請盟友第三百六十四章 繪圖第三百二十五章 考課與升賞第八十九章 王妃身邊的親人們第一百一十九章 小人與小人求計第四百零一章 隔河襲擾第三百一十章 協議條條款款第七百六十九章 入朝只爲權勢?第七百零一章 煮茶陰謀論第一百六十一章 遠來即是客(感謝就不說憋死你飄紅打賞)第八百四十四章 元氣大傷第六十六章 互傳絕招第八百五十三章 舍遠求近回長安第八章 突騎施勇士第四百八十九章 植樹綠化磧西第三百五十五章 休整第八百八十六章 可汗要做老丈人第三百四十九章 困境之戰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食豪富強雄第一百零八章 射人?還是射水袋?第十章 擊敗扎齊列第五百七十章 加餉與主持考課第三百四十六章 中途改道分別第五百零八章 各種情仇憤怒第九百二十八章 長江水戰(中)第五百五十五章 預備嗩吶曲憋大招
第六百三十二章 三聖之作第九十四章 準備前往安西第一百六十章 伽延從求神燈第五十九章 太子內率千牛第七百六十章 當乘勝追擊第九百三十五章 兄弟鬩於牆第二百六十四章 尷尬的信使第三百六十一章 一鎮佈防圖第四百四十章 安祿山這條魚第一百三十四章 安西行旅奇遇第七百三十六章 西涼王備兵隴右第九百二十九章 長江水戰(下)第五百三十四章 赴任庭州城第六百九十一章 威武不屈第七百九十四章 三軍重聚魏州界第七百七十七章 活人變糉子第四百九十二章 獻給貴妃的賀禮第六百六十一章 在神廟前審問第七百三十五章 潼關陷落 玄宗出逃第二百六十章 太真觀訪客第一百三十章 蔥嶺守捉開始改變第八百九十五章 冀州攻與防第六十四章 何爲一刀流第七百四十六章 面聖往彭原第二百六十三章 愛得不惜此身第一百八十七章 輪臺送卿問生辰第一百六十六章 李十二孃舞劍器(二)第六百二十章 我方擬定條件第一百七十章 國主爲餡,將軍爲餌第七百五十八章 誘敵深入伏擊戰第八百四十八章 進逼涼州勸降第八百九十九章 平定遼東第二百七十六章 大石城宣調令第六百六十八章 莽就一個字第一百二十一章 用人需遠慮第二百六十五章 夫蒙囊中羞澀?第一百一十八章 考量朝中態度第六百一十八章 名將敗退有方第九百二十五章 炮轟漢口第五百八十八章 鞭策邊令誠第三百四十八章 俱蘭城下被圍第五百零六章 內斂的情與卑微的人第九百零四章 兵威赴襄陽第四百二十七章 追尋權力的方向第二百一十一章 兩旅帥晨起點卯第四百零九章 渡河第一戰第六百二十九章 議定龍朔永徽軍第五十二章 秘密押送出獄第六章 橫穿長安觀遍風土第三十一章 西市酒肆對飲第八百三十一章 皇帝準備南逃第七百二十一章 臨水亭設計緣分第六百四十六章 河西閱兵禮第四十二章 太子長史,長安風聞第二百五十二章 歸來第三百七十三章 合婚之日第四十九章 西市餅霸?第八百八十四章 嚴武兵敗身死第一百九十二章 酒醉入幕賓(感謝長江的盡頭飄紅打賞)第七百六十八章 提前安排任命第五百四十三章 爲岑參跑動疏通第五百一十二章 高仙芝的二三事第七百六十九章 入朝只爲權勢?第二百五十二章 歸來第四章 成爲不良人第二百八十一章 歸家之人第二百九十六章 店大宰客第四百二十一章 與老兵同行第三百四十章 安西龍武結怨第二百一十九章 勞師遠征第七百四十六章 面聖往彭原第六百八十二章 有備無患第四百二十六章 以牙還牙,百無禁忌第六百二十三章 控制吐火羅境第五百九十四章 我要宴請盟友第三百六十四章 繪圖第三百二十五章 考課與升賞第八十九章 王妃身邊的親人們第一百一十九章 小人與小人求計第四百零一章 隔河襲擾第三百一十章 協議條條款款第七百六十九章 入朝只爲權勢?第七百零一章 煮茶陰謀論第一百六十一章 遠來即是客(感謝就不說憋死你飄紅打賞)第八百四十四章 元氣大傷第六十六章 互傳絕招第八百五十三章 舍遠求近回長安第八章 突騎施勇士第四百八十九章 植樹綠化磧西第三百五十五章 休整第八百八十六章 可汗要做老丈人第三百四十九章 困境之戰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食豪富強雄第一百零八章 射人?還是射水袋?第十章 擊敗扎齊列第五百七十章 加餉與主持考課第三百四十六章 中途改道分別第五百零八章 各種情仇憤怒第九百二十八章 長江水戰(中)第五百五十五章 預備嗩吶曲憋大招